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宪民将赋存于东川元古代昆阳群落雪白云岩中的层状铜矿命名为“东川式铜矿”。该类矿床广泛分布于康滇地轴昆阳群(会理群)落雪组地层中(图1),并严格受一定的岩性地层组合控制,基本上是沉积变质的或火山沉积变质的成层矿床。简而言之,就是一定层位的矿床。据此,笔者将这类矿床更名为“东川式层控铜矿”。此类矿床在成岩阶段就已基本形成,尔后经受各种地质作用(区域变质、地壳运动、次火山一岩浆  相似文献   

2.
易门凤山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克祥 《云南地质》1996,15(2):164-179
易门凤山铜矿床是赋存于中元古界阳昆阳群中的中型富铜矿床,它是位于刺穿构造内,以原始铜沉积为基础,受构造控制的后期叠加改造富化矿床。含矿地民支是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三段上部和落雪组下部地层,岩性主要是褪色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炭质白云岩和白云质韵律砂板岩和因民角砾岩。矿床位於由小绿汁断裂、三家厂断裂和Fl2纵断裂所组成的三家厂刺穿体的南部。刺穿体形态为南北向的倒“楔子型”卷入刺穿体内的因民组和落雪组成  相似文献   

3.
滇中易门县狮子山铜矿是产于扬子古陆边缘昆阳裂谷易门裂陷盆地内典型东川式层状矿床, 是在昆阳裂谷背景下经同生沉积和二次富集作用而成, 在鹅头厂组、落雪组、因民组等地层中均有不同矿体产出,矿床成因属热卤水沉积型东川式铜矿床。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同生阶段、成岩阶段和后生阶段。矿床在同生沉积阶段形成, 成岩阶段固结成岩, 后期的岩浆活动对矿床起到一定富集和改造作用。本文研究认为, 矿床受地层与岩性、岩相古地理、构造、岩浆岩等因素的控制, 通过对矿床成矿要素的分析和总结, 归纳了该区的找矿标志, 提出了矿区本部和近外围的找矿方向和靶区优选。  相似文献   

4.
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第二段(Pt2l2)砂泥质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及鹅头厂组(Pt2e)底部的炭质板岩中,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蚀变多因素控制,其中地层、岩性的控矿尤为明显,属沉积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礁型层控硫化金属矿床的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广西南丹大厂中泥盆世北流期礁型铅锌矿床及滇东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陆缘迭层藻礁型铜矿床的沉积环境分析,总结了层控硫化金属矿床生物礁沉积特点。用生物地球化学成因观点,对该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及分布规律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礁型层控硫化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分析了成矿作用在沉积阶段、成岩阶段及成岩后生阶段的生物化学作用过程。最后对滇黔桂地区寻找礁型层控金属矿床指出了有利沉积相带和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6.
波司甸铜矿的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Pt_2l)硅质白云岩、砂质白云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顺层产出。矿床主要受地层、岩性控制,属沉积-变质型矿床。矿区内铜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含矿层位落雪组(Pt_2l)分布广泛,并且已发现了一定规模的铜矿化体,显示了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张兴林 《云南地质》2013,(4):412-416
波司甸铜矿床是云南易门铜矿区南段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中的典型喷流—热卤水沉积型铜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的研究,对云南易门铜矿区南段的找矿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禄丰—武定地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调查及与东川式铁铜多金属成矿条件对比研究, 进一步阐明禄武地区是一个东川式铁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集中区域, 其成矿物质大部分来自于地球深部幔源, 与火山岩浆活动有关, 少部分来自于下伏地层和海盆地。成因总的归结为同生喷流热水沉积加改造。稀矿山式、落雪式、桃园式三种类型的矿床构成了本区域昆阳群褶皱基底层中一个完整的火山期后海相热液喷流、热水沉积-改造型成矿系列。这对禄武地区铁铜多金属成矿带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也对丰富完善该区铁铜多金属矿床的研究和形成机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滇中地区昆阳群下亚群的沉积层序和沉积构型对原生铜矿形成、富集和就位均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从时间上讲,昆阳群下亚群分为4个层序.第一层序海侵体系域的因民组中上部火山岩和深水沉积及下伏大红山群为原生铜矿的生矿层,第一层序高水位体系域的落雪组及其上下过渡段为原生铜矿的储矿层,第二层序海侵体系域鹅头厂组的泥质沉积为铜矿的盖层.在空间上,滇中地区中元古代裂谷盆地的结构和沉积构型对铜矿的空间分布也具明显的控制作用.铜矿的就位场所主要位于断隆-断陷区之间的同沉积断裂附近,尤其是靠近断隆区边缘落雪组的高水位体系域进积序列及其相变带.元江地区中元古代的铜矿找矿方向应着重考虑同沉积断裂带与落雪组及上下过渡段相变的复合部位.  相似文献   

10.
钟寿华 《云南地质》1993,12(1):123-125
东川—易门地区位于东经103°00′—104°00′、北纬24°40′—26°020′的范围内,总面积约17000km~2。地处扬子准地台的康滇地轴中部,出露的最老地层为昆阳群。昆阳群赋存铜、铁矿床,“东川式铜矿”就产于其中的因民组和落雪组中。对昆阳群及其顶界面的空间分布进行调研,无论对基础地质研究还是在铜、铁矿产找矿都很有意义。本文根据重力场资料,以密度为依据,对昆阳群上界面进行反算,从而试编“重力推测昆阳群顶界等深度图”,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滇中元江东昆阳群因民组—落雪组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江县北东地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岩石组合多样, 不同地质体均以断块的形式出现。通过近年1∶5 万区调工作, 对元江县北东所出露地层的岩石组合、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叠层石、含矿性及岩相的研究后, 在青扬断裂的南东, 以往资料划分为昆阳群大龙口组中, 分解、厘定出了呈北西向延伸长达22km 的昆阳群因民组和落雪组。  相似文献   

12.
吴礼锟 《云南地质》1989,8(2):154-163
易门铜矿是我省大型铜矿山之一。大量地质勘探和矿山开采所积累的资料表明,矿床不仅有一定的地层层位,与一定的岩性(岩相)有关,而且受控于一定的构造,对控矿构造可归纳为几种类型。一、概况易门铜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元古界昆阳群。铜矿床主要赋存于落雪组铜厂段和绿汁江  相似文献   

13.
康滇地区是我国南方元古宙基底出露最为广泛的地区,元古宙岩浆活动频繁、成矿作用明显,是研究扬子陆块早期演化的重要窗口,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元古宙地质演化过程争议较大。本文系统总结了发生在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早期的重要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即昆阳裂谷。昆阳裂谷前的基底为分布在东川和滇中地区少量的古元古代早期的汤丹群,其构造变形较东川群更强烈,可能与1800 Ma的东川运动有关。昆阳裂谷期的岩浆岩系统主体为出露在东川—会理—滇中地区基性侵入岩,其次为少量的超基性岩、变质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侵入岩体,具有双峰式岩浆岩组合的特征。岩浆岩的年龄为1800 Ma~1450 Ma,集中分布在1750Ma~1650 Ma,反映了昆阳裂谷持续了约400 Ma,高峰期持续将近100 Ma。昆阳裂谷期基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显示为典型陆内裂谷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其中滇中武定地区辉绿岩和会理拉拉地区的变质基性火山岩还具有典型洋岛玄武岩的特征,如富碱、高TiO_2、P_2O_5、低CaO/TiO_2、Al_2O_3/TiO_2比值,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不亏损,以及有较高的[n(~(87)Sr)/n(~(86)Sr)]_i初始比值以及较高的ε_(Nd)(t)值。根据区内岩浆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我们提出在古元古代晚期至中元古代早期,康滇地区发生了一次由地幔柱活动引起的陆内裂谷拉张事件,即昆阳地幔柱。昆阳陆内裂谷在1450 Ma前后在会理—东川一线发展成为了局限小洋盆,并在中元古代晚期关闭。昆阳裂谷的沉积岩系统主体为东川群、河口群和大红山群,并可能延伸到了康滇北部的里伍岩群,上述地层中火山岩、凝灰岩锆石的U-Pb年龄集中在1800Ma~1500 Ma,不同岩群岩性组合差异可能与所处构造部位有关,并导致沉积相的差异。昆阳裂谷也是一次重要的成矿事件,其形成的矿床可分为两个系列,以因民组、落雪组等沉积岩中为主的层状铜矿床(Sediment-hosted Stratiform Copper,SSC系列),主要有汤丹铜矿、落雪铜矿、狮子山铜矿、铜厂铜矿等,原生沉积型铜矿的成矿时代为约1750 Ma;其次为与昆阳裂谷期岩浆热液活动紧密相关的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ron—Oxide—Copper—Gold,IOCG系列),主要有拉拉铁铜矿床、大红山铁铜矿床、稀矿山铁铜矿床、迤纳厂铁铜矿床等,研究程度较高的迤纳厂、稀矿山以及鹅头厂等铁铜矿床的时代集中在1700 Ma~1450 Ma。昆阳期剧烈的岩浆活动、大规模的铁、铜成矿作用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动力学机制可能均与昆阳地幔柱活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薛步高 《云南地质》1998,17(1):100-112
昆阳群绿汁江组狮山段是否存在,涉及昆阳群中除了因民—落雪组紫色层—含铜层之外,是否还存在另一套紫色层—含铜层的问题。笔者1987年曾以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得出解体并废弃狮山段的结论。现在,又以岩石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再次论证昆阳群只有因民—落雪组一套含铜层,对扩大易门-元江西矿带的二轮找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易门狮子山铜矿为沉积-改造型铜矿。受地层、岩性和构造的控制,层状矿体产于狮子山倒转背斜北西翼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白云岩中,柱状矿体分布于褶皱转折端落雪组白云中,成矿条件优越,深部有一定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论“东川式铜矿”的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琳  王承尧 《地质科学》1981,(3):203-211
云南东川地区,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白云岩中规模巨大的层状铜矿,1941年由谢家荣命名为“东川式铜矿”[1],用以代表与闪长岩有关的岩浆热液矿床。李洪谟、王尚文(1941年)、孟宪民等(1948年)[3]对这一成因观点都有详细的论述。1960年后,孟宪民指出,东川铜矿可能为沉积成因。笔者在东川白锡腊、因民、落雪、汤丹等地,发现铜矿床中保留了很多沉积成岩的标志,同时根据脉状铜矿是变质脉、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小于层状铜矿等特征,从而提出了沉积变质的成因认识。1975年,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提出此类矿床应更名为火山—沉积—浅变质矿床[4]。近年来,通过对含矿层的岩相和岩石学的研究、铜矿与藻类叠层石关系的研究,笔者认为,“东川式铜矿”的成因不是单一的,是沉积成岩、蒸发成岩、变质改造等多成因、多阶段形成的一种复合矿床,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和成矿要素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与云南东川昆阳群大营盘地层有关的“观音山式”铜矿新类型, 刷新东川地区铜矿成矿系列及矿床类型。认为东川老矿区新类型铜矿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从千米科研钻孔看滇中大红山群下伏的岩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大红山群是西昌——滇中地区重要含铁铜矿地层,在云南以大红山矿区出露最好。从岩性、岩相特征,变质程度,构造部位及含矿性诸方面分析,一种观点认为大红山群可与元谋苴林群的阿拉益组及川南会理群的河口组对比;认为大红山群层位比昆阳群低,变质比昆阳群深,岩性组合、矿床类型等都与昆阳群有很大的差异,是另一套富钠质火山岩的含矿建造,是康滇地轴上比昆阳群更老的地层。另一种观点认为可与昆阳群的某些组段对比。但大红山群所出露底部的老厂河组之下究竟隐伏着什么地层?有没有含矿层位?有没有更老的结晶基底?这是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19.
<正>迤纳厂铁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属中元古代昆阳裂谷环境(杨耀民等,2004)。赋矿地层为东川群因民组上部变质碎屑岩和落雪组白云岩(丁俊等,2012),受EW及近SN向断裂、EW向倾伏复式褶皱构造控制。该矿床成因类型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海相火山沉积-变质改造、热液交代、喷流-沉积型矿床(杨时蕙,1983;杨光炽,1986;夏侯荣福等,1993;杨耀民等,2004);2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东川地区播卡铜矿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播卡矿田南部铜矿分为两大类:层控型铜矿和热液型铜矿。层控型铜矿赋矿层位主要为落雪组底部米黄色中厚层铁质白云岩及因民组褪色过渡层位,位于因民组与落雪组界面处;热液型脉状铜矿赋矿层位主要为青龙山组及黑山组。研究总结了两类矿床类型的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探讨了铜矿物质来源及铜矿形成机制,建立了找矿标志。最后指出,在播卡矿田人占石、小石将军地区也应该存在落雪组层控型铜矿床。因此,在勘查工作中应加大对隐伏落雪组的勘查力度,以期能找到层控型铜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