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宁运动和震旦系有关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2.
罗迪尼亚超大陆与晋宁运动和震旦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杰  翟明国 《地质科学》2004,39(1):139-152
云南晋宁地区即晋宁运动命名地的区域地质表明,晋宁运动指的是发生在中元古代晚期的一次区域性造山运动,其大地构造性质和时代完全可以与国际上格林威尔造山运动进行对比,因此以下震旦统底界作为晋宁(运动)不整合面的认识有悖于命名地的地质事实,也违反了不整合面地质意义的判定原则。扬子、塔里木等陆块的晋宁期造山作用记录表明,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过程中它们作为小型陆块被包裹在格林威尔造山带之中;而华北陆块可能属于西伯利亚大陆的一部分参与了超大陆的聚合过程。新元古代早期,扬子陆块周缘地段发育的火山—沉积岩系是大陆裂解作用的产物,标志着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的开始。其中,大部分的裂谷在莲沱期泛海侵沉积之前就已夭折,仅有边缘区的一些裂谷发展成裂陷槽或洋盆。因此,在扬子陆块莲沱期泛海侵沉积在区域上高角度不整合沉积在晋宁期夷平面之上,在局部地段平行或小角度不整合沉积在夭折的裂谷沉积之上,而在裂陷槽和大陆边缘区则为连续沉积。考虑到国际晚前寒武纪研究的趋势,本文建议将传统的震旦系予以解体:提出震旦系(纪)应只含灯影组(期)和陡山沱组(期),对应国际地层指南中的新元古Ⅲ纪代;建立独立的南华冰纪和扬子纪。  相似文献   

3.
震旦系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旦系”是我国最早提出并普遍使用的一个时间地层单位。1922年葛利普在其论“震旦系”的文章里[1],大致规定它的含义是:“在寒武系之下,变质的更老岩系(五台或泰山岩系)之上的未变质或浅变质的沉积层”。1924年,李四光记述了长江峡东区不整合覆于变质的三斗坪群之上,整合伏于寒武纪含三叶虫化石的石碑页岩之下的一套不变质地层,并援引葛利普定义而命名为震旦系。  相似文献   

4.
安徽东至地区晋宁运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皖南东至地区晋宁运动,早期为一近 NW向线型紧闭同斜倒转褶皱,晚期为 NW到近SN向 同斜倒转褶皱,末期为 NE到NEE向开阔褶皱,并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叠加褶皱。区内存在两个重要不整 合面,并将中、新元古代地层分割成三个构造层。  相似文献   

5.
云南晋宁梅树村、王家湾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前言云南是我国震旦纪、寒武纪地层比较发育的地区之一。昆明地区的早寒武世地层,层序完整、化石丰富,一直是我国西南地区下寒武统分层对比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商州蛇绿岩带与晋宁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州蛇绿岩带具有完善的蛇绿岩套岩石组合;细碧岩与堆晶岩系渡型洋中脊玄武岩地球化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高林志  尹崇玉  张恒  唐烽  丁孝忠  王约  张传恒 《地质通报》2015,34(09):1595-1604
云南晋宁地区柳坝塘组凝灰岩SHRIMP 锆石U-Pb年龄(890±9Ma、834±34Ma)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有利于云南晋宁地区青白口系的年代定位,为中国南、北方青白口纪地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数据。通过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探讨昆阳群与八街群的关系,对比华南块体青白口系区域地层和构造演化序列,特别是对晋宁运动底界年龄进行限定。对柳坝塘组凝灰岩样品LBT26-3和LBT26-4进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柳坝塘组凝灰岩主要来自于中元古代的岩浆物质,几乎不含地壳组分。样品LBT26-3的εHf(t)值较高,二阶段Hf模式年龄较小,说明其组分为更年轻的岩浆物质,显示在柳坝塘组形成时期可能发生了持续的陆壳增生事件,此区域可能更多为洋壳组成。上述年龄为云南青白口纪地层的对比增添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苏皖运动的存在于否,对研究苏浙皖边界地区的地质发展史和正确认识长兴阶地层有重要意义。笔者论证了长兴组的厚度变化、界线粘土层的性质与成因、底砾岩的确认和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群的突变等问题,认为:1)区内苏皖运动是存在的;2)砺山-江阴海堤不可否定;将安徽广德牛头山经江苏宜兴至江阴条带内的龙潭组上部地层作为长兴组的相变产物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9.
云南晋宁地区柳坝塘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90±9Ma、834±34Ma)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有利于云南晋宁地区青白口系的年代定位,为中国南、北方青白口纪地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数据。通过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探讨昆阳群与八街群的关系,对比华南块体青白口系区域地层和构造演化序列,特别是对晋宁运动底界年龄进行限定。对柳坝塘组凝灰岩样品LBT26-3和LBT26-4进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柳坝塘组凝灰岩主要来自于中元古代的岩浆物质,几乎不含地壳组分。样品LBT26-3的εHf(t)值较高,二阶段Hf模式年龄较小,说明其组分为更年轻的岩浆物质,显示在柳坝塘组形成时期可能发生了持续的陆壳增生事件,此区域可能更多为洋壳组成。上述年龄为云南青白口纪地层的对比增添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沈权 《云南地质》1993,12(3):317-323
昆阳群广泛分布于云南中东部地区,多数地点可见其伏于震旦系和中生界之下,主要是二套泥质岩类,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经受过区域动力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沉积年代大致为中元古审。为求得它们的确切沉积年龄,许多地质工作者作了很大的努力,据不完全计,共获得昆阳群不同层位的同位素年龄值46个,  相似文献   

11.
长江峡区震旦系剖面是李四光教授于1924年建立的,自下而上划分为南沱组(包括南沱砂岩及南沱冰碛层)、陡山沱组和灯影组三个岩组,以南沱砂岩与其下变质地层的不整合面为其底界。1924年以来,此种意见广为沿用。1963年刘鸿允先生将南沱组两个段上升为组,分别称莲沱组(原砂岩段)和南沱组(原冰碛层),上下统的界线移至冰碛层底部,仍以莲沱组底面为震旦系下界。然而,自1965年江西省区测队提出莲沱组之下,尚存在一个地层单位——落可(山东)组并归属震旦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东段晋宁运动表现为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不仅有碰撞型花岗岩侵入体形成,而且使基底岩系发生角闪岩相变质和变形。同位素研究表明本区晋宁运动的活动时期在957-746MaB.P.,在晋宁运动早期开始的大规模碰撞拼合在晋宁晚期达到高峰,并一直延续到震旦纪早期,它可能是全球范围内Rodinia超大陆形成时的构造热过程在东昆仑地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一.钓鱼台统、南芬统、桥头统的沉积特点与对比问题前震旦系的中朝陆台经吕梁运动之后,首先开始了震旦纪初期的准平原化,同时也广泛地进行了陆相-内海相的碎屑沉积,此碎屑沉积虽然以钓鱼台统为代表,实际已继  相似文献   

14.
论震旦系划分与对比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22年葛利普根据我国早期地质工作者的资料和要求,把“震旦系”作为一个时间地层单位古生界的第一个系提出来,而其含义过于笼统而广泛,可以装进大量的、时间范围很长的地层。1924年李四光在长江峡东区确定了一个厚不过800米,时间范围较小的“震旦系”。1934年高振西等在河北蓟县又确定了一个厚达10000米,时间长达10多亿年的大“震旦系”。  相似文献   

15.
《地质论评》1959,19(1):47-48
解放以前,在山西五台山区前寒武纪地层的问题上,一直被维理士的错误观察和论断占了统治的地位。解放后,以王曰伦为首的五台队在本区北部进行了较详细的地质调查,批判了前人的错误,重新建立了地层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滹沱系与震旦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随着近年来地质勘测工作飞跃的发展,陆续发现了许多有关中国前寒武纪地层的新事实和新问题。1953年王曰伦等五台调查队著“五台山五台纪地层的新见”,认为:(i)五台系大部为滹沱系的花岗岩化变质部分;(ii)滹沱系底部为泳碛砾岩,其时代应属  相似文献   

17.
前言前震旦纪岩层在中国华北和东北出露较广,包含了不同的变质杂岩、混合岩杂岩和岩浆岩类,蕴藏着铁、菱镁矿、金、铜、滑石、硼、磷、云母、铬等许多矿产以及一部分稀有分散元素和不同种类的晚期内生矿床,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发展史。因此,研究本区前震旦纪地质,不但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同时对于地质科学理论的丰富和提高,也将作出重要的贡献。本文所涉及的地区西起东经107°附近,南界约在北纬33°30′—34°。它包括了“中国地台”的大部分(见附图)。  相似文献   

18.
翟斗烈 《吉林地质》1990,9(1):65-68
早印支运动结束了吉林省北部地槽的发展进程,从而南台北槽统一为一体。早印支运动具有华力西构造运动的继承性,晚印文运动时期则具有中生代构造运动的新生性特点。北部地槽是递进式封闭的华力西地槽印支皱褶带。印支运动时期是在亚洲大陆与太平洋构造体系中首次出现大陆边缘活化带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9.
震旦系质疑及有关上元古界地层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5年全国震旦系讨论会,根据近年来地层、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的研究成果,认为南方震旦系和北方震旦系是上、下关系;并暂定南方震旦系(三峡层型剖面)称震旦系,北方震旦系(蓟县层型剖面)另建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与上述震旦系合称震旦亚界,归入上元古界。1976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和亚洲地质图的元古代地层图例,即根据此方案编制的。这个方案虽是过渡性的,它对确定我国震旦亚界的地层层序,推动前寒武纪地层的深入研究,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容讳言,对上述方案,有许多地质工作者曾表示不便反对,也不敢赞同。希望多做些工作,以求在实践中逐步统一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鴻允  沙庆安 《地质科学》1965,6(4):325-329
震旦系在地质年表(地层柱)中的位置,自葛利普将其属于古生界作为第一个系之后,李四光首先明确地表示了他的不同意见。李氏认为:“在缺乏古生代化石的现实情况下,将震旦系归属于古生界,显然是不妥当的。”从此,震旦系属于古生界还是属于元古界就成悬案,各家有不同的见解。 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曾对震旦系隶属问题展开讨论,终沒有得到一致的认识。近几年来,国內外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仍在不断地进行。我们一向是主张属于元古界的;这里愿意联系中国南方情况,再次较全面地申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