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 《四川地震》是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学术季刊。它立足四川 ,面向全国。《四川地震》根据新时期地震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 ,促进省内外学术交流 ,为繁荣地震事业作出贡献。读者对象主要是省内外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工程以及有关的科技工作者 ,大专院校师生。二 刊载内容1 主要刊载地震学、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地震工程、地震观测技术及其与地震有关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2 发表地…  相似文献   

2.
一 《四川地震》是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学术季刊。它立足四川 ,面向全国。《四川地震》根据新时期地震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 ,促进省内外学术交流 ,为繁荣地震事业做出贡献。读者对象主要是省内外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工程以及有关的科技工作者 ,大专院校师生。二 刊载内容1 主要刊载地震学、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地震工程、地震观测技术及其与地震有关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2 发表地…  相似文献   

3.
《地震学刊》是由原国家地震局华东协作区委托江苏省地震局主办的综合性地震科技季刊,主要刊登地震预测预报、地震工程、地震社会学以及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学科内容,并适当报导国内外动态,辟有研究与探讨、科技交流、考察报告、震例简介、问题讨论、综合评述、群测测防及科技管理等专栏。读者对象主要是地震科研、监测、预报、防震抗震人员,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震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和黑龙江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震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东北地震研究》旨在反映东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刊登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工程地震、深震、火山、仪器研制、计算机应用、防震减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是从事地震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稿件观点明确,论据翔实,数据准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2.文稿应包…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震研究》2006,22(2):80-80
《东北地震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和黑龙江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震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东北地震研究》旨在反映东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刊登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工程地震、深震、火山、仪器研制、计算机应用、防震减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是从事地震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稿件观点明确,论据翔实,数据准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2·文稿应…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震研究》2006,22(3):80-80
《东北地震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和黑龙江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震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东北地震研究》旨在反映东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刊登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工程地震、深震、火山、仪器研制、计算机应用、防震减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是从事地震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稿件观点明确,论据翔实,数据准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2·文稿应…  相似文献   

7.
来稿须知     
《山西地震》2007,(1):48-48
1《山西地震》是地震科技季刊,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为主,亦刊登国内外地震科技情报资料等。辟有地震预报、观测分析、工程抗震、异常识别、地震社会学、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综合评述、科研简讯、学术动态、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地震预报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加林 《华南地震》2000,20(3):76-78
根据多年来对各种地震预报方法的预报效能和城市地震灾害特征的研究,以及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震趋势的判断,认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地震对策重点应以实现中期预报为主要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全面搞好包括以监测预报、地震速报、震害预测、工程抗震、大震应急、地震立法执法和地震宣传等为主要内容的防御;以及震后地震类型的判定和强余震的正确预报。短临预报可不作为法定任务,仅在地震系统内部实施,但依然是科研攻关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新疆灾害性地震的时空分布及破坏性,讨论了地震监测预报和工程抗震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在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综合防御对策研讨会(1990年7月28日)上指出,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以预防为主”。根据国情和地震灾害特点,当前防御、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在地震预报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监视防御区,在区内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震情追踪,实现中期预报向短期预报过渡,争取作出短期特别是临震预报,在震前采取应急措施,以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二是在监测预报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包括工程地震、震害预测、工程抗震、社会防灾四个方面工作的震灾预防。  相似文献   

11.
来稿须知     
《山西地震》2009,(3):48-48
1《山西地震》是地震科技季刊,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为主,亦刊登国内外地震科技情报资料等。辟有地震预报、观测分析、工程抗震、异常识别、地震社会学、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综合评述、科研简讯、学术动态、问题讨论、外文译摘、外语阅读之窗、专题汇编、新技术讲座、科普园地、资料等栏目。  相似文献   

12.
来稿须知     
《山西地震》2009,(4):I0008-I0008
1《山西地震》是地震科技季刊,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为主,亦刊登国内外地震科技情报资料等。辟有地震预报、观测分析、工程抗震、异常识别、地震社会学、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综合评述、科研简讯、学术动态、问题讨论、外文译摘、外语阅读之窗、专题汇编、新技术讲座、科普园地、资料等栏目。  相似文献   

13.
来稿须知     
《山西地震》2011,(1):48
1《山西地震》是地震科技季刊,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为主,亦刊登国内外地震科技情报资料等。辟有地震预报、观测分析、工程抗震、异常识别、地震社会学、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综合评述、科研简讯、学术动态、问题讨论、外文译摘、外语阅读之窗、专题汇编、新技术讲座、科普园地、资料等栏目。  相似文献   

14.
来稿须知     
<正>1《山西地震》是地震科技季刊,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为主,亦刊登国内外地震科技情报资料等。辟有地震预报、观测分析、工程抗震、异常识别、地震社会学、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综合评述、科研简讯、学术动态、问题讨论、外文译摘、外语阅读之窗、专题汇编、新技术讲座、  相似文献   

15.
来稿须知     
正1《山西地震》是地震科技季刊,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为主,亦刊登国内外地震科技情报资料等。辟有地震预报、观测分析、工程抗震、异常识别、地震社会学、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综合评述、科研简讯、学术动态、问题讨论、外文译摘、外语阅读之窗、专题汇编、新技术讲座、科普园地、资料等栏目。  相似文献   

16.
来稿须知     
正1 《山西地震》是地震科技季刊,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为主,亦刊登国内外地震科技情报资料等。辟有地震预报、观测分析、工程抗震、异常识别、地震社会学、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综合评述、科研简讯、学术动态、问题讨论、外文译摘、外语阅读之窗、专题汇编、新技术讲座、科普园地、资料等栏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甘肃省26个水氡专群观测泉井的构造类型、出露环境、观测技术、仪器设备、资料质量和反映地震能力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尤其是通过5次中强震例的总结与分析讨论,论证了水氡地震信息的客观存在以及甘肃省水氡台网监测预报地震能力,最后分析了目前预报地震效能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地震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30多年地震监测预报历程、今后监测预报的发展方向以及改进监测预报管理工作等方面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在新形式下如何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文中所讨论的问题及新思维、新观点,相信对广大读者会带来更多的启迪,以此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鉴我国地震工作,特别是地震预报及其有关问题为社会广大公众所关心,为做好宣传工作,本文作为宣传提纲从4个方面阐述了有关问题的基本观点:1.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和新时期地震工作的方针。2.关于监测预报问题,包括20年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的成就;地震预报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地震预报的现状和水平;为什么唐山地震未作出短临预报。3.关于工程地震问题,包括地震危险区的工程和城市建设必须重视抗震设防;工程地震工作是工程和城市抗震设防的科学依据;我国工程地震工作效益显著、水平先进。4.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问题,包括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的任务及内容;我国地震社会学及地震对策研究的主要进展。本文并指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地震社会学包括地震对策正是这两大科学领域之间的新兴的综合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工程地震工作研讨会于一月十九日至廿一日在沈阳举行.这次工程地震工作研讨会,是国家地震局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应工程管理部门和工程建设及设计部门的要求召开的,目的是通过相互交流情况,共同协商讨论,如何把东北地区的工程地震工作做得更好,以便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及其所属市(地)的计委、抗震、国土规则、重点工程管理等主管部门的领导,各级地震办公室的负责人,有关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及设计院所的工程技术专家、设计师,地震科研和监测预报及地质院校的学者、教授、工程师等,分属62个单位的80多位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