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玛扎塔格断裂带的演化过程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和麦盖提斜坡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最新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构造解析,分析了玛扎塔格断裂带的变形结构、样式和变形过程.玛扎塔格断裂带的变形分为上、中、下(深)3层结构,分别形成于不同时期.玛扎塔格断裂带变形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中层构造,从东往西控制中层构造发育的逆冲断层及其反冲断层的位移量不断加大,褶皱核部的剥蚀量也向西持续增加.玛扎塔格断裂带深部背斜构造存在发育盐下白云岩原生油气藏的可能,后期的变形没有破坏早期形成的深层背斜构造.玛扎塔格断裂带深部背斜构造的盐下白云岩是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西部麦盖提斜坡和巴楚断隆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的西段,原称色力布亚断裂带,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长约120km。本文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认为该断裂带内包括了切割深度、倾向和活动时代等均有不同的两条断裂,西部仍称色力布亚断裂,东部由本文新命名为康西断裂。前者是基底卷入型冲断层,由不同级别的背冲构造与主干断裂构成复杂的断裂带,向南东变窄;主干断裂向北东倾,中新世活动,背冲断层在上新世仍有活动。康西断裂是盖层滑脱型冲断层,向南西倾,加里东期活动,之后长期稳定,更新世复活。区域上,色力布亚断裂属巴楚北北西向断裂系,康西断裂属塔中北西向断裂系。这些新认识可能成为麦盖提斜坡区油气勘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腹地玛扎塔格地区最近发现了完好出露的新生代连续沉积地层,其中第四系主要为细粒湖相沉积,从而提供了最新的来自盆地内部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载体。在详细野外考察基础上,沿厚约140m的剖面采集两百多块样品,本文报道了野外考察结果和样品碳氧稳定同位素数据,以期初步探讨盆地新生代晚期环境变化及相应的构造意义。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在玛扎塔格地区有清楚显示,主要表现为沉积组合的显著不同,湖相沉积物氧碳同位素数据(δ18O和δ13C)则呈现周期性波动震荡特征,并呈现出明显的反相关特征,尤其剖面最上部出现显著的δ18O负偏和δ13C正偏,可能暗示了一次较为极端的气候异常事件,或说明冰雪融水的影响逐步加深,说明积雪源区向沉积区的扩展。玛扎塔格地区广泛发育的第四纪湖相沉积和山前地带沉积特征明显不同,说明了区域构造运动的显著不均一性,作为西昆仑北缘冲断带的前锋部位,玛扎塔格断裂的最新活动时间为更新世晚期或全新世,且目前可能仍在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构造带断裂构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玛扎塔格构造带是麦盖提斜坡与巴楚断隆之间的一条边界断裂带,其中已发现和田河气田。断裂构造对于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通过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在玛扎塔格构造带识别出3期断裂构造:第1期构造活动以中寒武统的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由麦盖提斜坡向巴楚断隆冲断,伴生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形成于新生界沉积之前,玛扎塔格背斜形成;这期冲断构造是本次研究的一个新发现。第2期活动为基底卷入型挤压走滑断裂,由相互背冲、近于平行的玛南断层和玛北断层组成,形成于中新世末,玛扎塔格背冲断块背斜形成。第3期活动以古近系底部的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由麦盖提斜坡向巴楚断隆冲断,也伴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形成于更新世—全新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区域构造演化对玛扎塔格构造带3期断裂活动的形成和发育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覆盖区石炭系自上而下划分为8个岩性段:小海子组顶灰岩段、卡拉沙依组含灰岩段、砂泥岩段、上泥岩段、标准灰岩段、中泥岩段、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和下泥岩段。通过大量钻井地层和地表剖面的划分对比、地震资料的解释追踪,以及与塔西南地表石炭系的地层对比,表明在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与砂泥岩段间存在海西早期抬升事件造成的不整合,应当将沙泥岩段和含灰岩段从卡拉沙依组中分出,这样卡拉沙依组仅包括中泥岩段、标准灰岩段和上泥岩段,时代为早石炭世早中期。砂泥岩段和含灰岩段新建玛扎塔格组,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中期,层型剖面为玛401井1 291.0~1 682.0m井段剖面。  相似文献   

6.
玛扎塔格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和巴楚隆起交界处,是和田河气田的主要储集构造带,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尽管前人对该地区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其复杂构造变形严重影响了下部构造的地震成像,无法在地震剖面上直接识别出深部构造形态,其断裂带形成机制及深部展布形态仍存在争议。而深部构造的认识与油气勘探效益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面积-深度法对玛扎塔格构造带典型地震剖面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剖面浅层结构预测其深层构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扎塔格中构造层构造变形主要受到深层基底断裂控制,而不是以中寒武统膏盐层为滑脱层的薄皮滑脱构造变形。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演化历史,深层基底断裂可能是前寒武纪拉张环境形成正断层的再活化。②玛扎塔格深部断裂的发育对该区域油气分布有重要的影响。玛扎塔格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目前主力油气层位于盐上碳酸盐储层,而中下寒武统是塔西南区域重要的烃源岩,中寒武统膏盐层作为一种有效的盖层,在区内连续分布。切穿膏盐层的深层基底断裂有利于沟通盐下烃源岩和盐上储层,有利于该区域的浅部成藏。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盆地多发育陡倾逆冲断层,但对其成因仍未取得统一认识。色力布亚断裂带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西部,是一条典型的陡倾逆冲断层,为研究陡倾断层的成因提供了很好的实例。根据最新地震剖面与地层分析认为,色力布亚断裂上部倾角约为65°,经两期构造运动形成,第一期是加里东晚期运动-海西早期运动(362~439 Ma),第二期为喜马拉雅中期运动(5.3~23.3 Ma);正是断层的多期活动形成了上部的陡倾断层,即先存缓倾逆断层的活动改变了局部应力场,使最大主应力轴由水平变倾斜,随之产生的库伦断裂倾角变陡,并伴生反冲逆断层。同时利用数字砂箱模拟结果验证了上述推断。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地下地质结构和断裂,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于2003年~2006年在定日—木孜塔格峰区进行了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作者等对获得的重力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合地质及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将该区布格重力场分成七个区域,描述了其主要特征并分析了其地质意义。进行了定日—木孜塔格峰剖面的重力曲线拟合计算及地质解释,获得了该区地壳结构的定量模型。识别出30条断裂,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对其中的重要断裂进行了详细解释。结果表明:重力场分区特征与地质构造分区特征对应得较好;高原边缘及内部各块体间重要的边界断裂都在重力场上有明显的显示;断裂按走向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等3组,其中近东西向断裂为主干断裂。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发育北东走向的逆冲断裂带,但地球物理资料揭示,该地区还发育北西走向的断裂构造.这两个方向的断裂系统在平面上呈近于正交的关系.北东向的柯坪逆冲带中发育北西向的皮羌走滑断裂,并在走向上与巴楚隆起南缘的色力布亚断裂一致,但两者构造样式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巴楚隆起向西延伸到柯坪逆冲带之下,该构造带中潜伏有早期发育的北西向构造.北西向的皮羌断裂的深层构造为基底卷入向南逆冲的楔形构造,浅层构造为走滑断裂,属于晚期形成的构造,与柯坪逆冲带的形成时代一致,为上新世至第四纪.色力布亚断裂上发育的生长地层指示深层构造形成时代为中新世至上新世.尽管在深层构造上,皮羌断裂与色力布亚断裂为同一条断裂,构造样式为卷入前寒武系(元古界)结晶基底向南逆冲的楔形构造,但它们在近地表或浅部倾向相反,形成时代不同,应当定义为皮羌走滑断裂与色力布亚断裂在柯坪逆冲带中的断裂复合.  相似文献   

10.
陈楚铭 《沉积学报》1998,16(2):113-116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沉积环境、沉积中心分布特征、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成因的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的沉积和构造变形过程明显受控于阿合奇-西昆仑-阿尔金左行剪切挤压构造。它加速了生油岩的成熟过程,形成新的背斜和断层圈闭构造,而且还控制了新生代油气的运移和聚集。非构造圈闭和断层遮挡圈闭所形成的次生油气藏是巴楚断隆的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北部中、新生界油气藏形成条件较好,其中储、盖及其组合条件优越,油气条件中等,圈闭及运移条件中等—偏差,油气藏保存条件中等—偏差。在库车坳陷具有形成大油气田的条件,其余广大地区,在组合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形成中—小型油气田(藏)群。本区中、新生界油气田(藏)的分布具三种模式。目前区内从震旦系至上第三系9个层系内发现的规模不等的油气藏,有80%集中在中、新生界内(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及斜坡带),证明其有广阔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断裂系统与复式油气聚集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复式油气聚集区的提出对高效指导轮南地区的油气勘探起了促进作用。基于区域石油地质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成像测井、高分辨三维地震断裂精细描述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新技术新方法,本文系统研究了轮南低凸起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地质条件,全面刻画了轮南断裂系统的复杂特征,明确了轮南多含油层系具有相同的寒武系海相烃源,证实了在多期次成藏过程中,断裂系统既是早期成藏的油气充注通道,又是晚期调整气侵的输导体系。对轮南海相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的成藏,断裂系统既是有效的储集空间,又是储集性能改善和连通性增强的重要条件,提出复杂断裂系统多期活动下油气渐进幕式成藏和跨越动态成藏模式。从前提(古隆起)、基础(多套储盖组合)和关键(断裂系统)3方面探讨了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机理,并指出轮古东走滑断裂带是近期扩大轮南复式油气聚集区规模、实施天然气勘探的现实领域。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经历了数十年的油气勘探,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通过工作对盆地的基本地质问题有所认识,但油气勘探尚未获得实质性突破.难点主要是山前冲断带资料差,斜坡带圈闭识别难度大,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成为制约油气勘探最重要的因素.从该区地质条件与邻区对比分析,认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山前冲断带和斜坡带具备富集油气的基本条件,是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4.
晚期海西运动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西晚期,塔里木板块总体为挤压背景。有资料表明,该时期存在两次性质差异较大的构造运动:早二叠世末期和晚二叠世末期构造运动。前期运动以火山活动、海防变迁为特征;后期以沉积构造格局改变、褶皱、断裂活动为特征,并叠置于前期构造之上。晚期海西运动最终定型的古隆起控制了油气聚集指向,形成的古生代坳陷和中新代坳陷控制着油源区展布,造成了众多的、具有捕获油气能力的圈闭类型。断裂和区域性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而且对油气再分布及破坏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排驱压力是实现油气二次运移所需的最小驱动力,是研究油气二次运移和评价封堵能力的主要指标。断裂的封闭和开启性取决于断裂两侧和断裂带内物质之间差异排驱压力的大小,差值愈大,断裂封闭性愈好,反之愈差。但断裂的封闭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油气聚集超过了由差异排驱压力控制的油气柱高度时,断裂将显示开启性;另外,随断裂发育时间和部位的不同,封闭性也不一样。本文着重研究塔里木盆地北部柯坪南缘断裂、印干断裂、库鲁克乌居木等断裂的封闭性问题,并考虑该区压力封闭的下限值及油气流动rc30下限值,研究结果与实际地质调查相吻合。这一研究方法为今后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油区全面开展断裂封闭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原型盆地叠加成油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具有多种盆地原型叠加复合的特征,不同盆地原型控制着盆地油气组成,原型盆地的特点决定了奥陶-寒武系,石炭-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主要油源层的分布,演化,原型盆地叠加演化同时亦控制着油气藏形成,演化,破坏,构造了一个动态成藏系统,经过长期而且复杂的演化,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具有多源,多期次,多方痊,非均等的油气与分布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米山断裂是一多期变形断裂,早期以韧性变形为主,后期以脆性变形为主,断裂变形具有准对称性,西盘变形强度大于东盘。变形强度决定了断裂带的蚀变及矿化特点,蚀变的分带结构与断裂的不同矿化特征都与断裂的变形有关,因此米山断裂的生成与发展,对胶东东部的成岩成矿具有重要作用,它控制了燕山早期花岗岩的侵入,韧性变形作用是金矿成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钻井油气勘探中,识别油气异常及其属性判别是油气层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进行钻井地层中油异常的识别及属性判别,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塔里木盆地北部某井钻井现场轻烃录井工作,应用轻烃分析资料识别该井的油气异常;根据"轻烃特征成分"、"烃组分湿度值"及"轻烃流体性质特征"等判别方法,对油气异常的属性进行判别,其结果与实际钻井地质资料相符。据钻井地质资料与轻烃分析资料综合解释结果表明,在该井所所处地区获得油气突破的关键是寻找该井所属构造的高点。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形成演化及构造特征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近几年新资料、成果,从盆地分析入手,将塔里本盆地分为:前震旦纪、震旦—古生代、中新生代演化阶段;初步确认古—中新生代盆地原型,如:裂谷盆地、边缘盆地、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内陆盆地的特征及分布;以活动论和地质力学理论,概述了盆地区域构造形成及发展;总结了盆内局部构造和断裂纵向分布及类型、活动时期及特征;分析了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即坳陷控制油源区、隆起控制油气聚集带、局部构造控制油气田。  相似文献   

20.
塔西南坳陷侏罗系断陷盆地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塔西南坳陷自中生代早期以来进入陆相沉积发育阶段,由于天山隆升及昆仑山的俯冲,塔西南地区侏罗地区侏罗系表现出西岸陡、东岸缓的断陷盆地特征。研究表明,侏罗纪断陷湖盆共发育Gms,Gm,Gt,Gpb,Gp,等19种岩石相类型和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辫状三角洲相、正常三角洲相及湖泊相等5种沉积相类型。西岸陡坡带以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为主,东岸缓坡带以河流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占优势,盆地中心为湖相沉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