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刘敬勇 《云南地质》2006,25(4):393-393
随着富含铊矿床的开发利用,已引起一系列铊环境污染问题,如水体和土壤铊的污染,人畜慢性铊中毒等,铊已经成为土壤中一个潜在的污染元素。铊是一种典型剧毒元素,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远大于Hg、Pb、As等,曾有多起职业性铊中毒及环境污染造成的铊中毒事件报道,近年来土壤中铊污染开始得到重视。已有研究表明云浮硫铁矿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铊进入环境的现象十分明显,铊将成为未来环境中的“化学定时炸弹”源,具有很大的环境隐患。国内外学者利用标志性元素如S、C、Sr、Pb等示踪环境中污染物质的不同来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粤西云浮含铊硫化物矿渣堆放场及周边土壤剖面的铊、铅元素含量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试图示踪土壤中原存的铊和人为影响的铊的分布状况.土壤样品采于露天的含铊硫化物工业堆渣场和一个邻近的背景土壤剖面.结果表明来自于废渣的土壤铊污染是有限的,废渣的铊主要聚集在0~16.5 cm的土壤上部且不同采样点数据变化较大,随着深度增加铊污染程度降低.由于铊和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可以采用铅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铊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3.
刘敬勇  常向阳 《地球化学》2009,38(3):251-261
利用元素总量和Pb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广东云浮硫酸厂含Tl黄铁矿冶炼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l的污染程度和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l污染物主要集中于表层土壤约16.5cm深度内,并且表现出沿垂直方向向下迅速下降的特点。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l与Pb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自然条件下田与Pb在土壤中的迁移相似性,并且都以横向迁移为主。堆渣场固结层周围土壤至少44cm范围已经受到废渣中Tl释放的影响,Tl污染物平均下渗速率达到2.75cm/a。酸性雨水的淋滤作用及废渣自身不断酸化的特性是废渣中.Tl迁移释放入土壤的主要因素,土壤铁氧化物胶体及有机质是土壤对Tl产生吸附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利用元素总量和Pb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广东云浮硫酸厂含T1黄铁矿冶炼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1的污染程度和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1污染物丰要集中于表层土壤约16.5 cm深度内,并且表现出沿垂直方向向下迅速下降的特点.堆渣场周围土壤中T1与Pb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自然条件下T1与Pb在土壤中的迁移相似性,并且都以横向迁移为主.堆渣场固结层周围土壤至少44 cm范围已经受到废渣中T1释放的影响,T1污染物平均下渗速率达到2.75 cm/a.酸性雨水的淋滤作用及废渣自身不断酸化的特性是废渣中T1迁移释放入土壤的主要因素,土壤铁氧化物胶体及有机质是土壤对T1产生吸附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金属通过在生态环境和生物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已对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概述了重金属元素在地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聚积形态,以及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现状.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在研项目特点,重点提出了土壤和茶叶中铅同位素组成的测试技术,综述了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并指出了今后研究重金属污染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对荆州市郊的农田区、交通区和工业区土壤、汽车尾气、染料和煤等样品进行了铅含量和铅同位素组成研究。铅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区和交通区土壤均已受到一定的铅污染,其Pb含量平均值(32.80μg/g和26.28μg/g)均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但工业区受到的铅污染更严重。农田区土壤的Pb含量平均值(24.84μg/g)虽稍低,但也指示该区部分土壤已开始受到铅污染。土壤酸溶相Pb含量与全土Pb含量成显著正相关,指示土壤中的Pb主要分布在酸溶相中。铅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区、交通区和农田区土壤以及土壤不同相(全土、土壤酸溶相和残渣相)具有不同的Pb同位素组成,且土壤的 206 Pb/204 Pb 和 208 Pb/204 Pb 比值大致具有如下规律: 土壤残渣相>全土>土壤酸溶相。但是,全土的两组Pb同位素比值平均值更接近于酸溶相的。煤、汽车尾气和染料等环境样品具有比土壤变化范围更大的Pb同位素组成。 208 Pb/204 Pb 与 206 Pb/204 Pb 相关关系图显示,土壤酸溶相大致位于残渣相、汽车尾气和染料与煤组成的三角形内,表明土壤同时受到了汽车尾气、染料和煤的影响。综合对比分析所有样品的Pb含量和Pb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自无Pb汽油的使用,交通区的Pb污染已大大降低,但工业区受到的Pb污染在加重。为防止土壤铅污染的进一步加重,今后需重点防范工业Pb的排放与污染。  相似文献   

7.
环境铅污染来源的铅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燃煤、采矿业和工业三废的排放、加铅汽油和农药的使用,使排放到环境中的铅越来越多.典型工业城市及人口密集地区铅等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运移途径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多道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广泛应用,铊(Tl)同位素成为当前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Tl同位素的最新研究进展。Tl是自然界迄今为止发现的具有同位素自然分馏效应的最重的元素之一。自然界中Tl同位素分馏值ε205Tl(ε205Tl指样品与标准物质NIST SRM 997 Tl的205Tl/203Tl值的万分偏差)的变化为-6.8~+4.8,陨石中ε205Tl值为-18.8~+29.7。Tl同位素可用于示踪低温过程中的物质迁移、海洋沉积物沉积过程等,也可用于指示古气候的变化,以及佐证特定时期有机碳输出量。因此,Tl同位素可为深入了解局域海洋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碳循环和海洋化学演化等提供新信息,将在地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杭州大气铅主要污染源的铅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杭州大气铅主要污染源的铅同位素示踪陈好寿裴辉东张霄宇王林森(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31002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大气铅污染源同位素示踪杭州铅对人类的危害作用主要是损害大脑、神经和肾脏,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危害极大。铅中毒会导...  相似文献   

10.
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应用于考古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金正耀 《地球学报》2003,24(6):548-551
应用Pb同位素示踪方法对中国青铜时代考古遗址出土青铜器进行研究,在商代青铜器中发现很多器物含有十分罕见的高放射成因铅;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出土含高放射成因铅青铜器的这些商代遗址串联起来,可以得到一条"青铜之路"--青铜业所需金属原料以及青铜制品的流通路线.  相似文献   

11.
粤西大降坪黄铁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降坪黄铁矿床是产于云开隆起中段偏北震旦系海相碎屑岩-细碎屑岩中的层状硫化物矿床,矿床成因和海底喷气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局部经受了后期热液的叠加改造。黄铁矿的δ~(34)S值在-25.55‰—+21.07‰之间,与矿石及黄铁矿中的有机碳含量呈反比。从条带状细粒黄铁矿到块状粗粒黄铁矿,亦即从南到北,硫同位素组成从富轻硫变为富重硫。条带状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与矿体围岩一致,为富放射成因上地壳源铅,块状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较均一,三组铅同位素比值较条带状矿石略低,为原始沉积的矿石铅与热液带来基底混合岩铅的混合铅。  相似文献   

12.
姚玉增  金成洙 《地质与资源》2004,13(4):242-245,M002
铅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环境地球化学中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手段之-.从是否受到污染、污染源示踪、污染程度、污染途径、污染通量、迁移速率、生物可利用性及特定物质运动规律示踪等几个方面对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科学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分析了该技术在辽宁省矿业环境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铅同位素示踪是采用铅同位素作为示踪剂,根据有关岩石、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判断成矿物质来源。笔者利用铅同位素示踪地气物质来源,采用ICP-MS测试方法,对山东邹平王家庄斑岩铜矿区矿石、围岩、土壤等介质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地气样品铅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发现矿体上方地气异常样品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中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表明地气异常样品中的铅主要来自深部矿体,且捕集剂空白和其他影响因素对地气异常样品中铅的干扰较小,其铅同位素组成更接近于矿石。  相似文献   

14.
广东云浮硫铁矿床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浮硫铁矿床的成矿特征及大地构造演化史,认为赋存于变质岩学中的该矿床,其特征非单一成因所能解释,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沉积成矿,井受到后期变质和热液的叠加、富化、改造,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多成矿方式和多大地构造阶段成矿是其多因复成成矿的主要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雪鸡坪斑岩铜矿位于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义敦岛弧带,其成矿斑岩为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研究对该矿区安山岩、矿化斑岩和矿石矿物系统进行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3.1‰~ 0.7‰,平均值为-1.1‰,与矿化斑岩的硫同位素组成(-1.4‰和-1.5‰)一致,均落入幔源硫范围,表明硫主要来自岩浆;δ34S黄铁矿(-1.8‰~ 0.7‰,平均-0.5‰)>δ34S黄铜矿(-2.2‰~0.0‰,平均-1.2‰)>δ34S方铅矿(-3.1‰~-1.3‰,平均-2.4‰),硫同位素分馏基本达到平衡。矿石矿物(208Pb/204Pb=37.917~38.230,平均值38.075;207Pb/204Pb=15.528~15.614,平均值15.571;206Pb/204Pb=17.929~18.082,平均值17.981)与矿化斑岩(208Pb/204Pb=37.832、37.883,207Pb/204Pb=15.529、15.538,206Pb/204Pb=17.906、17.910)以及安山岩(208Pb/204Pb=37.816~37.884,207Pb/204Pb=15.549~15.562,206Pb/204Pb=17.845~17.919)的初始铅组成基本一致,变化范围较小,表明三者具有相同的来源;在铅构造模式图上,所有样品铅同位素均位于造山带演化线上或附近,在铅同位素源区判别图中,均落入造山带和下地壳区域,这表明Pb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雪鸡坪铜矿S,Pb同位素组成共同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这种岩浆可能主要起源于俯冲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并受到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6.
西藏洞中拉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北亚段,矿体发育于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来菇组灰岩—大理岩化灰岩内的矽卡岩中。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对矿区控矿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前人数据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矿石S、Pb同位素组成,探讨了成矿物质的来源。表明矿区矿石硫同位素分布范围较窄,呈塔式分布,总硫同位素值约为5.21‰,具有岩...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个旧锡矿床铅、硫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个旧锡矿床的铅、硫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铅、硫同位素主要来自基性岩,少量来自花岗岩,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印支期的基性火山成矿作用(铅模式年龄200-280Ma)和燕山期花岗岩的叠加改造成矿作用(铅模式年龄80-160Ma).进一步表明,个旧锡矿床为一个多成因多物质来源的矿床.  相似文献   

18.
浙江三种不同类型的金、银矿床(璜山金矿、治岭头金-银矿和毫石银矿)的铅、锶同位素组成有显著的差别,这反映了三个矿床的不同来源和成因。璜山金矿床具低初始锶比值和低μ值或低放射成因铅,主要来自上地幔源区;治岭头金-银矿床具高初始锶比值和高μ值或高放射成因铅,以上地壳来源为主;毫石银矿床的铅、锶同位素比值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壳幔混合来源。特征的铅同位素组成可以用来作为寻找不同类型矿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康滇池轴东侧的铅锌矿带是我国的主要铅锌矿带之一。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是铅锌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探讨了康滇地轴铅锌矿床研究中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应用问题,指出铅同位素模式年龄不能用作矿化年龄,应当用铅同位素示踪来追踪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