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严重地制约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如何进行经济有效的防治,减少其损失,已成为小麦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l 发生特点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冬前发病期和冬后发病期。前者以病菌侵入麦苗为主,后者是在冬前发病的基础上,以病株率迅猛增长的水平扩展和病情指数迅猛加重的垂直扩展为主,并最终造成花秆烂茎,枯孕穗,枯白穗,影响产量和品质。2 病发因素2.1 播种期 试验表明:播种期过早,冬前发病期早,麦苗感病率高;播种期迟,冬前发病晚,麦苗感病率低。2.2 温、湿度 小麦播…  相似文献   

2.
1前言 为了使气象电报能实时可靠地传输到有效地点,我们进行了分组交换网络工程的建设,分组交换是利用公用数据网(X.25),采用报文交换的”存储一转发”机制,把报文分成较短的、规格化了的”分组”进行交换和传输的方式。它有很多优点适合我们气象部门使用,例如:可靠性高、经济性好、传输时延较小等。2分组交换的原理2.1数据交换方式 交换方式是指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或各终端之间为交换信息所用信息格式和交换装置的方式。目前有下列三种交换方式:2.1.1电路交换 这种交换方式通过呼叫,在交换双方之间直接…  相似文献   

3.
1试验设计和资料采集设大棚面积128m2,试验品种为中椒4号。采用2种处理方法,即增施CO2气肥和不增施CO2气肥。在试验区和对照区(CK)各选10株大小相等、长势相似的植株,对其高度、干物重和单果鲜干重以及果实纵、横径等项目进行测定,同时进行开花、...  相似文献   

4.
覆网对果园小气候的影响1概述果树病害似乎每年发生,并且多发生在局部。在受害多的地方为了预防果树表层损害,覆网方式广泛推行。2处理据日本报导,采用一个覆网一个不覆的两个果园。除南面是旱地外,周围用3m高的防风墙围着。果园的梨棚高度为1.7m,地百长有草...  相似文献   

5.
CO2气肥固体发生剂在温棚室蔬菜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棚室内C炒足是影响温棚蔬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温棚人工增施CO2的方法很多,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作者根据现在温棚室的实际情况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的CO2发生剂--固体气肥发生剂,对比试验表明,该发生剂能使蔬菜增产25%以上,投入产比在1:6以上,并且具有无公害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热带气旋路径模糊概率预报的第一步改进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省局“热带气旋路径模糊概率预报方法”课题(简称V1-0)经过了两年的研究和试验,获得较大进展,受到预报员和“全国台风科学研讨会”专家好评。然而,方法虽然在总体上取得较大成功,但其中对某些台风预报误差仍较大,有相当比例是在热带气旋结构特别复杂时出现。改进的热带气旋路径模糊概率预报方法(简称V2-1)针对前方法的薄弱环节进行优化,把目前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预报中来,使之紧跟90年代台风研究的步伐。1 V1-0简介  V1-0根据南海及其附近区域热带气旋路径左、右折突变与持续稳定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在膜接触器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一乙醇胺(MEA)溶液捕集混合气中CO2的操作性能,考察了气液流速、吸收剂和混合气的浓度等因素对出口气相CO2摩尔分数y(CO2)和总传质系数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操作条件,确定最佳操作方案.结果表明:y(CO2)随液速增大而减小,随气速增大而增大;总传质系数随流速增大而增大,气速的增大对总传质系数影响不明显;吸收剂浓度增大,混合气CO2浓度增大,总传质系数增大;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操作条件为液速70mL·min-1、气速06L·min-1、MEA浓度20mol·L-1和y(CO2)为10%,此时总传质系数为286×10-4m·s-1.  相似文献   

8.
对2002年4月22日20时至23日08时发生在咸宁市的一次强对流性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发生前出现回暖过程,中低层温度升高、湿度增大,使大气层结形成对流性不稳定,而地面冷空气南侵是造成这种不稳定能量释放的外因。  相似文献   

9.
海表温度异常短期效应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P-σ混合坐标系五层原始方程模式,模拟了1991年7月1 ̄2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暴雨过程,并就不同海域海表温度异常对此次降水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海表温度发生异常时,环流形势在短期(2-3天)内就有所变化,降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广西前汛期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1959-1999年4~6月发生在广西的暴雨天气过程特征作一较系统的分析,得出4~6月广西出现暴雨天气过程的年平均次数分别为0.98、2.39、2.78次;4~6月不出现暴雨天气过程的机率分别为0.34、0.07和0.07;4~6月出现的暴雨过程的年平均日数为1.02、2.73和4.05d。  相似文献   

11.
广西前汛期大涝年预报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恒强 《气象》1999,25(11):29-33
通过对高原地面气温,热带海表面温度和南半球气旋资料的普查分析,经验性地挑选并提出1月份拉萨地面气温距平4月份赤道东西太平洋海表温度梯度,4月份赤道印度洋海表升温幅度,1月份南半球低纬气旋数等4种能提前1-2个月比较准确地预警广西前汛期大涝的因子,指出高原热状况,热带海洋行为,南半球低纬大气的斜压性是影响广西前汛期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冯霞  程麟生 《气象》1997,23(3):8-14
1993年5月4—6日(“93.5”)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一次极具破坏力的“黑风暴”。为了诊断这次黑风暴发展期的热量和水汽收支,使用了具有高分辨PBL参数化及40km细网络的MM4对该例控制模拟的输出资料和热量与水汽收支方程。对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的诊断结果指出,Q1的垂直积分在黑风暴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呈现一条显著的加热带和冷却带。在黑风暴区,Q1和Q2的区域平均垂直廓线揭示,黑风暴的Q1加热主要发生在对流层的上部,而其中部加热主要出现在发展初期;与Q1相应,Q2在低空和中空分别发生明显的增湿变冷和变干加热。这些结果不仅与因黑风暴过程而观测到的强剧强降温率一致,而且也为改进和发展用于模拟和预报黑风暴的中尺度数值模式提供了一些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不正常的湿球温度计算相对湿度,会使相对湿度记录失实。本文分析了湿球温度不正常的原因,及资料的处理方法。1 湿球温度不正常的原因和判别方法 (1)湿球温度表溶冰不当 在巡视仪器时,湿球温度表己结冰。对湿球进行溶冰处理后,如观测时湿球温度仍不稳定;或湿球溶冰后,所读得的湿球温度大于干球温度(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当其差值超过0.2℃时),可认为是溶冰不当所致。 (2)湿球温度大于干球温度 在大雾天气,若出现湿球温度稍大于干球温度现象(允许差值为0.1℃),按规范规定,可作为正常记录。但当相对湿度<95%…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一次非典型环境场的强对流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2年5月1日发生在四川盆地大范围的大风,冰雹,暴雨天气进行了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分析相结合,探寻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形成的物理机制。李漱芳副局长等人对四川盆地冰雹、大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春季冰雹大风同以下背景场有关(1)一定梯度的冷空气。(2)300hPa冷槽。(3)500bPa阶梯槽。(4)对流层中层强冷空气挟卷。(5)西北区到盆地西北气流中冷湿度槽以及盆地空气层本身高能不稳定很重要。发现这次过程前许多指标不够标准,模式套不上,也无上述流场存在。这是一次发生在非典型环境场下的地面冷锋前部暖区内的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5.
1引言我省西部白城、松原地区在连续2年为特大干旱所困扰后,1998年夏季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水灾的袭击,使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受到巨大的损失。近50年来我省西部干旱区、嫩江流域多次发生重大水患,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以较客观地增强抗灾的能力。对...  相似文献   

16.
气候模式的年际变率和可预测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会军  薛峰 《应用气象学报》1997,8(A00):217-222
该文研究了大气物理研究所9层格点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的年际气候变率,一种试验采用多年平均的观测海温作为下边界条件,另一种试验是有年际变化的实测海温作为下边界条件,两种试验的年际变率分别为记为V1和V2,其比值R(V2/V1)则可代表以实测海温为边界条件的模式可预测性,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试验的年际变率差异主要热带区,V2一般大于V1,并且更接近实际变率,气温和高度场的可预测性在热带区较高,在热带以外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一次江淮暴雨的MPV及对称不稳定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0,他引:29  
李耀辉  寿绍文 《气象科学》2000,20(2):171-178
根据湿位涡(MPV)理论分析了1991年7月5 ̄6日的暴雨过程中700hPa高度上的湿位涡垂直部分MPV1和水平部分MPV2。结果显示,MPV1和MPV2的分布特征同对流层低层造成暴雨的天气系统--中尺度气旋的发展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MPV1〉0,MPV2〈0且|MPV1|≤|MPV2|的环境大气有利于对称不稳定出现计算表明,这次过程的对流层中低层确有对称不稳定区域存在,对暴雨及其系统的发展起了  相似文献   

18.
用冷台冻滴和2m3云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中可溶性物质对冰核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般云中观测到的可溶性盐类气溶胶(如NaCl、(NH4)2SO4等)在温度高于-18℃时不易成为冰核。而高浓度的可溶性铵盐(如(NH4)2SO4,NHCl等)则能显著提高AgI的成冰温度。(NH4)2SO4能使AgI成冰晶数在-10℃提高2个量级,-6℃提高约1个量级。该结果对人工催化技术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雷暴下近地面电特性及其对人工引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郄秀书  言穆弘 《高原气象》1996,15(3):293-302
利用已建立的一维时变模式,对雷暴下近地面的电特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地面的不规则性所产生的电晕电流密度可达2.0nA/m^2,由此而形成的空间电荷密度在100m密度以下可达1.1nC/m^3,传导电流可达3.5nA/m^2,并可延伸到1000m高度,形成0.1nC/m^3和1.0nA/m^2的电荷密度和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全球谱模式,以对三个行星波准共振相互作用作了数值试验,取两类准共振波矢:(1)K1+K2+K3=0,ω1+ω2+ω3+△ω;(2)k1+k2+k3=0,l1+l2+l3=△l,ω1+ω2+ω3=0,分别积分90d,得到了一些重要结果:(1)纬向波数k=1,2,3的三个行星波存在着较强的波-波相互作用;(2)由于波波相互作用,这三个行星波存在着周期为20-45d左右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