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水银具有比热小、导热系数大、易于提纯等优点,是现代使用在仪器上的主要测温液体。但水银不便于作为自动测温的传感元件。目前,在自动遥测温度计中,温度感应元件主要使用金属或者半导体,利用其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进行测温。由于金属和半导体的电阻温度系数不是一个常数,因此给测定温度的校正造成困难,且不免带来一定的误差。如果采用水银和电阻丝结合作为自动遥测温度计的传感元件,则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其制作方法如下:将一根电阻丝插入水银温度表的毛细管内,如图示;那么浸没在水银中的电阻丝则被水银短路我们知道,水银是… 相似文献
5.
温度计是自动记录气温连续变化的仪器 ,它是县站目前唯一能记录并保存下任何时间的气温变化资料的一种仪器。而仪器的感应部分是获取准确记录的重要部分 ,但现用的DWJ1型温度计的感应部分为双金属片凹面朝上的装置 ,笔者认为 ,这种装置易造成积水和尘土的堆积 ,势必对记录的准确性有所影响。1 积水使温度示值偏低。一般情况下 ,水的温度低于空气温度 ,而且水温与气温之间的差温 ,是随空气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变化而改变的。因此 ,难以用一定值进行器差订正。2 积水改变了双金属片凹面的曲率。水有一定的重量 ,由于重量改变了凹面曲率 ,… 相似文献
6.
7.
目前我区各台站的仓库里都存放着一些废旧的气压表和压、温、湿自记仪(据估算各项自记仪均有一百台)。这两年,检修所地面组的同志,在完成台站仪器检修任务的基础上,对一些废旧的压、温、湿自记仪,气压表进行了拆、拼、修理的尝试,修 相似文献
8.
9.
8214号台凤,不但路径奇异,而且生命史也奇特。本文利用GMS云图和常规的天气资料对其进行跟踪和分析,在揭示事实的基础上,着重对它的再生过程和在台风减弱阶段,中心从密蔽云区中外移且分离的现象进行探讨,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11.
微波温度计(Microwave Temperature Sounder,MWTS)亮温资料是由观测的地球视场、冷空和暖体的计数值通过两点非线性定标方法得到,这是一种相对的定标方式。本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无线电掩星资料对2010年全年MWTS亮温资料进行了两种在轨绝对定标校准。一种是计算晴空海洋上MWTS通道2~4观测亮温减去辐射传输模式(Community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CRTM)模拟亮温在15个不同扫描角度的统计偏差;另一种是通过线性回归获得每个扫描角度MWTS观测亮温和模拟亮温的线性关系,然后对MWTS观测亮温值进行订正。本文通过比较订正前后的MWTS亮温值减去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全球预报场资料(Global Forecast System,GFS)模拟亮温的差的统计特征对以上两种定标方式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经过GPS无线电掩星资料对MWTS资料进行在轨绝对定标后,MWTS观测的全球偏差显著减小,标准差也有所减小,且MWTS亮温资料偏差随通道和季节的变化特征也得到有效地消除。 相似文献
12.
13.
以METOP-A、Suomi-NPP历史资料作为参照,系统分析比较了2008—2020年4颗风云三号卫星的微波温度计(Microwave Temperature Sounder,MWTS)再定标历史资料质量。结果表明,4颗卫星的MWTS探测性能稳步上升,再定标数据集有效消除了遥感仪器在轨期间数据异常跳变、寿命期内遥感仪器辐射响应衰变、不同卫星间的辐射定标差异等因素影响,大幅提升了MWTS历史数据集的准确性和均匀性,使得再定标后的对流层和平流层通道数据与国外同类型仪器数据偏差在±0.1 K范围内。本文还重点分析比较了对流层中高层和平流层低层两个探测通道,结果表明FY-3D MWTS再定标数据和美国NOAA卫星应用研究中心STAR长序列数据集针对中高层大气的表现类似,平均亮温在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具有相似的特征,月均全球高空亮温年变化趋势差异最大为0.002 4。因此,2020年之后的FY-3D再定标数据,可以接续STAR长序列数据集,用于中高层大气的温度变化检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PC-1500计算机的CE-150打印机用笔是该计算机配套设备的消耗品。在工作中常因打印量大、打印笔不够使用而发愁,且打印笔的货源少、价格昂贵,给工作造成不便。在工作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采用“更换笔芯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打印笔由笔尖和笔杆组成(附图上),其内部配件也较简单(附图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河南县牧气观测资料,根据垂穗披碱草的生物学特性,探讨牧草的再生能力与积温、草原干湿指数、产草量的关系,提出科学利用草场,合理轮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极轨卫星的高级微波温度计(Advanced Microwave Sounding Unit-A,简称AMSU-A)辐射资料对提高降水定量预报的水平有重要作用.但是极轨卫星的轨道特征导致乘载其上的微波温度计资料在区域同化系统中存在严重缺测.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晨昏轨道卫星上微波温度计资料同化对墨西哥湾沿岸定量降水预报的重要影响.研究选取了早晨星NOAA-15、上午星MetOp-A和下午星NOAA-18,利用美国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业务同化系GSI(Gridpoint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资料同化系统,进行了加和不加NOAA-15 AMSU-A资料的两组资料同化和预报试验,来阐明晨昏轨道卫星上微波温度计资料同化对墨西哥湾沿岸降水预报的重要影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如果仅同化NOAA-18和MetOp-A资料,在协调世界时00:00和12:00的同化时间,在墨西哥湾和美国西部大陆就是卫星观测资料缺测区,而早晨星NOAA-15资料正好可以填补这个资料空缺.模式预报也表明,同化NOAA-15的AMSU-A资料可以对墨西哥湾降水有持续的正影响.这一研究证明了保持有搭载着AMSU-A或者相似仪器的早晨星,对区域降水预报的重要性.由于目前NOAA-15是唯一的一颗正在运行的、已远超过其正常运行期的早晨星,通过技术手段维持NOAA-15的AMSU-A仪器更超长期运行也就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7.
PC—1500计算机CE—150打印机用笔结构如图—所示:此打印笔是该机的消耗品,由于此笔笔腔较小,储存笔水有限,工作中打印量又大,每支笔用不了多久就不能再用了。而且此打印笔是靠进口的,货源少,价格贵,就这样丢掉实在可惜。经本人实践证明,此笔 相似文献
18.
GRAPES全球三维变分同化中卫星微波温度计亮温的背景误差及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式变量背景误差在观测空间的投影,也即观测变量的背景误差包含了变分同化系统的重要信息,其在诊断和分析变分同化系统中资料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背景场检查质量控制中。在GRAPES全球三维变分同化(3DVar)系统中仅给定了控制变量的背景误差,并未直接给定观测变量的背景误差。为了能够对GRAPES全球3DVar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分析,改进卫星微波温度计资料的质量控制,推导出GRAPES全球3DVar同化系统控制变量随机扰动方法估计观测变量的背景误差的公式,为分析和改进GRAPES全球3DVar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并进而估计了AMSU-A亮温的背景误差,分析了AMSU-A不同通道亮温的背景误差特征,将其应用于GRAPES全球3DVar的AMSU-A亮温的背景场检查质量控制中。结果表明,控制变量随机扰动方法估计的GRAPES全球3DVar同化系统AMSU-A亮温的背景误差正确合理。同化循环预报试验结果表明,亮温的背景误差在背景场检查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GRAPES全球3DVar同化的亮温资料的数量,显著提高了GRAPES南半球对流层中高层位势高度场的预报技巧。在GRAPES全球3DVar同化系统中推导和实现的控制变量扰动方法为诊断和分析GRAPES全球3DVar观测资料同化效果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对流云团与低空急流耦合相互作用研究--云团再生和维持的一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低空急流附近风场分布的非均匀特征, 结合对流云团边缘附近呈现的强烈垂直速度梯度分布, 利用动力学诊断分析, 研究了急流低层强烈垂直风切变与对流云团后部强烈垂直速度梯度耦合相互作用产生的对流自激励过程, 揭示了低空急流附近新对流和强降水在云团后部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逐日4次1 °×1 ° 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红外云图和苏皖两省自动气象站逐时降雨观测资料,采用先进的可视化流体分析技术,对0808号台风“凤凰”登陆衰减后的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和期间对流云团的生消发展进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表明,衰减后的台风“凤凰”的流场结构和云团(降水)变化与其它天气系统存在密切联系,其在苏皖地区产生的两阶段特大暴雨过程对应着对流云团的两次更替。第一阶段,华南对流云带和川东对流云团对水汽和能量的接力输送,以及对流层底层始终维持的强盛西南暖湿气流的存在促进了台风本体残余环流中对流的发展,使得台风“凤凰”螺旋状结构解体后在皖南地区产生新的强对流云团,造成皖南地区强降水;第二阶段则是由于对流层中低层干而不冷的西北气流与倾斜上升的底层西南气流共同作用,在暴雨区对流层中层形成了新的疑似台风的螺旋状涡旋结构,使对流云团迅速再次更替,对应地面降水剧烈增强,并且这支西北气流作为新生对流单体的制造参与者和输送者,使强降水对流云团长时间维持,最终导致苏皖特大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