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利用NECP2.5°×2.5°分析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2010年12月江门两次强冷空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hP形成的异常强冷温度平流,是造成大幅降温的主要原因,冷平流降温和辐射降温相结合造成部分地区的严重低温霜冻;850hPa冷暖空气的辐合和200hPa辐散是强冷空气造成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NCEP/NCAR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河南省2008年12月3-6日和19-22日的两次强冷空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前期中层均为强盛的西北气流,天气晴好,气温偏高.对河南的影响均以强降温和大风天气为主,最大降温幅度接近,3-6日过程冷空气持续时间更长,强降温范围更广;后一过程持续时间较短,降温主要在豫东北部,大风更为明显.2)前一冷空气过程为"不稳定小槽东移发展型",后一过程为"横槽转竖型".冷空气源地均为新地岛以东洋面;均在贝加尔湖一带形成横槽,横槽北侧的东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加强,形成异常强的冷高压和冷中心,是造成两次强降温的主要原因.3)第一次冷空气为偏北路径,后一过程为典型的中路路径.4)过程中大风与强的正变压、强冷空气下沉运动引起的动量下传及其到地面时的强度和落区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11月中旬广东省强冷空气的特点和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强冷空气的特点是出现时间早、日平均气温低、气温回升缓慢、降水偏多;发生的可能气候成因是大气环流从纬向型调整为经向型,以及厄尔尼诺事件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1974年9月12—15日我国大部份地区受到一次较强冷空气侵袭,西北东部、华北、华东北部、湖南和江西中部气温下降8—12℃,对晚稻生长有不良影响;陕西北部、宁夏、内蒙大部降温12—14℃,这些地区比常年提前10一15天出现初霜,农作物遭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新疆北部、甘肃、青海、东北、西南  相似文献   

5.
2021年11月昭通发生两次强降温天气过程,本文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两次过程的环流形势、温度平流、下沉运动和水汽条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冷高压、冷平流的强度不同,两次过程的降温幅度也不同;前期回暖有利于形成较大的降温幅度;静止锋的影响也会引起昭通南北降温的差异;较强的下沉运动有利于高层能量下传及地面大风的形成;零度层高度降至700hPa以下和较深厚的湿层有利于降雪,且地面温度过高不利于积雪形成。  相似文献   

6.
1979年11月2日晚,雅安市产生了一次历史罕见的深秋暴雨,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灾害。本文从天气形势、水汽输送、中小尺度系统和气候背景等方面,对此暴雨过程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强冷空气过程是广州市11月的高影响天气类型之一.通过分析广州地区5个站1961~2009年11月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及日雨量等数据,以及NCEP 2°×2°再分析资料.并根据广东省气象局的灾害性天气标准,发现1961~ 2009年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过程共有8次,没有寒潮过程出现.从24h的降温幅度看,1...  相似文献   

8.
从主导系统的发展,分析了影响系统的成因,并以700hPa冷空气的活动,分析了形成这次强冷空气天气的冷源及东部大降水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2014年11月下旬连续两次大雾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22日半夜至23日上午的大雾具有平流雾的特征,处于稳定的2~4 m/s的东北偏东气流中,实况探空逆温层结不明显,弱冷空气从偏北偏东路径扩散影响,高压底部偏东气流从东海带来的暖湿水汽成为起雾的主因;而24日上午的大雾具有辐射雾的特征,基本处于准静风和低于2 m/s风向不定的情况之下,逆温层结明显,倒槽北拱东伸,地面气压场弱,天空晴朗,前期水汽条件充沛。23日大雾过程具有突发性、维持时间长的特点,预报难度大。从22—23日的数值模拟来看,除前期浙北空气中颗粒物较多、浙江西高东低及钱塘江口的地形作用等影响因子以外,高压底部的偏东气流与倒槽发展带来的东南气流的辐合对水汽输送和堆积起到关键作用,是形成23日这次长时间突发性大雾过程的主因,并且在模式的探空曲线中300 m高度以下也存在明显的逆温层,但由于高度过低以至于在常规探空图中不易被察觉。  相似文献   

10.
一次强冷空气活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分析的2°×2°的12 h的物理量场资料,对2006年4月10—13日的一次大范围的寒潮天气的冷空气活动过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冷空气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横槽的维持加强使两股冷空气合并堆积并加强;高空锋生及锋区后部强烈的上升运动,使空气绝热膨胀冷却,冷空气的强度不断加强;横槽前后高空冷暖平流和涡度平流的合适配置使得横槽转竖,转竖的大槽引导强冷空气南下。  相似文献   

11.
容娜 《气象科学进展》2021,11(2):197-201
利用NCEP 1°×1°逐日再分析资料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位涡理论对克拉玛依区域2019年5月15—16日一次强冷空气活动进行分析,得到结论:1)此次天气具有明显的斜压性特征,高纬地区有一强冷舌直伸中亚,冷空气强且深厚。赶槽的推动影响冷槽加速南压。咸海低涡将北方暖空气阻挡在高纬地区,其前部西南气流有利于使水汽输送到中亚地区。2)与气候平均场相比,2019年5月500 hPa高空西北气流明显,易于高纬度冷空气南下影响新疆。底层偏东气流不仅向克市辖区输入了冷空气,也与地形构成迎风坡效应,加大了垂直风切变,诱发上升运动。3)高纬度强的高位涡中心南落、中亚弱的高位涡中心快速东移,两者合并进入北疆,使强冷空气能迅速爆发。高位涡区在新疆北国境线停滞,高位涡中心移动轴线右侧与强西风气流在克市辖区上空叠加时,对应6 h后此处出现降雨落区中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天气形势的角度出发,对本次寒潮过程进行分析,并在总结历史个例及日常经验的基础上,对冬季强冷空气的强度估计,以及冷空气过程最低温度的预报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以NCEP FNL再分析资料作为初始场和边界场,利用TAPM模式对2015年11月2427日发生在舟山跨海大桥的一次强冷空气大风过程进行水平分辨率300 m×300 m的数值模拟试验,并采用大桥上的道路气象站观测资料进行误差检验,分析此次大风过程中舟山跨海大桥各路段的横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TAPM模式对于此次大风过程的舟山跨海大桥桥面风速、风向以及横风风速都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且模式对于过程最大风速的模拟一致性较好,但陆地站点风速模拟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此次冷空气大风影响过程中,金塘大桥中段、西堠门大桥东段以及甬舟高速册子岛段东段为强横风的主要影响路段,横风风速大于11 m·s~(-1),6级以上的强横风影响时间达33 h以上。而桃夭门大桥到舟山路段虽然过程平均风速较高,但横风影响较弱,横风风速仅为2~7 m·s~(-1)。值得注意的是,甬舟高速金塘岛段自东向西的弯道路段以及桃夭门大桥转向册子岛的弯道路段口,会存在横风突然增大的风险,极易对安全行车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吉林省东南山区两次雨转暴雪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常规资料、探空资料和雷达垂直风廓线资料,对2012年11月5-6日、11-12日吉林省东南部山区两次雨转暴雪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是高空冷涡配合不同发展阶段的地面气旋东移发展,强降水性质分别为锢囚锋区降水和地面气旋的暖区降水。系统的动力抬升条件与长白山区地形抬升作用结合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和加强,当天气系统从不同路径进入山区,强降水的位置不同。低层充足的水汽是大到暴雪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两次过程的水汽分别来自东南风带来的海上暖湿气流和槽前西南急流的水汽输送。雨转雪和纯雪持续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带来的冷空气降温,气温的降低可以促使雨转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深秋暴雨是小概率事件 ,本文对发生于 2 0 0 2年 11月 15日的一次深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 ,分析表明 ,中低层的切变线的存在与稳定少动 ,强度的不断增强是本次暴雨发生的直接原因 ;而南支强于北支 ,低槽北抬 ,北抬后维持在 30°N附近 ,并形成了强烈的风向和风速切变。  相似文献   

16.
曹俊元  杜惠良 《浙江气象》2012,33(4):19-24,34
2012年4月2日夜里至3日凌晨,受强冷空气的侵袭,浙北地区出现了8~9级雷雨大风,气温剧烈下降,大部分地区降温在8~10℃之间,局地降温10~12℃。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主要有雷雨大风、局部强降雨等,此类灾害性天气值得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2000年11月17-29日一次冷空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不同纬度的锋区同向叠加使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加强,冷空气从偏西路径东移南下使西南地区降温明显,中低层切变线是造成我国大范围降水(雪)天气的重要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为了便于对解放以来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对1951—1972年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作了普查,并按下述标准选取了84个强冷空气活动过程,确定了其起止日期,同时对出现的天气现象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等方法,统计分析1962—2016年连平县寒潮和强冷空气过程的时间分布特征、强降温周期变化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连平县的寒潮多发生在11月至次年4月,1和2月是寒潮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段;(2)强降温过程存在2、5、19和30年左右的周期变化,其中2和5年的周期最为显著;(3)对500 hPa环流场合成分析得,连平县冬季寒潮主要是处于两脊一槽的形势,尤其是在12月和次年2月,而1月主要是暖性脊显著偏强导致的寒潮爆发。  相似文献   

20.
《气象》1979,5(12):38-40
两次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一(6一26) 天气·热带对流层上部切变线与低空赤道西风的关系“~”(6一29)北半球1。。毫巴环流分型及其与新疆大型台风中心的垂直倾向与台风近期移向的统计关系“·(6一32) 过程的关系”·“·“·”·”·“·“·“·“·“··““···“·“一(1一l)结合环流分型作台风登陆地段预报·“”·“···“··““·(6一33)气象卫星vTPR资料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试用·一(1一6)能量突增与六月份暴雨··...”·“·”·“·“·“·”····”“·(6一40)用能皿和动力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