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压磁效应不一定是震磁关系的唯一可能机制.本文认为,从我国邢台地震区地震与地磁变化观测的事实出发,用压磁效应很难解释震磁之间的关系.因此就提出震源区由于岩石介质的微破裂、膨胀的液体扩散引起地磁场变化的设想,并称此种设想为“‘膨胀’磁效应”. 在简化了的假定条件下,初步计算表明,用此假设讨论地震区地磁场变化的空间分布与实际观测的结果较为符合.有一些检验震例.  相似文献   

2.
“膨胀”磁效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压磁效应不一定是震磁关系的唯一可能机制.本文认为,从我国邢台地震区地震与地磁变化观测的事实出发,用压磁效应很难解释震磁之间的关系.因此就提出震源区由于岩石介质的微破裂、膨胀的液体扩散引起地磁场变化的设想,并称此种设想为“‘膨胀’磁效应”. 在简化了的假定条件下,初步计算表明,用此假设讨论地震区地磁场变化的空间分布与实际观测的结果较为符合.有一些检验震例.  相似文献   

3.
1979年11月3日11时整,在牡丹江地区进行了一次1002吨胶质炸药的定向大型工程爆破。为了研究震磁效应,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从10月28日至11月6日进行了为期8天的地磁场总强度的连续观测,取得了这次大型工程爆破引起地磁场总强度变化的资料,从而为研究地震前后地磁场强度的可能变化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一些地震前后地磁场出现上下波动形态的震磁效应现象,以包体模式为基础,提出了该类震磁效应的可能的物理机制。当包体处于临界失稳状态时,由于大量微裂隙的产生,使孔隙压力下降,岩石有效应力增加,导致包体硬化致稳;若周围有流体渗入包体,则将导致孔隙压力回升,有效应力下降,包体将再度失稳,然后又是致稳,直至最后由于包体动态失稳而发生地震。根据流体扩散磁效应理论,这个过程将引起上下波动型的震磁变化。最后讨论了各种条件下该类震磁效应的可能形态,并指出这种韵律性的前兆现象可能有一定的普遍性,是短临地震预报中值得重视的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5.
6.
伴随地震和火山喷发引起自然地球物理场的变化,产生了地震电磁效应(SEM),即电场和磁场的扰动。电磁场变化多出现在初始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内,因此,若对这些现象有进一步认识,电磁场扰动可以作为地震的短期前兆。在研究学者中对SEM的解释历来存在着争论,解释这些  相似文献   

7.
为了估计由不同构造模型所产生的地磁场变化,提出了采用对二维磁化体进行面积分的新方法。该方法以边界元方法(BEM)和面积分公式相结合为基础。BEM法可对任意形状的磁弹性体进行计算。而面积分技术比体积分公式计算要节省CPU时间。特别是,BEM法可处理含有实际复杂地形的构造磁问题。利用对求解有充分研究的Yukutake模型对新方法进行了检验。利用本方法获得的Yukutake模型计算结果与用数字体积分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同样能应用于考虑起伏地形影响的构造磁问题。地形效应的初步计算表明,模型校正约为1nT左右。  相似文献   

8.
岩石流变磁效应:震磁效应的一种可能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有代表性的八种岩石样品进行单轴压力实验,并着重于在载荷维持恒定及载荷刚一卸除的两个时间段内,观测岩石剩余磁化强度,应变,声发射等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参与实验的大部分样品剩余磁化强度在恒载期间仍有变化,且都保持与恒载前变化趋势一致,同时应变也有与恒载前相同趋势的变化。另外,在恒载结束、应力降至零后的最初阶段,剩磁及应变亦仍有变化。作者认为,以上现象是岩石流变性质的反映。对于无震期间地磁场变化以及大震前后地磁场的长期缓慢变化,都有过许多报导,用岩石压磁效应似不足以解释其中某些数量颇大的变化。与岩石流变性质相联系的磁效应,是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9.
小波分析及地震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对地震预报寄以厚望 ,而地震是否能预报 ,却是一个长期争论的科学问题。关键是地震前有没有明显的、可靠的、与地震相关的前兆现象 ,以及这些前兆现象能否被有效地检测出来。很早以前 ,人们就注意到地磁异常现象和地震的关系。地球磁场具有谱成分丰富、频带较宽的性质。地震过程是一种非线性的变化过程 ,获得强震前地磁异常信号的突变时刻及突变时刻所对应的频率成分 ,是地震监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很多信号来说 ,傅里叶变换是很有用的 ,因为信号的频率成分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 ,傅里叶变换有一严重的缺陷。由于傅里叶变…  相似文献   

10.
人们把电磁现象作为一种可能的地震短临前兆进行观测研究。为探讨这种电磁现象的辐射机理,我们以随县500吨TNT人工爆破模拟天然地震,观测岩石破裂时可能产生的电磁现象。现将观测系统与观测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长清地震台20多年地应力观测资料的总结,分析研究了雷电干扰的形态、机理、途径,进而采取了防雷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浅谈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防震减灾为视角,针对地震灾害对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损失,从强化地震保险意识的角度,论述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同时对地震保险在心理、补偿、救灾、缓冲、防灾及附带等方面的作用加以阐述,从而证明要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充分认识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保险机制,对于减轻地震灾害,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是一项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谢建清 《华南地震》1992,12(1):64-73
本文介绍了有关爆破地震效应工程评价方法及其标准,汇报了观测仪器和得到的不同地区的经验传递系数,同时还介绍了部分振速及爆破地震烈度标准。  相似文献   

14.
太阳辐射和地面气象要素的日环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期间太阳辐射和地面气象要素等实测资料的分析,指出了在日环食过程中太阳辐射和地面气象要素等的变化,也叙述了日食期间地面臭氧含量的变化;第一次在国内测得了由日食引起的大气重力波,进而讨论了大气重力波的若干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较详细的论述了伊舒断裂带的基本特征、活动性、断裂分段及地震活动性,重点探讨了伊舒断裂带南段的活动性,从活动断层工程评价方面,研究了该断裂带对拟建长春-辽源铁路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应力途径对岩石脆性-延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两种加载方式对岩石的破裂进行了实验研究。一种方式是在一定的围压下增加轴压使岩石破裂(A型);另一种方式是在一定围压下增加轴压直到破裂前某一应力状态,然后停止加轴压转而减小围压使岩石破裂(B型)。所用的岩石样品为济南辉长岩和山东掖县白大理岩。着重研究应力途径对岩石脆性-延性变化的影响。辉长岩在1.5千巴以下两种应力途径下的破裂都表现为脆性,但是对于同样的应力状态,B型实验比A型实验显得更脆。随着围压增加到200-250巴之间,大理岩由脆性转变为延性。围压250巴以上,大理岩的A型实验发生延性破裂。样品承受载荷的能力是逐渐丧失的。破裂过程中声发射率极低,听不到破裂声响。最后在样品中形成了剪切断面,但破裂很慢。然而,在大理岩的B型实验中,围压在250巴以上发生了脆性破裂,其表现为轴向应力突然下降,伴随着脆性破裂的声响并有声发射率剧增的前兆。看来,B型应力途径对岩石起了一个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两种加载方式对岩石的破裂进行了实验研究。一种方式是在一定的围压下增加轴压使岩石破裂(A型);另一种方式是在一定围压下增加轴压直到破裂前某一应力状态,然后停止加轴压转而减小围压使岩石破裂(B型)。所用的岩石样品为济南辉长岩和山东掖县白大理岩。着重研究应力途径对岩石脆性—延性变化的影响。辉长岩在1.5千巴以下两种应力途径下的破裂都表现为脆性,但是对于同样的应力状态,B型实验比A型实验显得更脆。随着围压增加到200—250巴之间,大理岩由脆性转变为延性。围压250巴以上,大理岩的A型实验发生延性破裂。样品承受载荷的能力是逐渐丧失的。破裂过程中声发射率极低,听不到破裂声响。最后在样品中形成了剪切断面,但破裂很慢。然而,在大理岩的B型实验中,围压在250巴以上发生了脆性破裂,其表现为轴向应力突然下降,伴随着脆性破裂的声响并有声发射率剧增的前兆。看来,B型应力途径对岩石起了一个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期间太阳辐射和地面气象要素等实测资料的分析,指出了在日环食过程中太阳辐射和地面气象要素等的变化,也叙述了日食期间地面臭氧含量的变化;第一次在国内测得了由日食引起的大气重力波,进而讨论了大气重力波的若干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