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后期海进海退和沙坝-泻湖沉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从先  陈刚 《海洋学报》1984,6(5):657-662
沙坝—泻湖体系是我国沿岸的主要沉积单元,分布较为广泛。在冰后期海进海退中,它们随海岸线的进退而不断形成和发育。本文讨论了海进型、海退型和稳定型沙坝—泻湖体系的形成过程、识别标志、分布规律和发展方向。基于我国的实例,对有关沙坝—泻湖体系的一些文献作了简要述评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胶州湾青岛近海沉积物微古化石及浅层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运用层序地层概念,确定了层序界面的划分方法。初次海泛面之下为河流沉积,微体古生物缺乏,其上岩性以含贝壳的砂质粗粒为主,微古特征表现为低丰度、低分异度。浓缩段岩性为虫孔发育的泥质细粒组分,微古丰度出现最高值。据此可将胶州湾青岛近海层序地层划分为半个三级层序.海进体系域发育海侵边界层、潮沟充填及古滨岸沉积,高位体系域形成大沽河洋河复合三角洲沉积体及湾口两侧的潮汐三角洲沉积体。以层序的方法研究近岸沉积物有利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地层间的对比,通过岩性和微体化石及矿物分布等特征综合确定海泛面,在具有多物源、快速沉积特点的近岸海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北部泥质沉积区冰后期海侵沉积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黄海北部泥质沉积区3个柱状样的沉积学研究表明,冰后期海侵沉积序列包括底部的粗粒沉积层即海侵滞留沉积(贝壳碎片层或富舍贝壳碎片的砂质粉砂层)、中部正粒序沉积层(由砂质粉砂、砂-粉砂-黏土或黏土质粉砂组成,从下至上粒度递减)和上部细粒沉积层(平均粒径在8Ф左右、富含水分的粉砂质黏土层)。有孔虫和介形虫的深水种主要出现在细粒沉积层中,而有孔虫的广盐性滨岸种、浅水种和冷水种以及介形虫的陆相种、广盐性和半成水种、浅水种等基本上只在正粒序沉积层中出现,且大都表现出从底向上数量递减的趋势。这说明正粒序沉积层形成于冰后期海平面上升时期,而细粒沉积层形成于全新世高海平面时期。南黄海北部细粒沉积物在全新世海泛面之上的稳定堆积,反映了全新世中期最大海泛面以来伴随着黄海暖流的出现在黄海海域现代环流格局的形成并维持至今。  相似文献   

4.
广西南流江三角洲沉积作用和沉积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流江河口有四个水动力区,各动力区的沉积物类型、平均粒径、标准偏差、碎屑重矿物含量、有机碳含量等沉积特征,均受水动力强弱控制而有明显差异.沉积物的变化可从沉积物类型分布图分别得到反映.并划分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三角洲相.  相似文献   

5.
冰后期长江三角洲北翼沉积及其环境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三角洲北翼上更新亚统顶部(Qp3-3)为一套河漫滩或湖沼相沉积,曾一度暴露为古地面。冰后期海侵层(Qh)呈SE→NW逐渐尖灭的楔状体形,不整合超覆于(Qp3-3) 之上。Qh自下而上分别由滨海相、河口海湾相、潮成沙体相和潮滩相构成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层序。冰后期海侵在7~6.5kaBP间达到最大范围,并发育潮成沙体相沉积。受河流进积作用影响,约于1.5kaBP前后,大部地区淤浅为潮滩或滨海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6.
《海洋学研究》1989,(4):43-58
取样站位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坡,中西沙地体及西南海盆等区(见图1-2)。本研究侧重分析KL14、KL41、KL37及KL84个柱样,其中除KL8位于陆坡外,其他3站均位于南海北部的坡前盆地。各站柱样长见表1-3,其中KL14站柱样长达13·20m,比1979—1980年间“维玛”号取得的柱样(12.87m)为长,是目前本区所获得的最长柱样。  相似文献   

7.
闽江河口沉积结构与沉积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已有的闽江河口航道整治研究成果,在该河口采集了130多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根据对沉积结构、河口沙坝类型和水动力条件的分析,探讨了闽江河口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和沉积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闽江河口可划分为砂质、混合和泥质3个沉积区,它们分别代表三角洲前缘、前缘斜坡和前三角洲沉积环境;2)闽江河口各汊道径、潮流强度对比不同,河口沉积过程有显著差异。径流在川石水道的发育中居主导作用,潮流是塑造梅花水道的主要因素;3)河口沙坝类型受制于输出水流的扩散形式,闽江河口有多种类型的河口沙坝,川石水道的河口沙坝为水下突堤型,乌猪水道北侧发育了水下突堤型沙坝,熨斗水道为拦门沙型河口沙坝,梅花水道则是潮流脊型的河口沙坝。  相似文献   

8.
根据底质的粒度分析结果,编制了南海表层沉积类型图。把南海的表层沉积划分为12种主要的类型,它们的展布与水深线的走势大体一致。大陆架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现代沉积、再造沉积、残留沉积和少量残余沉积组成。半深海—深海沉积中生物碎屑的组成和含量往往成为确定沉积类型的重要因素。受碳酸盐溶解作用的影响,随着水深增大,钙质与硅质生物碎清含量呈相互消长的关系,沉积类型因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南海表层沉积类型与沉积作用若干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底质的粒度分析结果,编制了南海表层沉积类型图,把南海的表层沉积划分为12种主要的类型,它们的展布与水深线的走势大体一致。大陆架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现代沉积,再造沉积,残留沉积和少量残余沉积组成,半沉海一深海沉积中生物碎屑的组成和含量往往成为确定沉积类型的重要因素,受碳酸盐溶解作用的影响,随着水深增大,钙质与硅质生物碎屑含量呈相互消长的关系,沉积类型因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采集海底表层沉积样品进行粒度测试分析,对现代莱州浅滩地区的沉积类型、粒度特征、泥沙搬运方式、运移趋势及沉积动力、沉积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浅滩是形成于松散碎屑堆积海岸岬角岸外的砂砾质水下沙洲/沙脊,它的形成深刻改变了浅滩地区原有的沉积动力和机制,在浅滩两侧海域各自形成了大致对称的潮余环流,分别与两个主要...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广西防城港港口区旅游海区玉石滩硬相潮间带的4种滨螺,包括粗糙滨螺Littorina scabra、波纹滨螺Littorina undulate、塔结节滨螺Nodilittorina pyramidalis pyramidalis和粒结节滨螺Nodilittorina millegrana,并对其中3种的数量、分布、周年变化、个体大小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塔结节滨螺为潮上带的优势种,而粗糙滨螺为高潮带的优势种;分布于高潮带的滨螺个体明显较潮上带的大。  相似文献   

12.
用BHC法研究东海大陆架的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外的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它承受着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巨大径流,同时,大量泥沙随径流进入陆架区,其中很大一部分泥沙沉积于图1中的Ⅰο区,致使该区水下三角洲迅速演变发育,历史上曾从苏北而现在从渤海入海的黄河,也对本海区的沉积作用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沉积物对本海区沉积状况的演变起着很大的作用.沉积物现代沉积速率的测定,是河口陆架区沉积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发生在河口陆架区现代沉积物表层的地质和化学过程,对海水-沉积物界面间的物质交换作出定量估价,有必要对不同沉积环境中现代沉积速率进行定量研究[1].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二进流数学模型对冰后期最大海侵以来5期古岸线与现在岸线条件下古长江河口湾、古钱塘江河口湾及其邻近海域的主要水动力M2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进入不同时期潮流场的7种粒径泥沙的潮平均单宽悬移输沙率与扒移输沙率及其相应的输沙率散度,据此得出不同粒径泥沙在当时潮流场中的悬移与推移输过趋势,划分了海 淤积区与冲刷区 同时期的潮流场作用下,长江入海泥沙除最大限度地沉积在古长江河口湾(  相似文献   

14.
晚二叠世时,中国南方为一多岛环绕的受限陆表海。盆内多为深水谷道分割的碳酸盐台地。在四川盆地内,晚二叠世沉积物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组合类型,均为同时异性相。 晚二叠世硅质岩为上升洋流沉积。上升流带来大量有机质,有利于生物礁的生长。生物礁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台地边缘接近上升流的一侧,华南晚二叠世沉积作用受海平面变化引起的峡口启闭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5.
16.
沼泽碳酸盐是盐水从淡到浓的沉积物,具有成土作用的证据,是环海或湖的典型沉积物(Freytet,1973; Freytet 和Plaziat,1982; Alonso-Zarza,2003).如果气候允许,它们能形成在位于海岸平原和潮坪的浅水、富碳、由淡到浓的盐水沼泽中 (Monty和Hardie,1976;Shinn,1983; Platt和Wright,1992).在这些边缘海环境中,沼泽沉积能覆盖数千平方千米,可能伴随发生喀斯特和钙质结壳岩现象(Platt和Wright,1992).  相似文献   

17.
30年来,层序地层学概念的发展和应用引起了把不整合面作为地层单元的边界面的浓厚兴趣。仅有很少的研究把焦点集中在对成岩作用和沉积过程以及对沉积不整合的形成时间的理解方面。然而,这些过程仅仅表现了在不整合面形成期间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  相似文献   

18.
尝试对南黄海东北陆架YSDP105孔0.60—29.68m的沉积层序进行环境磁学的研究,测量了岩心的磁化率、非磁滞剩磁、等温剩磁、饱和等温剩磁等磁学参数。对磁学参数及其有关比值的研究发现,沉积层序以含碎屑成因的低矫顽力磁性矿物为主,另含少量高矫顽力磁性矿物。磁性矿物大部分为准单畴,少部分为单畴;其粒度受控于沉积环境:从潮间带、浅水潮下带→深水潮下带→浅海,磁性矿物的粒度依次递减,反映了沉积水动力的控制作用。自冰消期以来,沉积层序中高矫顽力磁性矿物的含量逐渐降低,表明进入黄海的风尘物质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冰后期钱塘江河口湾地区的海陆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20.
闽江下游及邻近地区冰后期海平面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闽江下游及邻近地区全新统海相及海陆过渡相地层探讨冰后期海平面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