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陈丁  郑爱榕  刘春兰  陈敏 《海洋学报》2006,28(3):144-150
错流超滤(Cross-flow filtration)技术在海洋学上的应用使得海洋胶体的研究日益广泛,它使胶体能够从过去由0.45μm滤膜过滤所得的所谓“溶解”相中被提取出来,独立地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5],水体中普遍存在的胶体对于海洋环境中的有机物质、痕量金属和放射性核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胶体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和富含有机官能团的特性,易吸附一些放射性核素、痕量金属和有机化合物,成为决定海洋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和迁移过程的重要部分.因此,胶体中无机和有机组分的含量和分布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各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2.
海洋微藻胞外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海洋微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最主要初级生产者 ,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繁殖快等特点 ,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Fogg1966年和Hellebust1974年研究发现,海洋微藻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向周围环境中释放多种代谢产物,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酶、脂类、维生素、有机磷酸、毒素、挥发性物质以及抑制和促进因子等。这些产物统称为胞外产物 (Extracellularproducts,ECP)。胞外多聚物 (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 ,EPS)是胞…  相似文献   

3.
海水中胶体有机碳研究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海洋碳通量研究的深入和切向超滤技术的完善,对海洋中胶体有机碳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海洋中胶体有机碳研究的发展状况。1胶体有机碳的定义及其研究意义1.1定义海水中的有机碳以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挥发有机碳(VOC)3种形式存在[1]。其中,DOC和POC之间的区分,在操作上是以能否通过0.45μm孔径的滤膜为标准。近年来,随着对胶体粒子研究的发展,这一标准已不能满足对有机碳分类的要求[3]。水环境中的胶体,被定义为1nm到1μm范围内的粒子,而在分离…  相似文献   

4.
海洋中胶体粒子和痕量金属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1~4]。这种作用 ,使得痕量金属结合在胶态物质上 ,从而影响着痕量金属的化学存在形态 ,降低了痕量金属如铅、铜等对海洋生物的毒性 ,并且还通过胶体粒子的絮凝作用将痕量金属从海洋中除去 ,从而影响着痕量金属的循环和变化。海洋中天然胶体组成多样 ,结构复杂。Duker,D.等1995年、Hunter,K.A.等1988年Fox,L.E.等1988年的研究表明 ,水合氢氧化铁胶体是海洋中胶体粒子的一个组成部分 ,痕量金属铜是生物生长的必要的营养元素 ,但过量的铜对生物有毒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长江口水体胶体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 按季度采集长江口南支表层水样, 利用切向流超滤技术(TFF)分离水样中小胶体物质(1—5kD)、中胶体物质(5—500kD)和大胶体物质(500kD— 0.45μm), 测试分离后样品的有机碳浓度。结果表明: 长江口水体中总胶体有机碳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表现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 其原因可能是冬季长江流域陆源输入增加, 水生生物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减弱双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含量最高, 而春季流域陆源有机碳含量输入较少, 且流域内春汛雨量多水量大对水体中有机碳浓度具有稀释作用, 从而导致该季节胶体有机碳含量较少。总胶体有机碳在不同分子量的分配上季节差异不大, 中胶体有机碳浓度及其在总胶体有机碳中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小胶体有机碳和大胶体有机碳。由于长江口胶体有机碳的含量较高, 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对有机碳的入海通量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前言十九世纪末,海洋科学工作者开始对浮游生物进行定量测定,以了解海洋中有机物质的生产状况以及海洋浮游生物在海洋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所起的作用.众所周知,有机物质生产的基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活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辐射能、二氧化碳(C0_2)和营养物质把无机碳固定、转化成有机碳.我们把在一定时间里所生成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生产量",单位时间里的生产量定义为"生产力".在海洋中,能行  相似文献   

7.
海洋雾状层的成因及其对海洋碳循环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雾状层既是陆源物质进入海底的输送通道,又是海洋水体中沉降颗粒及底部再悬浮颗粒物的停留场所。雾状层物质来源主要有陆源、生源以及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不同海区、不同层位的雾状层的物质来源有所差异;雾状层的成因具有复杂性,既有物理作用,又有生物及化学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海底洋流、内波(潮)等物理作用是雾状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雾状层中碳的存在形态主要有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有机碳(DOC)、胶体有机碳(COC)以及无机碳,雾状层与其上下海水之间、雾状层与海底表层沉积物之间不同形态碳在生物-化学-物理动力系统作用下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与迁移,对海洋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是整个海洋碳循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利用错流超滤技术分离厦门湾东南部海域、九龙江河口及九龙江水体中的胶体,并利用实验室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胶体的来源和胶体有机碳(COC)浓度对其自身茵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3种胶体对自身菌群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且其依序为海洋胶体〉河口胶体〉河流胶体.海洋胶体和河口胶体中自身菌群的相对增长率的平均值Y1、Y2与CCOC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河流胶体中自身茵群的平均相对增长率Y3与CCOC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十余年来,海洋胶体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胶体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从厦门海域水体中提取制备出不同来源(海洋、河口与河流)的胶体及不同粒径的海洋胶体,分析并比较其多糖的醛糖组成。结果表明,各种胶体含有相同的醛糖组分,即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粒径相同的高分子量胶体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优势组分,海洋胶体与河流胶体的醛糖组成相似,低分子量海洋胶体的鼠李糖丰度是高分子量海洋胶体的2倍多。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浮游植物和陆源输入是胶体有机物的重要来源,微生物作用和原生动物的摄食可能使天然水体中胶体物质的醛糖组成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