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到今天,场的存在已经是不可否认的科学事实,场论亦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我们都知道物理上有电场、磁场、引力场,这种"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确实存在!而且有巨大的影响!我也坚信,在教育领域,同样存在着课堂学习场。在课堂学习上,一定也有这种"场"的存在,虽然我们不能直观地看到、摸到,但是它一定存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决定着课堂学习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复习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自主建构有机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如何将以知识为中心的高考地理复习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考地理复习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复习?"高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新课改后很多的地理教师都反映课时紧张,特别是必修一的内容。为此化繁为简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陈琳 《地理教学》2019,(10):56-58
为改变传统课堂讲授方法讲授"地球运动"教学内容,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现象并将其融会贯通的局面,笔者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测量常州正午太阳高度角或经纬度"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方案、设计仪器、实际测量,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4.
正教师的传统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我想让他们学习什么?""为什么这些内容如此重要?""我希望运用哪些策略进行教学?""我如何能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的思考与准备中,基本上独揽教学准备与实施过程,从而导致课堂上更为关注教学任务本身而不是学生对于任务的完成过程,关注学生的表现而不是学生的进步,关注自我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5.
"地球运动"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难点,学生觉得该知识点抽象,又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原因,不少教师与学生认为考得少甚至不考,是不是可以蜻蜓点水般的学习、复习。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本上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有一定积极意义。课本上寥寥数语的知识点,教师应当把功夫花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上,而不是仅从考试的角度教学生生搬硬套。下文以正午太  相似文献   

6.
黄雷 《地理教学》2014,(2):63-64
正一、幸福课堂应该秉持"快乐大本营"的快乐理念和生活理念人不能没有灵魂,教学不能没有理念。教学改革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而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支持下的教学变革。地理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满足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牢固树立快乐观、幸福观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需要的,才是我们构建的幸福课堂。"黄河的治理"一课,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其核  相似文献   

7.
陈立新 《地理教学》2012,(21):41-41,33
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以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在努力改变过去"一言堂"的现象,学生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变被动灌输式为主动汲取式学习;而地理教师则通过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者、指导者。正因为如此,当前新课程地理课堂教  相似文献   

8.
正"翻转课堂"是美国的学校从2011年起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也称"颠倒课堂"。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学生运用网络、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以及其它的学习资源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以学定教,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陈俊 《地理教学》2015,(2):47-48
地理是一门生活化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走近学生生活,在学生生活实际中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将会使地理课堂活起来。本文就地理课堂中走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实践浅谈个人的几点体会。一、以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迅速让学生回到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10.
熊万英 《地理教学》2013,(22):28-30,46
正图形语言是地理教育中的特色语言,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把握好地理图形语言是教好学好地理的捷径,也是形成地理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必修1的有些内容对许多学生来说抽象而难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把以文字为主的地理知识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或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文图转换,对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高三二轮复习中"正午太阳高度"为例,谈一谈如何通过运用图形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及分布变化规律的掌握,既  相似文献   

11.
提出"教"与"学"融合的关键在于课堂管理。从课堂氛围、学生状态、教学节奏等视点出发,分析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调控课堂的具体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蔡建 《地理教学》2014,(2):21-22,37
正"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理解有一定困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制作简易教具,进行模拟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一、制作方法1.材料准备白色硬纸板一张、塑料薄膜一块(以浅黑略透明、微硬为佳)、文件夹铆钉一只、直尺一把、裁纸刀一把、水笔一支。2.制作过程(1)将白色硬纸板裁剪成半径适当的圆形,在圆心处打一小孔;在裁剪好的圆形纸板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地轴等,形成地球仪简易侧视图,  相似文献   

13.
宗宏伟 《地理教学》2019,(11):33-35,30
在地理课堂中要经常使用地图。地图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地图能化繁为简、概览全局,能展现全球要素的空间分布、时空规律和发展趋势等,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助手"。将前沿的地图技术融入地理课堂,不仅能活跃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地球运动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作为地球运动参照物的日月星辰又与地球相距甚远,因而难以据此直接观测地球运动。当前虽然不乏较为准确地表现地球运动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但由于其制作技术和呈现方式多为二维形式,学生难以从中获得三维感受和亲身体验。根据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应当为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  相似文献   

15.
高洋  叶超 《地理教学》2021,(20):60-64
"世界"不但是人类生活的时空场域,也是地理研究的主要对象.地理学思想是探索"所有可能的世界"的工具,其教学对学生理解世界与地理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地理思想及其发展史课程相对匮乏,教学模式也亟需创新.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本文提出"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课堂自由研讨、微信讨论分享、实地调研和关键词教学等方式和方法,打破教学边界,将地理学思想与课堂空间、网络空间和户外空间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虚实结合"的教学社区,使学生改变了对地理学思想的刻板印象,更深入理解了地理学思想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和师生的良好互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海萍 《地理教学》2012,(19):18-20
北京教育专家,知名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曾在他的报告《"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中指出:"教学设计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吴老师认为"真正读懂学生、真正读懂教材、真正读懂课堂"才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课改已接近十年,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已进行过较多的探讨,逐渐被教师理解与接受。本文主要讨论在试题设计中,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为命题情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如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及方法与技能)去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以案例的形式为切入点,剖析生活问题地理化,地理试题生活化,揭示设计生活化试题思路、方法及功能。一、让学生学会生存、让学生提升生活品味  相似文献   

18.
梁伟 《地理教学》2013,(5):39-40
正真实性的课堂不可能是一个完全遵循教学预设的封闭系统,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知识和思想的激烈碰撞,有血有肉的课堂。由预设衍生出来的生成,往往灵活多变、"始料未及",给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难题。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需要在处理课堂中动态生成时,以学生为本,尊重学  相似文献   

19.
正从事地理教学已经有十年光景了,我不仅没有对此厌倦,反而更加享受这个过程。我把地理课堂当成一种旅行,在旅行中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欣赏地理课堂的风景,一起探讨地理问题,一起感悟生活,珍惜生活。教学的风景在哪里?首先,教师应该成为一道"风景"。我听过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教师准备的很充分,讲解分析也细致,但一节课听起来总觉得缺少了什么。那些教师丢掉了的是自己的"表情",课堂上不论讲什么都是"面无表情",即使表扬学生也是一脸的冷漠。学生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中照出自己的表情。其实,教师自身  相似文献   

20.
是明艳 《地理教学》2021,(19):48-50
近年来,越来越多关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堂评价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在一线教学中展开.课堂评价、课程标准与外部考试需要做到一致性,这要求一线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优化.本文基于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以"地球的运动"一节的内容设计为案例,介绍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呈现了课堂评价与教学相融合的教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