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化学元素是地球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单位,被称为地球的基因。矿产资源由化学元素组成,环境受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行为制约,因此,对元素周期表上所有天然元素在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含量和分布的了解,对  相似文献   

2.
在油气勘探进入岩性隐蔽油气藏的今天,沉积学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全球的油气勘探都面临开源的困难,针对现今油气勘探需要,在层序地层学及油气沉积地质方面亟需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撑。近年来,有关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方法及油气沉积地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多进展。“层序地层学及油气沉积地质”专辑旨在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方法及国内目前开展的工作,以引起同行关注和兴趣,促进层序地层学及油气沉积地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池国祥  薛春纪 《地学前缘》2011,18(5):341-I0001
流体成矿既是一个化学过程,也是一个物理过程。但是,在矿床学研究领域,长期以来更注重流体成矿化学过程研究,即针对地壳中成矿流体起源、性质和其中成矿物质沉淀机理开展较深入研究,而关于成矿流体流动的物理过程及其与矿床形成和定位关系的研究明显薄弱。成矿流体保真样品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国内外、尤其国内十分活跃,但如何与流体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油气藏开发地质学是一门研究油气藏(田)开发过程中,从地质成因分析人手,以正确描述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为主要任务,以有效管理油气藏为目的的应用学科。长期的油气田开发实践表明,开发地质研究对于有效开发油气田、提高油气田最终采收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10多年来,开发地质研究不断向精细化、定量化、动态化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东部一些大油气田相继走向高含水开发阶段,越来越要求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与生产动态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5.
何登发  琚宜文 《地学前缘》2019,(1):I0001-I0001
沉积盆地是地球表层岩石圈的基本构造单元之一,保存着地球演化的物质记录,尤其是中、新元古代以来地球演化的信息。近年来,随着超深钻井的实施,高精度地震反射、地震叠前偏移、深地震反射剖面等技术的快速进展,地球科学家对沉积盆地深层的构造背景、地质结构、构造演化等的认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沉积盆地深层取得了激动人心的发现,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6.
杨忠芳 《地学前缘》2011,18(6):4-I0001
近年来,全球变化与碳循环问题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科学界和公众的关注。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储量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3/4,约是大气碳库的2倍。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能引起大气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明显改变。研究土壤碳库转化机理,从而抑制土壤碳源,增加土壤碳汇,是应对全球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在地球上,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掌握不同尺度构造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终止的过程,了解这一过程对地球地貌、矿产资源、环境和生物演化等所产生的影响。在以月球研究为代表的行星地质学中,研究方式和手段有很大的区别,但通过对行星表面构造现象的研究同样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星的结构、形成和演化以及与地球的关系。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绕月探测工程科学数据应用与研究"子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沉积盆地是能源和多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聚集的重要地质单元。同时,作为连接地球深部与浅表过程的纽带,沉积盆地也是了解和认识地球动力学系统和岩石圈演化的窗口。沉积盆地中的矿产资源以数量丰富、类型多样、成矿作用独特且常相互关联为特色。盆地内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曾几何时,我国地质学界弥漫着一种心浮气躁的学风:出"文章"代替了真正的出"成果"。"粉末地质学"就是浮躁学风的产物。所谓"粉末地质学",其基本特征可用"走马观花采样品,碎样测试写文章"来概括。热衷于粉末的"学者",不关心地质样品的详细产状,不关心其中是否存在不同物相,更不关心不同物相间的相互联系和相同物  相似文献   

10.
1821年,美国在纽约州8~20m深的泥盆系页岩中进行天然气钻探并获得了当时条件下的工业气流。1973年,阿以战争、石油禁运以及石油危机等一系列事件促成美国政府实施了东部含气页岩研究计划(也称东部页岩气工程,EGSP)。1985年,页岩气地质理论和开发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页岩气产量翻番增长。1997—1999年,页岩气储层改造技术逐渐成熟。2002—2003年,水平井技术开始大量应用于页岩气开发,页岩气产量飞速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沉积盆地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动力环境是地学研究和矿产勘探的重要基础,对其讨论热烈,但未解问题尚多。中国沉积盆地类型丰富、特征复杂、演化过程和发育背景多样,与盆地其他方面相比,对盆地类型的研究明显较弱,存疑不少,对其进行专题研讨十分必要。于是,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2013年5月11—12日在西安召开了"中国沉积盆地类型及其形成动力学环境专家论坛会议",旨在能对中国沉积盆地分类和整体研究的成果交流、研讨和引起关注。会议主要采用分区做主体报  相似文献   

12.
<正>在板块构造深化发展、突出大陆问题、提出大陆动力学研究20多年后的今天,《地学前缘》推出这期"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专辑是很有意义和有远见的。本期专辑收录了有关大陆地质的22篇探索研究论文,内容涉及(1)大陆特性与大陆动力学、(2)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和大陆造山带、(3)大陆构造与沉积盆地三方面的新  相似文献   

13.
<正>无论是从广义构造地质学乃至整个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应用需求的角度,造山带和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动力学,一直是、也将仍然是固体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人们通过对造山带和盆地两个相对独立构造单元的系统研究,分别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并在造山带和盆地的类型、结构、构造及其  相似文献   

14.
<正>钦-杭成矿带地处华南,南西起自广西钦州湾,经湘东和赣中,往北东延伸至浙江杭州湾,总体呈NE—NNE向反S状弧形蜿蜒于中国东南部,全长约2 000km,宽约50~200km。它是一个极富特色的成矿带,拥有巨大的多金属矿找矿潜力。200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把钦-杭成矿带列为第18条全国重点成矿区带,并连续部署强度较大的地质矿产远景调查和研究项目,无疑是近几年来中国矿床地质界的重要事件。对它的关注、持续投入必将影响对华南地区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规律的认识。专辑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钦-杭成矿带的综合研究,有利于读者获得钦-杭成矿带的概貌性认识。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索的目标是自然界的未知现象与未知规律。现象的发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手段的进展,规律的发现则依赖于逻辑思维的创新。有关花岗岩成因的“原地重熔说”,是与广为流行的“岩浆侵入说”不同逻辑思维的产物。十分感谢《地学前缘》对这项非传统研究的关注,更为刊物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双百”方针而高兴。本期目次中的《岩石成因与岩石圈演化思考》一文试图透过对地质学知识系统的结构分析,从岩石圈层面思考作为大陆地壳标志的花岗岩的起源问题。其后4篇文章分别阐述了4种不同的区域大地构造现象及其起因,可以看到四者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原地熔融(重熔)造成老岩石消亡和新岩石(花岗岩)诞生,这一过程留下的某些岩石地球化学踪迹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6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力争作出有减灾实效的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又批示,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地震预报实践。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防震减灾事业的高度关注,也给地震预测和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时间表。地震发生机理和地震预测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1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天元玉历祥异赋》中,已经有"天裂谓阳不足……而地裂"的天地耦合地震预测思想。1935年《重修隆德县志》中,更有"天晴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大陆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及古亚洲洋构造域叠置的位置,在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作用下,我国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构造在活动方式、活动强度上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差异,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总体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三级地貌阶梯的地貌特征。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特征控制了我国主要山系的分布和江河的形成,影响我国气候的总体分区,导致中国的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分区特征,进而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布局、重大工程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地下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确保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影响生态健康(如引发地方病等)的罪魁祸首。作为一种重要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水源,地下水在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民生和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下水还是地表生态系统的关键补给水源,是天然湿地、天然湖泊、天然沼泽等重要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然而,在某些人为影响或天然过程作用下,地下水中的元素异常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引发地方病,导致癌症高发,而且影响作物产量,危及粮食安全。地下水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决定着地下水的生态属性。研究地下水系统构成和补给、径流及排泄机制,探索地下水环境演化特征和物质循环规  相似文献   

19.
正地层是一部记录地球和生物形成演化的百科书,地层学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从1669年丹麦解剖学家和地质学家尼古拉斯·斯坦诺(Nicolas Steno)提出地层学著名定律地层叠覆律算起,已有近350年的研究历史。300余年来,地层学的理论不断发展创新,内涵也不断积累扩充,形成了以地层叠覆律、化石层序律、岩相对比律(瓦尔特相率)、地质体切割律为核心的基础理论和以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为主的包含化学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定量地层学、同位素测年学、事件地层学等在内的庞大分支学科。在地层划分对比的  相似文献   

20.
李思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沉积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沉积盆地与能源资源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治学严谨、不畏艰辛、锲而不舍、不断开拓和创新。在盆地分析、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及能源资源预测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为我国的煤、油气资源勘探和预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言传身教,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地质人才。值此李思田教授80华诞暨从事地质事业60周年,特出版“盆地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向及新挑战”为主题的专辑,予以庆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