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GPS定位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变形监测时可采用下列两种模式:长期连续监测模式及定期的复测模式。本文以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监测系统和龙羊峡水电站近坝库岸滑坡监测试验为例介绍了这两种监测模式的特点、精度及应用范围,可供用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GPS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根据东海大桥的具体情况,给出两个东海大桥GPS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的设计方案。采用该设计方案,建设东海大桥变形监测系统的成本仅为隔河岩模式的31%。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个实例介绍了GPS技术在城市建筑变形测量中的应用情况,实例证明,运用GPS技术建立基准网并结合传统的测量方法进行变形监测是城市建筑变形测量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GPS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PS技术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方法,并通过三峡库区某滑坡的变形监测介绍了GPS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整个过程,包括监测网的技术设计、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变形分析等内容。监测结果表明,GPS静态定位技术可以达到mm级的精度,在变形监测方面有很好优越性,完全可以满足高精度滑坡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论GPS变形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其连续、实时、高精度、全天候测量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目前GPS在变形监测方面的应用也存在不足和局限性。本文首先对常规大地测量技术、特殊变形测量手段、摄影测量技术和GPS技术用于变形监测的现状及其特点进行总结,然后对目前GPS用于变形监测的模式、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一介绍和分析,最后探讨GPS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GPS技术在万州明镜滩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定位技术的发展为边坡变形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手段。本文阐述了应用GPS技术提取地表变形信息和GPS数据处理的方法,结合重庆市万州区明镜滩应用GPS监测网进行滑坡监测的实践,研究了在地形复杂、观测条件恶劣的山区进行GPS滑坡变形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网布设和数据处理的方法。监测结果表明,GPS变形监测的精度可达到亚厘米级,完全可以应用于滑坡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7.
马琴 《测绘技术装备》2014,(2):25-26,13
由于GPS可以向全球任何用户全天候地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目前在各类变形监测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要介绍了GPS变形监测技术的概况,详细总结了GPS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的监测方案设计,监测网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变形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电站建设和运行安全,小湾电站构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基于GPS精确定位技术的工程变形监测系统,先后成功应用于小湾电站枢纽区工程边坡、大坝和水库库岸滑坡体的变形监测。介绍布设于上述工程部位的的GPS变形监测系统的架构组成、技术特点和监测成果,为水电工程建设GPS变形监测系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GPS变形监测网优化对于高精度工程测量的变形监测精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它与传统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有所不同,因此在对GPS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时考虑的因素与传统控制网也不同.现将传统控制网中的精度、可靠性、灵敏度、费用指标引入到GPS网中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两种基于冗余数的优化设计方法:一种是基于冗余数的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另一种兼顾冗余数和精度的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承办的云台山到武陟段高速公路GPS控制网的设计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证明了应用第二种方法进行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是较为科学的方法.此外,针对变形监测网的特点,将灵敏度指标引入到GPS变形监测网的设计中,深入研究了基于灵敏度的GPS变形监测网的优化设计,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优化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水电站GPS变形监测网的数据处理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9年观测数据为例,应用GAM IT软件和CosaGPS软件对山口水电站GPS变形监测A级网的数据进行处理。探讨高精度GPS网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过程,比较研究两期观测成果,分析GPS变形监测网基准点的稳定性,为山口水电站GPS变形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地铁监测数据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对变形可进行前瞻性预测,从而保证地铁安全的施工和运营。本文以北京市地铁某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某一监测点为例,利用小波分析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然后分别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去噪后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得到原数据的拟合值和对未来变形的预测值;最后利用同期Sentinel-1A卫星影像进行相干点时序InSAR处理,得到形变结果。通过分析两个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并与InSAR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两个预测模型在地铁形变监测中应用的优劣性。  相似文献   

12.
在变形监测过程中,监测因子较多,难以对监测因子进行合理的取舍。首先利用灰关联度分析方法,将监测因子根据灰关联度进行关联排序,为合理选择监测因子提供理论依据;然后,利用得到的关联度进行平滑处理,并将其作为权值建立加权多变量灰色模型,推广了传统的多变量灰色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最后,以南充水库土石坝沉降数据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算例结果表明,加权多变量灰色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比传统灰色模型小,模型精度也比传统模型高。  相似文献   

13.
旱情遥感监测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大范围、长时序的旱情监测中,遥感技术以其快速、经济和大空间范围获取的特点,弥补了基于台站气象数据旱情监测的不足,为防旱和抗旱决策提供了实时、动态、宏观的辅助决策数据。本文对已有旱情遥感监测方法进行分析和整理,将其总结为基于土壤热惯量、基于土壤波谱特征、基于蒸散模型和基于植被指数的旱情监测方法,并对各类方法从监测原理、适用范围和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之上,详细介绍一种结合了全球植被水分指数和短波角度归一化指数的优势建立的旱情遥感监测模型和方法。以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旱情为应用案例,从监测模型方法、数据处理流程和应用分析等方面,介绍一种基于植被水分指数的旱情监测方法,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字地价模型的地价监测点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字地价模型的建立、格网数字地价模型向TIN转化、TIN节点与宗地图层叠加拟合完成地价监测点的定位配置、结合市场比较法的监测点地价更新、TIN数字地价模型更新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数字地价模型运用于地价监测点配置的具体方法。并将这一配置模式与以标准宗地为载体的配置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遥感和生长模型相结合的小麦长势监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遥感影像的信息波段及其组合可以反映农作物生长的空间信息,可对小麦进行长势监测和产量估算,具有及时性和广域性。生长模型是集气候、土壤、品种和栽培措施等因素为一体的,对作物的物候发育、光合生产、器官建成、同化物积累与分配以及产量与品质形成等生理过程及其与环境和技术因子关系综合量化的动态数学模型,具有机理性和预测性。将二者结合用于长势监测不但具有理论研究价值,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简要概述小麦生长模型和长势遥感监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生长模型和遥感相结合的小麦长势监测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今后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6.
王琪洁  邹峥嵘彭悦 《四川测绘》2004,27(4):156-158,173
基于灰色模型的诸多优点,作者选用GM(1,1)模型分析和预报形变监测序列。然而直接应用GM(1,1)灰色模型分析和预报具有季节性的监测序列时往往精度不高。因此,作者提出运用基于季节指数的“去季节波动”法与GM(1,1)混合建模,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预报。基于均方差和平均绝对误差两个精度准则,作者对此方法与周期函数拟合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方法提高了具有季节性波动监测序列的预报精度,且建模方法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广域差分 GPS系统中监测站的监测作用 ,研究了监测站单点差分定位的方法 ,讨论了监测站粗差的检验及其分离的理论和数学模型 ,最后应用广域差分 GPS99’陆基长距离实验进行了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等维新息模型的建模过程及其精度评定方法,并以某矿区地表沉降实测值为依据,建立等维新息模型对其沉降趋势进行预测,在对预测值进行残差修正后,经实测结果对比,与沉降趋势相符合,验证了等维新息模型在地表沉降预测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广域差分GPS监测站的完备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广域差分 GPS系统中监测站的监测作用 ,研究了监测站单点差分定位的方法 ,讨论了监测站粗差的检验及其分离的理论和数学模型 ,最后应用广域差分 GPS99’陆基长距离实验进行了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GNSS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变形监测工作中,但GNSS监测数据中会有缺失值、噪声等误差的存在,对预测结果造成影响。引入改进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变形预测,并考虑该模型的自适应性和容错性,分别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小波滤波法和拉依达准则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缺失值填补、去噪和粗差剔除等预处理。并利用实际监测数据进行短期预报分析,对比原始监测数据和预处理后的监测数据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监测数据的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