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对国外长钻孔钻机的产品使用情况作一简介,详细介绍了有关钻机在国内的使用情况,就我国长钻孔钻机及工艺方法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2.
工程钻机圆锥滚子轴承的预紧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工程钻机在施工过程中轴承游动间隙对钻机的影响,提出了钻机输出轴圆锥滚子轴承的外端,加装一套碟形弹簧预紧装置,有效地解决轴承的游动间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用石油钻机钻进大口径水平的工艺,包括钻进设备、钻进方法和成井工艺等,最后作者根据施工实践,提出了3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姚克 《探矿工程》2020,47(10):48-52,71
煤矿井下智能化钻探技术及装备是煤炭生产企业急需的先进技术装备。文章介绍了相关科研院所及企业在研制自动化钻机方面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由于钻探施工环节多、工艺复杂、现场条件多变,许多关键技术仍未解决,智能化程度、可靠性、适应性和实用性还需进一步提高。文章分析了钻机装备适应性、工艺复杂性及需求的多样性问题、防爆问题和钻杆连接及钻杆补充问题。指出需要开展导航与定位、程序控制自动钻进、自动装卸钻杆、参数实时监测及传输等技术攻关,从而达到智能钻机功能实用、施工高效及性能稳定的目标。同时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钻机大量应用还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数年的时间过程,并提出逐步按全自动钻机阶段、智能化钻机阶段和钻孔机器人3个阶段分级实现井下智能化钻探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本文闸述了设计TK系列立轴钻机时,基本参数的确定,钻机机械传动、液压系统及艺术造型等方面的设计特点及制造工艺,也指出了该系列钻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水井钻机研制也呈快速发展的趋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钻探设备与工艺,推动了我国水井钻机设备制造业水平的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结合我国实情,全面论述了水井钻机的分类和使用特点、钻探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并对我国水井钻机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7.
在冲击反循环钻机上使用的一种钻具地矿部张家口探矿机械总厂唐万聪冲击反循环工程钻机使用效果的好坏,与地层情况和钻进工艺有密切关系,以我厂生产的GCF-1500型冲击反循环工程钻机为例,这种钻机虽然适用地层较广,但就冲击反循环钻进工艺而言,则更适用于胶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国外使用套管和套管摆动器工程施工钻机的类型,大致结构特点及适应多种地层的成孔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9.
冉灵杰  宋殿兰  卢猛 《探矿工程》2016,43(6):49-51,55
目前在普查踏勘阶段,地质工作者要求随时随地取样,迫切地需要迁移便捷、快速钻进、高效高质的便携式取样钻机。本文介绍了研制的TGQ背包式取样钻机的参数、特点及试验情况。该钻机体积小、质量轻、结构设计合理,具有高、低两挡转速,可以实现金刚石钻进、螺旋钻进工艺,可以进行斜孔钻进取心,可以解决复杂地层的取样问题。钻具采用高强度的材料,钻杆采用插装式快速连接结构,提高了加减钻杆的效率。钻机的研制打破了国外背包式轻便钻机对我国市场的垄断。  相似文献   

10.
马能霞 《地下水》2002,24(4):259-260
本文从钻机变速箱主轴承内圈配合副的润滑、主轴材料、性能及施工技术操作三方面对钻井施工中最常出现的主轴磨损这一机械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和修复方法,以确保钻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降低钻井成本,提高钻井效率。  相似文献   

11.
曹洁  张嘎  王丽萍 《岩土力学》2011,32(Z1):364-0369
为研究坡顶加载条件下黏性土坡的承载特性和变形规律,进行了素土坡和土钉加固土坡的加载离心模型试验。测量了土坡的承载和变形过程。通过对比两种土坡的承载特性和变性规律,土钉的加固作用体现在:限制了土坡向坡面方向的位移,使土坡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加固土坡内形成的土钉影响区域改善了加载底板边缘处的薄弱程度;增大了土坡中上部土体的竖向压缩变形,减小了剪切变形,增强了土坡的稳定性。土坡上部土钉的加固效果随着坡顶荷载的增大而越明显;土坡中下部土与土钉的相互作用越靠近坡面越强  相似文献   

12.
充填散体的压缩承载和传力特性对防控充填开采矿山的地表变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河卵石、碎石、尾矿、河砂、尾砂5种散体材料和7组不同粒径河卵石的侧限压缩试验,以及河卵石数值模拟压缩试验,分析了其压实过程和粒径对其变形、承载的影响,揭示了散体压缩过程中的传力特性。结果表明:散体压缩过程可分为空隙压密、颗粒破碎压密和压实固结3个阶段,且散体类型和粒径对其非线性压实过程基本没有影响,但对其内部结构重组过程有较大影响;压缩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密实度使不同粒径河卵石的承载能力次序发生反转,且河卵石散体平均变形模量与颗粒特征因子呈负指数关系;基于河卵石数值模拟压缩试验得到的散体内部力链强度分布和“压力拱”,很好地证实了室内压缩试验中散体垂直应力沿加载方向呈递减的趋势,以及侧向应力在整个散体高度上先增后减这一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秦松贤  孟德保 《湖南地质》1998,17(3):145-149,159
湘西地区的北西向构造以北西向褶皱变形为主,它横跨于该区北东向构造带之上,并对汞矿床等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白光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试验观测手段,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对一种红砂岩变形破坏全过程的变形场和能量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CCD(charge-coupled device)相机记录试验加载全过程的试件表面散斑场图像,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试验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试件表面变形场、变形局部化区域的位移错动量值和试件表面变形能密度量值,并对变形局部化带的位移演化和变形能量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从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岩石试件变形局部化带的位移演化在加载峰值前基本上保持线性演化规律,而其位移错动加速与加载峰值点相对应,岩石试件加载峰值后阶段的承载力变化主要受变形局部化带的位移演化影响;岩石试件在加载过程中的能量释放和能量积累规律与局部化带的演化有关,体现出局部能量释放和整体能量释放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李建民  滕延京 《岩土力学》2018,39(Z1):113-121
载荷试验成果多用于判断土的变形特性和求得土的变形模量、极限荷载等数据。借助卸荷比、回弹比率、再加荷比、再压缩比率等参数对载荷试验成果中的卸荷及再压缩段的变形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发展变化规律与由固结压缩试验得到的规律一致,载荷试验的特点又恰好弥补了固结压缩试验的一些不足,将其成果应用于回弹再压缩变形的计算中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性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在固结压缩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进,将载荷试验成果应用于基坑开挖回弹变形与再压缩沉降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原有方法的计算结果、工程实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种方法的有效性。现有载荷试验数据也有着明显的不足之处,结合变形计算需要,对载荷试验的试验方法提出了改进性意见,为进一步的研究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太古宙含金剪切带的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金剪切带是长期发展演化着的宏大动力学体系。其成矿过程是个动态过程,受时间、空间和动力学、热力学等因素综合控制。含金剪切带发生于强变质变形高峰期或稍晚,含金石英脉是它发展演化的中晚期产物。含金剪切带不仅具有导矿、容矿作用,而且也是重要的造矿因素,在金的成矿作用链中导致矿化发生、促进矿化向成矿转化和控制就位起极重要的作用。绿岩的含金性、变质变形及伴随的重熔岩浆活动是金成矿必要条件,而含金剪切带及伴随的钾质花岗岩和碱交代、酸交代作用是金成矿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载金黄铁矿显微构造变形与金富集关系可以从显微-超显微尺度揭示金成矿作用和地质过程,探讨金的再活化或再聚集作用。在胶东焦家金矿带成矿期识别出4种类型的黄铁矿,文章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电子探针(EMPA)等技术方法,探讨黄铁矿显微构造特征、超微观结构与金的富集关系。结果显示:载金黄铁矿均不发育环带,其中w(Fe)为45.70%~46.85%,w(S)为52.57%~53.37%;显微构造变形既有脆性变形又有塑性变形;黄铁矿晶体优选方位(CPO)主要表现为平行于晶轴极密和复杂极密;黄铁矿晶格间距为0.58 nm,主要发育刃位错。焦家金矿带在金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见金集合体经历了从复杂的纳米尺度到宏观尺度矿物载体富集的过程,包括成矿流体中金络合物、金-铋-硫族化合物富集等化学结构变化过程和纳米金、载金黄铁矿纳米颗粒、岩矿石显微-超显微构造微环境变化过程。因此,不同类型载金黄铁矿CPO受到化学结构变化和显微-超显微变形微环境变化的联合制约,间接反映出载金黄铁矿中金的富集与黄铁矿内部变形、表面形貌和结构缺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使用CCD相机搭建实验图像数据采集系统,采用花岗岩模拟坚硬顶底板、红砂岩模拟软岩层组合成岩层结构,近似还原顶板来压过程中软岩层的变形破坏过程,研究帮部"弹性核"对冲击地压至灾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上覆顶板来压时,可将软岩层划分为塑性破坏区、弹性承压区、原岩应力区,弹性承压区易形成较大的弹性核。(2)软岩层变形能在弹性承压区大幅度积累,其积累过程是波动式上升的;在峰值荷载前,变形能积累和释放的频率加快;达到峰值荷载时,弹性承压区变形能存在明显的释放过程。(3)冲击地压发生时,塑性破坏区冲击并反作用于临近岩体使其短暂收缩。(4)冲击地压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一方面,由于水平约束的消失,弹性承压区的受力状态由水平方向受约束的压缩状转入单轴压缩态,导致其承载能力减弱;另一方面,承载区面积快速减小,导致软岩层承压区域承担的竖向荷载突增;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冲击地压出现渐进性的冲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19.
软土地质条件下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和承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基础施工工艺提出了较高要求。在高压旋喷施工工艺的基础上,提出旋喷式插筋微型桩施工工艺,开展了微型桩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大幅提高了单桩桩基承载性能,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T形短肢剪力墙静力性能有限元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首先采用其中三维实体单元SOLID65建立了T形短肢剪力墙有限元分析模型,从弹性到混凝土开裂直至破坏的全过程进行了仿真试验分析。分析了影响短肢剪力墙受力的几种因素: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率、轴压比、墙肢截面高厚比对短肢剪力墙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延性的影响,剖析了短肢剪力墙破坏过程及其原因。比较真实的反映了短肢剪力墙在轴压力和逐步加载侧向力共同作用下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混凝土等级和轴压比能提高试件的开裂、屈服和极限荷载,但应综合考虑其与变形能力、延性的关系。截面配筋率具有其特殊性,配筋率在1.4%1.6%之间时试件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延性较好。墙肢截面高厚比是不稳定因素但在高厚比为6.57.1时,延性及变形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