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地热史   总被引:73,自引:4,他引:7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的热历史.不同构造单元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资料表明:在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为3.3-4.1℃/100m,大地热流值为81-95mW/m2,高于盆地现今的平均地温梯度(2.80℃/100m)及平均大地热流值(63mW/m2).这次热事件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运移及大气田的形成.另外,在20-23Ma前,发生了一期显著的冷却事件.  相似文献   

2.
浅层地温强震前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层地温指地表至地下3.2m深处的地温。通过数十年浅层地温变化与强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指出了强地震发生前一段时间0.8m地温与地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历年同期最低值;0.8m、1.6m和3.2m地温连续6个月以上为正距平,且平均距平值分别大于0.8、0.7和0.5即认为地温有升温异常;在此时段内地温有历年同期最大值或次大值;做半年尺度或以月为简单的0.8m地温、地表温度平均距平等值线图,等值线的分布圈  相似文献   

3.
赵孟为 《地球物理学报》1996,39(Z1):237-248
对鄂尔多斯盆地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深入分析表明.最迟23Ma以来盆地发生了一期由于快速抬升剥蚀引起的冷却事件.盆地东部以95m/Ma的速率抬升,造成约2000m的剥蚀量;而盆地西部则以56m/Ma的速率抬升,导致了约1000m的剥蚀量.盆地东、西部的差异抬升剥蚀导致了盆地现今微微西倾的构造面貌.这一抬升剥蚀事件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亚洲构造运动形式以挤压为主,转换为中新世以来以地壳增厚为主的结果.K-Ar年龄和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分析表明,盆地在170-160Ma(中侏罗末)曾发生一期热事件,使古地温梯度达57℃/km,古热流值达96-109mw/m.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壳生热率分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真恒  向才英 《地震地质》1996,18(4):443-452
研究地壳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的垂向分布,是研究深部热结构的基础。根据深部地震测深资料,利用地震波速与生热率之间的关系,估计了云南地壳生热率的垂向分布。全区上地壳生热率一般为0.8~2.1μW/m3,中地壳为0.4~1.2μW/m3,下地壳为0.11~0.55μW/m3  相似文献   

5.
山西断陷带地热分布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断陷带的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和温泉分布的资料,研究了地热分布与重力场、地壳深部构造和地震分布的关系。认为,区域性重力负异常多反映的是沉积盆地或凹陷;而在温泉附近,由于地壳深部高密度的熔融物质沿断裂上涌而形成重力正异常;在同一深度上,地壳和岩石圈薄的断陷盆地内部,其热流和温度都为高值;指出山西断陷带内的构造活动性、壳幔突变带、重磁力等值线密集带、大地热流和地温梯度高值区以及温泉密集分布带与地震活动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地球膨胀构造动力物理模拟的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地球膨胀学说进行全球构造动力物理模拟的相似性研究,得到了膨胀地球岩石层弹性球壳力学模型的方程分析相似准则和地幔物质沿膨胀裂谷通道上涌流动的方程分析相似准则.按照各相似准则的约束,计算得到了满足与膨胀地球原型相似的模型参数:膨胀初始半径为0.46m;原始岩石层的厚度、密度分别为3×10-3m和(1.2-1.8)×10kg/m,其强度为10Pa;原始地球膨胀内压为4.25×10Pa;原始地表重力为-1.25×10-2N/kg;上涌物质密度、粘度分别为1.2×10kg/m和2×10Pa·s;原始地幔物质上涌厚度、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2.5×10-2m,2.0×10-3m/s和3×10m/s2.由此表明材料物性等条件能够较好地满足原型要求的模型条件.  相似文献   

7.
对华北地区韧性剪切带几种代表上、中、下地壳深度的糜棱岩及其围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纵波速度测定及各向异性研究.对实验样品的纵波速度测定得到以下结果:1.沿糜棱岩面理方向的纵波速度大于与面理垂直方向的纵波速度,差值为0.15-0.30km/s,各向异性为3%-5%;2.糜棱岩的纵波速度低于其围岩的纵波速度,差值为0.10-0.45km/s;3.中地壳角闪岩相糜棱岩的纵波速度各向异性高于上地壳绿片岩相糜棱岩和下地壳麻粒岩相糜棱岩的各向异性;4.地震波速各向异性与糜棱岩矿物优选定向有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合肥盆地内6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资料,反演模拟了该盆地自侏罗纪晚期以来各时代地层古地温变化,估算了沉降率与剥蚀率.模拟结果与其他地质资料推论一致,它揭示出该盆地南北两地存在不同的构造变化和受热史,反映了大别山构造发展对盆地南北两地区影响的差异.盆地南部靠近大别山地区的晚侏罗世地层在白垩纪早期埋藏温度曾大于120℃;早白垩世后期的构造抬升(剥蚀率约130m/Ma)使温度降至30—40℃;自白垩纪后期始,该地区一直处于动荡的但总体为持续抬升的构造环境中.盆地北部地区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早期地层在白垩纪期间埋藏温度曾达到和超过100℃,但随后的大幅度构造抬升(剥蚀率约190m/Ma)使其温度降至30—60℃;第三纪早期,局部区域的裂陷(沉降率约60m/Ma)使温度又升至80℃左右.指出合肥盆地构造演化大体可分形成、隆升、局部裂陷和再隆升4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利用合肥盆地内6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资料,反演模拟了该盆地自侏罗纪晚期以来各时代地层古地温变化,估算了沉降率与剥蚀率.模拟结果与其他地质资料推论一致,它揭示出该盆地南北两地存在不同的构造变化和受热史,反映了大别山构造发展对盆地南北两地区影响的差异.盆地南部靠近大别山地区的晚侏罗世地层在白垩纪早期埋藏温度曾大于120℃;早白垩世后期的构造抬升(剥蚀率约130m/Ma)使温度降至30-40℃;自白垩纪后期始,该地区一直处于动荡的但总体为持续抬升的构造环境中.盆地北部地区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早期地层在白垩纪期间埋藏温度曾达到和超过100℃,但随后的大幅度构造抬升(剥蚀率约190m/Ma)使其温度降至30-60℃;第三纪早期,局部区域的裂陷(沉降率约60m/Ma)使温度又升至80℃左右.指出合肥盆地构造演化大体可分形成、隆升、局部裂陷和再隆升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华北克拉通中部大陆地壳断面磁性结构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华北克拉通中部地壳的磁性结构与深部地质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测量了五台-集宁地壳剖面44件岩石样品的磁性参量及磁滞回线.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及磁卫星资料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断面具有明显的磁性分带结构特征.上地壳、中地壳与下地壳上部岩石饱和磁化强度(Js)的平均值分别为58.7A/m、681.2A/m与1068.0A/m,而饱和等温剩磁JSIRM为4.1A/m、77.9A/m和138.4A/m.磁性与变质相及成分对应分析显示,断面内的磁性结构主要受变质作用控制(尤其是变酸性岩与变基性岩).Js值的变异系数Vc,上地壳为62.2%、中地壳为62.5%、下地壳为143.7%,而JSIRM值的变异系数则分别为707%、86.1%、165.4%.中一下地壳之间Vc值的差异远大于上一中地壳,显示了地壳深部磁性强度的非均一分布特征.本区中一下地壳岩石的磁化强度明显高于秦岭造山带北缘的登封群与太华群,这一差异可能与两区地壳深部热结构的明显差异相关.结合磁卫星长波长磁异常分析推测,地壳断面中基性麻粒岩的磁性代表了区域下地壳的磁化强度,如果地壳深部的剩余磁性以热粘滞剩磁(TVRT)为主,则可估算出...  相似文献   

11.
云南岩石圈热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真恒  邓万明 《中国地震》1997,13(3):213-222
本文探讨了云南深部热流及岩石圈地温分布的横向变化特征,并将岩石圈热结构概括为3种类型;典型现代构造活动区热结构,中间过渡型地质区热结构和稳定地质区热结构。最后,简单讨论了地热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地温场分布特征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整理和分析了703口钻井测温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济阳坳陷现今地温梯度分布图、4~6km深度的地温分布图和下第三系沙四段顶界面地温分布图. 研究表明:济阳坳陷的现今地温梯度平均为35.5℃/km,其中沾化、东营、车镇和惠民等4个主要凹陷地温梯度平均值分别为36.1℃/km、35.5℃/km、35.4℃/km和34.6℃/km,外围的潍北凹陷为35.0℃/km. 地温和地温梯度分布主要受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控制,与基底埋深有关,表现为凸起区高、凹陷区低的特征. 另外,济阳坳陷一些地温梯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与新生代的火山岩分布基本吻合. 盆地基底埋深,即盆内凸起凹陷的分布,受盆地形成过程中岩石圈伸展控制,火山岩的分布也与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所以,济阳坳陷的地温场分布特征是由构造演化决定的. 研究结果还表明,济阳坳陷大部分地区沙四段目前还处在油气液态窗内.  相似文献   

13.
Lithospheric Geothermal Structure in Yunna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ral variations of the deep heat flow and Hthospheric geo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Yunnan have been studied,and the lithospheric geothermal structure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i.e.the geothermal structure in the typical modern tectonically active region,transitional geological region and stable geological region.Final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therm and seismicitv has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Thermal regime of the lithosphere is the scenario of the lithospheric thermal evolution, and the thermo-mechanical state of lithosphere definitively controls its deformation style and mechanism.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thospheric deep thermal-rheo- logical structure of sedimentary basin will shed light o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dynamic process of the basin. Surface tectonics is the response of the deep structure, and is controlled by the lithospheric ther-mal-rheolog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特征与岩石圈热结构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盆地现今大地热流和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是岩石圈构造-热演化过程的综合反映和盆地热史恢复的约束条件,对盆地动力学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2000年以来新增的102口钻孔的系统测井温度和400余口钻孔的试油温度资料,采用光学扫描法测试了15口钻孔共187块代表性岩石热导率,首次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岩石热导率柱,新增了11个高质量的(A类)大地热流数据,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其岩石圈热结构.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 11.6~27.6℃/km,平均21.3±3.7℃/km,大地热流介于23.4~56.1 mW/m2,平均42.5±7.4 mW/m2,表现为低地温梯度、低大地热流的"冷"盆特征.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与地温梯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受控于基底的构造形态,东部隆起最高,陆梁隆起次之,乌伦古坳陷、中央坳陷和西部隆起较低,北天山山前坳陷最低.准噶尔盆地地壳热流介于18.8~26.0 mW/m2,地幔热流介于16.5~23.7 mW/m2,壳幔热流比值介于0.79~1.58,属于典型的"冷壳冷幔"型热结构.准噶尔盆地地幔热流值与莫霍面起伏一致,隆起区地幔热流高,坳陷区地幔热流低.  相似文献   

16.
南华北盆地群地温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在南华北地区收集到的13口井的系统测温资料,结合该地区已公开发表的地热资料,对南华北盆地群的地温梯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依据前人的热导率资料,对南华北盆地群的大地热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南华北盆地群现今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一般为13.0~39.9℃/km之间,平均25.3℃/km.大地热流值在30~89.6 mW/m2之间,平均热流值为53.7mW/m2.和中国东、西部盆地现今地温相比,整体表现为一温盆.总体而言,坳陷区热流及地温梯度较小,而隆起区相对较高,横向差异明显.地温场平面展布主体为NW—NWW向,与盆地构造格局一致.地温梯度与大地热流的分布受构造格局的控制,新生代构造—热事件决定了盆地群的现今地温场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缘琼东南盆地热结构与莫霍面温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对于大陆地区,洋壳或海陆过渡区目前较缺乏岩石圈热结构方面的研究.本文依据琼东南盆地现有热流数据和相关岩石热物性参数,沿分布于盆地内不同位置的4条地震测线计算了不同圈层的热流分配关系(即热结构)及莫霍面温度.计算时根据最新的P-波速度变化分析将该区地壳分为四层,分别为沉积盖层、上地壳、下地壳及下地壳高速层.结果表明:琼...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及其周缘地热分布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鄂尔多斯及其周缘的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和地温分布等资料研究了其展布特征和差异性变化,并讨论了地热分布与地壳深浅构造的关系。认为,鄂尔多斯块体内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值整体偏低,而其周缘地区则呈现出环状高值异常带。该区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在鄂尔多斯周缘地区,即鄂尔多斯周缘存在着高热流、高地温梯度和地震丛集分布相统一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地热和地震活动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东南沿海地区地温场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东南沿海地区地温场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1.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其中着重讨论了岩浆岩的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2.测温资料的分析和处理;3.地温分布的主要特征;4.控制地温场的主要因素。本文除对深部地壳结构及区域地质构造等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外,还就岩浆岩中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及其蜕变产生热对地温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从而认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温场形成模式主要有传导型的地温场和传导附加以对流型的地温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现今地热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是我国最典型的潜山油气藏富集区.本文借助117口钻井地层测温资料和45块实测岩石热导率数据系统研究了冀中坳陷现今地温梯度、大地热流、热岩石圈厚度、岩石圈热结构等地热特征参数.研究表明,冀中坳陷0~3000m统一深度现今地温梯度为20.8~41.0℃·km-1,平均值为31.6℃·km-1,比未校正值减小1~3℃·km-1;现今大地热流介于48.7~79.7mW·m-2,平均值为59.2mW·m-2.平面上,冀中坳陷现今地温梯度和热流由西向东(从盆地边缘向内部)逐渐增大,并且凸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相对较高,而凹陷区则偏低,与基底地形起伏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同时,冀中坳陷腹部高热流凸起区广泛分布地热田.冀中坳陷现今热岩石圈厚度为98~109km,其岩石圈热结构为一典型的"冷壳热幔"型.本研究不仅对冀中坳陷油气勘探与地热能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深部岩石圈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科学问题)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