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博 《地图》2008,(5):118-125
洪武十五年(1382年)深秋的一天,南京皇宫。 太子朱标跪在冰冷的地上,呆呆地看着他眼前带刺的棘杖,浑身发抖。 我瞥了他一眼:“你把他拿起来!” 朱标面有难色,不敢取杖。 “你怕刺扎了手不敢拿吧?那我把这些刺都除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更好吗?我把天下的奸险之徒都清理干净了,将来你这个皇帝才好当。”“父皇,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朱标如是说。 显然,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民,不用我多操心。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太子,居然这么不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居然说出这样不负责任的话。我听了之后,大怒不已,举起椅子就砸了过去。朱标吓得赶紧逃走了。 这些年来,我绞尽脑汁,制造大批血案,把开国功臣都快杀光了,为的就是给太子留下一根“没有刺的棘杖”。这样我也放心,他也舒心。一天晚上,我在梦里见到了那些死去的开国功臣们,他们一个个血肉模糊,直喊冤枉,而我无言以对,甚至不敢正视他们……  相似文献   

2.
康熙回忆录     
唐博 《地图》2006,(1):74-81
康熙六十年(1721年),除夕。北京城里下了一场大雪,瑞雪兆丰年。 我几乎整整一天时间都在接受子孙们的贺拜,这些子孙中,将有一个来接替我,继任这个父皇打下 的万里江山。 一周之前的御门听政,我感觉真的老了。张廷玉满脸忧郁地开始了冗长的奏报,唠唠叨叨,没完没 了。我刚想打断他那让人心烦的发言,却突然发现张廷玉的头发和我一样花白——我们都老了。 除夕,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这天,我设置了家宴,把孩子们都叫到身边聚聚。这也许是我最后一 次举办家宴了。胤禛一家第一个来到养心殿。看着四阿哥冷峻而微笑的面庞,我很欣慰,特别是看到聪 明伶俐的小孙子弘历,我更是欢喜不已。四阿哥跪下请安,说话掷地有声,坚定有力,让人倍感踏实。 我本来想在家宴上公开自己准备退位的想法,可是话到嘴边,又退了回去。我又陷入了犹豫……  相似文献   

3.
《地图》2006,(2):76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九日,父皇因病不能到南郊主持冬至祭天,派我代行,先往南郊斋所斋戒.能够代父皇祭天,这是不是一个信号呢?  相似文献   

4.
吴文会南极科考日记 2012年11月23日星期五天气雾 一天雾蒙蒙,真正进入西风带的第一天,绕过一个气旋后,早晨船长把航线调整向南直奔中山站,现在是20时航行到南纬44°,4-5米的涌浪.我中午和晚餐都不想吃东西,头晕胃不舒服,连仲也只吃了一点,侯雪峰表现的最好,他说:没啥感觉. 昨天,临时党委召开了有关新站选址的会议,会后领队助理张体军通知我,把侯雪峰列入新站选址的现场科考队员名单,得到此消息,我就中山站和新站选址的测绘工作计划向曲领队做汇报,提出了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地图》2008,(4)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北京,紫禁城。人生的前十六年,我是在这里度过的。可它还是令我感到阴森恐怖。本已迁到宫外信王府,过起与世无争的避祸生活,却在这一日突然受命进宫,我的心里有种莫名的恐惧。许久没有见到皇上了。他是我的兄长,同父异母,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如今在病榻之上,他脸庞消瘦,眼眶发青,嘴唇干裂,双手颤抖,怕是病入膏肓。请安之后,他把我拉到身边,费力地说:"吾弟当为尧舜!"这话犹如晴天霹雳,惊得我不知所措。皇兄的昏庸天下皆知,但在他的庇护下,我过得很安全。因此,我不希望他驾崩,更不希望他把我推上政治的前台。因为朝廷的水太深了。皇上不容我推辞,勉慰再三,希望我不仅要"善视中宫",而且建议"魏忠贤宜委用"。尊奉皇后理所应当,但重用权阉似非良策。在惶恐与疑惑中,我匆匆告退。十一天后,皇上驾崩。次日。魏忠贤迫于各方压力,宣读太后懿旨:"召信王入继大统!"入宫守灵的那一夜,我胆战心惊。身藏岳父家做的麦饼,绝不吃宫中送来的点心;对于提剑近前的宦官,我都要仔细端详,以防万一;爱妻周氏在王府里更是彻夜未眠,祷告上苍,保佑我免于不测。一生中最难熬的一夜过去了。八月二十四日,皇极殿。这是紫禁城的主殿,根据祖制,几乎所有的盛大典礼都要在此举行。三十年前遇火焚毁,四天前刚刚修复。就在这里,我开启了挽狂澜于既倒的崇祯时代。  相似文献   

6.
《地图》2011,(6):14-14
60岁的美国艺术家斯坦·赫德毕生都致力于把画作呈现在美国农村的美景上,玉米地、草地都是他的画板。他还用传统的农业机械,例如拖拉机、挖土机甚至水桶和铁锹,来创作反映美好生活的作品。斯坦的画作传递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其创作内容不仅涵盖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他美国领导人,更令他引以为傲的作品还包括穆斯林学者伊本·巴图塔的肖像、美国自然保护志愿者和农民等。  相似文献   

7.
光绪回忆录     
唐博 《地图》2007,(5):96-103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夜里,像往常一样,不满四周岁的我,早早地就在奶娘的故事中进入梦乡。待到天蒙蒙亮的时候,剧烈的晃动把我惊醒。眼前的一切都变了。这里不是醇王府,但比家里豪华得多。一个老太监把睡眼惺忪的我从怀抱中放了下来,让我在地上跪倒磕头。偷眼旁观,很多大臣也都在下跪,其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父亲。我想叫一声,但整个屋子里一片肃杀,我不敢。磕头之后,抬起头来,面前的宝座空无一人,宝座后面的垂帘里,端坐着两个年逾四旬的女人。其中一个女人一抬手,我就在糊里糊涂中被一个太监抱到了这个宝座上。只见父亲和所有的大臣都向我磕头,山呼万岁。30多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可笑。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成为这个帝国的君主。但作为专属于我的年号,"光绪"却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好运,反而像梦魇一样折磨了我30多年。  相似文献   

8.
周鹏  尹贡白 《地图》2005,(5):96-97
装有遗嘱的瓶子怎样漂洋过海?1949年的一天,美国旧金山一家饭店的工人约翰·沃伦斯在海滨浴场捡到一个密闭精良却装着一张纸条的瓶子,纸条上写着:“我的遗嘱:将我遗产的一半平分给幸运地捡到这个瓶子的人和我的监护人巴里·科章。伦敦XXX1927年6月20日。”约翰·沃伦斯不以为然,只是把这件事当作笑料讲给大家听,让他没想到的是瓶子里的遗嘱竟然是事实。英国有一位女富豪,虽然拥有1200万美元的巨额财产,却膝下无儿女继承,又不愿意给亲友,怎么办呢?这个女富豪平时有个嗜好——把装有纸条或小礼物的瓶子扔进泰晤士河,随它漂向无际的远方,以此…  相似文献   

9.
《地图》2006,(2):72-74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刚刚来到人世间的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富丽堂皇的宫殿.稍微长大一些,我才知道自己的阿玛是皇上,自己正身处父皇开创的盛世.叙齿排行老四的我,按照皇阿玛定的规矩,没有继承皇位的任何机会.我一生下来就由膝下无子的佟贵妃抚养,她经常跟我讲,皇帝是天下最尊贵的人.她的教诲,让我对太和殿的宝座有了一丝朦胧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20日18时50分,这是一个令我心碎的时刻,我敬爱的爸爸,带着对事业的挚爱,带着对家人的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我印象中,爸爸很少回家,听妈妈说,我到三岁时还从没叫过一声“爸爸”。记得有一年,妈妈拉着我们兄弟三个,搭上一辆没有遮挡的钻探车,去loo多里外的周田盐矿和爸爸一起过年。路上突然下起了雨雪,我们依偎在妈妈身边,手脚冻僵的我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们不要爸爸了,我们还是回家吧。”妈妈一把搂着我,没有吭声,眼泪一滴一滴落在我冰冷的脸上。  相似文献   

11.
乾隆回忆录     
唐博 《地图》2006,(3):76-85
嘉庆三年(1798年)八月十三日,承德避暑山庄。这是我的八十八岁生辰,也是我传位永琰之后度过的第三个“万万寿节”。虽然有嗣皇帝的朝拜,儿孙满堂的喜庆,文武百官的祝贺,我依然高兴不起来。三年来,中原腹地烽火连天,早已没有了康乾盛世的太平景象;三年来,每天都有城池失陷、长官阵殁的噩耗,早已没有十全武功的赫赫威名。我总有一种不祥的感觉: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我有生之年怕是难以结束了,朝廷几十年积累的金银财富怕是要消耗殆尽了。即位之前,父皇给我留下了殷实的家底和广阔的舞台;退位之后,我给永琰留下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藤县有苏子     
<正>一直想写一写苏甲荣。前几天与广西朋友会茶,知是藤县籍,顺口问了句"知道苏甲荣吗?"答曰"哪个局的?"想,该动手了。苏甲荣哪个局的都不是,他是1946年故去的重要的中国地图学家。这么说似乎还不够,他是那个风云际会大时代中的青年才俊,也是中国地图出版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我是从《中国地理沿革图》碰到他的。这部图集收在  相似文献   

13.
蔺爱军 《中国测绘》2022,(10):70-73
<正>2010年10月,我作为格库铁路航测外业项目负责人,带领18人历时9天8夜,从青海茫崖沿米兰河徒步负重穿越阿尔金山,至新疆米兰河沟口出山,进行格库铁路越岭地区像控测量。10月22日,我们一行沿米兰河谷执行测量任务,当晚在河谷营地夜宿,等待着向阿尔金山更深处挺进。米兰河畔的呼唤10月23日,天刚亮,帐篷顶又开始滴水。我爬出帐篷,外面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雪下个不停。  相似文献   

14.
母亲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没有年轻过,以至于何时花白了头发我都没注意。我没见过外婆,她在母亲八岁时就死了。听母亲讲外婆很严厉,母亲吃饭时拿筷子总把大拇指翘着,她一声不吭地抓住大拇指就使劲掐。母亲有个妹妹养不活送了人,她和弟弟似乎都是苦水中泡大的。听说母亲从小就很勤快,十来岁的小姑娘就包揽了家务。有一次她在一个竹林盘中拾柴禾,一个男孩打了她并把他的大便抹到她头上,她回家后也没有告诉外公。母亲在贫穷的天空下长大,带着惟一的嫁妆———勤劳嫁给我父亲。她共生了四个孩子,据说她在生我大哥的第三天便到田里挣工分。生我二哥时…  相似文献   

15.
唐博 《地图》2008,(4):110-117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北京,紫禁城。人生的前十六年,我是在这里度过的。可它还是令我感到阴森恐怖。本已迁到宫外信王府,过起与世无争的避祸生活,却在这一日突然受命进宫,我的心里有种莫名的恐惧。许久没有见到皇上了,他是我的兄长,同父异母,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如今在病榻之上,他脸庞消瘦,眼眶发青,嘴唇干裂,双手颤抖,怕是病入膏肓。  相似文献   

16.
正农历庚子年的春运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鏖战中悄悄结束,这是第一个没有返程高峰的春节。伴随着复工和开学时间的不断延迟,数以亿计居家等待的人们,在数万医护工作者的持续努力下,逐渐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2月5日,湖北省外新增确诊人数开始出现下降。到2月18日春运结束时,湖北省外新增确诊人数首次降至两位数,新增确诊人数持续下降14天。这14天的成绩几乎是由各地人民居家不外出换来的。  相似文献   

17.
唐博 《地图》2008,(1):116-123
隆庆二年(1568年)二月,北京西北郊外昌平天寿山。 已经当了十五个月皇帝的我,终于战胜了朝臣们的阻拦,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次出巡。这里是大明王朝的皇陵,埋葬着从永乐皇帝以降的八位先帝,包括我的父亲。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里正在兴建的昭陵,也会成为我下辈子的归宿。 望着高高的天寿山,望着山上星罗棋布的明楼,特别是成祖永乐皇帝长陵那似乎永远也走不完的神道,我觉得自己是那么地渺小。我没有生活在需要开天辟地的年代,不可能效法成祖朱棣那样披荆斩棘、艰苦创业;但在即位以前,我又是大臣们公认的“好皇子”,不会像正德皇帝那样荒淫无道、怠政误国。然而,在大明王朝二百年的历史里,我会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 我会是一个匆匆过客吗?站在永陵的明楼前,我不禁潸然泪下。这里埋葬的是先帝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诚然,他是我的父亲,可那段裕王府的往事却让我不堪回首……  相似文献   

18.
2005年2月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在香港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独一无二》的文章:“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令中国贫穷人口大幅减少,但收入分配不均的情况依然严重;然而,中国经济加速发展,令百姓得以摆脱贫困,贫困者得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这一点更为重要。”不知是诺贝尔奖得主的语言不好,还是那家报纸的翻译问题,这段话罗嗦得让人不敢恭维。不过,他的判断我是击掌叫好的。我觉得他确实是高人,比国内知道“什么问题重要”。中、印市场厚薄与贫富差距现在世界上很多人都看好中国和印度,却少有人注意两国收入…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论文、求职、毕业、到单位报到、上班……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转眼又至年末。回顾时,还是想将这件事情分享。4月中旬,那时我还未走出校门,论文写完、工作已定,有大把的时间,于是买了车票收拾行李,起程去了洛阳的一个小山沟,支教。第一天通过动车、公交、面包、摩托、三轮等各种交通工具,到了那个黑灯瞎火的山沟。三轮颠得屁股疼,我抓着前梁,生怕一个转弯便把人甩出去。一路上,我要很大声地跟来接我的  相似文献   

20.
何峰 《地图》2011,(2):58-65
他终于得到了特恩召试的准确消息,然而如今的考试竞争比康熙帝当年可激烈多了。现今的江南文人基本上都踊跃地参加到新朝的政治文化事务中去了,人人都希望能获得特恩召试的机会,省去三年又三年的漫长等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