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1980~1999年14个市地测站的自记降水资料 ,计算了辽宁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多年平均变化值。结果表明 ,实施飞机人工增雨后 ,沈阳以西地区 5~7月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多年平均值明显增加 ,而 8~10月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多年平均值没有明显变化 ;其他地区相应各月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多年平均值也有类似的变化 ,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7月及7月以前诸月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对7月的天气变化有着明显的前期效应。这为制作7月份的降水趋势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咸阳7月降水概况咸阳1965~1994年7月份平均降水量为820mm。最多18o.5mm,最少8.9mm。根据用户要求,月降水量小于月平均值20%为偏少月份,月降水量大于月平均值20%为偏多月份,月降水量在月平均值上20%之间属正常月份。30年中,咸阳7月降水共出现偏少月份11次,正常月份9次,偏多月份10次。2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在500hPa月平均图上,当7月份降水出现偏少、正常或偏多时,前期的环流形势有着截然不同的演变特征。2…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0——1999年14个市地测站的自记降水资料,计算了辽宁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多年平均变化值。结果表明,实施飞机人工增雨后,沈阳以西地区5~7月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多年平均值明显增加。而8~10月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多年平均值没有明显变化;其他地区相应各月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多年平均值也有类似的变化,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南京市区降水的酸度及若干离子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降水酸度是随时间变化的,1982年降水的酸度比前两年有增加;降水过程中降水初期的pH值一般比较大,然后变小,后期又有所回升;降水中硫酸根[SO_4~=]与硝酸根[NO_3~-]之比一般约为5:1,而雷阵雨降水中它们之比约为3:1.这可能是由于南京市区降水中以硫污染物为主.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市酸雨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1991—2007年降水pH值、K值(电导率)以及相关的天气气候资料的处理,分析了酸雨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pH平均值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从2000年开始K平均值呈下降趋势;降水pH平均值和K平均值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供暖对pH平均值和K平均值造成很大的影响,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南京市1983—1985年3年10个环境监测站的降水酸度资料,分析了南京市降水酸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南京市降水酸度的pH值平均为5.09,pH值<5.60的酸雨频率百分数为42%。降水酸性正逐步增强,且城区重于郊区,郊区重于郊县。并指出:南京降水酸度与南京大气污染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南京市1983—1985年3年10个环境监测站的降水酸度资料,分析了南京市降水酸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南京市降水酸度的pH值平均为5.09,pH值<5.60的酸雨频率百分数为42%。降水酸性正逐步增强,且城区重于郊区,郊区重于郊县。并指出:南京降水酸度与南京大气污染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暖性层积云中大云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安江流域地处我国江南一带,6—7月份长江以南常出现暖性层状云系。对于暖云降水来讲,直径大于50微米的大云滴是云中产生降水的胚胎。因而探讨大云滴在云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它和降水的关系,对了解暖云降水的物理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1979—1980年6—7月份我们在新安江流域上空进行了飞机探测,用铝箔取样器(铝  相似文献   

9.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12个探空站1980~2000年的每日两个时次的探空资料,计算了每个探空站的可降水量,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多年的变化趋势。另外利用这12个站的实际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它们每个月的降水效率、年平均降水效率,并统计了不同的天气系统条件下呼和浩特站和东胜站的可降水量和降水效率。结果表明:可降水量从1一7月逐渐增加,7月后逐渐减少,且从东到西依次减少。1980~2000年12个站的可降水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降水效率在7、8月份最大。年平均降水效率最少的是额济纳,最大的是索伦。内蒙古地区的降水效率较低,因此内蒙古地区的空中水资源的开发潜力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0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长江源区402个降水样品的pH值、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以及降水量和风速的分析,特别是对14次酸雨事件的重点分析,运用HYSPLIT模型来探讨长江源区酸雨的来源。结果表明:(1)长江源区出现了酸雨,且pH值小于6.5的降水占总降水次数的61.69%,长江源区已经受周边地区污染源的严重影响;(2)采样期间,长江源区的pH值的变化范围为4.0~8.57,平均值为6.37。EC的变化范围为5.2~124.4μs·cm-1,平均值为27.59μs·cm-1,pH值在四季中的大小顺序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EC的大小顺序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3)长江源区的酸雨主要受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的影响,致使酸雨发生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工业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穿越青藏线的各种车辆的汽车尾气为长江源地区增加了额外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1.
利用欧洲中心1980-1986年7年逐日资料和同期淮河流域的降水资料,计算了该地区的大气水汽汇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并分析了它们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的7年平均降水量为857.5mm,年蒸发量为842.0mm,水汽收支大致相当。水汽汇的年际变化较大。7年平均水汽汇最大值在淮河上游信阳一带,最小值位于流域东部。淮河流域平均降水在7月份最大(211mm),蒸发量同时达到最大(167  相似文献   

12.
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年代际变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道溢  王绍武 《气象学报》2000,58(3):297-308
利用近百年全球海平面气压图和再分析海平面气压等资料,建立了自1871年以来1,4,7和10月份的南极涛动指数(AOI)序列。近百年来1月AOI有明显增强的趋势,7月AOI则有明显减弱的趋势。最近40多年来,1,4和10月AOI都有较强的上升趋势。4个月份的AOI都有20~30a左右的准周期波动,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尺度的变化。用1,4,7和10月的平均可以近似反映年平均南极涛动指数的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年平均指数在1894~1901年、1910~1935年左右是强的负指数时期。1880~1893年、1936~1945年左右是较强的正指数时期,1980年代以来,强的正指数已经持续了近20a,且1990年代以来还有加强的趋势。模拟结果的功率谱显示气候系统内部产生的低频变化主要体现在年际尺度变率上,年代际尺度变率的谱值则远远低于观测结果,但不排除在个别情况下,通过Hasselmann机制产生AOI年代际变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对1980年7月29日—8月16日西太平洋副高位置持续偏南和1983年7月16日—8月12日西太平洋副高位置持续偏北的两次季节内副高中期进退过程的环流特征和加热差异作了对比分析,讨论了东亚季风与对流活动、副高进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Using EOF,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of the yearly high temperature frequency (HTF) in Guangzhou from 1951-2004,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d-summer (July and August) HTF anomaly and the synchronous 500hPa heights of the region(65 - 150°E, 10 - 70°N) i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average of HTF is 8.7 days per year in the recent 54 years in Guangzhou; high temperature occurs from May to September, and July and August have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2) there are distinct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changes in Guangzhou HTF, with an obvious increase since the 1980s; (3) the anomalous increase of mid-summer HTF in Guangzhou since the 1980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weakened westerlies in Northwest China, Mongolia, Lake Baikal and their vicinity and the intensified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mid-low latitude areas.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行大气环流的季节与年变化模拟研究,将墨尔本大学气象系用作固定月运行的9层15波全球谱模式[1]经林元弼修改后的版本(以下简称NGCM)加以改进,使其能运行在时间变化的状态中,构成一个可供时间变化运行的GCM(以下简称TGCM)。随时间变化的GCM是在太阳高度、海温,海冰、陆冰、云量和臭氧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状态下运行的。而固定月运行的GCM,它只在上述那些参数固定下运行。那么,当固定月模式改变为随时间变化运行时,是否能得到与固定月运行相当的结果?能否把一些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特征的现象表现出来?本文通过对TGCM得到的1月份与7月份的结果与墨尔本大学I.Simmonds[2]在固定月运行的1月份与7月份的结果(以下简称[2])的比较,以及TGCM对东亚西风带季节性变化的模拟,得到的结果是:在二年的时间变化运行中所得的1月和7月的平均情况各与固定月运行的结果基本相似。同时对东亚春夏之交西风带向北跳动的现象亦有相当程度的模拟。这个时间变化运行的模式可以用作全球或东亚季节与年变化趋势的模拟。   相似文献   

16.
广州盛夏高温频数异常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运用EOF、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州市1951-2004年高温频数的基本气候特征,并探讨了盛夏(7 -8月)高温频数异常与同期65-150°E,10-70°N范围内500 hPa高度场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4年来广州年平均出现高温次数为8.7日;5-9月都有高温出现,其中7、8月是高温的频发期;(2)广州市高温频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中1980年代以来高温频数明显增加;(3)广州市盛夏高温频数在1980年代以来的异常增多是与同期我国西北部-蒙古-贝加尔湖及附近地区西风带活动减弱、中低纬副热带高压强度加强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80年夏季我国天气气候反常和St.Helens火山爆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群 《气象学报》1986,44(4):426-432
1980年5月18日St.Helens火山大爆发,大量火山灰喷入平流层,围绕北半球中纬度带飘浮。在30°N以北我国东部各站晴空直接辐射量(S)从6月上旬开始异常偏低,夏季S达到近二十余年来的最低值,夏季中纬度S的经向梯度异常增大;相应地,西太平洋副高及北侧的季风雨带在7—8月异常偏南,形成了我国严重的北旱南涝以及江淮冷夏等反常天气气候。本文现就此作物理分析。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ong term and decadal time scale fluctuation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ern(Hemispher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The long time series of Antarctic Oscillation Indices(AOIs) were established for January.April.July and October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sea level pressure maps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surface pressure data set.It was found that the AOI of January had upward trend at a rate of 1.17 hPa/100 a.and July haddownward trend at a rate of -1.49 hPa/100 a since 1871.The method of wavelet analysis wasapplied to detect the low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AOIs,and it is clear that there are decadalvariations in the time scale of about 20-30 years in all 4 indices.Since the averaged value of 4months could explain most variance of annual AOI.thus it is reasonable using the mean AOI of January,April,July and October to represent the annual AOI.The value of annual AOI was much lower in periods of about 1894-1901.1910-1935,and was much higher in periods of about 1880-1893,1936-1945.The positive anomalies were remarkable since 1980s.Power spectra of modeled AOIs from Hadley Center Control Integration(HCCI) were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s,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rannual time scale frequencies we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decadal frequencies.But.there also had the possibility for generating weak deeadal fluctuations in some special months and years by Hasselman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9.
华北夏季不同月份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37,自引:10,他引:27  
陆日宇 《高原气象》1999,18(4):509-519
利用951年到1996年华北地区17个站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各月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月降水量较少,且在年代际变化下没有表现出减少趋势;7月降水量较多,年代际变化较大,80年代是少;8月的降水量在年代际变化上表现出线性减少的趋势并呈准10年周期的振荡,7月和8月的降水量均在60年代中期和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有两次明显的减少。根据7、8月降水不同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我们利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0-2009年5-9月黑龙江省24个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资料、玉米品种及发育期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逐月500 hPa高度格点资料,分析玉米种植期间低温冷害的历史特征和低温冷害期间各类型500 hPa环流月平均距平合成场特征。结果表明:玉米种植期间,8-9月份最容易出现冷害,其余的排序是6、7月和5月。玉米种植期间,北部出现低温冷害的次数最多,东部、中部、西部次之,南部最少;南部出现低温冷害时,北部、中部和西部均出现了低温冷害,东部大部分出现了低温冷害。发生玉米低温冷害的月份,低温冷害发生区域月平均500 hPa高度距平场大多为负距平;玉米低温冷害发生区域对应的500 hPa高度距平值明显具有严重区域小于一般区域小于轻微区域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