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溪系不是岩石地层单位,也不是年代地层单位或生物地层单位,而是历史形成的一种习惯用法。根据地层单位清理的原则,本溪系一名应废弃,置原太原群下部,一并称太原群。辽东地区太原群下部建山城子组、二里河组两个岩石地层单位;辽东半岛南部建山城子组、三棱山组两个岩石地层单位替代原本溪系。华北地台太原群下部(本溪系)海侵方向,根据地层厚度,生物繁衍、迁移路线,地层的空间展布及海相层分析,海水应由北东太子河流域向南西侵进。  相似文献   

2.
夹沟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沟矿区位于参店——龙门铝土矿带的东段,为一大型铝矿床。矿层赋存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的侵蚀面上,中石炭统本溪组的中上部。一、含铝岩系的特征 (一)地层和岩石特征:本溪组为一套铁铝岩系,页理、层理不发育,未发现动物化石。与下伏地层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上覆地层上石炭统太原组均为假整合接触。厚O.45~54.25米,平均15.18米。自下而上可分五层(见图1): 1.铁质粘土岩夹山西式铁矿层(C_(2b)~(1-1)):褐红色铁质粘土岩、含铁绿泥  相似文献   

3.
本溪组,是唯一以辽宁地理名称命名并通用于华北地台的古生代组级岩石地层单位。首先由赵亚曾(1926)命名为“本溪系”。以后随着研究地不断深入和研究者的各有侧重,又称为“本溪统”(野田光雄,1938)、本溪群(杨敬之等,1962),本溪阶(王德文,1962)及本溪组(中国地质科学院,1979)。1976年,辽宁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完成了全省范围的1:20万区测,翌年,整饰出版了辽宁省地质图(1:50万),以“本溪群”统一了辽宁地台型中石炭统的划分。  相似文献   

4.
复州湾地区石炭纪早期发展史及地层研究有待深入。本文通过有关岩石和化石内容,讨论了传统本溪组的一些问题,认为本溪组应改称本溪群,它代表自奥陶系石灰岩侵蚀面至砾状灰岩顶面一段沉积地层,砾状灰岩顶面标志——平行不整合面,据岩性组合本溪群分为上下两部分(有待建组)。化石资料修正了本溪组时代相当莫斯科期的观点,提出该区本溪群延续时限自早石炭世晚期(相当纳谬尔A期)或更早至莫斯科期中期(Profusulinella带上限),在区域上本溪群是一个明显的穿时单位。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厘定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省地层大部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再分为华北平原、鲁西及鲁东三个地层分区,鲁东南海域日照市平岛、达山岛及车牛山岛等属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连云港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分为27个(岩)群120个(岩)组12个正式段,还有相当数量的非正式段。恢复奥陶纪东黄山组、北庵庄组、土峪组、五阳山组、阁庄组、八陡组,并6个组为马家沟群;恢复二叠纪黑山组、万山组、奎山组和孝妇河组,并4个组为石盒子群;在青州—临朐地区识别出奥陶纪亮甲山组。地质代号原则上遵从最新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可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孙家沟组,石盒子组又可分为小风口段、云盖山段和平顶山段。年代地层可分为12个阶,生物地层可分为10个连续组合带。岩石、生物及年代地层的对比表明,本溪组、太原组向南穿时,反映海侵由北向南;山西组上部和石盒子组向北穿时,揭示海水由南向北回泛。早二叠世前海水向南流注入北秦岭海槽,晚二叠世北秦岭褶皱,导致北秦岭海槽闭合,华北陆块南缘抬升、水体北流,成为内陆盆地。  相似文献   

7.
重新厘定的山东省石炭-二叠-三叠纪岩石地层分为二个群、七个组、五个正式段。下部的含煤岩系为月门沟群,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包括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本溪组底部的铁铝岩系为湖田段;中部一套杂色地层,以黄绿、灰绿、紫色砂、页岩为主,基本不含煤层,为石盒子组,时代为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分为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和孝妇河段;上部一套基本不含植物化石的红色地层,主要以砂岩为主,夹泥岩,为石千峰群,分为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时代为三叠纪。  相似文献   

8.
重新厘定的山东省石炭-二叠-三叠纪岩石地层分为二个群、七个组、五个正式段。下部的含煤岩系为月门沟群,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包括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本溪组底部的铁铝岩系为湖田段;中部一套杂色地层,以黄绿、灰绿、紫色砂、页岩为主,基本不含煤层,为石盒子组,时代为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分为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和孝妇河段;上部一套基本不含植物化石的红色地层,主要以砂岩为主,夹泥岩,为石千峰群,分为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时代为三叠纪。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考察辽宁西部本溪组剖面时,在本溪组采得叶肢介化石。经对化石壳瓣形态,装饰及胎壳等特征的观察,可能属光滑叶肢介科。它们(可能包括两个属,待扫描研究)产于本溪组(辽西本溪组以锦西南票为最发育,岩石地层单位似可称石场子组)下部,并与Neuropteris gigantea Sternberg, Rhacopteris asplenites(Gothan)Schimp., Rhodeopteri-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华北台型石炭系拟划分为上统本溪组、太原组,缺失下统。太原组自下而上又可分为一、二、三、四段。本文列举了禹县猪头沟和鹤壁娄家沟两条石炭系代表性剖面。石炭系与下伏中奥陶统至上寒武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二叠系山西组呈整合关系。本溪组厚2-44米,由北向南,自东而西逐渐变薄;太原组厚7-170米,由东南(东)向西北(西)逐渐变薄。本溪组及太原组一、二段,自北而南、由东向西呈超覆,故本溪组与太原组均具穿时性。本溪组的海浸方向由北向南,自东而西太原组三段早期开始、石炭纪海盆沉降中心逐渐由北部转向南部,故自三段早期之后,海浸方向即转变为由东南(东)向西北(西),海退方向也循此路线由西北(西)向东南(东),直至二叠纪末海水撤出华北地台为止,致使我省石炭、二叠纪海相层和可采煤层从西北向东南其层位逐渐抬升,而其地质年代则由早向晚迁移,这种规律在地层研究中应予注意。本文建立了石炭系若干全区性和地方性的标志层。研究了石炭系的沉积特点,即多旋回韵律,多冲刷间断的特征。石炭系赋存铝土矿、镓、钾、耐火粘土、钾、黄铁矿、煤、熔剂灰岩、化工灰岩、铁等十种矿产。  相似文献   

11.
太子河流域是华北地台区本溪组最发育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典型剖面分析入手,对本溪期的沉积相进行分析讨论。本溪的牛心台剖面海相层位出现最早,晚期出现浅水生物碎屑滩沉积,底部之滨海湖沼相中的铝土矿厚度大品位高;大葫芦套村剖面以泥岩广泛发育,且灰岩层数多而薄为特征,代表滨海平原湖泊的沉积;田师付太平沟剖面以下部发育一完整的三角洲沉积而有别于其它地区;在最北部的暖河子剖面,下部为滨岸冲积平原的沉积,代表了近陆环境中的沉积。本溪期沉积可分为两个演化阶段,早期沉积受古地形的制约,为一填平补齐作用,沉积环境主要为滨岸冲积平原、滨海湖泊、沼泽以及三角洲;晚期是随着海侵范围的扩大和地形差异的缩小,基本上为一海湾—泻湖环境,但局部有浅水生物碎屑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在华北地块西部,自最北部的山西鹅毛口至大同,向南至附城、豫东,石炭纪以海陆交互相为主,边缘出观陆棚。华北地块中部广大地区为海陆交互相。在华北地块东部,碎屑岩比自北而南递减,海相灰岩层数和厚度递增,越向南越呈现扬子型沉积特点。综合这些特征是:1.华北地块南北边缘接近古陆(岛),且陆缘不甚稳定;2.石炭系海相层自北而南逐渐发育,本溪组、太原组的岩石组合特征逐渐接近扬子型,并与苏北滨海县扬子型石炭系呈现连续过渡;3.华北本溪组、太原组(豫东、徐淮地区)与下扬子区黄龙组、船山组共同发育了相同或极相似的(?)带,腕足类等也呈现混生杂处。这些特征显示石炭纪华北海与下扬子海在苏皖地区呈现较广阔的连通。在华北南部和西部,华北海与中、上扬子海及祁连海连通。  相似文献   

13.
石炭、二叠系是我国主要含煤地层,它广泛分布于鲁西隆起区。该区上石炭统由本溪组和太原组组成,二叠系下统由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组成,二叠系上统由上盒子组组成。石炭系和二叠系划分出五个成矿系列。本溪组成矿系列主要有 G 层铝土矿,其次是山西式铁矿、硬质耐火粘土矿、软质耐火粘土矿和伴生镓元素。太原组成矿系列主要有煤,其次是膨胀粘土矿、陶瓷“大同土”。山西组成矿系列主要有煤,其次是膨胀粘土矿、菱铁矿。石盒子组万山段成矿系列主要有 A 层硬质耐火耐土矿和铝土矿,其次是铝土矿中伴生镓,石盒子组奎山段成矿系列主要有石英砂岩。这些矿床应归属于“滨海相→滨海沼泽相→内陆沼泽相→内陆湖泊相→内陆河湖相的化学→碎屑岩建造沉积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河西走廊东部地区早二叠世地层研究的有关问题,认为甘肃山丹青羊泉下二叠统剖面是北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的重要代表剖面之一。以该剖面研究为依据,提出走廊东部地区下二叠统的进一步划分方案,分析该区早二叠世地层岩性特征差异的原因,并与走廊西部地区同期地层进行对比,进一步明确了大黄沟组的含意。  相似文献   

15.
辽宁北部地区凡河群源于斋藤林次的凡河系,其时代归属尚有争议。目前多数人将凡河群与蓟县地区的中、上元古界对比;殷屯组的时代则以暂置震且纪居主导地位。笔者稂据凡河群地史演化、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变质作用、含海相火山岩夹层、同位素年龄资料等综合因素分析;认为凡河群的时代以归属长城纪为宜,殷屯组时代归属蓟县纪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华北地台区寒武系下统自下而上划分为辛集组含磷陆源碎屑岩,朱砂洞组蒸发岩—镁质碳酸盐岩和馒头组含陆源碎屑碳酸盐岩夹不稳定蒸发岩。早寒武世古地理环境为华北陆表海,划分为三个相区七个亚相区;有朱砂洞早期和馒头早中期两个成盐亚期,均属海相化学岩型硫酸盐岩和镁质碳酸盐岩互层的剖面结构类型;有潮上膏盐湖和潮上盐滩两种成盐环境,浅盆浅水和潮上萨勃哈两种成盐模式。经过对成盐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综合分析,石膏成矿远景较大,石盐有局部富集成矿的可能性,钾盐有成矿的某些基本地质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东北南部的地台型石炭系,按其沉积层型可划分为3个沉积地理区(块),即辽东—吉南沉积地理区(块)、辽南沉积地理区(块)和辽西沉积地理区(块),它们当属于华北型石炭系的次级层型(亚型),是在石炭纪华北总体下沉的条件下各自受不尽相同的古构造、古地理格局控制的结果。它们既有华北型石炭系的共性,又表现了其个性。现有资料表明,辽东、吉南肯定存在下石炭统,辽南、辽西存在下石炭统也可基本肯定,从而为重新认识华北地质史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