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天气的客观规律。几年来我们对一些农谚进行了验证和使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群众中广泛地流传着:“上午阴霜下午开,下午不开有雨来;下午阴霜有雨来。”的说法。这条谚语我们经过验证和长期的使用,认为对做冬、春季节的短期天气预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几年来,我们结合本站观测资料,天气形势,对农谚“早看东南晚看西北“,进行了反复验证使用,初步掌握了使用这条谚语预报降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徐家恩 《气象》1980,6(11):18-18
我们曾对“农历十月廿五有雨,来年雨水好;无雨,来年雨水不好”这条谚语进行了多年验证,建立了年降水量趋势预报指标,经几年实际使用,效果较好。 在验证这条谚语时,我们除了统计分析本站的历史资料的拟合率和预报准确率外,还用邻近的处于102—103°E、24—25°N范围内的7个县站和省台、地区台共9个点的资料进行了验证。虽然这些点的拔海高度相差较大、但验证结果都较好。当我站历年十  相似文献   

4.
农谚浅释     
李志超 《气象》1978,4(6):22-22
老云接驾,不是风就是雨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日落云,雨淋淋;日落空,必定晴  相似文献   

5.
农谚浅释     
小暑·大暑大暑小暑,灌死老鼠(陕北) 小暑栽秧,不够喝汤(迟了) 夏至过后,天气就热起来啦。“暑”就是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表示还没有达到最炎热的时期,而到了“大暑”,就表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了。“夏至”过后,太阳光线照射在我们北半球地面上的斜度很小,辐射较强。“夏至”前后,白天的时间最长,地面上  相似文献   

6.
农谚浅释     
李志超 《气象》1977,3(1):18-18
早晨和傍晚,特别是在夏季,当你抬头了望天空的时候,往往会看到一种绮丽的景象;朵朵云彩,有的绯红,有的绛紫,有的橙黄,有的正赤,千状百态,灿烂多姿,这就是“霞”。由于其色彩有时鲜红似火,所以有的地方也称“霞”为“烧”。日出前后在东方天空看到的霞,称早霞;日没前后在西方天空看到的霞,称晚霞。 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摸索出霞与天气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各地流传着不少有关霞与天气的谚语,例如:“早霞不  相似文献   

7.
农谚浅释     
李志超 《气象》1975,1(8):9-9
天空中有薄薄的云层时,在太阳或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个淡淡的彩色光环。有经验的老农看到了这种现象,就很有把握地说:“天气就要变坏了,你们看天上起阴圈啦!”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围绕太阳或月亮的光环在气象上称之为晕或华。晕一般出现在卷层云上,是日月光通过冰晶发生折  相似文献   

8.
对酒泉“清晨团团云,午后雷雨临”的观测验证黄雁(酒泉国家基准气候站酒泉735000)引言云是天气变化的排头兵。天空云彩生消衍变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但只要注意积累,坚持观测与记录,运用气象理论进行总结分析,便端倪可察,有规律可找。“清晨团团云,午后雷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天气,气候变化的谚语,被人们称之为农谚。这都是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斗争中长期经验的积累和结晶。而这些农谚是目前气象台站许多重要天气预报,特别是长期天气趋势预报的参考依据。但农谚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因此,不能生搬硬套,需要经过严格的统计假设检验方能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地震云”     
《气象》1981,7(7):49-49
  相似文献   

11.
黄朝迎 《气象》1980,6(6):40-40
“云绞云,雨淋淋”这句谚语,不仅在西藏高原地区流传着,在我国其它许多地区也广泛地流传着。它的含意是,在夏季里,当天空有自西移来的高云,同时又有低云自东向西(或自南向北)移动时,预示着未来天气要变坏。气象观测经验也表明,夏季测站出现这种云天,则意味着高低空有气流切变,表示某种天气系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的整个生育过程,经过秋、冬、春、夏四个季节。所以(本草纲目)中有:“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热,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的记载。由于冬小麦的生育期长必须战胜多种自然灾害,才能获得好的收成。春季的终霜冻麦对冬小麦来说,是一种比较常发生的  相似文献   

13.
黎令仪  刘德富 《气象》1980,6(4):38-39
广东省读者潘森同志来信询问“地震云”问题,我们约请黎令仪、刘德富同志作了解答。所谓“地震云”究竟与地震有无内在联系和科学根据,需进行长期研究和实践,目前正在广泛注意中。这里只是做为情况介绍和答读者问,连同读者来信一并摘登如下。 编辑同志: 1979年8月2日《光明日报》报道了有关“地震云”能预报地震的消息。请问“地震云”是一种什么形态的云?它的生成机理又是如何?为什么能预报地震?读者 潘森  相似文献   

14.
王瑜 《气象知识》2012,(3):11-11
今天上课,老师发下了一张纸,拿来一看,是“看天谚语”。上面有什么“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嘿,还挺顺口的呢!  相似文献   

15.
成兆金 《山东气象》2000,20(3):39-40
为提高小麦产量,运用本站1961~1990年的气候资料,对该谚语进行论证,并运用气候保证率的方法,以播种至冬前≥0℃积温的保证率在80%为条件,以稳定通过16℃或15℃的日期为指标,确定小麦的最佳适播期。  相似文献   

16.
《气象》1977,3(8):19-19
我县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看天防雹经验,如在预测冰雹方面的有:早上太阳出山有“绿阴绿霞”则下午有雹;“云打架”有雹;“拉磨雷”有雹;“蜂子朝王声”有雹;“云黄”有雹等等。这些经验在群众性防雹工作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长达十多天的连阴雨刚结束不久,空气异常潮湿的情况下,9月16日20时30分,星光灿烂的天空突然下降雨滴。我们几个同志在一起进行了讨论,有的认为是卷层云降雨,有的认为是层积云降雨,但经大家仔细判断以后,确认天空无云,并且星际(包括银河)非常清楚,而此时雨点比开始还大了,到21时10分降水才告结束。这在我站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遇到。常言道:“天上无云不下雨”。那么,这“无云降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随着时间的  相似文献   

18.
新安江水库地处浙江省西北山区和安徽省南部山区,每年梅雨结束之后,都有一段干旱期出现。从1953年以后实测资料统计平均干旱期是45天,开始日期为7月16日,最早出现在6月30日,19年当中有5年无干旱,有3年干旱严重,最长干旱时间达100天(出现在1967年)。  相似文献   

19.
雹云机理新见解的观测验证和复现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近期的研究结果认为:雹云中存在着冰雹“穴道”,它是由流场和水凝物粒子场相互作用决定的。“穴道”把雹胚形成区和大雹生长区联结成通道,它对冰雹粒子具有明显的动力吸引作用,可使大粒子向这里集中,在宏观上呈现出冰雹粒子的动态累积效果;涵盖冰雹“穴道”的区域即为播撒人工防雹的“作用区”,它一般位于主上升气流边侧的主人流区和相对水平速度接近于零的零域(线)附近的下侧等。这些理论结果尚需观测验证和重复再现,本文利用Doppler雷达观测事例来作验证,并引用前人的工作在此稍作物理加工后复现这些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20.
甘震 《气象》1976,2(2):26-26
广西浦北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并不是每年冬季都有霜冻,因此,作好霜冻的长期预报,以便及早做好防霜工怍,对保护热带、亚热带作物安全越冬,有重要意义。 我地群众有“白露无雨百日霜”的经验,经我们用1959—1974年的资料进行验证,发现关系较好。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