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几种褐藻在中国沿岸的不连续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进行辽东半岛地区的海藻区系研究工作中,我们发现了这个地区有一些褐藻盛产于东海和南海沿岸,但迄今还没有在山东半岛任何地方采到。这些种类多数是大型海藻,在调查采集过程中一般不会漏掉。以裂叶马尾藻为例子,庙岛群岛的北部岛屿我们只去过一次,就采到很多标本,而山东半岛东海岸至少进行过四次采集,却从未采到一棵。因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西侧自闽江口至东山岛之间的近岸海域,分布着众多规模、大小不等的岛连岛,其中的平潭岛、东山岛和金门岛为大型岛连岛,均在全国十大海岛之列。此类岛连岛为全国沿海岛屿仅有,亦为台湾海峡西侧所特有。其成因属于陆海复合型——大陆岛与岛间波影区沉积复合型岛屿。但目前岛屿的传统分类,尚不能充分表达其特征和存在。需开展该类岛屿成因类型研究,完善岛屿分类,反映各类成因的岛屿特征。当前台湾海峡西岸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开发的海岛,许多属于岛连岛,如平潭岛、东山岛等,研究其成因对该类海岛的保护管理和科学开发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1963年5月至1964年7月,作者在福建海岸带中段(深沪湾——闽江口,24°41′—26°1′30″N)的红树林调查过程中,同时对该段的大坠岛、湄洲岛、鹭鹚屿、南日岛、小日岛、野马屿、江阴岛、文关岛、塘屿、草屿、牛山岛、东庠岛、平潭岛、大板岛、大练岛、小练岛、东壁岛、屿头岛和吉兆岛等(见刚图)20个岛屿的沿岸植被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调查范围自高潮线向陆延伸两公里左右。在调查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等原因的限制,采集尚欠全面,加之有关岛屿的参考资料缺乏,错误之处难免。但作为这些岛屿沿岸植被的首次调查,其资料对同行及将来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台湾海峡西部沿岸上升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分析了台湾浅滩至闽江口南近海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等要素的分布特征,获知夏季海峡西部沿岸存在着上升流。上升流最强的位置有两处:其一在平潭岛附近海域,另一处位于台湾浅滩西北侧东山岛以东海域。文中从底层海流逆坡爬升及风生海流引起的海水涌升等动力学因素方面,对台湾海峡西北部沿岸上升流形成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并用等密度线位移估算了平潭岛附近海域上升流的速度为1.6×10~(-3)cm/s。  相似文献   

5.
中国管枝藻目植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恭炬 《海洋与湖沼》1963,5(2):165-171
管枝藻目(siphonocladales)可称为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性海藻。其分布范围对暖海海藻区系的划分及进一步的资源开发是有参考价值的。我国的管枝藻目,除Cladophoropsis属尚未调查外,共有25种(见附表1)。大多数的种类产于西沙群岛、海南岛(尤其是南部)及台湾的东南部(包括兰屿及琉球屿等)。至于台湾的西北部及大陆沿岸,则仅有少数种类出产。其他海藻之对温度要求较高者亦有类似的现象。其原因是西沙群岛及海南岛所处的纬度较低;台湾东南岸受到黑潮(高温、高盐度)的影响较大;而大陆沿岸及台湾海峡方面,尤其在冬季时,则受到大陆沿岸流(低温、低盐度)的影响较大之故。 在大陆沿岸,管枝藻目的最北生长区域为东山及厦门一带。此外,其他暖水性海藻的种类自海南岛至广东、福建沿岸而逐渐减少,有若干种类也是停业于东山、厦门一带,这是值得注意的。 由我国管枝藻目的组成成分来看,南中国海的海藻区系是印度西太平洋(Indo-West-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福建沿海岛屿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本研究在福建近岸有居民岛屿前期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补充部分无居民岛屿植物多样性及环境和人口密度调查数据,从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两方面比较了19个岛屿植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岛屿面积是影响植物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 SR)和Faith系统发育多样性(phylogenetic diversity, PD)最重要的因素,纬度和年均降水量也有一定影响。19个岛屿系统发育结构倾向于聚集,植物群落的构建可能主要受到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干扰影响。地理距离对岛屿间植物群落系统发育β多样性的变化影响不显著。建议对PD较高的东山岛、粗芦岛、南日岛、湄洲岛、厦门岛、平潭岛、三都岛进行重点保护,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各岛屿功能定位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方案。本研究可以为多层次的多样性评价指标应用于岛屿植物多样性评估以及群落构建机制分析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岛屿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台湾海峡西北部福建平潭岛附近海域33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进行分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有孔虫优势种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G.ruber、Globigerina bulloides的分布及底栖有孔虫组合受到不同水团的影响。根据浮游有孔虫上升流指示种G.bulloides、底栖有孔虫组合和高营养盐深水种的分布特征,对研究区受夏季沿岸上升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评估。研究区沿岸上升流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水深大于40m的海域及平潭岛东部水深20m附近,最远可达水深低于10m的海湾内部分区域,但强度相对减弱,水深较浅的陆地和岛屿边缘附近未受沿岸上升流影响。平潭岛东北部到南日岛西南部水深10~30m部分区域由于受到冬季浙闽沿岸流的影响,沿岸上升流在该区域的沉积记录缺失。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其数目之多达5500多个,总面积为8万多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0.8%,其中,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的岛屿包括: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东海岛、平潭岛、长兴岛以及东山岛。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蓬勃发展以及沿海城市经济特区的相继建立,沿海及其岛屿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影响明显地突出出来。目前,尽管在沿海岛屿的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呈现出了可喜的局面,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岛屿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仍是能源问题。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海岛的能源开发和利用状况极不平衡。其供电情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沙群岛海域生长着极为丰富的海藻,但是,过去研究报道不多,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南海诸岛资源,就有必要对该海区海藻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7、1958、1975、1976年)及山东海洋学院(1976年)在西沙群岛进行了详细的海藻资源调查和采集,采到数千号海藻标本。我们仅研究红藻门仙菜目里的仙菜科种类。经过初步鉴定,属于仙菜科的海藻有11属。本文报道四个属八个种,其中三种是西沙群岛首次记录,三种是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0.
核果螺属(Genus Drupa Roeding,1798)全为暖水性较强的种类,系珊瑚礁生物群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近海,绝大多数种类仅见于广东省西沙群岛、海南岛南部及台湾省,只有少数种类分布到海南岛北部、广东大陆沿岸及福建东山岛。 我国近海的核果螺,以往的报导多在国外,并且除黑田(1941)外多是一些零星记载。 我们较系统地整理了解放前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保存的标本及解放后我所采集的标本共289号,计有个体2857个,共鉴定为20种,其中6种在我国近海为新记录(表1,有*号者)。西沙群岛共发现14种,海南岛南部15种,海南岛北部5种,广东省大陆沿岸仅发现2种。在这20种中。有2种在我国仅见于广东省西沙群岛,有2种仅见于广东省海南岛南部,有一种仅见于广东省海南岛北部、广东省大陆沿岸及福建省东山岛。 核果螺属主要分布于印度一西太平洋,个别种类可扩及非洲西岸及东太平洋。我国的种类,约一半以上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其与印度洋、日本南部、菲律宾、印尼-马来半岛及中太平洋五个海域区系的相似程度大致相等。还应指出两点:(1)出现于中国近海的核果螺中,D. ricina (L.)也见于非洲西岸,D. ricina (L.)、D. morum Roeding、D. uva Roeding 及D. aspera ( Lamarck)4种在东太平洋的克利帕顿群岛亦有出现,但没有与美洲西岸的共有种;(2)出现于中国近海的核果螺中,仅分布于太平洋西岸的种类则较少,只有D. borealis (Pilsbry)为中国及日本一带的特有种,D. biconica (Blainville)为中国、日本及菲律宾一带的特有种。  相似文献   

11.
福建沿海岛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平潭岛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平潭岛为例,分析了平潭岛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土地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福建沿海岛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南澎岛是广东省南澎列岛中的一个岛屿,位于南澳岛的东南方,北纬23°15',东经117°20'。离大陆沿岸约60公里,全岛面积仅0.34平方公里。该岛东、南岸较陡峭,西、北岸较平缓,岛上岩石裸露。 有关南澎岛海藻的研究未见有报道。 本文报道南澎岛大型底栖海藻的种类和分布,并就有关海藻的生态特点、区系性质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黄海西部底栖海藻记录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西部是指北起鸭绿江口,南至长江口(包括渤海)的中国沿岸。这一带的海藻研究,迄今将近百年,目前已掌握的海藻分类研究文献共有45篇。我们在研究和分析这些文献后,把这些海藻记录归的为3类。(1)可以接受的记录:根据我们十多年来在黄海沿岸的调查采集经验证实所记录的产生于黄海西部的海藻,或虽尚未采到,但就目前的资料分析,估计该项记录可能是正确的。(2)待证实的记录:有些海藻记录无法肯定其鉴定是否正确,需待重新检查其原标本后始能确定的。(3)不能接受的记录:这类记录中,有些是已被藻类学家所否定,有些经检查原定名标本后证实是错误的,有些则根据地理分布观点,被认为是不可能生长在这个海区的种类。 根据黄海西部的海藻研究的发展情况,我们把过去的工作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对青岛市沿岸旅游区潮间带海水的营养状况和底栖 海藻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岛沿岸潮间带海水无机氮、磷的含量较 高,呈富营养状态。调查海区共发现底栖海藻51种,其中有红藻30种、褐藻11种和绿藻10种 。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57~1987年期间采自浙江和福建沿岸的仙菜科海藻标本,初步鉴定有7属14种。分两次报道,首先报道其中的5屑7种:复羽多孢藻Pleonosporiumvenustissimum、日本对丝藻Antithamnionnipponicum和卡洛绢丝藻Callithamnioncallophyllidicola为我国首次较全面描述和绘图记录;赫勒对丝藻Antithamnionhubbsii为浙、闽海域首次报道;而如下三个种纵胞藻Centrocerasclavulatum、日本凋毛藻Griffithsiajaponica和对公藻Antithammioncruciatum在浙、闽海区早有报道。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中,北部上升流区浮游有孔虫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惠瑛 《热带海洋》1995,14(3):58-66
分析1987-1988年在台湾海峡中、北部用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水层中的浮游有孔虫标本,研究调查海区浮游有孔虫的生态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区浮游有孔虫计有16种,以泡抱球虫为主要优势种类,其次是袋拟抱球虫和红拟抱球虫。在夏季的7月和8月,浮游有孔虫密集在福建中部沿岸的南日岛至闽江口外海海域一带沿岸水域,其中90%以上的个体由泡抱球虫组成。此现象推测与夏季出现在福建沿岸的上升  相似文献   

17.
威海市区沿岸潮间带海藻季节变化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在威海市区沿岸潮间带连续四年的采集和观察,共采集到了80种海藻,包括绿藻门10属14种,红藻门29属44种,褐藻门17属22种,它们大多数是温带种类,少数是亚寒带和亚热带种类。本文还记录了这一区域各种定生海藻生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分析1987—1988年在台湾海峡中、北部用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水层中的浮游有孔虫标本,研究调查海区浮游有孔虫的生态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区浮游有孔虫计有16种,以泡抱球虫Globigerinabulloides为主要优势种类,其次是袋拟抱球虫Globigerinoidessacculifer和红拟抱球虫G.ruber。在夏季的7月和8月(特别是7月),浮游有孔虫密集在福建中部沿岸的南日岛至闽江口外海海域一带沿岸水域,其中90%以上的个体由泡抱球虫组成。此现象推测与夏季出现在福建沿岸的上升流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利用海藻作为食品、药材、肥料、饲料及胶质原料的历史很久了。在我国许多本草书籍上曾有记载。1942年赵燏黄、米景森等曾在北京市场所见食用干菜类研究——藻类植物之检定,记载了北京市面上出售的干藻18种。其中蓝藻2种,绿藻1种,褐藻4种,红藻11种,这些种类有的是从国外输入的,而从我国沿海所采的标本很少。1953年曾呈奎、张峻甫二氏发表了“中国北部经济海藻”,记载了我国北方利用普通  相似文献   

20.
沙菜及其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新 《海洋科学》1978,2(2):24-29
沙菜属红藻门(Rhodophyta)红藻纲(Florideae)杉藻目(Gigartinales)沙菜科(Hypneaceae),为印度西太平洋区亚热带性海藻。它是一种重要经济藻类,除可作浆料、涂料和食用外,还可作琼胶原料。据调查我国沙菜资源极为丰富,从福建的厦门开始,直到广东沿岸、广西沿岸、西沙群岛及台湾省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