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湘龙  丁卫撑  张文 《地质论评》2019,65(Z1):303-304
正土壤氡及其子体测量可用于寻找铀矿,寻找与放射性元素或断裂构造有内在联系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寻找地下水和地热资源,以及地震预报、断层确认、滑坡探测、民用建筑工程氡浓度调查等。当前测氡方法主要分为瞬时法和累积法,瞬时法包括Ra A卡法、α能谱法、闪烁瓶法等,累积法包括钋-210法、活性炭法、径迹法、热释光法、α杯法等。瞬时法成本低、操作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2.
桩静载荷试验快速法与慢速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4根管桩静载荷试验快速法与慢速法对比试验研究,找出了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快速法与慢速法沉降差异规律及快速法与慢速法分别得出的极限承载力差异规律;得出了将快速法静载试验下的沉降及单桩极限承载力修正成慢速法静载试验的沉降及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公式;提出了适应天津地区管桩的快速法静载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测定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的溢出水校正称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韦昌富  李幻  曹华峰  吴二林 《岩土力学》2010,31(7):2141-2145
在利用压力板仪测定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时,常用的取样称量法、溢出水称量法分别存在实测试样质量与实际试样质量不相等、实测排水量与实际排水量不相等等问题,从而造成试验结果失真。为此,溢出水校正称量法被引入用来消除取样称量法及溢出水称量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取样称量法、溢出水称量法、溢出水校正称量法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同一基质吸力作用下,由取样称量法、溢出水称量法确定的试样饱和度均小于由溢出水校正称量法确定的试样饱和度,并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随后,对取样称量法、溢出水称量法、溢出水校正称量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137Cs法和210Pb法对比研究鄱阳湖近代沉积速率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叶崇开 《沉积学报》1991,9(1):106-114
本文报道了应用137Cs法和210Pb法对比研究鄱阳湖近代沉积速率。按黄海高程11.1-14.6m湖区的沉积速率在1.0-3.7mm·a-1之间,平均值为2.2mm·a-1。文中还讨论了用γ谱法验证137Cs法和210Pb法给出的沉积速率的结果。137Cs法给出的沉积速率与γ谱法的结果是一致的,而210Pb法给出的沉积速率比γ谱法和137Cs法的结果约偏低16%。  相似文献   

5.
马孝春  苏焕忠 《探矿工程》2009,(Z1):342-345
对地下管道的非开挖修复技术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中国主要大城市在用的内衬法、冷轧缩径法、模锻缩径法、折叠法、翻转内衬法、缠绕法的主要特点与适用范围,并对北京市非开挖法修复技术的需求做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虚拟垂线流速时差法流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继伟 《水文》2020,40(1):52-57
根据目前传统时差法流量计算存在的问题,提出并着重阐述了虚拟垂线流速时差法流量计流量计算方法。在京杭大运河徐州段运河水文站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虚拟垂线时差法与传统时差法和流速仪法趋势一致,虚拟垂线法优于传统时差法。可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为国产化时差测流装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污染调查中的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秋 《地下水》2014,(2):57-58
地下水污染调查是国内外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地球物理应用基础,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及其应用。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主要有电阻率法、大地电磁法、地质雷达法、放射性法、核磁共振法、地震勘探法等,这些方法对于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特点,如电阻率法、大地电磁法多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污染,地质雷达法、核磁共振法和地震勘探法多用于有机污染。充分研究和合理选择这些方法,将使地球物理方法在地下水污染调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指示元素垂向分带序列计算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和确定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垂向分带序列是地球化学找矿研究特别是矿床原生晕分析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地学者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分带指数法、广义衬值法、浓集重心法、浓集指数法、比重指数法、含量梯度法等,并指出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认为计算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垂向分带序列时,不宜采用传统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而应采用广义衬值法、浓集重心法或比重指数法。  相似文献   

9.
地质年代学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宣华  董树文  史静 《世界地质》2009,28(3):384-396
简要介绍了基于矿物封闭温度的地质热年代学, 并对多种地质年代学方法, 包括U-Pb 法、 Sm-Nd法、Rb-Sr法、Lu-Hf法、Re-Os法、40Ar /39Ar法、裂变径迹( FT) 测年、(U-Th) /He法、 TIMS铀系法、宇宙成因核素定年(包括14C法等) 和年轻地下水测年(如3H /3He法等) 进行了综合评述。探讨了国际地质年代学百年来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发展趋势。根据近期使用情况分析, 认为U - Pb法、40Ar /39Ar法和14C法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可靠测年方法。应用于山脉隆升和地貌形成的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及地下水等年轻地质体系的测年, 将是地质年代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千珣  郭生练  邓乐乐  田晶 《水文》2021,41(2):14-19
确定河流生态流量既是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根本举措,又是开展梯级水库生态调度的重要依据.基于逐月最小生态流量法、RVA法、DC法和逐月频率法,分别计算了清江水布垭和隔河岩水库坝址的生态流量过程,并采用Tennant法对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RVA法优于逐月最小生态流量法和DC法,计算得到的最小生态流量在一般用水期和...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墨香  邓孝 《地球科学》1995,20(4):367-372
简要回顾我国地热研究的历程,详细评述和归纳我国大地热流测试和其地抽、地球物理的函义,以及地热资料分布特点和其形成机制研究的进展,最后指出我国地热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申柯娅  王昶 《矿物学报》2000,20(4):356-362
90年代以来,我国宝石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宝石鉴定、人工合成宝石和宝石优化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从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研究、现代宝石学研究重点和未来宝石学研究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宝石学10年发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云南寻甸地区最近八千年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寻甸白石岩仙人洞1号石笋进行高精度TIM S-U系测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8. 0ka 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石笋剖面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揭示,云南寻甸地区自8. 0kaB. P.以来的气候演化可以分为三个气候期: (1) 8000~6000aB. P.为温暖湿润期,夏季风强盛,气温较高,降水丰沛,石笋的氧碳同位素偏负; ( 2) 6000~5200 a B. P.为季风气候衰退期,在这期间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石笋氧碳同位素持续偏正; ( 3) 5200~2100aB. P.凉干气候期,这一时期气候基本稳定,东亚季风对气候影响较大,但气温和降水都低于第一个气候稳定期。   相似文献   

15.
论南方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元素有效态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蒋忠诚 《中国岩溶》2000,19(2):123-128
岩溶环境的元素有效态应当考虑土壤固体、岩溶水、土壤水三种载体。岩溶区富钙偏碱的地球化学背景使土壤中的元素有效态含量较低,但相对来说,岩石背景含量高的元素,其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也明显较高。南方岩溶区强烈的岩溶作用,不但使岩石和土壤中可溶性的Ca、Mg、Na、K大量溶解于水中,而且,某些难溶元素,如Si、Al、Fe、Mn等在岩溶水和土壤水中也有一定的离子含量,使之成为植物中元素的一部分来源。   相似文献   

16.
系统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外在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水体组分、δD和δ18O同位素、气体成分及微生物等信息提取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进展充分表明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是目前利用蒸发盐定量获取古气候环境(温度、湿度)参数、揭示海洋和盐湖水体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以及丰富和深化成盐成矿理论的良好地质载体。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这一研究领域同国外相比的差距、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6,20(6):401-418
1995年是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油气地球物理工作稳步增长。三维地震、储层描述和横向预测地球物理技术有长足进展,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前沿技术已获应用,直接找油气地球物理技术受到进一步重视,非线性反演及粘弹性、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波传播有关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非能源矿产地球物理工作始终处于低谷,但有关技术发展并未停顿。瞬变电磁等方法已基本形成我国自己软硬件配套系统,分布式多道同步电磁采集系统及综合电法工作站等已有可喜成果。对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工作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有关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但需要系统性重点研究项目的导向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0,14(6):414-424
我国有一支约18万人的勘查地球物理队伍,其工作规模居世界前列,每年取得大量应用成果和研究成果。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将每年编写一篇综述,报导前一年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主要进展。本文是第一篇。它按航空和海洋地球物理、地震、地球物理测井和地下地球物理、地面电法、地面重力和磁法、地面γ能谱等分别加以叙述。它提供了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和地震去年的工作队数和完成的工作量,以后也将每年报导这些数字和其它一些统计数字。它报导了去年我国一些主要地球物理方法的技术和应用的进展,但不覆盖所有的地球物理方法和应用领域。资料说明地震始终是我国最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在油气勘查以外的领域中它的重要性也在继续增大,并取得迅速的技术进展。电磁法正受到我国物探工作者更大的重视。本文第一部分还报导了我国勘查地球物理队伍的某些基本情况和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生态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湿地生态过程的研究是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过程与湿地功能的关系。介绍湿地生态过程的概念,并对湿地生态过程的三个方面即有机物的生产过程(生物过程)、营养物质循环(化学过程)和能量流动及其水文过程(物理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并对生物过程、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剖析,同时对生态过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中溶存甲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4是大气中的重要微量气体,对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有重要作用。海洋是大气甲烷的重要源和汇。开展海洋中溶存甲烷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海洋对大气甲烷和全球变化的贡献。综述了海洋中溶存甲烷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海洋中溶存甲烷的分布特征、海气交换通量的估算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