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瑜 《地理教学》1994,(5):44-44
根据长江航运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首先是在航道建设上,要延伸千吨级航道和提高海轮维护标准.配合长江口航道治理和三峡工程,立足于“加深两头、畅通中间”,到2000年,5万吨级海轮要通至武汉,3000吨级海轮要通至城陵矶,万吨级船队要通至重庆。其次是在港口建设上,继续坚持新建与改、扩建并举和大中小相结合的方针,到2020年,要使长江干流港口拥有各类生产性泊位147个,  相似文献   

2.
长江江苏段末次盛冰期古河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长江江苏段作为研究河段,根据南京长江三桥、长江大桥、长江四桥、润扬长江大桥、扬中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7个断面的285个地质勘探钻孔资料及参考文献中的8个钻孔资料,建立了7个长江古河谷地质剖面图。在拟建南京长江四桥附近、扬中长江大桥附近的7个钻孔进行了采样分析,获得了8个14C年代、1个ESR年代数据。通过分析发现,末次盛冰期长江古河槽镇江以上切割到基岩,镇江以下嵌在老河床相沉积层上,河槽在南京下关-栖霞山段形成局部深切;南京段约-63 m以下的河槽为末次盛冰期的古河槽,相对狭窄陡峭,宽深比较小,向下游宽深比逐渐变大,扬中以下形成分叉河道体系;古河槽中自下而上充填了从粗到细的沉积旋回,河床相沉积物向下游逐渐变细。  相似文献   

3.
北极海冰消融情景下东北航道通航性能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气候增暖,导致北极海冰消融加速,冰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逐渐提上日程。本文针对2030—2070年俄罗斯8个重要港口通过东北航道到达白令海峡的通航性能,采用6种CMIP5气候模式在2种排放情景下的海冰数据,以及PC6破冰船和普通商船2种船型,分别对最优航线、通航时长、可通航里程以及通航成本4项要素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① 随着时间变化,各条最优通航线路逐渐集中有序,普通商船的通航能力显著提高,到2070年拥有和PC6近似相等的通航能力;② 俄港口到白令海峡间的运输时长每过10 a下降14 h,其中圣彼得堡港运输时长下降最为显著。到2070年,俄港口与白令海峡的经度差每增加1°,该港口的运输时长下降0.4 h;③ 未来50 a,东北航道可通航里程平均每隔10 a增加166 km,其中圣彼得堡港可通航里程的变化模式和平均变化模式最为相近;④ 从北冰洋港口出发的航线通航成本每10 a下降1万美元,商船在高浓度排放情景下总通航成本的下降幅度最明显。结合海冰变化情况,俄中西部港口具有巨大的资源运输潜力。本文量化并评估了东北航道在未来海冰消融情景下的通航性能演变态势,为东北航道通航以及北极港口贸易情况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古代刘家港崛起与衰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承坤 《地理研究》1996,15(2):61-66
明代早期建都南京,当时贴木儿帝国崛起于中亚,一度阻断了丝绸之路,北方大运河严重淤积,明王朝只能采用海运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展海内外贸易。长江河口成为南京的通海捷径,刘家港位于娄江(刘洒)与长江河口交汇处,太湖平原的东北部。娄江在宋代以前严重淤积,经元代至明初的治理,特别是明初"掣淞入刘"的整治工程后,娄江河道水深河阔,全江畅通,成为长江河口地区兴建大型海港的最佳的港址。娄江又能同富饶的太湖平原相沟通,使其成为刘家港的经济腹地。以上原因使刘家港在明初崛起,成为"海运千艘所聚"的大海港与郑和下西洋的出海始发港。明王朝迁都北京后开展大运河的治理,减少对海运的依赖,郑和下西洋终止与倭寇骚扰,均促使海运衰退。长江河口南岸严重崩塌,使刘家港崩塌入海。娄江严重淤积。以上原因导致刘家港衰落。  相似文献   

5.
长江南京河段位于长江下游,上起下三山,下迄泗源河,长73公里(见图1)。长江南京河段与镇扬河段正处在南京~镇江东西向断折带上,因此,河段的走向,基本上与长江下游挤压破碎带一致。因受科氏力作用,加上江北地块的向南掀斜,江北有较宽广的河漫滩;而山嘴及其所形成的石矶,多分布在江南沿岸。沿江分布的矶头节点使本河段自上至下形成  相似文献   

6.
长江南京段历史洪水位追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何华春  王颖  李书恒 《地理学报》2004,59(6):938-947
沿长江南岸幕府山、燕子矶岸段的石灰岩崖壁上,保留着数道受江水浸淹形成的色深且具有溶蚀孔隙的水平印痕,沿江一线分布。在采石矶岸段的岩壁上也存在着高程大致相当的水位痕迹,反映出是保存在长江南岸岩壁上的区域性洪水位遗迹。经查阅现代水文记录与历史文献,分析对比区域地貌与沉积地层,初步论定:高出长江江面5~6 m,高程分别为8.5 m和9.5 m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水位遗迹是与现代长江洪水位相当的古洪水位遗迹,目前虽然已脱离长江江面,但现代长江洪水仍可达到此高度,其重现期为10~50年;高程为10.5 m的第三道水位遗迹较南京有文字记载的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位仍高出0.3 m,相当于南京地区100~200年一遇的大洪水水位,由此印证长江南京段防洪堤高度合适;而最高的一道古水位遗迹高程为12.8 m,可能相当于全新世高海面时的洪水位。  相似文献   

7.
一 秦岭古称南山,是我国巨型纬向山脉之一,也是世界名山。秦岭有广义、狭义的划分。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豫鄂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天然界线,北是黄河流域,南是长江流域。狭义的秦岭,仅指陕南部分,就是嘉陵江上游、南洛河上游、渭河和汉江4条河流分水的地区。秦岭南坡自东而西可通航河流有丹江、金钱河、洵河、嘉陵江等。 丹江,源于秦岭东段南坡凤凰山,在铁炉子以上为典型的“V”型峡谷,以下河谷逐渐开阔,在商县城附近河谷宽约1000—3000米。其西北—东南流向丹凤(龙驹寨)附近受武关之阻,南折,切穿流岭峡(月日峡)后与银花河汇于竹林关(汉丹水县故址),东去在商南过风楼同清油河汇合后恢复西北—东南流向,通过湘河峡谷入鄂境。在陕西境内河段长约270公里。丹江流域开发甚早,自古称为武关道。即使在今日,它仍不失为关中通往豫南、鄂西北之捷径。昔日丹江通航始于商县,明朝时在东龙山建造的双塔(至今保存完好)及县城南门外的码头即为佐证。到清康熙年间,商县仍可通航。后渐下移至丹凤,丹凤县城中的花庙就是航运昌盛的见证。直到民国初年,在丹凤街南  相似文献   

8.
二万三千吨级的“发财”号驶离沙特阿拉伯的达曼港后,穿过波斯湾,绕过霍尔木兹海峡,沿着非洲东岸直朝南非驶去。12月份的印度洋,正是航海的好季节。在东北季风和海流的推动下,航速加快了很多,不知不觉中海轮已越过赤道,由北半球进入了南半球,并由冬季进入了夏季。  相似文献   

9.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河水,长江桥,治不好,修不了”。那时候,万里长江自宜宾以下至人海口的江面上不见一桥,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7年建起了长江上第一座现代桥梁——武汉长江大桥,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此后,又于1959年、1969年和  相似文献   

10.
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为例,分析了在长江中下游开展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在分析了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退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对其保护和恢复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希望为长江中下游洲滩湿地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名》2009,(11):36-36
葛洲坝水电站是中国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兼顾兴利、防洪和通航功能。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约3千米处。长江出三峡峡谷后,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390米突然扩宽到坝址处的2200米。由于泥沙沉积,在河面上形成葛洲坝、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长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节断流。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横跨大江、葛洲坝、二江、西坝和三江。  相似文献   

12.
末次盛冰期长江南京段河槽特征及古流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南京长江大桥、三桥、四桥的地质钻孔资料,绘制南京段长江古河槽地质剖面示意图.对拟建南京长江四桥附近的四个钻孔进行了采样分析,从钻孔沉积物样品的14C年代及阶地形成时间,可以判断,南京段约-60m~-90m的深槽为末次盛冰期时的长江河槽.钻孔揭示,南京段长江古河槽狭窄陡峭,呈V型,在南京长江大桥附近形成局部深切.根据长江三桥、长江大桥附近古深槽断面形态及底部沉积物颗粒级配,选用沙莫夫公式、河海大学公式等,计算了末次盛冰期时河槽底部的泥沙起动流速及断面平均流速.根据流量-流速-过水断面之间的关系式,计算得出末次盛冰期时长江的流量约为12000~16000m3/s.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海冰影响下北极航线通航的可行性,从经济性角度,首先走北极航线选取ARC4、ARC5和ARC7三种冰区加强等级船,采用全年货运量、单位运输成本和年利润多个经济性指标,以上海港至鹿特丹港为例,通过与走苏伊士运河传统航线的普通船比较,对北极航运集装箱运输经济性进行分析;其次,研究了不同起讫港、不同载箱量对北极航线运输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种冰区加强等级船中, ARC5级船的经济性最佳,可提高货运量,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全年总利润大幅增加;ARC7级船尽管延长了北极通航时间,但由于高造价,经济性欠佳;不同冰区加强船之间,各项指标差异较大。相较于冰区加强船等级差异,不同起点港口选择对于经济性影响较小;在4000—5000TEU区间,随着运载量规模增大,对单位运输成本影响不大,但年利润方面,ARC5船舶可增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西部资源》2012,(2):26-27
白鹤梁,是位于长江上游重庆直辖市涪陵城北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处北纬29度43分,东经107度24分。全长1600米,宽10--15米,自西向东延伸,呈一字形与江流平行。水位标高137.81米,梁脊高出最低水位2米,低于最高水位30米。距长江南岸100米;东临长江与乌江的汇合处。由于常年受江水冲刷,石梁形成上、中、下三段。被誉为"长江一绝、中国一绝、世界一绝"的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主要分布在220米长的中段上。1980年,白鹤梁成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白鹤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书注鹤陵朱编开有…志…  相似文献   

15.
南京吴淞间长江河槽的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 长江为强潮河口,潮波影响上溯达距海616公里的安徽大通,因此自大通以下,为长江的河口区。 由于长江河口区范围辽阔,水面宽广,水流复杂,所以要掌握它的水文特征和河床演变过程的规律性,就需要此较庞大的测验组织和比较长时间的观测。由于这一原因,就使得作为世界大河之一的长江河口,研究资料较为缺乏。解放以前,较为系统的研究仅有海登斯坦的“长江口”一文,讨论河口水文及泥沙运动。日人速水氏有关长江河床质的研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长江为强潮河口,潮波影响上溯达距海616公里的安徽大通,因此自大通以下,为长江的河口区。 由于长江河口区范围辽阔,水面宽广,水流复杂,所以要掌握它的水文特征和河床演变过程的规律性,就需要此较庞大的测验组织和比较长时间的观测。由于这一原因,就使得作为世界大河之一的长江河口,研究资料较为缺乏。解放以前,较为系统的研究仅有海登斯坦的“长江口”一文,讨论河口水文及泥沙运动。日人速水氏有关长江河床质的研  相似文献   

17.
一、乌江流域的经济社会现状和在国土开发中的地位 乌江,古称“延江”、“黔江”,是长江上游第三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发源于贵州西部威宁县乌蒙山东麓的香炉山,自西南向东北流贯贵州中部,由沿河县出有入四川,于涪陵汇入长江,全长1037公里。乌江流域位于东径104°22′——109°12′、北纬26°07′——30°22′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09,(11):34-35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3千米。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集装箱班轮网络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长江三角洲为案例区,以1996~2013年为研究期限,选取1996、2002、2007、2013年4个重点年份,分别从班轮航线、班轮密度、空间联系3个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集装箱班轮网络的空间格局与演化,共涉及74家船公司、10 726条集装箱班轮航线。研究表明:18 a来长江三角洲集装箱班轮网络空间结构趋于集中,与箱流的空间结构变化呈现相反趋势;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线数量、班轮密度领先于其它港口,国际枢纽港地位不断强化,宁波港虽在班轮航线、班轮密度增速方面超越上海港,但班轮网络组织能力明显落后于上海港;长江沿线基本形成以上海港为枢纽港,太仓、南京、张家港和南通港为干线港、其它港口为支线港的集装箱班轮运输网络;上海港和宁波港的关系已由原来主要依托沿海班轮支线联系的喂给关系演化为依托国际班轮航线联系的竞合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选择长江南京下关-栖霞山段作为研究河段,根据南京长江大桥、四桥附近的地质钻孔资料,运用Mapinfo软件,绘制南京长江大桥、四桥附近长江古河槽地质剖面示意图.在拟建南京长江四桥附近的6个钻孔采集了年代样品,在-59.33 m深度上河床相圆砾石层中沉积物样品中有机质的14C年代为14 682±110 aBP,据此判断,位于该沉积层下部的上一期沉积旋回应在15 000 aBP之前.结论认为,该研究河段约-65~-90 m的深槽为末次盛冰期时的长江河槽.古河槽相对狭窄陡峭,形成局部深切.槽中充填了一次从粗到细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