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台组(φ2g)一名,最早系尹赞勋、卢衍豪(1945)所创。为一套厚约130~290米的薄层石灰岩,其顶部和底部均含属种多相同的化石。 1964年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文堂等研究了贵州这套地层,认为产Kaotaia为代表的地层称高台组,并建立Kaotaia magna带。  相似文献   

2.
<正> 1972—1975年,贵州石油指挥部一○五队、贵州省地质局一○八队三分队在贵阳乌当吊岩、福泉格老堡、湄潭九坝石冷水等地,测制寒武纪地层剖面时,在原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下部发现了一些三叶虫。贵州地层队(1976,1977)据湄潭石冷水的剖面,将含三  相似文献   

3.
与麻江-凯里古油藏相邻的剑河地区中寒武统石冷水组油苗发育,这些油苗遭受了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前人均认为这些油苗来源于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但剑河地区还发育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泥质烃源岩。为了减少热成熟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对油源对比的干扰,本文采取催化加氢热解技术释放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干酪根中的键合态生物标志物,与麻江-凯里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干酪根中的键合态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综合分析各样品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剑河地区的石油地质背景,对石冷水组油苗的烃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剑河地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泥岩的沉积环境与麻江-凯里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相似,但与剑河地区下寒武统九门冲组泥质烃源岩存在明显差异,上震旦统陡山沱组泥质烃源岩的沉积母质类型也更为复杂。石冷水组油苗与凯里地区奥陶系和志留系油苗相似,均为生物降解油与未生物降解油的混合物,且来源于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剑河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可能存在二次生烃,所生成的烃类两次充注于中寒武统石冷水组地层中,前期供烃遭受了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后期的供烃则较少受到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贵州丹寨下、中寒武统界线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是首次对贵州丹寨凯里组界线剖面界线层的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探讨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微量元素含量沿剖面变化的规律性,对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古生物学者对界线剖面宏观生物组合和疑源类的研究所确定的划分定义,确定界线划分的地球化学划分方案,从而为丹寨下、中寒武统界线划分提供地球化学依据。并且根据对丹寨界线剖面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化学事件研究结果,将界线置于3层-4层之间。  相似文献   

5.
毕坤 《贵州地质》1998,15(3):218-225
1965~1978年笔者参加了1:20万沿河幅,湄潭幅,桐梓幅区域地质调查,将黔东北地区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划分为中统高台组(修定),石冷水组,平井组,上统后坝组,毛田组,使难以划分的娄山关群解体为石冷水组,平井组,后坝组,毛田组,对我省中上寒武统划分产生产大的影响,30多年来的实践,所测地同被认为是标准剖面而予以应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的命名经过未被披露,真相鲜为人知,为此,作为这些剖面的主要实  相似文献   

6.
7.
三都地区寒武纪地层发育齐全,从下统、中统至上统均有出露,特别在上统生物化石极丰富,是研究过渡相区寒武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1954年卢衍豪报导了本区上寒武统的三叶虫,1957—1959年钱义元等对本区寒武纪地层作过详细研究,并确立了下寒武统渣拉沟组,中统都柳江组,上统杨家湾组和三都组等地层序列,历年来均用此层序与各区地层进行对比。尔后贵州地矿局区调队及石油地质队先后在本区开展地层研究工作。1977—1979年笔者  相似文献   

8.
刘怀书 《地层学杂志》1991,15(2):130-134
<正> 徐庄组系1953年卢衍豪、董南庭所建,建组剖面位于山东省长清县张夏镇西南徐庄。徐庄组是由“馒头页岩”分割而来,馒头页岩为1907年 B.Willis和 E.Blackwelder所  相似文献   

9.
黄友庄 《贵州地质》1992,9(4):400-400,376
贵州台江中下寒武统凯里组,产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无论是数量或属种数,均仅次于三叶虫。所产的7个种(相似种、未定种及1新种),分属6属2纲:无铰纲的Lingulella cf. bynguanoensis, L. taijiangensis(sp. nov); Acrothele sp. ;Kutorgina catenata; Linnarssonia cf. tumida; shizopholis cf. rugosa; 有铰纲的Nissusia cf.katujensis,这些属,都是地域性或全球性分布的老属,在我国云南、华东、东北等地早中寒武世地层中零星分布。7个种中有4个相似种,这些被相似的种多见于北美、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早中  相似文献   

10.
崔智林  余向阳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1):51-55,T001
青海大通中寒武统毛家沟群产丰富的牙形石,共有7属8种,以原牙形石占优势,而副牙形石仅有少数个体。与华北和华南相比,这一组合所含副牙形石的比重明显降低,而且缺乏等类型。  相似文献   

11.
青海大通中寒武统毛家沟群产丰富的牙形石,共有7属8种,以原牙形石Jiangshanodusaf.triangulus、Gapparodusbisulcatus、Phakelodustenuis占优势,而副牙形石Westergaardodina、Prooneotodus仅有少数个体。与华北和华南相比,这一组合所含副牙形石的比重明显降低,而且缺乏Laiwugnathus、Furnishina等类型(图版1)。  相似文献   

12.
凯里地区中下寒武统凯里组的Kaotaia(高台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友庄  赵元龙 《贵州地质》1990,7(4):341-344
本文以凯里地区中下寒武统凯里组新近发现的Kaotaia完整背甲化石为依据,补充、完善了Kaotaia属的特征及K.magna、K.globosa二个种的描述,并建立了一新亚种K.magnatransversa。  相似文献   

13.
贵州东部中下寒武统凯里组或是凯里组中上部的凯里动物群,都含有大量的三叶虫,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三叶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Burlingiidae(布林寺虫科)三叶虫就是其中的代表。 Burlingiidae三叶虫是一类特殊的三叶虫,这类三叶虫个体较小,头鞍沟不发育,仅具头鞍侧沟或呈坑状,面线后支交于侧缘,届前颊类三叶虫;缺乏前边缘沟,不分内外  相似文献   

14.
山东大汶口上寒武统长山组笔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罗照 《地质论评》1984,30(6):511-515
我国北方寒武纪地层广泛发育,化石极为丰富,但以三叶虫为主,而笔石则相对较少报道。过去我国寒武纪笔石的研究不多,材料也少。解放前,仅孙云铸(1924)描述过山东泰安蒿里山上寒武统的一种笔石Clonograptus? vambria Sun,我国寒武纪的第一个笔石带最早为穆恩之(1955)所建,即辽宁本溪太子河地区上寒武统凤山组的Dictyonema tautingshanense带。  相似文献   

15.
贵州金沙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中的高肌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贵州金沙岩孔镇长岩沟下寒武统(纽芬兰统一寒武系2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中呈碳质薄膜保存的高肌虫化石,共2属1种1相似种和1未定种:朵氏昆明虫Kunmingella douvillei,昆明虫(未定种)Kunmingella sp.和新月形遵义虫相似种Tsunyiella of luna.这些高肌虫化石与最古老的三叶虫Tsunyidiscus(Mianxiiandiscus)共生,其层位可与云南的Abadiella带对比,表明Kunmingella和Tsunyiella的下限层位已下延至筇竹寺阶的底部.本应属于早寒武世高肌虫分布中区的金沙一带却发现了两区的典型分子Kunmingella和中区的Tsunyiella,说明两区与中区间的混生区的范嗣应从长宁-镇雄小区扩大至贵州的金沙和织金一带.贵州寒武系底部大量高肌虫的发现丰富了牛蹄塘生物群的组成,对研究寒武纪早期生物的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86年笔者在甘肃肃北县明水乡破城山北侧进行1∶5万区调时,于原称奥陶系砂井群及中上寒武统西双鹰山群中,采获了较多的三叶虫与小型无铰纲腕足类化石,经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林焕令鉴定三叶虫为Eoredlichia sp.,李守军鉴定腕足类为Obolus sp.。Eored~-lichia的发现在天山一北山区还是首次,这对该区下寒武统的划分对比、古地理与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17.
贵州丹寨南皋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扬子东南缘南皋剖面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储层为例,应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页岩纳米级孔隙微观形态,通过低温氮气吸附法测定了页岩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并结合X-衍射矿物定量分析和有机碳含量测定,探讨了纳米级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物(伊利石和少量绿泥石)、石英、长石、重晶石和石膏等。石英含量相对较高且沿剖面向上降低,wB平均为53%;相反,黏土矿物含量较低且沿剖面向上增加,wB平均为34%;碳酸盐矿物较少,仅在顶部可见。页岩主要发育粒内孔、粒间孔、裂缝和有机质孔4种孔隙类型,其中前两者较为常见。根据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孔径分布特征、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可将样品划分为4类黑色页岩,孔隙以似片状颗粒组成的非刚性聚合物的槽状孔为主,前3类黑色页岩的孔径分布呈双峰形态,第4类黑色页岩的孔径分布呈单峰形态,最可几孔径分别为d≈0.9nm和d≈3.5nm。孔体积在0.002 8~0.024 3cm3/g之间,平均为0.014 7cm3/g,比表面积在1.056 8~28.825 0m2/g之间,平均为17.541 8m2/g,4类黑色页岩微孔频率分布依次减小,而介孔和宏孔频率分布逐渐增加,即微孔性逐渐变差,至第4类黑色页岩几乎只有宏孔孔隙。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分控制丹寨南皋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孔隙发育,其中有机质有利于孔隙发育且有机质微孔是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石英有利于孔隙发育,而黏土矿物则降低黑色页岩的孔隙性;它们均主要通过控制微孔和介孔的发育来控制黑色页岩的孔隙发育。  相似文献   

18.
李炳淑 《地质学报》2002,76(2):154-154
本文是关于韩国Sabuk地区上寒武系Sesong和Hwaje-ol组牙形石的生物地层学研究。从Pukil剖面Sesong板岩底部采取的两个样品发现了晚寒武纪牙形石,包括:Furnishinafurnishi,F.kranze,F.pernica?,F.triangulata,Hertzinaelongata,Laiwugnathus doidyxus?,Phakelodus elongatus,Muellerodus?obliquus,Westergaardodina matsushitai 和 W.moessebergensis.这是首次从Paekunsan向斜的该组地层中找  相似文献   

19.
贵州东部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学及台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贵州东部丹寨一三都中上寒武统两个碳酸盐岩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及8个体系域,并认为由于构造升降运动,两露头剖面的沉积环境发生变化,该区台地类型由中寒武统的缓坡型陆棚演变成上寒武统的镶嵌陆架型台地。研究表明,自中元古宙晚期以来,研究区经历了由洋壳过渡到陆壳的演变过程,体现在该区自中寒武世至晚寒武世由广阔的坡缓底平的广海陆棚沉积,转为台地(斜坡)-广海(盆地)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0.
贵州绥阳地区广泛发育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黑色碳质页岩。页岩的厚度在30~50 m,埋藏深度小于3 000 m,具有较好的区域性封盖层,保存条件良好,是区内主要的页岩气目的层。页岩的有机质丰度TOC为1.5%~3.0%,成熟度Ro为1.0%~3.5%。推测总含气量为0.3~1.2 m3/t,地质资源量为639.5×108m3,资源潜力较大。页岩气可在区内隆起的低部位等处富集成藏。综合页岩气的区域地质特征和保存条件,提出了绥阳地区东北部是今后页岩气的重点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