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影响早稻产量的因素中,太阳辐射能是最基本的气候因子。本文就太阳辐射能及其时间分布与早稻各个生长期的关系,找出本省早稻产量偏低的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SPSS软件,运用曲线估计分离了1986—2015年普宁市早稻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并运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早稻全生育期降水、气温、日照等多种气象因子与早稻气象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6种最优早稻产量预报方程,使用最小二乘法对6种预报方程进行拟合,建立普宁市早稻产量预报模型。利用历年早稻产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986—2015年历史早稻产量拟合准确率均在96%以上,2016年早稻产量预报准确率达98. 8%,预报结果准确率较高,能满足业务需求,可作为普宁市早稻产量预报的有效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我国双季稻主产区南方10省(市)双季早稻的产量和面积资料,分析了我国双季早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和产量变化规律。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将我国10个双季早稻生产省(市)分为四个区;根据谐波分析,认为我国双季早稻产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准两年及其倍数周期;应用积分回归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双季早稻生产的关键气象因子。我们在产量预报业务化试验期间,应用周期分析、环流模式、温度降水模式及专家系统等多种方法预报双季早稻产量,得到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4.
南丰县早稻产量波动的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9~1998年早稻产量与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找到了影响早稻产量的关键期和关键因子.进而分析了导致早稻产量波动的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产量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5.
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刚 《广西气象》2005,26(1):41-42,50
利用海口地区1982~2004年共23年杂交早稻生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杂交稻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温度和日照是影响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时期主要为分蘖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6.
以2003年为例,分析柳州市早稻生育期间温度、降水异常特征,简述温度、降水异常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气候适宜指数在早稻产量动态预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易雪  王建林  宋迎波 《气象》2010,36(6):85-89
结合早稻生理特性和前人研究成果,分别构建了早稻温度、降水及日照适宜度模型,在此基础上,为反映多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协同效应,建立了早稻气候适宜度模型。根据不同时段的早稻气候适宜度,利用加权法,构建了早稻气候适宜指数。基于气候适宜指数与早稻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早稻气候适宜指标。并利用历年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和早稻产量建立了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回代检验和预报检验的丰歉趋势正确率、实际预报准确率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春夏旱涝特征对早稻年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醉地湖北省早稻产量逐年丰歉特征与旱涝年型的农业气候分析,发现5 ̄7月份的降水量多寡与早稻产量丰歉关系密切,而导致早稻歉收的主要原因是4月下旬 ̄5月的春渍涝和6月下旬 ̄7月中旬的持续时间长且雨量集中的梅涝。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实践中,早稻产量波动较大。这是由于早稻产量的形成过程受着肥料、病虫害、耕作技术水平和气象条件等的影响结果。为鉴定本地区影响早稻产量形成有利与不利的气象因子及数量关系,以便预测早稻产量,为适时播种、品种合理布局及采取趋利避害等农业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本站早稻广选三号七年共34个分期播种的平行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索在南宁这一特定的生态气候条件下,早稻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同一品种水稻的糙米蛋白质含量,季节差异很大,其差异主要是气象条件影响所致。不同季节齐穗的水稻,其糙米蛋白质含量不同。早稻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齐穗至成熟期间太阳辐射增强,蛋白质含量降低。晚稻主要受温度影响,齐穗至成熟期间平均温度增高,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利用湖南省早稻产量与发育期、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日照时数等资料及早稻生理气象指标,在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动态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引进早稻生育期内对产量有较大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产量综合动态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早稻产量增减趋势预报和定量预报上,正(准)确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6,(1):24-24
广西南宁市气象台农气站李仕谟根据1973年南宁市郊早稻播种期间的气温比历年明显偏高,秧苗生长较快,但结果早稻产量不高这一事实,对早稻秧苗生长期遇到低温与其产量的高低进行了分析研究与试验。他首先分析了南宁市郊1951年以来历年早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地处亚热带,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全区的八个地区均可种植双季稻。但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且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有一定差异,因此各地区水稻的品种、种植季节、发育期不一,影响水稻产量的气候因子也不尽相同。本文根据早稻生育期内对各气象条件的要求,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各地区早稻产量农业气象预报模式,并根据各地区早稻产量对全区早稻产量的贡献大小,组成全区早稻产量预报模式。经1982、1983两年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雷发兴 《广东气象》1997,(1):26-26,17
“倒春寒”天气对早稻播种育秧造成极大的困难,会引起烂种、烂秧,既损失大批谷种,又延误早稻生产季节,但“倒春寒”年的气象条件对早稻产量形成有利。通过对信宜市1954~1995年4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倒春寒”年与早稻产量呈正相关。1“倒春寒”天气标准及对早稻生产的影响规定从3月11日起,日平均气温<12.0’C,且连续>3天或日平均气温<15.”C、日照<2小时,连续>7天,称为“倒春寒”天气。信宜市1954~1995年出现“倒春寒”的有1963、1970、1976、1985年。1996年也达到“倒春寒”天气标准。1970年信宜市出现“倒春寒”天气,…  相似文献   

15.
杂交早稻近年在丽水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较常规早稻增产25.23%。它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高产稳产性能好,是近期提高早稻亩产的重要措施。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在我区春夏之交的低温、盛夏的高温时有发生,有必要探讨高、低温对不同组合杂交早稻的危害,为选择最佳组合和采用相应栽培措施提供依据,于1987—1988年进行了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6.
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口地区1982~2004年共23年杂交早稻生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杂交稻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温度和日照是影响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时期主要为分蘖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17.
我区晚稻产量年际间变化很大。对于产量波动的原因目前尚存在各种各样的看法,诸如:有的认为早稻增晚稻减,早稻减晚稻增;有的认为双年晚稻减产,单年晚稻增产;有的认为春冷年早稻增晚稻减,春暖年早稻减晚稻增;还有的认为增减产主要看化肥多少等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全省各地早稻产量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各气候区早稻产量预报模式,并用综合集成预报方法建立了省级产量预报模式。经1989、1990年度业务预报检验,预报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春季低温阴雨对早稻产量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2、3月份日平均气温≤12℃,且持续3天以上或口平均气温≤15℃,每天日照小于2小时,且待续7天以上断续有小雨的天气过程,称为低温阴雨。此时正是我省早稻的播种季节,对早稻谷种和秧苗都威胁很大,严重的年份,会造成大面积烂科烂秧,从而影响全年的水稻生产。本文根据低温阴雨出现的一般规律及对早晚稻产量的影响,做一简要分析,为水稻高产提供依据。1低温阴雨对早稻产量的影响60年代以来我省出现了9年严重的低温阴雨天气,分别是1964、1968、1969、1974、1982、1983、1984、1985、1988年,除1968、1984年外早稻是增产的。可见低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引用吴兴县1957—1979年资料、通过该县早稻产量和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探讨温、光、水渚因素对早稻产量影响的关键时段。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求得产量予报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