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采用单位面积河流在单位水头差作用下的渗漏量来表征河流渗漏能力,建立渗流井取水理想模型,分别计算了在不同河流渗漏能力和含水层渗透性能条件下,竖井降深对渗流井出水量的影响。建立渗流井取水非稳定流模型,计算了在前期稳定竖井降深不同条件下,河流断流后渗流井出水量衰减过程及竖井降深发展过程。提出渗流井合理竖井降深应根据河流与地下水是否脱节以及含水层渗透性能,在岸边渗流井中部及一侧各布设一个观测孔,根据观测孔水位进行确定。对于含水层渗透性能较强地区,渗流井竖井降深应使得渗流井范围内地下水位与河流脱节,但高于辐射孔顶面;对于含水层渗透性能较差地区,渗流井竖井降深应使得侧部观测孔水位接近河床底面或刚出现脱节。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溢井(孔) 做放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是简便而经济的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方法.涌水试验基本上属于定降深井流试验.在无限承压含水层中进行涌水试验, 使涌水孔(井) 降深sw保持不变, 涌水量随时间的延续而减少, 除涌水孔(井) 本身以外, 含水层中任意点的水头H随时间的延续而降低.在单孔(井) 定降深井流试验利用涌水孔1/Q-lg t直线图解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 建立一孔(主孔) 涌水多孔观测水位降低的直线图解法, 即s/Q-lg t直线图解法.   相似文献   

3.
在沿海地区,尤其是围海造陆工程形成的陆域地区地下水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使传统水文地质试验求取含水层参数存在较大误差。因此通过合理概化地下水在潮汐作用下运动规律,建立数学模型,推导解析公式求取沿海含水层参数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天津滨海新区两处观测孔地下水位及潮汐波动特征,在滞后时间不明显的情况下,利用观测孔水位变幅数据计算了含水层水头扩散系数,并根据承压含水层储水系数经验值进一步获得含水层渗透系数。通过两个观测孔分别计算,对比计算结果互相验证发现,该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利用地下水潮汐效应计算含水层参数可以广泛应用于沿海地区水文地质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为求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抽水试验。在进行抽水试验时,经常有越流现象,计算时一般采用越流模型计算。越流模型假定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恒定不变,但在实际抽水过程中,抽水含水层和非抽水含水层间通过越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只考虑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而不考虑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会导致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不准确。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在非抽水含水层中布置一口观测井来观测抽水含水层抽水时对非抽水含水层的影响。如果采用多层含水层系统模型的方法,即可利用各含水层观测井中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含水层和相关弱透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提高参数计算精度、节省资金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承压完整井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观测时间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针对无界承压含水层中完整井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将Theis公式描述的水位降深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作为观测井外水位变化的理论真值,考虑观测井内外达到水力平衡所引起的滞后时间因素,推导了观测井内水位变化的理论测量值,分析了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以及测量值接近真值所需要的观测时间。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无界承压含水层中完整井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将Theis公式描述的水位降深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作为观测井外水位变化的理论真值,考虑观测井内外达到水力平衡所引起的滞后时间因素,推导了观测井内水位变化的理论测量值,分析了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以及测量值接近真值所需要的观测时间.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0,(4)
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水位动态直接受降雨干扰,影响地震前兆信息识别。文章以鹤壁观测井为例,基于2014-2019年鹤壁井静水位观测数据及当地降雨量资料,对鹤壁井静水位主要影响因素及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可知:鹤壁观测井的水位相对较浅,静水位受降雨因素影响尤为明显,静水位与降雨量有很强的相关性,变化特性与Gauss-Seidel迭代法一致。在降雨因素对于静水位的影响大于其他因素影响时,影响系数in作为未知项,根据in和以前的降雨量数据,我们可逆推未来一段时间的水位数据,对评估水位观测井的观测效能及数据异常核实等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双层含水层抽水概念模型,基于等效渗透系数法建立了井筒—含水层耦合数值模拟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双层抽水试验中观测井井筒及周边水头降深的分布、观测井内部水流的垂向分布、含水层与观测井的补给关系。分析了井筒效应的发生机理及观测井井筒内径和径距对井筒效应的影响规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双层含水层中利用不完整井抽水时,同一水平位置不同高度处的水头降深不一样,由此导致的垂直方向的水头差会导致观测井内产生垂向水流,水流的流量受观测井井径和径距影响,井径越大流量越大,径距越大流量越小;观测井中的垂向流量会导致井筒周边含水层水头的重分布,此即井筒效应。距离观测井越近,受井筒效应影响越大。同时井筒效应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受观测井井径和径距决定,井径越大影响程度和范围越大,径距越大影响程度和范围越小。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地震水文地质界,多年来在以地震预报为目的的井孔水位动态的观测与研究中,特别注意井孔水位的微动态特征。井孔水位的微动态,一般指井孔中地下水位的微量变化,其水位变幅常以毫米为单位。这种动态一般来说,和传统水文地质学所关心的含水层水量的增减引起的宏观动态有所不同,是和地壳中的应力状态的变化有关,只是含水层中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所致的。形成井孔水位的微动态的因素很多,  相似文献   

10.
承压含水层阶梯流量井流公式与水位恢复井流公式可解决不同流量变动条件下含水层参数求解。针对野外压水试验中流量与水压难以控制且观测精度低, 但阶梯流量压水后水位恢复曲线易于准确观测的特点, 根据叠加原理, 从非稳定承压含水层阶梯流量井流基本公式中推导出阶梯流量水位恢复公式。根据现场阶梯流量压水试验资料进行了含水层参数计算, 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定量研究与评价含水层之间地下水水力联系程度,首次提出了水力联系系数C(hydraulic connection coefficient)的概念。将水力联系系数C定义为观测孔目的含水层水位降深与该观测孔位置抽水含水层水位降深的比值。通过水力联系系数,可定量评价某含水层水平上同层之间和垂向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程度。依据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洛河组各含水层段的水力联系系数C值,将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分为5个等级。其中,0.000 0 ≤ C<0.062 5,0.062 5 ≤ C<0.125 0,0.125 0 ≤ C<0.250 0,0.250 0 ≤ C<0.500 0,C ≥ 0.500 0,分别代表水力联系等级为极弱、弱、中等、强、极强。以高家堡井田钻孔抽(放)水试验数据为例,采用水力联系系数和观测孔水位响应时间两个指标定量评价了区内巨厚层状非均质洛河组含水层内部水力联系。结果表明:洛河组中上段水平同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系数分别为0.373 0、0.413 8,观测孔水位响应时间较短(约为5 min),水力联系强;洛河组下段水平同层之间水力联系系数分别为0.440 1、0.491 1,观测孔水位响应时间较短(为9~20 min),水力联系强;洛河组中上段与下段垂向水力联系系数分别为0.000 2、0.007 2、0.089 7,观测孔水位响应时间较长(大于60 min),水力联系极弱至弱。  相似文献   

12.
由地震波引起的地下水位振荡和持久性变化特征被广泛探讨,然而水位对S和Love波的响应及敞口自流井井孔储积效应的校正未得到定量化研究。以理想孔隙弹性介质线性孔隙弹性理论为基础,探究了井-含水层系统孔隙压力变化与体应变和偏应变之间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对2011年3月11日日本Mw9. 0地震引起的北京昌平地震台地下水观测井实测水位变化与曲线拟合得到的计算值对比,肯定了孔隙压力的影响因素并求解岩石线弹性系数BKu。与潮汐分析方法对比,验证了由地震方法推算的岩石弹性特性代表实际的含水层特征。此外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水位振荡同时受到体应力和偏应力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揭穿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水层(或组)的观测孔,如未采取分层隔水措施,所观测的水位都是混合水位。目前地下水位观测中有相当部分为混合水位。从我们获得的长观资料看,同一地点(或距离很近)的长观井,在井深不同时,水位动态变化有很大差  相似文献   

14.
张熟  田文法 《地下水》1994,16(4):148-150
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潜水完整井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及水位变动带的给水度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对比,认为消除水跃值后单孔稳定流计算结果,与利用非稳定流方法和用带观测孔的稳定流方法计算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5.
安塬水源地地下水流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塬水源地为干河冲洪积扇型水源地,含水层由第四系冲洪积层构成,厚15~30m,非均质,各向同性.受含水层底板坡降的影响,潜水面坡降较大,为5%~8%.三维流特征明显,尤其是抽水试验时在抽水井周边区域不同深度的水头差别更为显著.为了观测不同深度的水位,在群孔抽水试验时在同一观测孔中按上、中、下不同深度设置了3组观测管分别进行水位观测,从而为三维数值模拟提供了水位数据,并以该资料为依据建立了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对6种开采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预报.通过11a的开采,证明建立的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可靠,为水源地的地下水开采建立了较为可靠的数学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汶泗河冲洪积平原轴部第四系厚度较大,孔隙地下水分层分布,由于补给径流条件不同导致其水质差别较大,研究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对于水资源管理及优质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群孔抽水试验方法研究苑庄水源地浅层和深层孔隙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群孔抽水后6眼抽水井水质指标整体高于抽水前,附近有串层水井的抽水井增加最大,4项指标平均升高1.07倍。抽水试验期间深层观测孔水位变化与抽水井相一致;浅层观测孔水位除有串层的孔稍有下降趋势外,其它孔均呈现自然波动状态。附近有串层水井的抽水井抽水量中浅层孔隙水的补给量比例比其它抽水井要高4倍。抽水前后水质、抽水期间水位动态变化规律、抽水井抽水量中浅层孔隙水补给量占比均表明深层孔隙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会受浅层孔隙水影响,但是可通过合理止水减弱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相似文献   

17.
多层含水层抽水试验分层止水方法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沙岭子电厂水源地进行水文地质勘测中,由于水源地地下水由潜水、承压水及承压自流水所组成的多层含水层类型。鉴于这样一个多含水层的结构特征,为取得各层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及水位、水温、水质等资料,就必须解决井内、外分层止水进行抽水试验以及井内水位降深观测装置和观测孔的观测管分层安装、分层止水等一系列多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单井抽水试验是水文地质勘探中广泛实施的手段,其导水系数 K M 或渗透系数 K 值通常是从抽水结果的涌水量 Q 和井中水位降数据计算求得.但单井中水量的水位降深,多受井结构完善程度的制约,难以反映出井点处含水层真实的水位降.另外,在基岩含水层试验中,常以抽水井揭露所谓含水层的岩性岩层厚度作为含水层厚,这又给 K 值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偏差.就日常工作中在对抽水成果整理方面所遇的一些问题提出见解,以共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试水试验过程中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在分析渭南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利用整个放水试验过程中各含水层观测孔水位动态变化资料,绘制水位变化动态曲线,归纳出动态变化类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分析,结果表明,以 DF1断层为界,东区富水性弱,而西部为富水性强,且不同区块内,渗透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观测孔井位的选取在抽水试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实际工作中,只是定性的选择观测孔井位,决策缺少可靠性和客观合理性。该文通过建立优选抽水试验观测孔井位的多目标多层次系统模糊决策模型,综合考虑影响观测孔井位确定的观测孔与抽水孔的连线方向与地下水流方向所成的锐角度数、水文地质影响因素和观测孔与抽水孔之间的距离三项主要因素以及含水层埋深、含水层厚度和岩性三项水文地质影响子因素,优选了观测孔井位;并利用西龙河峄山断层带水源地抽水试验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措施使通常的选择分析由定性描述转向定量决策,避免了主观判断偏差,有助于决策判定,所得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