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年成绩 过去的10年,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通过制定和实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总体方案和“十一五”极地考察发展总体方案,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2.
今天,即使在平静的海底也会遇上某种离奇古怪的事件——美国“爱尔塔宁”号海洋考察船上的研究人员在深海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奇异的海底“铁塔”。1964年8月29日,“爱尔塔宁”号海洋考察船航行到智利的合恩角以西7400多千米处抛锚停泊,按照南极考察计划开始考察作业。考察人员计划在这一海区将一台深水摄像机下潜到4500米深处,对这里的海底状况进行水下拍摄。为此,考察人员把一台特制的水下摄像机安装在一个圆柱形钢制保护壳内,用电缆线将其系在考察船上。一天的考察结束了。当摄像技术员在暗室中对  相似文献   

3.
中国极地考察独具特色的后勤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极地考察20年来先后在极地建成“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成为我国开展极地多学科考察研究的现场基地,科学考察成果丰硕,成绩斐然。在成绩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在支撑,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世界各国极地考察实践证明,后勤保障在现代极地考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极地考察就是展示后勤保障能力。中国经过20年不懈的努力,极地考察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后勤保障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极地的储运能力、生存能力、环保能力、应急能力、信息能力和维护能力。已在极地考察后勤保障这个大系统中,把不同的业务领域分解为多个单元,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极地考察后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6月21,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极地考察工作会议。这是自1984年我国组织开展极地考察以来召开的首次极地考察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5.
十年成绩过去的10年,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通过制定和实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总体方案和十一五极地考察发展总体方案,我  相似文献   

6.
2009年是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25周年。25年来,我国极地科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从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方向迈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步伐,预示着我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过去的一年,我国海洋事业大踏步前进,极地考察也获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1):F0002-F0002
2009年11月20日,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在京召开纪念中国极地考察25周年座谈会,回顾极地考察走过的光辉历程,研讨极地考察的重大意义,规划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南极生物考察和研究发展史,较系统地阐述了南极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并概括了现代南极生物研究的三个特点:1.强调南极考察和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统一;2.宏观考察和微观研究相结合;3.广泛采用现代科学先进技术,进行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综合考察。文章并对我国南极生物学考察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组成“海南岛一西沙群岛现代碳酸盐沉积科学考察团”,成员来自地质矿产部、石油部、煤炭部、冶金部、有关大专院校和科学院系统,约20余个单位,共31人.由团长冯增昭、副团长兼秘书长王英华率领于1983年4月19日至5月5日前往实地进行了考察.考察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4月19日至4月24日考察海南岛西部和南部海岸;第二阶段自4月25日至5月1日考察西沙群岛,最后进行了总结.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矿产部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关土聪,不顾65岁高龄参加了第一阶段考察活动.本次科学考察的重点:第一阶段于海南岛地区考察了儋县排浦现代白云岩、侵蚀海岸、海蚀坪和现代海滩岩;在洛东县莺歌海和崖县“天涯海角”考察了海滩岩和海岸沙滩;在崖县鹿回头地区考察了椰庄连岛沙及其两侧小东海湾西南和东北岸珊瑚岸礁、海滩岩以及三亚湾岸礁等.第二阶段在西沙群岛考察了永兴岛珊瑚礁、永兴灰沙岛的形态、结构,沙堤分布规律、植被群落与环境关系等,并对海岸、海滩和礁坪的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对比,还对永兴岛上的鸟粪土和鸟粪石的成分、结构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在石岛的考察中,对较为复杂的地层、构造作了细致的现场观察,并重点考察了岩熔现象,在东岛全面考察了现代泻湖、鸟粪层  相似文献   

10.
受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的派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肖贻昌和助理研究员陆保仁,分别参加了联邦德国极地研究所和智利极地研究所1984/1985年南极夏季考察。这是他们在南极考察时的部分照片。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是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25周年。25年来,我国极地科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从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方向迈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步伐,预示着我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过去的一年,我国海洋事业大踏步前进,极地考察也获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2.
十五年前,中国极地研究所诞生在我国极地考察迎来第一次创业高潮的时代,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极地考察与研究的科研机构的诞生,翻开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重要的一页,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工作从考察与探索阶段走向系统开展科学研究时代的开始。十五年来,在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光辉题词指引下,在国家海洋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发扬“南极精神”,坚忍不拔,奋发努力,团结奉献,开拓进取,为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经中央编委批准,中国极地研究所更名为中极地研究中心,这标志着极地中心将作为我国极地考察的科研与业务的核心单位,肩负起更加重要和光荣的使命,将为我国极地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月1~2日“中日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研讨会”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召开,中日两国长期从事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20余人出席了会议,他们分别来自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这是我国开展南极考察以来第一次举办有关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国际性会议。  相似文献   

14.
由国家海洋局和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联合召开的我国“首次南大洋考察成果评审会”于1987年3月28日在杭州举行。 来自全国科研和教育等部门的25位专家学者在评审过程中一致认为,我国首次南大洋考察在磷虾生物学及水文状况的研究方面已基本上达到了80年代前期第一次国际南极海洋生物系统及其资源考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出发,1985年4月10日凯旋,航程约十万里,(见图2)历史近五个月,完成了开辟航道、登陆建站与南大洋考察三大任务、南大洋考察是南极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大洋考察是一个综合性多学科的科学考察。它包括生物、水文、化学、地质、气象与地球物理六个专业二十三个项目。  相似文献   

16.
应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的邀请,以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研究主干)松田达朗教授为团长的访华团一行四人,于1983年10月初来我国访问,其间于10月4日—7日访问了国家海洋局二所。该访华团此次来访,主要是同我国南极考察委员会商谈今后南极考察的合作问题,并介绍南极考察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日本南极考察队于1957年1月登上南极洲,建立了南极科学考察基地,迄今,已派出了25个国家南极考察队。当前,日本南极考察的规模较大,手段上的现代化程度很  相似文献   

17.
6月21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极地考察工作会议。这是自1984年我国组织开展极地考察以来召开的首次极地考察工作会议。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徐绍史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重要批示并讲话。国  相似文献   

18.
发展生物海洋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荣 《海洋科学》1991,15(5):17-21
我国的海洋生物学研究是相当有基础的。许多老一辈的科学家都是国内外知名的海洋生物学家。今天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也正是从建国初期的海洋生物研究室发展起来的。40年来,在海洋动植物分类区系研究,潮间带、沿岸带和近海的生态学考察,西沙和南沙考察,南极考察,重要经济种类的资源考察和生物学研究,环境的生物监测研究,海洋动植物的生理学研究,养殖种类的基础生物学与养殖原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的戴维斯站建于1957年,位于相距中山站大约100千米直线距离的维斯德福尔特丘陵地。在1984年中国独自组织进行南极考察之前,应澳大利亚南极局邀请,并由我国极地考察办公室的前身,即当时的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派遣,中国少数科学家参加了澳大利亚不同南极考察站的越冬考察。其中戴维斯站是接纳我国科学家最多的考察站,前后有8位中国科学家在那里越过冬。根据第21次队考察工作计划的需要,中山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一些国外南极主管机构的基本职能、规模、科研与后勤支持能力、南极考察组织与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得出目前世界各国南极考察管理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基金会项目管理模式、南极局政府职能管理模式和研究机构科学主导管理模式.此外.简要地分析了南极条约体系对一些国家南极政策和南极考察管理的影响,并对我国南极考察管理优化问题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