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威宁探空站的高空资料进行分析和计算,分析威宁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探讨水汽对威宁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使用1961—2020年霜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贵阳和威宁站霜的气候分布特征,用霜在白天的持续时长与08时的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知贵阳站气温、露点温度、地温、5 cm地温与霜持续时长有较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0.7,威宁站气温、露点温度、5 cm地温与霜持续时长有较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0.4。贵阳和威宁上述几个气象要素在霜消前的变化特征如下:贵阳威宁站的气温均高于地温,二者平均温差贵阳站为2.17℃,威宁站为3.31℃;贵阳站气温和地温的差值有最小的标准差1.53℃,威宁站5 cm地温有最小的标准差2.09℃。从这两个因子的平均态来看,当贵阳站气温和地温之差大于2.17℃、威宁站5 cm地温大于5.09℃时预示着该站霜的消融。  相似文献   

3.
基于GPS数据处理的TEQC软件,对威宁GPS站在2011年8月5日-2012年10月15日期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质量分析.得出威宁GPS地面接收机接收到的数据比较平稳,周跳较少.接收机在接收L1和L2频率波段时对外界其他信号的抵抗能力也较强,但是实际采集的数据远远少于应采集的数据量,通过对比威宁站和其他6个IGS观测站在同一时段观测到的卫星个数,得出威宁站GPS地面接收机在每个时段跟踪到的卫星个数很少,少于3个卫星的时段所占比例较高,从而导致数据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贵州威宁春种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气候资源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贵州马铃薯种植生产的最佳气候指标,做好马铃薯产业的气象服务,达到降低不利气候条件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影响的目的,本文选取了1986~2009年威宁春种秋收马铃薯鲜薯产量资料,以及威宁气象站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用于分析。采用积分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贵州威宁春种马铃薯生育期内的光、温、水等气象对当地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动态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气温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负效应为主,贵州威宁马铃薯生长的热量资源十分充足,且威宁的高温日数少;马铃薯生长的光资源好,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马铃薯生长对光照的需求非常一致;马铃薯生长的大部分时段降水丰富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该文根据风电功率计算方法,结合数值预报资料和威宁县探空资料计算了赫章县韭菜坪的风电功率预报值.并对韭菜坪风电功率预报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每天的风电功率明显不同,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差异较大.比较威宁观测资料计算的韭菜坪风电功率值与T213及ECMWF预报资料计算的风电功率值时,我们发现威宁观测资料计算的风电功率值明显大得多,这是因为数值预报产品经过平滑过滤处理的,风速值仅仅体现了平均状况,而观测资料包含有中小尺度系统,有时风速很大,因此这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石雨 《气象知识》2013,(6):34-37
“威宁草海宽又宽,四面八方都是山,郎是青山不会老,妹是海水不会干!”这是一首传唱多年、颇具韵味的爱情山歌,歌中唱到的威宁草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最美的舞蹈之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江源头,素有“鸟的王田”和贵州高原明珠之称。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预警贵州威宁及其周边地区的冰雹和其他强对流天气过程,尽可能多的减小各型雷达回波强度的差异,以昭通C波段天气雷达为基准,选取昭通C波段天气雷达和威宁X波段双偏雷达同步观测体扫资料,对3组强对流天气过程回波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威宁X波段双偏雷达与昭通C波段天气雷达回波强度测量值存在一定的误差,前者回波强度整体较后者偏大;观测目标距离两者越近回波强度误差值越小,反之越大;两者对距离较近的观测目标回波强度值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分析威宁气候资源、地域分布和气象灾害的对农业生产影响,提出防灾减灾的对策和种植业发挥优势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9.
1998年7月中旬,笔者千里走单骑到达全省海拔最高的威宁气象站,那里在气候上没有夏天,一到县城,正逢赶集,街上过往行人熙熙攘攘,有的穿裙子、西装,有的穿毛背心,更有甚者穿上了棉袄,三伏天春夏秋冬四季服装异彩纷呈,算得上省内一大奇观。威宁县为我省地势起伏和缓,保存完好的高原面,乌蒙山脉纵贯全境。支脉向东南延伸至六盘水市北部,贵州的屋脊,海拔2900.3m的韭菜坪就在那里,而不在威宁境内。韭菜坪雄踞贵州群峰之颠,景色奇特,气象万千,称得上又一奇观。由威宁翻越险峻的梅花山,来到六盘水市气象局,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威宁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建立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对冰雹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利用威宁县1997—2014年冰雹资料,2004—2014年4—8月探空资料对威宁冰雹时空分布,冰雹预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图表法、数理统计、多指标套叠法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威宁冰雹降雹日数主要集中在5—8月,占年总冰雹日数的80%以上,降雹日时间主要在午后到傍晚;2威宁冰雹主要路径:4—5月西北路径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冰雹主要出现在县的东南部、东部、南部一线,6—8月西南季风气流影响,冰雹主要出现在县的北部、西北部、中部、西南部等地;3通过利用探空资料适宜冰雹预报的环境参数阈值建立预报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对于进一步提高冰雹预报准确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VLF/LF三维闪电监测资料、CINRAD/CD雷达资料和地面降雹观测资料,对贵州中西部冰雹云闪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台地威宁平均POP和Z值均高于斜坡过渡带区域,两者平均POP值均高于贵州10a(2006—2015)平均POP统计特征值。斜坡过渡区域内总闪峰值平均为22次/(5 min),威宁总闪峰值平均为13次/(5 min)。斜坡过渡带区域2σLFCR闪电跳跃信号和闪电频次峰值提前量平均为20 min和 13 min,威宁2σLFCR闪电跳跃信号和闪电频次峰值提前量平均为33.7 min和29 min。2σLFCR闪电跳跃信号指示降雹优于闪电频次峰值信号,在实际中可以综合利用闪电2σLFCR跳跃信号与峰值信号识别降雹。  相似文献   

13.
针对威宁探空站GFE(L)1型雷达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该文在海拔高度分类之下,通过大量雨凇样本的气象条件概率分布分析,建立贵州雨凇灾害指标,即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则当日定为雨凇日:1日最低气温≤0℃;2日平均气温≤1℃(其中威宁站不受该条件约束);3当日无日照(其中威宁站不受该条件约束);4当日有降水,包含微量降水。通过该标准的筛选,所建立的雨凇灾害指标得到的雨凇日数在全省的分布形态基本与实况雨凇资料的结果一致。该指标的建立对雨凇资料的缺测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同时还有利于进一步了解雨凇灾害发生时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0—2017年威宁县37个炮站收集的降雹资料,以降雹次数和灾情资料等数据为基础,通过ArcGIS软件,分析威宁县近8 a的降雹资料,得到威宁县冰雹落点概率分布图。研究发现:①威宁当地气候、农作物种植时间与冰雹成灾次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②冰雹落点受炮站布局和地形等因素影响,以雪山镇为中心区的南北走向的一条多雹带,县内多局地单点性降雹。③通过利用威宁县降雹概率分布图,可以为防雹作业指挥和冰雹自动化观测设备规划布局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月16日至20日,罕见冻雨袭击贵州,多条输电线路出现覆冰现象,威宁县城电线结冰直径达10毫米,当地电网公司及时消除覆冰,贵州电网安然经历了这个冬季的首次冻雨考验。  相似文献   

17.
陈林  张艳 《贵州气象》2009,33(2):38-39
威宁县“香炉山茶”香味浓郁醇厚,闻名遐尔,除栽培技术外,与威宁炉山的气候关系密切。该文通过对“香炉山茶”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得出在县的东北部海拔1800~2100m的坡地为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输电线路覆冰极值序列重建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我国南方有覆冰数据记录的气象站冰厚年极值及同期气象要素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多种气象因子对覆冰年极值形成条件频次分布的影响,归纳出了最易于出现覆冰年极值的温度、风速和湿度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西南地区威宁、金佛山、峨眉山和三穗4站覆冰年极值与其相应气象变量的进一步分析,建立了覆冰极值序列的回归模型。根据现有气象站电线结冰资料及其对应时段的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对气象站电线结冰年极值序列进行重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气候背景下覆冰极值序列的回归模型有显著差异。独立样本的交叉检验结果显示,威宁站年极值序列的回归模型效果较理想,重建序列能够较好地模拟覆冰的极值序列。  相似文献   

19.
威宁精品苹果与自然气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威宁气候、温带水果调查和分析,发现了影响苹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花期至幼果期出现气温0℃的倒春寒和重霜灾;影响苹果质量的因素是修剪、管理和5—8月的日照多寡。提出了防御灾害和趋利避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威宁县37个人影作业点收集1997~2017年35个乡镇的地面降雹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和ArcGis地理信息分析工具,分析了威宁县冰雹日的年际、月际、日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海拔高程与降雹频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威宁县年平均冰雹日数为15.3d,冰雹日数的年际变化总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但冰雹日数均小于20世纪末期;冰雹日数M-K检验表明从2003年开始冰雹日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在2010年后出现冰雹日数突变现象;冰雹主要发生在4~8月,占整个降雹日的98.36%,春季、夏季多,秋季、冬季少。春季冰雹日数占31.15%,夏季冰雹日数占67.21%;一天内冰雹主要发生在13~21时,占全部冰雹发生次数的85.07%,即午后到傍晚发生频率高;冰雹主要出现在县的北部、中部、西部至西北部、南部至西南部一线,各个乡镇海拔高程与降雹次数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2,降雹次数随地形高程增加呈现增加趋势,降雹次数与经纬度差异没有相关性。以上这些结论可为威宁县冰雹预报指标研究和开展人工防雹提供科学参考,为冰雹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