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阳日冕物质抛射特性的模糊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正忠  唐玉华 《天文学报》2002,43(4):359-365
应用模糊集理论对日冕物质抛射(CME)特性进行分类研究,根据CME形态特性和特征因子之间的关系,重点阐明构造每个特性的隶属函数和确定权重因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数据处理,对CME特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模糊分类方法要优于传统的统计分析,对于CME特性按重要性分类,为空间环境的预报提供了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980、1984和1989年SMM卫星观测到的140次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在时空分布上与“冕洞边缘结构”、耀斑爆发和爆发日珥等事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CME事件与日冕边缘结构的关系最密切。此外,CME与赤道冕洞具有同步的长期演化关系。由此认为,冕洞边缘结构对CME的可能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日冕物质抛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水  李波  赵寄昆 《天文学进展》2000,18(3):192-208
评述了近几年来冕物抛射研究的新进展,包括Yohkoh、SOHO、WIND、Ulysses、Geotail和POLAR等飞船最近取得的观测结果,并由典型事件探计日冕物质抛射与太阳活动、行星际扰动和地球空间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而介绍日冕物质抛射形成机制和传播过程的主要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今后日冕物质抛射研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地日冕物质抛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冕物质抛射,作为太阳大气中频繁发生的极为壮观的活动现象,越来越受到太阳物理学家的关注。其中一类特殊的抛射事件--对地日冕物质抛射,通常与大的地磁暴、行星际激波和高能粒子事件相伴生,具有强烈的地球物理效应,是影响空间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概括了对地日冕物质抛射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与对土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相联系的光球向量磁场演化的观测研究成果,并由典型事件探讨了暗条爆发、耀五等剧烈太阳活动和对地日冕物质抛射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大尺度的太阳高能活动现象,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发现令人瞩目,其强烈的行星际和地球物理效应更引起了天文、空间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共同关注。在本文中介绍了自CME发现以来的22年中观测和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它给太阳物理学带来的影响,并分析了研究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展望了CME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Basic processes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and observations of coronal mass ejection are introduced.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CME caused by magnetic rcconnection in the current sheet of solar corona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7.
太阳活动会引起输变电系统异常,特别是对超长距离输变电系统的危害尤其明显.根据SOHO/LASCO (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Large Angle and Spectrometric Coronagraph)的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数据、华北电力大学和芬兰气象研究所获得的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GIC)数据以及地磁暴数据,分析研究了与GIC事件有关的对地晕状CME的重要观测特征和物理性质.按照对称性将晕状CME进行分类后,发现造成GIC事件的晕状CME主要有3类:完全对称型、亮度不对称型和外形不对称型.不同类型的全晕状CME驱动的GIC事件在强度、持续时间等方面特征各不相同.其中,亮度不对称型晕状CME很有可能对GIC事件影响最为严重.同时注意到GIC与地磁场随时间的变化率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孙凯 《天文学进展》1997,15(1):44-52
综述日冕物质抛射的观测和持性,简短的前言之后,给出CME的发现经过及统计特性,着重介绍CME与其他种类太阳活动的相关。然后介绍CME的一般特性,包括可能与CME相关的一些物理过程的观测特性。初步结论是:CME是一种演变中的磁结构现象。  相似文献   

9.
对国家天文台2.6~3.8GHz频谱仪在第23太阳活动周上升段(1996~1998)记录到的Ⅲ型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CME)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微波Ⅲ型爆发可能是CME的先兆现象,并讨论了它们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卡林顿自转周1591 - 1592 中冕流偏振亮度的变化。冕流带偏振亮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均匀度为10 % - 50 % 。无日冕物质抛射影响存在时,沿冕流带冕流的分布可持续稳定存在近两个太阳自转周。当一个日冕物质抛射伴随冕流产生时,冕流的经向角大小若大于27°,可导致冕流尖角区顶部上升速度大于2km/s。  相似文献   

11.
太阳射电爆发的起因:耀斑或/和日冕物质抛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近二十年来的地面和空间太阳有关观测资料,得出太阳射电爆发的起因为耀斑和/ 或日冕物质抛射(CME) 而不仅仅是耀斑,这将有利于更深刻地了解太阳射电爆发和共生高能现象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Verneta  A. I. 《Solar physics》1997,170(2):357-364
Combination of SMM data with Mauna Loa and GOES measurements show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and solar flares, or, more precisely, long decay (duration) X-ray events (LDEs). This relationship is not understood in all its details. Although mass ejections are considered to be a more probable candidate for the role of a driver, there is a problem, namely, which of these two phenomena is cause and which is consequence. To understand this, one traditionally compares start times of CMEs and LDEs. We show that the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XUV line broadening and the origin of CME acceleration gives additional possibiliti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e EUV emission, such investigations might possibly be carried out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OHO program. In the soft X-rays, SMM and Yohkoh data are convenient, albeit not for the same event.  相似文献   

13.
日珥上升运动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桂平  许敖敖 《天文学报》1997,38(2):160-166
本文基于观测日珥上升运动与日冕物质抛射(CME)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我们对日珥动力学特征的理解,探讨了在背景场作用下,日珥上升时其上方盔状冕流的动力学演化规律;分析了1980年8月18日爆发日珥与对应的CME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缓慢上升的日珥只引起盔状冕流缓慢演化;(2)加速上升日珥的加速度和末速度的大小决定形成CME事件的激烈程度;(3)CME事件的能量可能来源于爆发日环释放的磁能.理论分析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团型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惠南  张兵 《天文学报》1995,36(4):341-349
本文在球坐标二维磁静力平衡基态下,数值研究了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日冕电流片中发生磁场重联的过程,结果表明发生了具有两个X线的磁场重联,形成了磁岛和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团,等离子体团在向上运动过程中有着明显的膨胀,其上升速度和膨胀过程与等离子体β值有关,这些结果可用于解释等离子体团型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姚金兴  于兴凤 《天文学报》1994,35(3):318-325
本文假定X射线爆和微波爆有共同的起源,用它们的爆发流量资料联合估算源中的磁场强度B、离子数密度ni和视线方向深度L.以1981年4月27日0800UT的由五个峰组成的延伸爆为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为:从厚靶模型和热模型得到的五个峰的磁场B分别为1865─659G和776─234G;而从薄靶模型算得的B为35─153G,ni为108─6×109/cm3,最大的L为3.3×109cm.这个爆发的X射线主源的高度在光球上1.4×104km,因此从薄靶模型得到的结果较为合理,这也与五个峰的“微波富有指数”随时增加相一致的。这似乎表明,五个峰的源位于同一冕环中,能量释放从环顶沿着磁力线向色球方向传播。传播的速度可能是离子声速,因为用上述数据得到的最小的阿尔芬速度超过104km/s。  相似文献   

16.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mode method to the spectr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icy satellites of the giant planets. G-mode is 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amples depending on many variables. Here this method is tested on the infrared spectra acquired by the Cassini/VIMS instrument onboard the Cassini spacecraft.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suitability of automatic spectral classification 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fair resolution spectra, such as those from VIMS. Our data set is composed by two different kinds of data: observations of point targets (Galilean satellites data) and observations with medium spatial resolution (Phoebe data). In both situations, the G-mode classification performed well. In the first case, of a large number of subpixel observations of the Galilean satellites, through the G-mode it was possible to find statistically meaningful spectral groups of observations. In the case of Phoebe, of some spatially resolved observations, the G-mode classification of␣the infrared spectra of the surface led to several types, dominated by the different illumination geometry of the pixels, because, due to the irregular shape of the satellite, a proper illumination correction was not trivial to apply. Nevertheless, the decrease of the confidence level of the test as well as the re-application of the G-mode on the main type found, led to further types, whose statistical distance can be related to different chemical abundances. We plan to use the G-mode also on the data coming from ongoing and future observations of the icy Saturnian satellites.In the helioseismology literature, G-modes are gravity wave modes of the frequencies of oscillations of the Sun. Here we are dealing with a clustering method, which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E-mail: federico.tosi@rm.iasf.cnr.it  相似文献   

17.
对我台天体物理研究室 1992 - 2 0 0 1年期间科学论文产出情况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分析 ,对已发表的论文总数、国内外SCI论文数、学报及台刊 (包括会议集等 )文章、青年作者论文数及论文引用情况的变化 ,分类归纳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研究室科学论文产出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 ,并已形成了一支以青年天文工作者为主的天体物理基础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8.
埃尔塔宁小行星是一颗215 万年前在南太平洋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它也是目前唯一的深海区与地球碰撞的小行星。根据埃尔塔宁号和Polarstern 号海洋调查船在陨击海区勘查的小行星残骸分布密度,我们估计埃尔塔宁小行星质量为2 .3 ×1013g ,对应于它的直径为0 .23 公里。这比Kyte 等人(1988) 估计的质量小了10 倍,然而它更接近埃尔塔宁小行星撞击事件的实际情况,可以作为埃尔塔宁小行星质量下限和半径下限更合理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9.
罗葆荣  段长春 《天文学报》1997,38(4):386-393
本文用1970-1995年的冕洞资料,分析了冕洞的分布规律,磁场极性的演化特征和冕洞的地磁效应,以及它们与太阳黑子周期的演化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特别指出赤道冕洞和极区冕洞具有相反的演化规律和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周爱华 《天文学报》1995,36(2):216-219
从微波爆发谱光薄部分辐射估计日冕磁场强度的一种方法周爱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210008)关键词回旋同步加速辐射谱,磁场强度1引言目前对太阳活动区物理和耀斑物理过程的真正认识仍是十分困难的,原因之一在于迄今为止人们仍未找到一种完善的,能被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