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全区气象网络的可靠性现状出发,简要介绍了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 R R P的原理,分析了改造建设的需求,阐述了改造建设的整体规划,提出应用V R R P协议提升全区气象网络的可靠的解决方案,从保护投资和提高网络可靠性的角度提出一种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3.
4.
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务院办公厅接收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各类气象数据,解决旧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对现有国务院气象数据服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全新开发的数据收集发送功能,解决了现有系统无法进行非法文件过滤和配置灵活性问题;升级现有的监视系统,使新系统满足业务需要的检索、报警、时效计算等功能;扩充的补调下载功能更加贴近操作员的使用习惯。改造后的系统通过数据传输与时效监视功能的分离和程序的改进,增强了传输可靠性和时效性,同时能够为未来业务应用扩展提供支持。经过实际业务测试,系统运行稳定,并为2011年国务院汛期服务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999年1月1日,中国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正式启用,从此揭开了民航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新的一页。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是民航气象“八五”日贷重点工程,是民航气象有史以来投资最大,分布范围最广,业务建设最为复杂的工程。这一新的业务系统的使用,基本改变了原有的中国民航气象业务运行模式,使大多数手工劳动完全由计算机实现,让业务技术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大大缩短了中国民航气象业务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基本与国际标准接轨。可以说这是中国民航气象业务走向信息时代、走向现代化的里程碑。数据库就是各种…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张宏国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1,21(4)
随着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气象资料的整理与保存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保存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而因为新的技术及新设备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方法受到限制,本文就气象资料的整理与应用做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网络进行气象信息传递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针对西南地区气象业务的特点,提出了气象信息网络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及网络应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李力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1,21(4)
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网络进行气象信息传递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针对西南地区气象业务的特点,提出了气象信息网络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及网络应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试飞院气象台初步建立了以气象台业务主楼为中心,辐射713雷达与机场西塔台的业务局域网,经过几年的运行,原先的线路与设备老化,影响了工作正常运行。2000年后试飞院建立了二纵三横的光纤网络,为气象台局域网进行改造提供了条件,以达到在局域网内迅速、稳定可靠传输信息—进一步提升飞行气象保障水平的目的。改造后的中国试飞院飞行保障气象网络自动化系统简称飞行气象网。1 飞行气象网结构 飞行气象网由气象台业务中心楼、713C测雨雷达和705C测风雷达远程业务连接、机场西塔台远程连接、系统集成、陕西省气… 相似文献
17.
18.
气象雷达信息共享对于空中交通管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使用FTP协议,通过民航ATM,完成民航西南地区气象雷达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