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德建 《物探与化探》1993,17(4):266-272
本文给出一种适用于现场实时处理的钻孔电磁波层析成像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1)利用行运算(Row-Ation)技术,使得层析处理在仅有640K容量的DOS环境下也能运行自如;(2)反演过程中,采用直方图增强技术对灰度图进行后处理,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改善了图像的质量。所设计的层析处理软件包在模型反演和野外实际资料处理中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在煤层气压裂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1-5井和大1-1井是沧县境内的两口煤层气井,为提高产能,增大气体解吸速率,对其进行了压裂施工.为测定压裂效果,使用DST-3井中声波探测系,对大1-1与大1-5两口煤层气井在压裂前后分别进行了地震层析成像测试,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压裂后煤层波速有明显下降,且在横向上变化均匀,表示压裂液扩散带基本连通,裂缝发育,压裂效果明显.为了验证层析成像的结果,将煤层气井的测井解释结果与层析成像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3.
电磁波层析成像在钻孔灌注桩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桩基质量检测,特别是桩体完整性及损伤程度的评估,一直是岩土工程界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常规物探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成像效果。采用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EWCT)进行钻孔灌注桩质量检测是一个新的手段。该方法是通过分析桩体缺陷的二维图像分布,实现桩基质量检测。本文设计并测试了适合桩基质量检测应用的电磁波层析成像的观测系统、数据采集技术以及资料处理方法等问题,并结合一个成功的工程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在该工程中,作者将CT反演结果加以钻孔资料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EWCT)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当桩体存在多层各类缺陷时,该方法能有效、精确的反演出井间桩体的不均匀分布,成像层次清晰,异常分布明显直观,结合相关工程资料,可对桩体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与质量作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层学层析成像技术的出现,使钻孔电磁波法增加了新的内容.电磁波同声波、地震波一样,也作为一种透射波引用到层析成像技术中,本文探讨了将电磁波井间层析成像技术用于探查石英脉金矿床.层析图像清晰地揭示了被测巷道间的岩性分层结构和石英脉的展布.表明电磁波层折成像探测可以应用于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层学层析成像技术的出现,使钻孔电磁波法增加了新的内容,电磁波同声波,地震波一样,也作为一种透射波引用层析成像技术中,本文探讨了将电磁波井间层析成像技术用于探查石英脉金矿床,层析图像清晰地揭示了被测巷道间的岩性分层结构和石英脉的展布,表明电磁波层析成像探测可以应用于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6.
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在溶洞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张明 《中国岩溶》1995,14(4):372-378
简述了电磁波层析成像(EWCT)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结合实例讨论了EWCT在溶洞探测和地下水位探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任伟中 《岩土力学》1997,18(4):41-47
运用数字滤波理论来区分西安地裂缝、地面垂直地形变活动量中构造活动变形量和释水固结压密变形量。结果表明,地裂缝活动时序中低频长周期成份占绝大部分,而地面垂直地形变活动时序中高频短周期成份占绝对优势。释水固结压密变形量约占总变形量的60%~90%。  相似文献   

8.
9.
井间声波层析成像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叙述了在大港油田进行的羊11~12井和羊11~13井及港9~72~1井和港8~71~1井井间声波层析试生产的成果,层析图上含油砂体在二口井边棱的深度与以往地质和测井解释的油层深度相吻合,层析解释深度和测井解释的油层深度最大差异为0.8 m~1.6 m,并圈定了含油砂体的分布形态。表明了井间声波层析成像技术对查明油层横向分布,确定油层尖灭位置和圈定含油砂体的分布形态是有效的,同时也显示出井间声波层析成像作为一种油田开发、监测技术更具有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电磁波层析成像(CT)技术野外观测系统是在两个钻孔之间的二维平面上进行的,现场是在一个钻孔内放置发射机(发射点),而在另一个钻孔内放置接收机(接收点),从而得到电磁波在两孔之间介质中的透射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几何交汇法分析,可初步确定异常分布范围,再结合地质情况利用反射投影法建立反演初始模型,利用建立的初始模型对实测电...  相似文献   

11.
详细阐述了一种以Sallen—Key滤波器为基础的新型数字高斯成形的方法。运用二阶微分方程建立高斯成形数学模型,在模型解算过程中利用数值微分算法得到一个通用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数值递推解,从而实现了核脉冲信号的数字高斯成形。通过标准指数信号的模拟以及实际测量信号的模拟,确定了数字高斯成形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胡铁锋 《物探与化探》1993,17(3):193-200
x射线荧光探矿技术是金矿资源勘查工作中的一种新的手段。选定砷、锑、亲铜元素组作指示元素在湘中南碳硅泥岩型金矿进行X射线荧光测量,从而达到了寻找和圈定金矿化带,指明含金层位和矿化地段、指导山地工程、筛选化探样品之目的。本方法在现场直接测定快速、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地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改善和提高探测技术和水平,是改善和提高水利工程病害预防治理效果的重要条件。以福建省xx水库渗漏病害治理为例,使用电磁波吸收CT技术,探测确定了大坝渗漏的位置、埋深范围及空间展布状态。为水库大坝灌浆防渗加固处理提供了关键依据,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是电磁波CT技术在水利工程病害防治中应用的成功实例。为电磁波CT技术与理论的进一步深人研究及其在各类工程勘测中的推广应用积累了资料和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地表微量元素含量对环境及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1:20万区域化探资料,研究了微量元素在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明确了元素含量在水系沉积物中基本能反映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通过研究微最元素含量分布对人体健康及农作物的影响,确定了Γ、Cu、Sn、MgO、Be、Mn、Ni、Sr、Cd等元素过剩或缺乏与地方病的关系,明确了Zn、Cu、Mo、P、K_2O、Mn等元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区内与地球化学环境直接有关的疾病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川西乡城-稻城-得荣地区地处川西高原,相对高差一般大于2 000 m,高山深切割现象显著.地质背景以及表生地球化学环境变化复杂,找矿标志不明显,找矿难度大.采用传统化探方法可能漏掉部分异常强度不大而可能成矿的异常;或者是矿体有一定埋藏深度而异常较弱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找矿效果.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方法解决了低背景区和高背景区弱小异常的识别问题,克服了采用全区统一异常下限给异常识别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川西乡城-稻城-得荣地区地处川西高原,相对高差一般大于2 000 m,高山深切割现象显著.地质背景及表生地球化学环境复杂,找矿标志不明显,找矿难度大.采用传统化探方法可能漏掉部分强度不大而可能致矿的异常;或者是矿体有一定埋藏深度而异常较弱,由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影响到找矿效果.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方法解决了低背景区和高背景区弱小异常的识别问题,克服了采用全区统一异常下限给异常识别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使用美国Supelco公司固相微萃取装置和烃类标样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准确定性、定量检测C5~C15烃类的技术.在河南南阳凹陷进行了顶空气和SPME-GC/MS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顶空气甲烷与SPME指标的油气指示意义吻合;对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地表水及油田水的检测结果表明,根据钻井油田水的SPME-GC/MS谱图特征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钻井油气属性;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的油气化探中,发现SPME技术检测出的C5~C15总烃异常区域与长8主力油气藏范围的对应关系很好.  相似文献   

18.
10Be和26Al在地表形成和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表面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是地球内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宇宙射线辐射地表岩石、沉积物等产生的10Be和26Al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分别为1.5Ma和0.71Ma),它们的浓度主要取决于由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条件所决定的宇宙射线辐射的通量和时间,从而能够记录地表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因此,宇宙成因核素是研究地表形成历史和作用过程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是陆内俯冲的岩石学记录。华南大陆与天水-雅江地带广泛分布中生代王云母花岗岩侵作入体,已有的同位素年龄范围为245~122Ma,与此同时,它们两侧的扬子大陆发育前陆褶皱带,这种成对性及其构造配置表明,扬子大陆曾向华南大陆与松潘—甘孜褶皱带发生过陆内俯冲作用。基于二云母花岗岩带的总宽度(约650km),估算扬子大陆最小的总俯冲量(指宽度)至少为650km,扬子大陆现今宽度约680km,这样,扬子大陆在中生代时期由于陆内俯冲作用缩小了约一半;另一可能方案是,消失的主要是夹持于扬子大陆与江南造山带之间的一个微大陆。扬子大陆与秦岭造山带之间的壳内构造边界不具陆内俯冲性质,而是逆冲推复一走滑构造带。在大地构造单元上,江南造山带与龙门山造山带应分属两个上叠大陆,而不属于扬子大陆。华南中生代造山带内侧属于高喜马拉雅型陆内俯冲带(缝合带内无蛇绿岩伴生),而不是雅鲁藏布江型(缝合带内有蛇绿岩伴生)。陆内俯冲作用是华南大陆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此外,它经受过晚元古代和加里东期陆内俯冲事件,可能属于雅鲁藏布江型。多次陆内俯冲和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的形成导致亲陆壳金属元素富集,可能是华南W-S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