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淤地坝工程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彩琴 《地下水》2006,28(3):109-110
淤地坝工程在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其效益也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宜川县淤地坝工程建设的实践,对淤地坝工程的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1,(5)
论证了加快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甘肃淤地坝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黄河流域甘肃淤地坝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淤地坝建设前期规划和设计质量、探索淤地坝建设投资新机制、加强淤地坝建设的质量管理、创新淤地坝运行模式、建立淤地坝信息监测机制、加强市县技术的支撑作用,促进甘肃淤地坝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径流还原计算中淤地坝拦蓄水量还原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洪波  俞奇骏  王斌  陈克宇  顾磊 《水文》2016,36(4):12-18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分布密集,对天然产汇流过程扰动较大,给径流还原或水资源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淤地坝影响下的径流还原计算方法对区域水资源评价或径流设计有重要意义。以黑木头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还原系数法和径流系数法计算了殿市水文站控制产汇流区的淤地坝逐年拦蓄水量,并将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证了还原系数法的适用性。还原系数法的计算结果表明:1971~2007年殿市水文站产流区内的淤地坝平均年拦蓄水量为86.21×104m3,与径流系数法计算所得到的拦蓄水量基本一致,相对误差仅为1.36%。同时,研究发现单位控制面积分摊后的拦蓄水量在年际变化上并不显著,基本维持在某一区间内。研究结果表明还原系数法不仅可用于洪水还原,也可较为准确地计算淤地坝影响区的淤地坝拦蓄变量。作为河川径流还原计算方法或淤地坝影响的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评价研究的计算方法之一,可与径流系数法进行交叉验证,进而获得比较准确的淤地坝拦蓄水量。且由于淤地坝年拦水量空间分摊后,单位控制面积的拦水量基本稳定,故在淤地坝上游无明显人类活动的情况下,可据此初估已知或近似区域淤地坝控制流域面积条件下的淤地坝年拦蓄水量,为黄土高原地区今后开展水资源评价和径流预报提供一条简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淤地坝是黄河中游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利用高精度测量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动态测量技术和MAPGIS的分析功能,结合淤地坝内泥沙颗粒的沉积旋回和沉积物的分析,对内蒙南部砒砂岩分布区内一淤地坝内的泥沙淤积速率进行了定量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淤地坝的年平均泥沙淤积总量是41651.419 t/a,年平均淤积速率是10371 t/a·km2.  相似文献   

5.
《岩土力学》2011,(6):16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复合地基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建设中复合地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自1996年第一届全国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研讨会以来,复合地基理论和传统复合地基技术日益完善,新的复合地基技术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在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与研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6.
世纪国情科技发展与工程地质学走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 2 1世纪初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基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工程建设的环境安全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取向 ,以及学科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 ,作者认为工程地质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是 :以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互馈过程研究为核心 ,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嵌套发展 ;加强工程地质学理论 -地质技术 -工程建设的紧密结合 ,进一步实现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的价值。文章还论述了工程地质与环境领域服务于三个层次生产力布局、整体发展趋势、关键环节以及科学方法与技术的基本框架 ,并就当前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难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地基处理是工程建设中一项普遍的技术,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建设速度的加快推动着地基处理技术的蓬勃发展。近些年来涌现出一系列新型地基加固技术,如真空堆载预压、井点降水、桩网复合地基、微生物加固及灌浆技术等新技术。分析了这几种地基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工程适用条件及施工工艺等,概括总结了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新进展,期望对地基处理技术的创新发展有所帮助,为工程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胆陂村安置点位于桂林侵蚀溶蚀弧峰平原亚区,岩溶强烈发育,工程建设前及建设中均会遇到或发生一系列地质灾害.详细预测评估、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可以确保住宅建设安全,可供同类地区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9.
曹峰 《探矿工程》2012,39(12):66-71
长沙引水及水质环境工程崔家冲隧洞要穿越区域性高棱山压扭性断层F86,断层宽度达100余米,长度达1000余米,洞顶以上地表覆盖层达110 m,其规模为同类工程所罕见。由于断层破碎带岩体强度低,透水性好,穿越断层破碎带洞段的施工成为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隧洞在施工过程中需采用多种方法穿越众多的不良地质段。主要介绍和探讨了该隧洞穿越F86断层破碎带所采用的超前预注浆技术、超前支护技术及长管棚施工技术,为今后在类似工程中提供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程建设活动逐渐向山体发展,在强降雨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因工程建设活动而诱发的滑坡类地质灾害频发,如何预防和治理此类灾害成为工程建设活动的首要问题[1]。本文中采用资料收集、地面测绘、勘探、钻探、槽探及土工试验等手段进行勘察,查明旬阳县党家坝滑坡的分布、总体发育特征、成因及影响因素,定量评价滑坡稳定程度,预测其发展趋势,在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基础上,提供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滑坡整治方案。本文的技术成果可供类似地区工程治理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工程咨询企业通过向业主提供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咨询服务,将先进、成熟、适用的工艺技术及装备集成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中,既是先进科技应用的实施者,也是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者,是工程建设技术进步的先导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咨询企业技术创新一直受到学者、企业及政府的关注,但如何评价工程咨询企技术创新仍缺乏相关的研究。[1]~[3]本文从工程咨询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技术创新特点、创新成果产出形式等出发,对工程咨询企业  相似文献   

12.
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是人类社会谋求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贯穿于环境地质工程亟待解决的诸多科学技术问题中的基本关系。地质环境和工程建设的关系包括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适宜和制约,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适应、影响和反馈作用。建立两者关系的系统分析方法是科学认识二者关系的基础;强调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一体化的地质工程原则则是处理二者关系的实践标准。对两者及其相互作用机理信息的采集获取、整理分析、归纳综合技术体系则是研究二者关系的必要支持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信息采集技术,分析模拟技术,监测测试技术,综合信息技术等。最后指出,宏观协调和微观控制是建立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和谐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勇 《地下水》2007,29(2):132-134
在阐述水土保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辨证关系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淤地坝在推进黄土高原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显著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淤地坝建设为黄土高原地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和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丛式平台钻井及其技术经济优势,分析了其在陕北油田生产应用客观必要性,通过丛式井与单井施工统计数据对比分析,阐述取得的显著的规模钻井、资源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同类油气田、页岩气、煤层气等大中型沉积矿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地快速发展,数字化日益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重构国家、行业和企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工程建设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浪潮下,传统工程建设企业只有加快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才能实现精益管理、精准决策、集约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王高旺 《福建地质》2002,21(2):99-102
福建三明盆地工程地质条件对三明市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起决定性作用。三明盆地是个构造断陷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应根据不同建筑场地合理规划工程建设,确定工程勘察手段及工作量,确保工程建设经济、合理及安全。  相似文献   

17.
冻土蠕变及强度性能是冻土力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寒区工程建设中地基和基础设计的基本依据。由于寒区军事与民用工程建设的需要,苏联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Tsytovich,1930)、北美在50年代初(ACFEL,1952)就开始进行冻土强度研究,并逐步建立了冻土强度与蠕变理论。随着寒区工程建设的发展及人工冻结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我国在60年代初也开始了冻土强度研究。但我国比较系统地进行冻土强度和蠕变研究是在70年代开始的,主要包括下述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西北干旱荒漠区盐胀溶陷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较大,但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对该类型灾害的研究还非常欠缺。文章在分析地处青海省干进中心的柴达木盆地土壤积盐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的基础上,客观地阐述了柴达木盆地土壤成盐环境及盐胀溶陷灾害形成演化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探矿工程》2005,32(6):30-30
南京地铁指挥部近日传来一个好消息:地铁工程建设中一批关键技术研究,如软流塑地层及大跨度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盾构法施工关键技术、sMW设计与施工的应用技术、地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等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活动构造区山地环境铁路选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活动构造发育的山地环境进行选线是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关注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文章结合我国西南地区新建昆河铁路玉蒙段的选线研究,论述近场区地质环境、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断裂与地震危险性、山地灾害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区域性特征及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并从工程地质条件与技术、经济等方面论证比选最优线路走向方案。可供类似区域地质环境的山区铁路、公路选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