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以海洋微藻——赤潮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与饵料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培养和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二者间的竞争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海洋卡盾藻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裂解液对青岛大扁藻的化感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两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结果显示:共培养条件下,海洋卡盾藻在2个高浓度下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产生显著抑制(P0.05);海洋卡盾藻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裂解液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且藻细胞裂解液的抑制作用更强,说明海洋卡盾藻对青岛大扁藻产生化感作用,且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传递的化感物质多于通过介质传递的。不同密度比例的2种藻共培养组用UV-B辐射(2.16J/m2)处理后,海洋卡盾藻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化感作用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2.
海洋微藻对UV-B辐射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生理生化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海洋微藻———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UV-B暴露时间的延长,UV-B辐射对藻的生长以及光合速率有抑制作用,并且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2)UV-B辐射使小新月菱形藻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且在最初的2d,UV-B辐射使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迅速,第4天的可溶性糖含量稍有所升高但与第2天相比差异不显著,UV-B辐射第6天,可溶性糖含量又迅速降低;(3)UV-B辐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第2天明显升高,随后又快速下降;(4)对照组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随时间延长而升高,UV-B辐射第2天的GSH含量比初始状态(0d)的GSH含量稍有升高,但变化不明显,第2天之后,GSH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快速降低;(5)对照组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升高,UV-B辐射第2天的POD活性比初始状态(0d)的POD活性显著升高,第2天之后,POD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快速降低。  相似文献   

3.
油菜素内酯对两种单细胞藻生长和某些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于1991年3月-1992年7月在大连进行,实验藻取自大连凌水养殖二场饵料室。分别用浓度为5,10,50μg/L和1,5,10μg/L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亚心形扁藻及球等鞭金藻,研究其对单细胞藻生长的结果表明,两种藻的各处理组的瞎缓期均缩短,细胞生长加快。促进生长最佳浓度。亚心形扁藻的10μg/L,球等鞭金藻的5μg/L;油菜素内酯可提高实验藻的叶绿素含量并促进其光合作用;在处理组的亚心形扁藻和球  相似文献   

4.
探讨UV-B辐射对海带幼孢子体的影响,运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高(93.6 J·m-2·d-1)、中(46.8 J·m-2·d-1 )、低(11.7 J·m-2·d-1)3个剂量的UV-B辐射对海带幼孢子体生长和生理状况的影响.辐射处理期间(第2~10天),3个辐射剂量处理组的海带幼孢子体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 J·m-2·d-1);第6~10天期间,低剂量处理组和高剂量处理组的叶绿素a(Chl-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前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后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中、高剂量处理组的ATP酶活性在整个实验期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氮(N)、磷(P)元素缺乏与中剂量UV-B联合作用条件下的海带幼孢子体体长、体重相对增长率与中剂量单独处理组无显著差异;辐射处理初期(第2~4天),N、P缺乏与中剂量UV-B辐射共同处理组的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单独辐射处理组,后期(第10天)则显著低于单独辐射处理组;N、P元素缺乏加剧了中剂量UV-B辐射对海带幼孢子体Chl-a含量的影响效应,N、P缺乏与中剂量UV-B辐射共同处理组的Chl-a含量显著低于中剂量UV-B辐射处理组.在高剂量UV-B辐射处理的同时,附加一定强度的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400~700 nm)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UV-B辐射对海带幼孢子体生长和生理状况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选择1种代表性的潮间带大型海藻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为试材,研究了其抗氧化酶体系对不同剂量UV-B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SOD及其CAT酶活性与UV-B辐射的剂量和时间关系密切,而POX活性与此相关不显著.各处理和对照中均未测出有效的APX活性.抗氧化剂AsA含量在低、中剂量UV-B辐射时呈增加趋势.SOD同工酶谱受到UV-B辐射的显著影响.中度剂量下CAT酶出现新的谱带(CATⅡ).低、中剂量胁迫下POXⅡ活性有轻微增加,而在此次研究中,未能检测到APX同工酶谱带.这些结果表明鼠尾藻中SOD与CAT酶活性及AsA水平对UV-B辐射增强响应最敏感,在该藻抗紫外胁迫的应激反应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超声辐射提高亚心形扁藻脂肪酸不饱和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计了一个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辐射时间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超声辐射对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在适宜超声频率条件下,采用低功率、短时间超声辐照可以提高亚心形扁藻生长速率和脂肪酸不饱和度及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方差分析表明,在正交实验所确定的最佳超声条件下,亚心形扁藻的生长速率有明显提高,为对照组的1.99~2.33倍;其脂肪酸不饱和度可达78.8%~80.9%,与对照组相比可提高3.5%~5.6%;C164百分含量可达16.2%~19.0%,比对照组提高了3.4%~6.2%;C183百分含量可达39.2%~40.8%,比对照组提高了1.9%~3.5%.  相似文献   

7.
以蒽和Aroclor1254为典型污染物质,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于采自深圳大鹏湾(N114°36′,E 22°25′)的珊瑚藻生长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蒽和Aroclor1254处理浓度的增加,珊瑚藻的光合色素含量下降,细胞膜透性和活性氧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增加,最终停止生长。尽管低浓度有机污染物10.0~20.0μg·L-1蒽和8.0~16.0μg·L-1 Aroclor1254处理下藻体分泌的胞外多糖含量较对照略有上升,但随着污染物浓度上升,胞外多糖含量明显下降,胞外多糖的自由基(包括O2·-、·OH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同样明显走低。蒽和Aroclor1254对珊瑚藻生理和生长的抑制作用有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于珊瑚藻而言具有明显毒害作用。两种有机污染物对于珊瑚藻的毒害效应类似,相较而言,Aroclor1254毒性效应稍大于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UV-B辐射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了短期(2d)UV-B辐射对金藻8701、小新月菱形藻和亚心形扁藻3种藻单养的敏感性比较以及长期(21d)UV-B辐射对3种藻混养的种间竞争性平衡的影响。实验表明,(1)UV-B条件下。单养和混养情况下,最敏感的藻是金藻8701,小新月菱形藻次之,亚心形扁藻最不敏感;(2)增强的UV-B为对UV-B具有高耐受力的亚心形扁藻提供了竞争优势,使种间竞争平衡向着有利于亚心形扁藻的方向发展,到第21天,UV-B辐射(2.88J/m^2,5.76J/m^2)的处理组中,亚心形扁藻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UV-B辐射对海洋微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UV-B辐射对两种海洋微藻-小新月菱形藻(Ntzschia closterlum)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ng)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辐射剂量范围内,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增强,两种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非酶性组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随之下降;抗氧化防御系统的酶性组分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逐渐降低。加入外源性抗氧化剂GSH可减轻UV-B辐射对藻的伤害。分析表明海洋微藻的UV-B伤害是由于抗氧化防御系统遭到破坏而导致活性氧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不同起始密度强壮前沟藻和等鞭金藻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养时,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2种微藻在生长过程中进入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的时间逐渐缩短,所达到的最大种群密度都依次降低。在混养时,当接种比例为A∶I=1∶4和A∶I=1∶1时,等鞭金藻在种间竞争中占有优势;当接种比例为A∶I...  相似文献   

11.
UV-B辐射对指状许水蚤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UV-B辐射增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指状许水蚤(Schmacheria inopinus,Burckhardt)雌雄成体的致死率、摄食率和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所设定的辐射剂量下,指状许水蚤雄性成体对UV-B辐射的致死率明显高于雌性成体的致死率;UV-B辐射对雄性成体的24h的半数致死剂量(24h.LD50)为5.77kJ/m2,而对雌性成体48h的半数致死剂量(48h.LD50)为5.04kJ/m2。在较低剂量下(0~1.728kJ/m2),UV-B辐射对雌雄成体的摄食率(F)和滤水率(G)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UV-B辐射和久效磷对三角褐指藻DNA共同伤害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运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紫外线和久效磷对三角褐指藻DNA的伤害作用。结果表明 ,久效磷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随着久效磷浓度的增加 ,三角褐指藻DNA损伤程度增加 ;在久效磷浓度固定不变时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DNA的损伤程度同样提高 ;在久效磷的处理过程中同时伴有紫外线的辐射处理 ,DNA的损伤程度加剧 ;久效磷处理解除一段时间后 ,DNA损伤程度未明显减轻 ,而UV B处理解除后 ,DNA的损伤可明显恢复。说明DNA的损伤可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海洋微藻受久效磷伤害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对二甲苯和苯乙烯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本研究以三角褐指藻和亚心形扁藻为材料,分别比较了不同浓度的对二甲苯和苯乙烯胁迫对微藻生长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计算对二甲苯和苯乙烯对三角褐指藻和亚心形扁藻96hEC50。研究表明,对二甲苯和苯乙烯对三角褐指藻和亚心形扁藻生长的抑制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对二甲苯和苯乙烯对三角褐指藻96hEC50分别为60.20mg/L和47.82mg/L,对亚心形扁藻的96hEC50值分别为26.49mg/L和85.62mg/L,相比而言,三角褐指藻对苯乙烯敏感,而亚心形扁藻对对二甲苯更为敏感。同时研究还发现,对二甲苯和苯乙烯胁迫下,试验微藻的叶绿素含量均随处理浓度以及处理时间而显著降低。这些结果为评估对二甲苯和苯乙烯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遗传毒理学方法,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泥鳅红细胞核的细胞遗传毒性效应,评价2种毒理学指标在UV-B辐射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加大,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持续上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微核细胞率与辐射剂量显著正相关。而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率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加大无规律性的变化,没有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核异常率与辐射剂量无相关性。脱离UV-B辐射处理6 d后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不能够恢复正常的对照水平,而核异常细胞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得以恢复。结果指示泥鳅红细胞微核率是用于UV-B辐射监测的灵敏和可行的细胞遗传毒理学指标,而核异常率不能用于UV-B辐射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辐照强度的UV-B辐射对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 Tseng)生长、光合色素和两种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强度辐射处理的绿色巴夫藻在正常培养后生长有所恢复,经辐照强度为2μW/cm2的UV-B处理的藻在培养第10天的吸光度与对照接近,大于6μW/cm2的UV-B处理的藻基本无法恢复生长;(2)处理组叶绿素a(Chla)含量均低于对照,且随辐射强度的增大不断下降,辐照强度为12μW/cm2处理组比对照下降了85.20%;(3)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随辐射强度的增大先升高后下降,最高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8.55%和49.41%;(4)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辐射强度的增大不断升高,辐照强度为12μW/cm2处理组是对照的7.98倍。UV-B辐射对绿色巴夫藻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CAR,SOD和POD可能在绿色巴夫藻抵抗UV-B辐射中起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评价UV-B辐射增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3种多环芳烃——菲、芘和蒽对3种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菲、芘和蒽处理使3种赤潮微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有所提高,而高浓度处理则降低藻细胞内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菲、芘和蒽处理对赤潮异弯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96 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0.098,0.124和0.139 mg.L-1,对中肋骨条藻的96 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0.120,0.147和0.155 mg.L-1,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96 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0.128,0.153和0.162 mg.L-1。在菲、芘和蒽处理的同时,附加辐射剂量为0.3 J.m-2的UV-B辐射处理,3种赤潮微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