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南极陨石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1998~2000年我国第15、16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格罗夫山发现32块陨石之后,2002~2003年第19次科考队成立了以回收陨石为中心任务的格罗夫山综合考察分队,在同一地区成功回收4448块陨石。我国的南极陨石回收工作不但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拥有南极陨石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通过对第15、16次队回收的32块陨石以及第19次队4448块陨石中的38块代表性样品的化学一岩石类型划分工作,除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外,发现了2块火星陨石、2块橄辉无球粒陨石、6块非平衡L3型陨石、4块碳质球粒陨石和1块非平衡型顽辉石球粒陨石等特殊类型陨石。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陨石的回收和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在南极格罗夫山回收陨石的情况和已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同时对我国今后的陨石回收与研究工作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日本第29次南极研究考察队(1987—1989)在Sφr Rondane Mountains附近(71—73°S,21—29°E)的三个主要裸冰表面发现和回收了2000多块新的陨石样品(单个陨石或陨石碎块),  相似文献   

3.
王道德  侯渭 《地球化学》1989,(3):217-222
对新近陨落的武安和老城镇陨石进行了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测定了稀有气体的浓度和宇宙线暴露年龄。对武安陨石进行了微量元素的仪器中子活化分析。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确定武安和老城镇陨石分别为H_5和H_6型普通球粒陨石。  相似文献   

4.
1977年日本地震学会代表团访问了中国,日本代表团团长、东北大学理学部教授铃木次郎及本文作者之一、东北大学理学部教授胁田宏提议在陨石研究方面进行新的合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上述二位作者,对日方提出的新建议表示欢迎,并赠送了两块中国陨石——南丹铁陨石和安龙球粒陨石给日本的陨石研究小组。本文是中日两国在宇宙化学领域进行合作的第一篇论文。  相似文献   

5.
沙漠是除南极地区之外的另一陨石样品的主要来源地。我国拥有面积辽阔的沙漠,为陨石的收集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2013年5月,在首次新疆库姆塔格沙漠陨石考察中,发现并收集到46块陨石样品,确定了3个陨石富集区:Hami、Alatage Mountain(AM)和Kumtag。对其中的10块代表性陨石样品进行了矿物岩石学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群、岩石类型、冲击变质程度和风化程度。10块库姆塔格陨石均为普通球粒陨石,其中1块样品Kumtag014(Fa摩尔百分比为9.1~48.3,相对标准偏差PMD为51.0;Fs摩尔百分比为2.8~30.3,PMD为54.2)属于非平衡型L群。依据橄榄石Fa的PMD将其进一步划分为3.4亚型,属于相当原始的球粒陨石样品。另外9块经历了明显的热变质作用,为5型普通球粒陨石,包括7块L群(Fa22.6~25.9,Fs 17.6~21.4)和2块H群(Fa 18.2~20.8,Fs 16.0~17.8)。这些陨石的冲击变质程度:5块S3型,4块S2型,1块S1型;风化程度:3块W1型,6块W2型,1块W3型。  相似文献   

6.
准确限定球粒陨石的Ca同位素组成对于研究太阳星云物质演化和行星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选取7块典型的球粒陨石,包括3块CV3型陨石(Leoville、Allende和Vigarano)、1块CM2型陨石(Murchison)、1块CO3.2型陨石(Kainsaz)、1块EH4型陨石(Indarch)以及1块H4型陨石(LaPaz Icefield 03601),进行了Ca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其中, Kainsaz、Leoville和LaPaz Icefield 03601共3块陨石的Ca同位素组成是首次报道。结果显示:(1)在增大样品量以规避"样品量效应"的情况下,我们对CV群球粒陨石Ca同位素组成进行更加精确的制约,δ44/40Ca的平均值为0.45‰±0.04‰(n=3, 2SE);(2)碳质球粒陨石的Ca同位素组成相对于硅酸盐地球偏轻,从CV群(0.45‰±0.04‰, 2SE)、CM群(0.73‰±0.04‰, 2SE)到CO群(0.78‰±0.03‰, 2SE)逐渐变重,可能与不同化学群陨石中富钙铝难熔包体(CAIs)丰度的变化有关;(3)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和普...  相似文献   

7.
吉林陨石的宇宙线照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吉林陨石降落后,我国学者曾对陨石的矿物与化学组成、各矿物相中微量元素的配分、有机组分、物理力学性质、结构构造、同位素年龄、宇宙成因核素、运行轨道和形成演化史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发表有近百篇研究论文。国外学者也对吉林陨石进行过系统研究,发表有二十多篇论文。1981年作者、刘顺生、许自图、李肇辉与西德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化学研究所、核物理研究所的F.Begemann教授、T.Kirsten教授、A.El Goresy教授、G.Heusser博士等人合作,对吉林陨石的矿物成分、陨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陨石母体的热历史和宇宙线照射史作了系统研究。关于吉林陨石在行星际空间运行时受宇宙线照射历史的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吉林1号陨石的各顶角部位选取了12个样品,其他(?)选取了10个样品,(?)  相似文献   

8.
根据调查,我国已知的石陨石共有十块。其中经研究证明确属球陨石的有七块(除本文中的四块外,其余的是江苏丰县~[14]、江西余千~[8]及甘肃导河~[7]球陨石)。另外三块~[1,5]  相似文献   

9.
利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低水平r射线测定法和电子探针法,初步研究了宁强陨石的化学元素丰度、宇宙成因核素的含量以及少量单矿物化学组成。宁强陨石的难熔元素丰度相对于Cl的富集因子约为2,而一些易挥发元素显示不同程度的亏损。宁强陨石的元素丰度与阿仑德(Allende)陨石的丰度十分相似,意味着宁强陨石亦属CV群。根据测得的宁强陨石的[2]Al含量,估算出宁强陨石的宇宙线暴露年龄至少为3百万年。此外,用中子探针测定了从宁强陨石中挑出的13颗单矿物,其中有一颗熔为典型的富钙、铝包体,其难熔元素丰度相对于C1的平均富集因子为20—100。  相似文献   

10.
1965年2月28日13时左右,在吉林省洮南县东南方向飞来三块陨石(照片1、2),坠落在洮南县万宝公社炮台屯前、后和东升公社桂林大队后山坡三处,其分别重2550克、1100克、100克。三块陨石大致呈南东-北西向分布(东经122°,北纬45°47′),相距半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11.
取自南极格罗夫山两块橄辉无球粒陨石 ,GRV0 2 15 12陨石具有典型的橄辉陨石结构 ,由 48.3 %的橄榄石、9.4%的易变辉石和3 8.1%的碳质基质组成。而 GRV0 2 2 93 1则表现为碎裂结构 ,少量斑状橄榄石 (19.1% )和易变辉石 (14 .1% )镶嵌于富碳质基质 (66.3 % )中。两块陨石的粗粒橄榄石和易变辉石的核部成分均匀 ,成分落在橄榄石 -易变辉石橄辉无球粒陨石的富铁亚类之中。所有橄榄石颗粒的边缘和裂隙均具有还原环带。在富碳基质中金刚石与石墨共生呈团块和脉状产出 ,本文就两块陨石的岩石和金刚石的成因进行了讨论。GRV021512和GRV021931:…  相似文献   

12.
宁强陨石于1983年6月25日19时许陨落在陕西省宁强县燕子砭乡。这是我国首次收集到的碳质球粒陨石。这种陨石是更原始的陨石,它们含有太阳星云坍缩、凝聚直至形成行星状天体的重要信息,甚至还保存有太阳系原始物质来源的记录。近十多年来,国际上对这类陨石的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对太阳系起源理论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宁强陨石一共落下四块,其中最大的一块陨石落在潘家坝村安家山,陨落点的地理座标为东经105°54’4。北纬32°55’5。其他三块分别陨落在潘家坝村张家合、青岗坪村院子坝和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六年八月十五日,吉林陨石降落后,中国科学院组织全国有关力量,对吉林陨石进行多学科现场综合考察和系统的深入研究。吉林陨石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有关太阳系起源,行星演化,行星际与银河系空间宇宙线与磁场,以及生命前期化学演化的宝贵信息,引起了各国学者极大兴趣与关注。十年来,吉林陨石的研究成果开创了我国陨石学与宇宙化学研究的新阶段,推动了世界陨石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用低本底Ge(Li)γ谱仪重新测量吉林陨石2号和5号样品中宇宙成因核素^24Al的比活度,对以前发表的结果进行了修正。测得的^26Al平均比活度为32.4dpm/kg,与国外报道的平均值在谋差范围内符合,同时,估算和讨论了吉林陨石的宇宙线暴露年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首批回收的四块南极陨石类型的确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晶  刘小汉等 《岩石学报》2001,17(2):314-320
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队于1999年元月在格罗夫山实施首次考察时回收了四块陨石,填补了我国南极陨石回收的空白。根据国际陨石协会命名委员会新回收陨石的命名原则,这些陨石已分别命名为GRV98001,GRV98002,GRV98003和GRV98004。根据初步岩石、矿物以及全岩化学分析,这四块陨石分别属于石质球粒陨石(GRV98001),L5型球粒陨石(GRV98002),H4型球粒陨石(GRV98004)和极细粒八面体缺陨石(GRV98003)。  相似文献   

16.
李肇辉 《地球化学》1977,(4):308-312
陨石、地球、太阳、恒星和宇宙线中锂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不仅可为阐明太阳系锂的起源提供一定依据,而且对于了解太阳系历史中的天然核作用过程和天体化学过程也具有一定价值。 各类陨石的锂同位素组成,已用经典质谱法、二次离子质谱法和热离子质谱法进行了研究。经典质谱法与热离子质谱法的结果表明,石陨石的锂同位素组成在实验  相似文献   

17.
普通球粒陨石数量约占球粒陨石的80%,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揭示早期太阳系的演化。本文使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三块普通球粒陨石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复合球粒的成因。研究表明,三块陨石均具典型的球粒陨石结构,其中GRV 050191与GRV 051993分别为LL3型和H3型陨石,球粒结构清晰且丰富;NWA 15005为H5型陨石,球粒可分辨,基质出现重结晶。GRV 050191与GRV 051993中矿物成分变化较大,橄榄石有成分环带,NWA 15005中矿物成分均一。根据陨石岩石矿物学特征,GRV 050191、GRV 051993和NWA 15005冲击变质程度分别为S2、S1和S3,风化程度为W1、W1和W2。复合球粒是由两个或多个球粒熔融形成的,本次研究发现的3个复合球粒,其中2个属于包封型复合球粒(CPC-1和CPC-3),1个为伴生型复合球粒(CPC-2)。SiO2-FeO-MgO相图数据表明,复合球粒形成温度窗口约为100℃。根据复合球粒中橄榄石的FeO含量变化推测越早形成的球粒,其FeO含量越低,橄榄石化学成分变化趋势表明...  相似文献   

18.
1985年3月25日至27日在日本东京国立极地研究所召开了南极陨石专题讨论会,这次会议的宗旨主要是交流一年来日本及其它国家学者有关南极陨石的研究成果。出席这次会议的共100人,其中有中、美、英、西德、加、巴西、奥地利、波、芬兰及斯里兰卡等国的专家和学者,会议共收到95篇论文,在大会上宣读了82篇,其中有三个综合评述性的特邀报告,即:(1)有关球粒成因化学组成的证据;(2)陨石角砾岩;(3)南极铁陨石的综合评述。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18篇有关月球陨石岩石学、矿物学、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稀有气体、磁学性质及其成因等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张培善 《地质科学》1978,13(2):113-133
吉林陨石雨陨落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图1),搜集到陨石150余块,重近2700公斤,获得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标本(吉林Ⅰ号陨石重1770公斤)。(照片1、2)。吉林陨石雨的陨石分布,由西而东在宏观上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性:1.陨石标本由西而东,体积(或重量)逐渐减小(或少);2.陨石表面的气印由极发育到不发育直到极不发育,表面只有定向明显的流纹线;3.陨石表面由平滑到粗糙;4.陨石熔壳由厚变薄。  相似文献   

20.
东乌珠穆沁旗中铁陨石中有二种橄榄石。一种是陨石中基质橄榄石,另一种是镶嵌在陨石表面的角砾状橄榄石。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橄榄石中的FeO和MnO比值,包体矿物种类,包体铁纹石和镍纹石中Fe,Ni的含量等,均有较大区别。陨石中基质橄榄石矿物是本陨石中原物质,而角砾状橄榄石是宇宙中物质。他们是两块自由翱于宇宙中的物质碰撞混合而形成的东乌珠穆旗陨石中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