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979-2008年6个县(区)的气象资料,对大兴安岭地区大风天气发生的地理分布和月、季、年代的变化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大风天气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从地形、地理环境条件及大气环流转换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为大风天气的预报提供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2.
长治市近30年大风天气变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长治市1971年~2000年11个县(市)的气象资料,对长治市大风天气发生的地理分布,月、季、年代的变化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大风天气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从地形、地理环境条件及大气环流转换特征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为大风天气的预报提供其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3.
一次渤海海峡大风过程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台市自动气象站2005年1月29日-2月2日逐时大风资料,对春运期间渤海海峡出现的持续偏北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此次持续偏北大风在渤海海峡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凌云国家气象观测站1970~2009年40a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凌云县大风灾害天气出现时间、季节分布、强度特征和年际变化等要素进行分析,找出凌云县大风的天气特征。  相似文献   

5.
天津地区雷暴大风天气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王彦  唐熠  赵金霞  刘广涛  赵刚 《气象》2009,35(5):91-96
应用2002-2007年天津共46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灾情报告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根据雷达基本反射率回波特征,影响渤海西部雷暴大风的雷达回波形态有以下四种类型:弓状回波、阵风锋、带状回波和零散椭圆状回波,其中弓状回波对应的雷暴大风天气最为强烈,特别是弓状回波的前部和顶端突起部分;同时弓状回波主体维持时间与雷暴大风维持时间基本一致.另外,应用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产品(VIL)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VIL值达到或超过40 kg·m~(-2)时,随后VIL值的快速减小对于预警雷暴大风天气有指示意义,这种信息一般能够提前10分钟出现.此外,分析了雷暴大风的路径来源有四类:分别是北方路径有9次,西北路径占19次,西方路径14次和其他路径4次,其中北方路径带来的灾害相对严重.这些特征对预警渤海西部雷暴大风天气提供使用价值,同时也可提供其他地区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江西一次突发性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郭艳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1):30-36,F0002
对2004年4月11日赣中出现的突发性局地强对流雷达回波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过程虽然从天气形势上很难做出预报,但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上仍可分析出一定的预报特征:最大反射率(DBZM)和最大反射率高度(HGT)的突降,与降雹和龙卷的发生时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的变化,尤其是跃增的特性,对于判断冰雹的增长非常有效,而对于判断降大冰雹的可能性,尤其是微型超级单体的降雹,VIL密度比VIL具有更明显的指示意义;冰雹指数(HI)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尤其当持续出现"PRO"或"POS"报警时,往往表示风暴已发展成熟,极有可能产生剧烈的强对流天气;三体散射回波(TBSS)的出现,预示风暴中可能有大冰雹生成;风暴追踪信息(STI)产品能有效地预报出回波未来的移动方向和影响区域,但对于转折时间,则需结合反射率等产品来进行预报预警服务;风暴内出现中气旋特征时,应做好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涠洲岛附近海面1978 ̄1996年3月 ̄6月强对流大风天气过程的种类、气候特征、环流形势、影响的天气系统等,了解其出现时间、系统来向、风力大小,为广西海上交通运输、渔业生产、石油平台等防御突发性强对流失风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25日广西钟山县境内贵广铁路第二项目部钢架工棚被大风吹翻,造成大风灾害事故.通过对天气形势、自动观测站资料分析,并通过实地调查、观测,结果表明,这次大风灾害事故是由于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的,同时也有地形因素的作用.可为灾害性天气的分析评估提供参考,也可为局地性大风灾害性天气的分析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王芹 《湖北气象》2002,21(3):18-20
对2002年4月15日晚到16日08时发生在湖北省内的一次大风降温天气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如:高空槽、中低层暖式切迹线、地面冷锋以及地面暖低压倒槽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这次大风、降温天气是在高空500hPa冷槽与暖槽合并、中低层冷槽与暖式切变线接合以及地面冷锋切入暖低压倒槽等天气诉作用下发生的,并归纳出此类天气预报的指示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利用GPS和云图资料监测北京地区中小尺度降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地基GPS遥感大气总水汽量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的水汽资料,为分析预报中小尺度系统的变化创造了条件。本文利用北京GPS/VAPOR试验反演了北京2000年6~8月的大气总水汽量(又称大气可降水量或积分水汽),分析了北京夏季大气总水汽量的分布特征;结合气象和云图资料,对7月3~5日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PS大气总水汽量和云的发展及维持是强降水产生的条件,降水量的大小与大气可降水量的增加幅度、维持时间和水平有关,面上的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和红外云图资料显示的中小尺度系统的变化是一致的。面上大气可降水量的移动与测站降水关系密切,当测站大气可降水量迅速增加,并且面上分布的大气可降水量也同样向测站扩展时,台站的降水也迅速增加。GPS大气可降水量可作为台站短期降水预报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机场自动气象观测站数据、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昭通机场2019年3月19日一次极端西南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天气过程中,地面为易产生高压后部偏南大风的典型“东高西低”气压形势,且昭通机场位于高空槽前西南气流控制下,机场上空的西南急流为大风提供了方向引导和加速近地面大气运动的强大动力,具备了产生西南大风的基本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的分析表明,高层深厚的辐合运动,使垂直方向出现了强迫下沉气流,整层的冷平流进一步加强了下沉运动,高层动量下传,加速近地面气流运动,形成大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库尔勒市 11年大风资料的分析 ,探讨大风的气候统计特征以及形成大风天气形势的特点。同时 ,提出了预报大风的经验方程 ,并用实例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4.
雷雨大风与河北电网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桂琴  曹欣 《气象》2012,38(3):353-357
利用1983—2008年26年河北省灾情直报数据资料,统计分析大风灾情记录及大风灾害对河北电网设施损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7~12级大风是造成电网安全事故的主要灾害性大风;(2)大风灾害致电网安全事故年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最多高达43起/年,最少年仅为2起/年;(3)月分布呈显著的单峰曲线变化,6 8月为大风灾害电网安全事故高峰期,占全年大风灾害总次数的83%;(4)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以及沿海地区是电网灾害事故相对多发区域;(5)通过典型个例分析、成因分析,提出灾害性天气服务对策,为加强河北省电力行业气象服务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翻斗雨量计、称重雨量计和DSG5降水天气现象仪对冰雹过程降水量的探测性能,分析了一次降雹过程中的降水粒子谱特征,探讨了区分雨滴和冰雹的方法,对3种设备获取的分钟降水量时间序列进行了综合对比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翻斗雨量计、称重雨量计测量和由DSG5计算的过程分钟降水量序列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服从同一个连续分布;利用DSG5雨滴谱资料不仅可以区分冰雹过程中的降雨量和降雹量,而且能快速灵敏地侦测到降水的起始、结束时间,更准确地反映降水强度的时间变化,可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研究提供精准的降水变化信息;翻斗雨量计和称重雨量计对冰雹过程分钟降水量的观测存在一定的缓冲,不能准确描述降水量实时强度的变化;称重雨量计观测的分钟降水量序列存在明显的滞后。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月27日莱州湾大风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尹尽勇  曹越男  赵伟 《气象》2011,37(7):897-905
利用NCEP资料对2010年4月27日莱州湾大风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导致气旋冷锋后部的锋生加强引发的变压梯度加大是造成此次莱州湾地区大风过程的直接原因。通过大尺度环境场分析,以及温度平流、涡度平流、高空急流、高层位涡异常的诊断分析,认为强的大气斜压性和其所伴随的冷、暖平流使高空槽发展;高低层涡度平流差异是地面气旋发展初期的主要因子;高空槽前急流轴向极一侧的非地转分量所引起的辐散有助于气旋发展;高层高值位涡下传激发了气旋性环流,造成地面气旋爆发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欧洲数值预报图,对2010年1月19—22日从西北方向入侵的强冷空气引发大面积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主要是由贝加尔湖附近的横槽内聚积一股较强的冷空气(高空500hPa冷中心强度达-45℃、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达1060.0hP)。西西伯利亚的阻塞高压与贝加尔湖高空冷槽共同作用,西北路冷空气不断向东南侵袭,乌兰察布市处于西风带控制,横槽沿西风带向东移动分裂为两股冷空气。阻塞高压前偏北冷空气不断东移南下,引发横槽转竖并向南加深。持续性降温导致强寒潮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新疆大风天气过程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61-1999年大风资料的分析,统计出新疆大风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和冷高压及大风移动路径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天津一次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蔡子颖  韩素芹  吴彬贵  黄鹤  姚青 《气象》2012,38(9):1103-1109
雾作为边界层内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与边界层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利用天津边界层梯度观测平台分析2010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一次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雾Ⅰ阶段水汽最先在离地面80~100 m的高度凝结,雾Ⅱ(平流雾)阶段水汽由上往下传输;雾Ⅰ前,大气有明显的逆温,雾Ⅱ前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雾中大气趋于中性,在雾变薄过程中,边界层气象塔可观测到雾顶的强逆温;雾中长波辐射达到平衡,净长波辐射为0,可用此区分水雾和霾;雾对光化学烟雾有抑制作用,NO_x和小粒子会出现累积,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一次飑线引发的大风强沙尘暴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莉  杨永龙  殷玉春  王生元 《气象》2009,35(3):42-48
利用常规探测、地面加密观测、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FY-2c/2d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08年5月2日河西走廊东部飑线引发的大风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飑线引发的强风暴是产生强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河西走廊东部处在不稳定大气层结中,500hPa阶梯短波槽为飑线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700hPa变形场是飑线的触发系统;地面热低压的发展加大了冷锋前后的气压和温度梯度,为对流发展提供了热力不稳定条件;高空急流对于飑线的生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