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星系团PKS 0745-191中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星系团中相对论性粒子的能量演化做了数值计算,在此基础上,联合分析Chandra卫星数据和VLA射电观测结果,计算了星系团PKS0745-191中高能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作用,发现在射电气体幂律谱能量下限为0.001erg时,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不足以补充X射线气体的辐射能损.然后在计算研究了不同能量下限时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作用,并估计了射电气体的能量下限.  相似文献   

2.
BL Lac型天体的多波段光度相关性及喷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X射线选和射电选BL Lac型天体的射电、光学、X射线波段的单色光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X射线选的BL Lac天体只有射电与光学线性相关,而射电选BL Lac天体则X射线与射电、光学都相关。并在此基础上对射电选的BL Lac天体进行相对论修正后的相关性分析,得到了比修正前更好的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两种选择的BL Lac型天体本质上是一样的;X射线流来自两种不同的辐射源;射电选的BL Lac型天体三波段流都有相对论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Einstein天文台IPC获得X射线流量和光度的统计结果,对混合样品,即光学选择类星体样品,射电选择类星体样品和X射线选择活动星系核样品,讨论了X射线光度与光学光度、射电光度、射电形态的关系以及它的演化性质。  相似文献   

4.
EGRET空间望远镜已检测到66颗高置信度的γ射线活动星系核,这些活动星系核都是射电强的,具有很高的光度,迅速的光学变化,有相当的比例是视超光速源,对γ射线 活动星系核的研究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的前沿课题之一,为了完备EGRET活动是系统核的射电观测图像样本,以便进行更可信的统计研究,对一些缺少射电图像观测的EGRET活动量的核进行了多历元的VLBI和VLA的观测研究,得到了它们的射电结构图像。  相似文献   

5.
在早期的文章中,基于耀变体(Blazar)的知识,我们预言了在射电噪活动星系核(AGN)中心10kpc范围内X射线喷流的存在。钱得拉(Chandra)卫星最近对低功率射电星系的X射线观测与我们的预言相一致。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kpc尺度喷流中的电子加速,并建议通过对强的FRⅡ射电星系中所预言的X射线喷流的钱得拉卫星的X射线的观测,来研究红的耀变体中的康普顿冷却以及在内部致密喷流和大尺度延伸喷流间环境的不同。以上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检验我们的关于射电噪活动星系核中kpc尺度X射线喷流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向飞  陈勇 《天文学报》2006,47(1):19-30
利用星系团PKS 0745—191中心区域的Chandra数据,研究了在中心星系的西边且沿着射电结构而分布的一团明亮X射线气体的性质,发现这团气体是低温而高密的;另由射电观测计算发现射电气体在中心星系的西边压强梯度要大于东边,这说明那团 X射线冷气体与射电气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该冷气体可能是由射电浮力泡从中心星系带出;或者是外围冷气体受到了射电气体的支撑及扰动而形成.进一步,假设气体处在压强重力平衡状态,计算了中心区域的X射线气体的体积占有率为b=0.69±0.28,并且讨论了射电气体所包含的相对论性粒子的性质以及射电气体膨胀对冷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统计了1990年1月至8月S.G,D〔15〕发表的8800MHz太阳射电辐射事件、Hα耀斑和软X射线事件。8800MHz射电事件与耀斑相关率达83.1%,文章还给出了云南天文台米波射电事件与Hα耀斑的统计相关结果,并于Boulder的结果作了比较,详细分折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反常X射线脉冲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常X射线脉冲星(Anomalous X-ra Pulsars,简称AXP)是一类特殊的X射线源。与X射线脉冲星(通常处于大质量X射线双星系统中)相比,它们具有以下特征:X射线谱较软、光度低页稳定(≈10^27-10^29J.s^-1)、自转周期集中在10s左右稳定增长、迄今没有找到它们的光学、红外、射电的对应体、有一些可能戌超新星遗迹成协等。由观测到的自转周期变化可以确定它们的自转能损不足以提供有X射线辐射。解释AXP能源机制的理论模型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在吸积模型中,AXP被认为具有正常磁场强度(≈10^8T)的中子量,物质吸积提供X射线辐射原能源,并造成中子星的自转变化;另一种观点认为AXP是具有超强磁场(≈10^10-10^11T)的中子量(即磁星),其辐射能源来自它们巨大的磁或残余的热能,观测到的自转周期及其变化被归因子中子星的磁偶极辐射和物质抛射。两种模型各有优缺点,但目前看来观测事实对磁星模型较为有利。为了进一步明确AXP的性质,提供解释它们能源机制的线索,在介绍AXP的基本观测特征和理论解释的基础上,还将AXP与射电脉冲星、特强磁场射电脉冲量、射电宁静脉冲星侯选体及软γ射线复现源分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脉冲星是演化末期的大质量恒星经过核坍缩形成的产物,它们在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和卫星导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自脉冲星发现50年来,其观测和理论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脉冲星主要在射电波段被探测到,部分脉冲星也有X射线和γ射线等波段的辐射,它们的信息非常丰富。根据其不同的观测特征可以把脉冲星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对射电、X射线以及γ射线波段的特殊类型脉冲星,包括旋转射电暂现源、间歇脉冲星、态转换X射线脉冲星、磁星、暗X射线孤立中子星、中心致密天体以及γ射线脉冲星的基本性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耀变体的喷流辐射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文献中收集了442个耀变体的数据,这些耀变体包括215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lat Spectrum Radio Quasars, FSRQ)和227个蝎虎天体(BL Lac),通过数据研究了耀变体的喷流功率与多波段光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平谱射电类星体,喷流功率与射电波段、光学波段、X射线和γ射线的光度都有强相关性,且光度分布顺序为logL_γ logL_O logL_X logL_R。(2)对于蝎虎天体,喷流功率与射电波段、光学波段和γ射线的光度都有强相关性,但是喷流功率与X射线的光度只有弱相关性;蝎虎天体的光度分布顺序为logL_O logL_γ logL_X logL_R,而且蝎虎天体的各波段光度都小于平谱射电类星体。我们认为这些差异是由于平谱射电类星体与蝎虎天体的内禀属性不同导致的,即吸积模式不同和喷流辐射机制不同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使用美国VLA,对快速目转的晚型巨星FKCom在3.6、6、18、20厘米波长上进行了射电观测,探测到mJy量级的射电辐射,而没有探测到圆偏振。我们用热模型对射电频谱进行了拟合,结果都不成功。当发射体内电子密度为9×108cm-3,温度为5×107K时,半径为120R⊙.可获得较为接近的流量,但109量级的电子密度不大可能扩展到如此大的范围。这样的发射体用热模型得到的X射线光度比Einstein天文台所观测到的值大两个数量级。FKCom的射电光度和X射线光度与RSCVn双星系统相近,如果FKCom的射电发射也是由相对论电子在中等强度的磁场中作加速运动产生的话,则在10高斯磁场中半径为3R⊙左右的发射区在相应波段即可达到观测的流量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在21周太阳峰年中,耀斑脉冲相期间高分辨率的地面射电微波和空间硬X射线的联合观测结果。评述了X射线和射电之间的关系及其理论的进展,并对22周峰年有关这方面的发展趋势作了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BL Lac 天体的γ射线辐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活动星系核的γ射线辐射机制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BLLac天体是活动星系核的一类。文中选取了22个BLLac天体,用它们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研究了在1GeV处γ射线辐射与射电8.4GHz处辐射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对于最小值而言,γ射线辐射与射电辐射流量密度之间没有相关性存在;对于最大值和平均值而言,它们的流量密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γ射线辐射与射电辐射谱指数之间也有相关性存在。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认为γ射线辐射机制主要是同步自康普顿辐射。  相似文献   

14.
射电源BLO0716+714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天体,它在整个电磁波段上(从射电、毫米波、红外、光学、紫外、X射线到γ射线)都发生激烈的变化,本文提出了一个加速喷流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5.
基于被ROSAT全天区巡天观测和射电 4.85GHz巡天观测同时探测到的活动星系核的大样本 ,研究了X射线选的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性质 .通过分析该样本中的活动星系核的宽波段能量分布 ,确认了来自射电、光学和X射线波段的辐射光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对于类星体、赛弗特、蝎虎座天体和射电星系是有区别的 .同时 ,探讨了从光学到X射线波段之间的谱指数与红移以及 50 0 0 和 4.85GHz处的单色光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耿立红 《天文学进展》2000,18(2):91-103
叙述了太阳射电天文和太阳物理上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几个射电日像仪的概况及其进步与发展,并简述了未来射电日像仪可以完成的科学目标以及应具有的特点,以期为在21世纪我国实现“一颗空间X射线卫星、一座红外太阳塔和一台射电像仪”的宏伟构想提供研制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被ROSAT全天区巡天观测和射电4.85GHz巡天观测同时探测到的活动星系核的大样本,研究了X射线选的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性质.通过分析该样本中的活动星系核的宽波段能量分布,确认了来自射电、光学和X射线波段的辐射光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对于类星体、赛弗特、蝎虎座天体和射电星系是有区别的.同时,探讨了从光学到X射线波段之间的谱指数与红移以及5000A和4.85GHz处的单色光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在1991—1993年期间,Comptonγ射线天文台(CGRO)在射电源PKS0528+134中观测到两次很强的射线爆发,都伴随有毫米波射电大爆发.本文详细分析了高能γ-X射线波段和红外-光学波段的辐射能量分布(SED).结果表明,高能γ射线辐射可能主要是由喷流相对论电子对周围UV-软X射线光子的逆康普顿散射所产生的.同时,通过毫米波射电大爆发的频谱演化特性与γ射线源的同步辐射频谱特性的比较,对γ辐射等离子团和射电等离子团之间可能的演化联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从2008年8月5日到2013年10月23日Fermi-LAT的观测数据,对4C 21.35的100 MeV到300 GeV的γ射线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了1天bin情况下的光变特征,并在3小时bin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所选的11个大的爆发,得到了5.4 h的最短光变时标。先用对射电光变曲线减去一个线性增长,再通过相关分析得到100 MeVE300 GeV的γ射线光变领先于15 GHz射电光变351.2_(38.0)~(13.8)d,并用γ射线辐射区对于射电辐射是光学厚对其加以解释,从而在辐射区匀速运动的假设下得到,这样的时延对应着γ射线辐射区到射电光学薄区域的距离为△r≈44.4 pc。通过与VLBA观测得到的15 GHz射电核的半径相比较,得到辐射区向外运动过程中可能存在减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一个多次产生CME的活动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4月-5月8210活动区在日面上接连出现6次大的爆发活动,搜集了这个活动区在整个日面上软X射线曲线,射电Ⅱ、Ⅳ型爆发,射电日像仪和远紫外观测等资料,它的能量积累过程快,3次软X射线爆发曲线的时间轮廓有一定的相似性。发生日冕物质抛射(CME)时,它的磁环只是局部开放,很快又收拢成一个闭合磁环,在一些非热电子的轰击下,再度被加热,又产生了强列的X射线爆发和射电Ⅱ、Ⅳ型爆发,磁环的薄弱处犹如一个活火山口,CME容易从此处再次喷发,找到非热过程与热过程衔接的拐点,在SXR时间轮廓曲线上它表现为斜率突变点,往往有Ⅲ型爆发作为对应的标志,日冕不同层次上先后出现的Ⅱ型爆发可作为CME出现的有力证据,并可作为判断CME运动速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