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立平  管杰  张纪东 《地理科学》2010,30(6):818-825
产业结构转型和区域间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各地区间的经济联动性,一个地区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模式不仅影响本地区的环境质量,也会对其他地区尤其是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这种地域间环境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已不容忽视。为此,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EKC)假定,引入空间相关因素,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基本满足EKC的假定,并且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基于地理权重的估计模型明显优于经济权重模型,即造成中国环境污染溢出的主要原因是地理因素而非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1985~2007年30个省级行政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工具和动态最小二乘法(DOLS)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工业废气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变量与经济增长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变量间均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EKC转折点并没有出现在过低的水平上;其后基于检验结果探讨了我国环境-经济空间格局,部分东部发达省区已经越过或接近3种污染物EKC的转折点,然而我国大部分的中西部省区并未越过EKC转折点甚至距离较远。目前我国仍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在减排方面需要花费巨大的经济成本。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应根据各种不同情况因地因时制宜。  相似文献   

3.
姜磊  何世雄  崔远政 《地理科学》2020,40(3):364-373
基于卫星观测技术核算出中国26个省份2007-2016年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数据。首先,对省域氮氧化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氮氧化物排放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以重工业发展为主的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以及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和广东是氮氧化物污染的重灾区。②中国省域氮氧化物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现象。③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氮氧化物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第二产业比重提升以及煤炭消费量增加是引起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驱动因素。然而,地区技术水平升级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则可以有效地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庄大昌  叶浩 《热带地理》2013,33(6):731-736
以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广东省1991―2011年的经济发展与废水排放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与废水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计量模型。结果表明:1)广东省废水排放总量、生活污水排放量与GDP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库兹涅兹曲线关系。2)工业废水排放量与GDP之间出现了脱钩效应,工业生产对资源环境压力逐步降低。3)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却相对较快,逐渐成为废水排放的主体,致使滨海水体中无机氮与磷酸盐的含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滨海地区水质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多,直接威胁到滨海地区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4)从渔获率的年际变化来看:近年来广东省滨海水域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尽管EKC理论表明经济增长最终会改善环境质量,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广东省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政策,建立滨海生态环境保护区,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市尺度工业污染的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胡志强  苗健铭  苗长虹 《地理研究》2016,35(8):1470-1482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污染形势极为严峻,而且不同工业污染物的分布有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根据2013年中国286个地市工业废水、工业SO2和工业烟(粉)尘等工业污染数据,以污染总量和污染强度为测度指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引入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全国工业污染的地理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① 工业污染空间集聚显著,空间分布差异大。工业废水、工业SO2、工业烟(粉)尘总量和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废水总量东高西低,强度西高东低;SO2总量北高南低且高污染区域较多,强度西高东低;烟(粉)尘总量与强度空间格局相似,集中于晋陕甘一带。② 工业污染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三大污染物总量和强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溢出效应,区域污染物排放会受到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的显著影响。③ 三类污染物由于不同的特性、空间格局和产业指向性,使得影响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存在有显著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第三产业比重、利用外资规模、能源强度的提升,会增加污染物总量,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科技支出水平的提升,则有利于降低污染强度。④ 要进一步降低工业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既要充分重视工业污染的空间交互作用,加强地区间联防联控,同时也要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工艺高级化,加大科技投入,控制能源强度,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制定差异化工业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污染的时空差异与集聚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周侃 《地理科学》2016,36(7):989-997
通过地市单元和主体功能区单元的定量分析,研究2005~2012年中国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和空间集聚格局,提出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呈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次递减态势,各类主体功能区水环境面临的污染物胁迫程度持续加剧,且以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最为突出,尽管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现小幅下降,但仍然是大气污染物胁迫程度最高的地区。地市单元水环境受污染物胁迫态势“总体在加剧、局部有缓解”,东北、东部、中部板块的大部分区域以及西部板块的成渝、新疆中部、呼包鄂等地区呈高排放区连片分布格局;大气环境受污染物胁迫态势“总体较稳定、局部有缓解”,高排放区主要位于山西、内蒙古中西部、陕甘宁豫沿黄地带、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中国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且呈现增强趋势,其中,华北地区已经成为高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集聚区,并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与空间锁定。  相似文献   

7.
吴玉鸣  田斌 《地理研究》2012,31(4):627-640
基于扩展的传统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利用2008年中国31个省域截面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省域环境污染的空间相关性、EKC的形状及决定因素。结果发现:我国省域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高—高和低—低集聚区居主导地位;全域截面数据模拟的EKC形状为"U+倒U"型,其中30个省域的EKC曲线为"倒U"型,EKC假说在省域尺度得到了证实;29个省域的人均GDP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区域,表明省域人均收入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上海已率先跨过"倒U"型曲线拐点,其人均收入的提高与环境保护较为协调;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及中等级人力资本,与环境污染损失成正相关;升级产业结构、积累高等级人力资本及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控制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中国环境污染变动的时空特征及其经济驱动因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祖海  雷朱家华 《地理研究》2015,34(11):2165-2178
基于2003-2013年经济与环境污染数据,运用EKC模型、Moran's I指数、LMDI指数,将污染排放的经济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能源消费效应、能源开发效应、技术污染效应,探讨中国环境污染变动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总量未到达EKC曲线拐点,处于EKC曲线左侧。在时间维度上,规模效应加剧了环境污染恶化,其他效应的变化间接改善了环境状况。在空间维度上,规模效应的高值聚集区是东部地区;结构效应、能源消费效应、技术污染效应的高值聚集区主要是中西部地区,低值聚集区多为东部和东北地区;能源开发效应是全国范围的整体偏低。中国污染重心在113°E~115°E,32°N~34.5°N的区域内移动,以北京—吉林—广东—浙江等省份所构成的区域,受不同经济效应影响,在向东、向西之间“抉择移动”。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三类指标,适当添加人均可支配收入解释变量。利用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双向反馈作用关系。由EC-EKC-IP方程的结果表明,工业三废的排放与城镇、农村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未必都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因此,必须协调好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两者的均衡发展,以达到降低恩格尔系数和减少工业污染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ESDA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Matlab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1995-2012年中国各地区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事件呈先动态增长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事件是主要事故类型;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高频风险区域亦在逐渐减少,东南沿海及四川、湖南等中西部区仍有局部集聚的态势;1995-2000年中国的环境污染事件总体呈随机分布状态,2001年后则开始呈现集聚的特征;Moran散点图表明,局部的空间集聚先增强后减弱,环境污染事件近年来集中在泛长三角地区,高高地区为江浙沪;环境污染事件的重心转移方向主要为西南和东北,两个快速转移时期分别为1998-2001和2004-2007年,这与区域的产业转移和高负荷的污染排放压力有关;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与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和控制、经济发展阶段及环境治理投入、环境监管能力、空间效应等因素有关。空间效应主要体现在空间邻近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未来应注重环境污染事故的区域联防联控,制定若干跨界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及环境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ibull函数和Gamma函数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涛  郑挺国  佟连军 《地理研究》2007,26(3):569-57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研究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大多采用线性模型或对数线性模型,其在采用模型描述关系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为克服这些不足,本文采用Weibull函数和Gamma函数形式的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29个省区1989~2005年四种环境污染指标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予以研究。结果表明Weibull函数和Gamma函数的面板数据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且参数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人均废水和人均SO2都随人均收入增加先上升后减少,在25000元附近出现结构转变点,而人均固体废弃物和人均废气随人均收入增加则呈现单调增加的变化趋势,没有出现结构转变点。  相似文献   

12.
夏永久  陈兴鹏  李娜 《中国沙漠》2005,25(6):950-956
选取了河谷型城市兰州市近17a来有关经济环境数据,在EXCEL和SPSS软件系统下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绘制出兰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兰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演进阶段的过程,认为河谷型盆地效应、重化工型产业结构以及不合理产业布局使兰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与其他地区相比,不仅曲线类型复杂多样,而且转折点来的也相对较晚。文章最后结合上述演进阶段过程分析,提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互动效应。即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布局以及能源结构影响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种类,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影响区域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后劲,同时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理论基础,选取1981年以来工业废水、SO2、烟尘、工业废弃固体等污染物有效排放量为环境指标,采用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通过二次及三次方程拟合回归,建立最优模型,分析了山东省经济不断发展与污染物排放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进行三次曲线回归模拟效果较好,四项环境指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均呈现出近似“N”形的特征,污染物排放随着人均GDP增长都已经渡过了峰值,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近几年来,下降趋势停止并产生波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与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环境保护政策有显著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污染治理投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建议,避免环境污染水平随经济增长再次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1985—2006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Grossman)和克鲁格(Krueger)利用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得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后,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利用EKC研究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选取河南省1985-2006年共22年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河南省经济发展与工业"三废"排放量的计量模型,分析工业"三废"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正"U"形 倒"U"形曲线左侧,工业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倒"U"形左侧曲线,即河南省工业"三废"排放量仍处于上升期,除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回归曲线已初见转折外,其余尚未达到环境质量趋好的转折点,今后仍必须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冬  黄震方  黄睿 《地理学报》2019,74(4):814-830
以中国342个市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借助双变量LISA模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了1998-2016年雾霾与中国城市旅游流的空间关联特征,分析了雾霾对旅游流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中国雾霾PM2.5与城市旅游流有东高西低的分布特点,在胡焕庸线两侧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与地形和城市发展等因素的空间耦合性;雾霾与城市旅游流(含国内和入境旅游流)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特征,雾霾污染对旅游流产生明显的影响并形成相应的空间效应;雾霾对旅游流的抑制区域在不断扩大,H-L型城市数量的增加、L-H型集聚区的片状扩张和华北、华中地区的L-H型集聚的“空心化”现象均表明旅游流具有低雾霾指向性;雾霾污染与旅游流的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经典的EKC假说对中国城市旅游流同样适用,且雾霾污染的显著负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入境旅游方面;雾霾和旅游流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将雾霾治理同经济发展、对外联系、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和交通建设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才能为旅游发展创造美好的环境,实现国际、国内旅游健康、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选取1991—2007年宁夏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经济发展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量的计量模型,分析它们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宁夏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U"形曲线,工业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均呈倒"N"形曲线,第一次下降的拐点分别出现在2015年和2007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正"N"型。结果表明,宁夏工业废水、废气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仍处于上升期,环境污染物排放量EKC的转折点尚未达到。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同时结合宁夏"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宁夏人均GDP达到10 000美元时,工业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将出现EKC的拐点,工业废水排放量和生活废水排放量不能出现拐点。同时,根据污染物和经济发展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不同污染物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城市化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46  
以西北地区五个省会城市所在的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近50年西北地区城市气候的变化趋势,考察了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发现西北地区大城市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干岛效应和暗岛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发展与城市气候变化之间的回归模型,证明西北地区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不完全符合库次涅茨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兰州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动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兰州市经济发展与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的互动作用分析,说明兰州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上呈倒"U"字型关系。在人均GDP达到7500元时,废水、工业烟尘排放量等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倒"U"字型曲线顶部,其后经济发展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分析表明:兰州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受经济发展阶段的深刻影响;产业结构是影响环境污染物组成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条件影响兰州市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