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磁性地层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本文较详细的论述了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晚期的20多个地层剖面或钻孔的磁性地层极性期,得出了一批地层年代数据。如昆仑山口羌塘组为3.1MaBP-0.65MaBP,在该组中发现的三趾马化石为2.08MaBP,定日县贡巴组为2.3MaBP-1.9MaBP;札达盆地札达组和香孜组为6.15MaBP-3.4MaBP,3.4MaBP-1.25MaBP;理塘甲洼组为1.24MaBP-0.43MaBP,还得出吉隆三跖 相似文献
2.
北京平原顺义ZK12 2钻孔剖面第四纪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北京平原顺义凹陷内的ZK12-2钻孔岩芯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719m的岩芯记录了布容正向极性时(Brunhes)、贾拉米洛(Jaramillo)极性亚时、奥尔都维(Olduvai)极性亚时和高斯正极性时(Gauss)。在系统古地磁样品采集、处理和测试的基础上,应用古地磁法、光释光法,结合岩芯特征,对ZK12-2钻孔剖面进行了详细地层划分,分别确定了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分布深度及地质年代,将Q/N定位于706m处,Q1/Q2、Q2/Q3、Q3/Q4分别定位于170m、66.5m、10m处。本项研究结果为该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古地理环境、活动断裂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地层年代框架。 相似文献
3.
洛川北韩寨黄土磁性地层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the Beihanzhai loess section at Luochuan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typical Heimugou loess secdon of Pleistocene age. Loes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jor output of the Beihanzhai sec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B/M boundary. The NRM of specimens was measured on a cryogenic fluxgate magnetometer in the Palcomagnetic Lab. of A.N.U. The stepwise TH and AF demagnetization of the specimens we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of orthogonal diagram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demagnetization data indicates that TH demagnetization is better than AF demagnetization to obtain the characteristic NRM components. The data on inclination, declination and latitude of V.G.P. show that the B/M boundary approximately lies between loess bed L8 and palaeosol bed S7, and the Jalamillo subchron is at least recorded at the portion from S10 to L10. By comparing the magnetic data from the Beihanzhai loess section with those from the Heimugou loess section reported in 1977, it is obvious that the Olduvia subchron is recorded at the second palaeosol complex in the middle part of Early Pleistocene loess at Wucheng,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Luochuan loess began depositing in Early Matuyama at abont 2.3--2.4 m.y. ago. 相似文献
4.
5.
磁性地层学研究是建立渤海地区第四纪沉积序列地层年代框架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对渤海海峡地区BHS01孔(孔深121.3 m)进行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BHS01孔岩心记录了布容(Brunhes)正极性时至松山(Matuyama)负极性时底部,包括贾拉米洛(Jaramillo)和奥尔都维(Olduvai)正极性亚时。早、中更新世界线即布容(Brunhes)正极性时/松山(Matuyama)负极性时界限(B/M)深度位于该钻孔的46.4 m处。根据沉积速率,推测钻孔底部121.3 m处的年龄约2.25 Ma。综合沉积物的岩性、磁性及沉积速率变化特征,将BHS01孔沉积物记录的区域沉积过程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2.25~1.46 Ma)以河流相沉积为主;阶段Ⅱ(1.46~0.78 Ma)为稳定的湖泊相沉积;阶段Ⅲ(0.78~0 Ma)发育海陆交互相沉积。这一研究为该钻孔提供了可靠的年代标尺,为渤海海峡及邻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沉积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滇中晚新生代陆相小型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小型陆相湖盆地层研究时,发现昆明盆地存在三个超层序(二级旋回):盆地断陷沉积超层序,盆地扩张超层序及盆地萎缩超层序。各超层序内部还可以划分2-3个层序(三级旋回)。实践证明:层序地层理论不仅可以在小型陆相湖盆中得到很好 的运用,还可以根据层序内部的体系域组成的不同区分构造层和气候层序。而且,小型湖盆的层序地层研究取得的成果,可以广泛运用于天然气勘探,构造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8.
新疆叶城晚新生代山前盆地演化与青藏高原北缘的隆升——I 地层学与岩石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城晚新生代山前盆地的岩性主要由中新世的细粒泥岩和砂岩(乌恰群),上新世的砂岩夹薄层砾岩(阿图什组)及上新世-更新世的粗粒砾岩(西域组)构成.中新世的沉积以细颗粒泥砂岩为主,表明物源区较远,古流域坡度较小,搬运距离较长.古流向分析显示物源区位于南和偏南方,此时昆仑山的地势起伏尚不大.到上新世的阿图什组沉积时,开始出现砾石沉积,反映西昆仑山已经开始有规模地隆升.西域砾岩的沉积标志着作为物源区的西昆仑山已有相当的高度,随着山系的隆升,基底岩石被暴露和剥蚀. 相似文献
9.
10.
11.
北京城南平原区钻孔中发现太古宙片麻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在进行1:5万庞各庄镇幅和1:25万北京市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相继在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兴热2井)、榆垡镇(兴热1井)两个地热钻孔中发现了太古宙片麻岩,不但对全面了解太古宙片麻岩在北京地区的分布范围及深度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确定地热井的隔水底板下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兴热2井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铁道部培训中心,埋深2050m以下为太古宙片麻岩。兴热1井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埋深1610m以下为太古宙变质岩。从△T磁异常图可见,固安、榆垡、安定、廊坊一带为片麻岩隆起区。 相似文献
12.
北京平原第四纪下限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回顾了北京平原区第四纪下限的研究历史,指出迄今为止在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北京地区研究现状,按照全国地层委员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确定了划分第四纪下限的5大原则。北京平原区第四系沉积特征复杂,根据多年资料和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划分该界限的方法。广大的北京平原区,不具备完整的第四系剖面露头,生物地层方法划分存在困难;古地麟、热释光及孢粉地质测试为准确定位这一界限提供了可能。对平原区的钻孔而言,笔者发现以古地麟测试结合孢粉分析、岩性特征、地球物理测井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碳酸钙分析)等综合手段确定这一界限的证据更有说服力,新5孔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南疆库车河新生界剖面磁性地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据磁性地层研究,并借助于同位素年龄测定和河谷地貌研究资料,库车河第三系可划分为(自老而新)库姆格列木群、苏雅依组、吉迪克组、康村组、库车组和西域组,第四系可划分为坎村组、乌苏群、新疆群和全新统,结合塔里木盆地及周缘的实际情况将第四系下限暂置于1.6MaB.P.,上、下第三系的分界时限为24.0MaB.P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前平原非河道条件下地下调蓄功能实验研究--以滹沱河冲洪积平原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能力,实验研究表明,在汇水坑渗、井灌和引水渠渗条件下,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地表积水深度、入渗时间有关,而且还与汇水总量的多少有关。单位时间渗漏量的大小与地表蓄水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地表蓄水深度愈大,单位时间渗漏量愈大;累计渗漏量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渗漏速率随着累计渗漏量的增加而减小。采用井灌方式进行地下调蓄的关键,是选择具有强渗透性的层位。 相似文献
15.
上扬子西部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的统计为该区的新生代构造活动建立了宏观的图景,初步构建了区域上新生代构造活动和陆内变形的时空联系。揭示新生代构造活动在时间上存在大约61~43 Ma和大约24 Ma以来两个阶段的显著差异,约24 Ma是上扬子板块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活动显著增强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空间上大致以松潘-安县为界构成南、北分段。构造活动和区域抬升-剥露总体表现为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格局。南段是新生代活动的主控区,以强烈地构造抬升和构造改造为主,而北段总体上受制于白垩纪的抬升-剥露,新生代以来主要表现出剥蚀和弱构造改造的特征。新生代的构造活动受制于青藏高原抬升作用向东扩展的影响。上扬子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油气的圈闭环境和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6.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采样剖面包括菊花山下侏罗统剖面和那底岗日中、上侏罗统剖面,采集样品共1231件。磁性地层采样工作是在实测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剖面后进行的。采样使用国产手提式气压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5 mm,长度为20~50 mm,用磁罗盘定向器定向取心。采样间距一般为0.5~5 m,但重要界面附近间距达到 5 cm。分析表明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系碳酸盐岩的天然剩磁普遍较高,一般达到6.7×10~(-3)~3.8×10~(-2)A/m。大多数样品在热退磁到500~600℃区间时,剩磁衰减了100%,表明岩石中所含磁性载体力磁铁矿。系统研究表明双湖地区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缺失一个NAUNESKI反向极性带,界面的时间缺失量约为2 Ma,野外表现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中、下侏罗统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沉积间断时间约为320 ka。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制约中国东部新生代上地幔物质组成不均一性和复杂多阶段演化史的主要因素。中国东部新生代上地幔物质组成特征主要为地幔部分熔融,地幔交代和软流圈底辟等作用所决定。这些深部地质过程与中新生低以来中国东部受相邻板块俯冲并导致岩石圈伸展,减薄等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地氟病与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是山东省地氟病的重病区,危害严重。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博兴3县进行土壤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儿童尿氟、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氟斑牙指数、成人尿氟、成人氟骨症检出率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区内土壤、饮水氟含量和群体的尿氟含量普遍较高,高氟的危害和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十分严重。在分析氟元素在土壤、饮水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研究,认为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土壤中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正After the middle of 1960s,along with the appearance and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computer featured in large capacity and rapid speed,numerical method(mainly includ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