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苏北部全新世海侵事件和气候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北部全新世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的研究 ,以建湖庆丰剖面最具代表性。以庆丰剖面已获研究成果为基础 ,结合邻区地层和古生物资料 ,探讨江苏北部全新世二次海侵事件和气候变化。所研究地区除建湖以外 ,尚有阜宁和淮安两地。结果表明 ,在 70 0 0aBP左右 ,建湖—阜宁一带发生全新世第一次海侵 ,此时该地区已处于潮间带位置。至 65 0 0aBP~ 4 5 0 0aBP最大海侵期 ,这一地区已位于潮间带下部或潮下带上部。同时 ,海水已向西入侵至淮安流均地区 ,当时此处已变为近岸沼泽地带。此时也正值全新世高温期 ( 80 0 0aBP~ 3 70 0aBP)的时段之内。最高年均气温高于今日 1 7℃。至 2 2 0 0aBP~ 10 0 0aBP期间 ,建湖地区又发生全新世第二次海侵 ,但其规律远小于第一次。  相似文献   

2.
西藏洞错全新世早中期盐湖沉积的古气候记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调查藏北高原腹地盐湖———洞错的Ⅰ阶地湖相化学沉积 ,发现硼砂及赋存 5层纯芒硝的完整沉积剖面。依据DZ0 1剖面的磁化率特征 ,结合韵律层的沉积学、盐类矿物学和14 C年代学 ,盐湖沉积物磁化率等恢复重建盐湖环境的替代性指标。指出洞错在全新世早、中期经历了潮湿温暖期(8470aBP ,可能至 10 5 0 0aBP± )→寒冷干旱期 (8470~ 8170aBP)→潮湿温暖期 (8170~ 75 90aBP)→气候频繁波动期 (75 90~ 740 0aBP ,寒冷大背景下三干三湿的气候演替 )→寒冷干旱期 (740 0~6 940aBP)→潮湿温和期 (6 940~ 6 6 2 0aBP)→寒冷干旱期 (6 6 2 0~ 6 410aBP)→温暖湿润时期(6 410aBP以后 ,可能至 330 0aBP)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有孔虫及共生生物组合与碳酸盐微相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奎 《沉积学报》1988,6(3):96-103
有孔虫属微小原生动物,不同的属种对其生态环境的选择不同。浙江鸡笼山C3-P1剖面有孔虫分布于盆地相、开阔海-局限海台地相灰岩中,并与相应环境的底栖生物共生。盆地相有孔虫还与放射虫共存。根据有孔虫的特征、伴生生物反映的生态环境和周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将该剖面有孔虫划分为三个组合、七个亚组合。它们分别反映了盆地、广海陆棚及陆棚边缘、开阔海台地和局限海台地五个相带、七个亚相和十六个微相。盆地、广海陆棚、开阔海台地有孔虫组合所赋存的微相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能力。经搬运后堆积的有孔虫组合所在微相储集油气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薛积彬  钟巍 《沉积学报》2008,26(4):647-654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巴里坤湖BLK 1剖面沉积物的粒度分析,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结果表明,巴里坤湖沉积物中45~170 μm粒级组分含量和平均粒径对研究区区域性风沙活动较为敏感,据此结合14C测年数据重建了研究区9400 cal aBP以来的风沙活动历史。在过去的2 000年内,巴里坤湖地区尘暴事件多发或强风沙活动时段主要出现在240~440 cal aBP、600~1 280 cal aBP和1 400~1 800 cal aBP期间,这些时段同历史时期的雨土频率高值期、古里雅冰芯阴阳离子高含量期较为一致。从更长地质时期来看,8 000~8 300 cal aBP、7 400~7 700 cal aBP、6 500~7 000 cal aBP时段,特别是在中全新世(3 900~6 100 cal aBP)期间,区域性的尘暴事件或强风沙活动尤其频繁,这些时段同古里雅冰芯中微粒浓度、敦德冰芯中的微粒含量记录均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干旱区封闭湖泊沉积是记录地质历史时期风沙活动的良好载体,但由于气候环境变化往往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对某一剖面沉积物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及应用不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5.
石羊河流域位于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东段,是西北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交汇过渡地带。流域下游的民勤盆地分布有大量保存完整的湖相沉积地层和湖岸地貌,这些沉积地层和地貌景观在整个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极具代表性,是进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理想场所。鉴于此,选取民勤盆地的青土湖剖面、西渠剖面、沙坑井剖面、九坨墚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地层对比及可靠14C测年,探讨了区域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的几个大的阶段。主要结论和认识如下:13000aBP前和9500—6700aBP两个阶段,区域沉积地层以风成砂、河流砂沉积为主,气候环境表现为干旱;13000—9500aBP和6700—1100aBP两个阶段,区域沉积地层表现为湖相沉积的粉砂沉积为主,气候环境表现为湿润;1100—0aBP风成砂等的沉积阶段,气候环境表现为干旱。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GK111及GK95孔的25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定量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底栖有孔虫15属32种。根据底栖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等分布特征和AMS14C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揭示晚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共发育3套海相地层,分别是中更新世晚期的第三海相层、晚更新世的第二海相层和全新世的第一海相层,通过与全球海面变化曲线对比,发现其与MIS7、MIS5和MIS1阶段的高海面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样品的Q型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划分出3组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有孔虫化石组合,第III化石组合带为中更新世晚期海侵的产物,为河口-滨岸浅海环境。第Ⅱ化石组合为晚更新世海侵的产物,为潮间带-潮下带沉积环境,第I化石组合带为潮上带-潮间带沉积环境。海相地层顶、底板高程和厚度的分析结果显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期间发生过不同期次、不同强度的构造活动,而进入全新世以后构造活动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7.
泥河湾盆地第四系有孔虫化石群锶同位素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泥河湾组含有孔虫化石层位的沉积环境问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生物壳体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其中的有孔虫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样品采自泥河湾小渡口剖面27,28层的有孔虫化石(NonionshansiensisWang)和与其共生的介形虫和腹足类。同时,对该剖面22层介形虫以及流经该剖面的桑干河和支流壶流河河水的87Sr/86Sr值也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GK111及GK95孔的25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定量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底栖有孔虫15属32种。根据底栖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等分布特征和AMS14 C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揭示晚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共发育3套海相地层,分别是中更新世晚期的第三海相层、晚更新世的第二海相层和全新世的第一海相层,通过与全球海面变化曲线对比,发现其与MIS7、MIS5和MIS1阶段的高海面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样品的Q型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划分出3组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有孔虫化石组合,第Ⅲ化石组合带为中更新世晚期海侵的产物,为河口-滨岸浅海环境。第Ⅱ化石组合为晚更新世海侵的产物,为潮间带-潮下带沉积环境,第Ⅰ化石组合带为潮上带-潮间带沉积环境。海相地层顶、底板高程和厚度的分析结果显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期间发生过不同期次、不同强度的构造活动,而进入全新世以后构造活动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9.
<正> 有孔虫是辨认沉积相的重要标志,也是指示不同沉积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水深等)之一。近年来,上海同济大学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对东海表层沉积中有孔虫的分布规律以及晚更新世低海面时期的微体化石群已作了研究,东海某些柱状样中的有孔虫群也有初步调查与研究。此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地质部海洋地质调查局  相似文献   

10.
对渤海湾西部潮间带和浅海区106个表层底质样品的活体与死有孔虫进行分析,筛选出8个优势种。利用死体有孔虫研究了优势种随水深(高程)变化的垂直分布特征,讨论了不同属种、不同有孔虫垂直组合带与地质环境、海面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有孔虫属种和组合的指示范围决定其作为地质环境及海面变化指标的灵敏性和精度。确立了研究区有孔虫海相性评价指数及与水深(高程)的相关性。根据对研究结果的实例应用的分析,恢复了研究区一个局部地点的相对海面变化曲线,为全新世地质环境和海面变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案例。  相似文献   

11.
闽南、粤东全新世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7类古海面标志物的137个样品年龄数据进行沉积深度校正、构造升降幅度校正和潮差校正后,绘出闽南、粤东全新世以来海平面变化曲线。闽南、粤东出现全新世第一次高海面时间为6300aB.P.前后。闽南、粤东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曲线反映海水进退的波动情况基本相似。海平面发生波动的时间从东往西逐渐推迟。海平面变化曲线与硅藻垂向变化、孢粉所反映的气候变化、滨岸沙堤形成期和古文化遗址堆积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江苏建湖地区全新世生物群和古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据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资料,论述了建湖地区全新世生物群的演替、海平面波动、古地理变迁和古气候变化。生物群资料证实,本区曾遭受两次海侵,全新世中期海侵规模大,为高海面期,属低能潮坪至潮下带上部浅水环境;其晚期海侵规模小,属潮上带环境。两次海侵期之间,出现一明显海退期。据孢粉资料计算,本区气候波动与全新世全球性气候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3.
赵烨 《地学前缘》2002,9(1):137-142
在考察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半岛东侧阿德雷岛西部海拔18 0 0m的海岸阶地上苔藓泥炭层 (0~ 44cm)之沉积特征 ,分别测量了 5 5~ 8cm ,18~ 2 0cm ,36~38cm三个层段泥炭样品的14 C年龄为 :现代、(6 71± 2 0 )aBP、(32 6 5± 12 0 )aBP ,据此推算该苔藓泥炭底层形成的时间大约在 430 0aBP。分析了半岛西北部地质湾海滩沉积层中同种浅海底栖褐藻 (Ha lymeniasp )的14 C年龄 ,即 15~ 17cm和 92~ 95cm层中褐藻的14 C年龄分别为 (885± 70 )aBP、(144 0±75 )aBP ,现代褐藻14 C年龄为 (6 95± 70 )aBP。用不同时段褐藻14 C年龄内差法消除南极海源有机碳的14 C年龄老化问题 ;还分析了地质湾海拔 6 84m海岸阶地古湖相硅藻沉积层的14 C年龄为 (2 430±75 )aBP。从而建立了全新世晚期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的海平面变化序列 :在 430 0~ 2 430aBP期间 ,区域海平面快速下降 ,其平均下降速率为 - 0 6 0cm·a-1;在 2 430~ 80 0aBP期间 ,区域海平面继续下降 ,其平均下降速率为 - 0 31cm·a-1;在 80 0~ 2 30aBP期间区域海平面开始缓慢上升 ,其平均上升速率为 0 14cm·a-1;近 2 30a来海平面上升进一步趋缓 ,其平均上升速率为 0 0 7cm·a-1。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区13000年来的气候序列初探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本文根据新疆地区全新世地层的年代标尺,黄土、湖泊和河流沉积物记录的环境变迁信息,以及古土壤和炭化层等所反映的古气候变化做了综合分析,对新疆地区13000年来的气候序列初步概括为:13000—10000aB.P.冷湿转凉干;10000—8000aB.P.,温干;8000—7000aB.P.,温湿;7000—6000aB.P.,暖干;6000—4000aB.P.,温湿;4000—3000aB.P.,温干;3000—2000a.B P.,凉湿;2000aB.P.至今,温干(1500aB.P.左右有凉湿的波动),与现代气候类似。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湾全新世以来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全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湾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变化,对北部湾海域的SO-31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的垂向分布特征,将SO-31沉积柱划分为3个单元,反映了全新世不同时期的区域海平面波动以及沉积物物源的变化。SO-31沉积柱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La/Co与La/Sc散点图分析表明:111 400~12 800 a BP(全新世前期),研究区海平面较低,红河、其他周边河流及海岸侵蚀物均为本区的主要物源;28 500~1 1400 a BP(全新世早期),随着海平面的逐渐上升,河口和岸线逐渐后退,各物源供给区对本区沉积物的贡献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相对而言红河贡献率有所下降;30~8 500 a BP(中全新世至今),区域海平面持续上升导致了琼州海峡打开,北部湾水动力环境和物源供给发生了剧变,红河对本区的物源贡献逐渐变小,而来自北部湾东部的物质成为本区沉积物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16.
王庆  孟庆海 《地层学杂志》1999,23(4):277-282
全新世以来山东半岛东北部沿岸的相对海面(基准面)变化控制了入海河流河谷内全新统的发育,并通过影响进入海岸带碎屑物质的类型与数量,深刻影响了海岸带全新统的发育。全新世早期(10~6ka B. P.)快速的相对海面上升导致河谷溯源堆积,河流输沙中的推移质均堆积于河谷中,仅有悬移质进入海岸带堆积,因而海岸全新统下部均为细粒的海湾、湖、沼泽相沉积。全新世中期(6~4ka B.P.)时海面虽已相对稳定,但早期基准面上升导致的河谷堆积作用仍在进行,因而中全新统的粗碎屑海岸沉积均为源于基岩海岸侵蚀的含贝壳砂砾石。从全新世后期(4ka B.P.以来)开始有较丰富的河流推移质输沙进入海岸带,但由于不同规模河流对相对海面变化的地貌响应有显著差别,不同河流对海岸全新统发育的影响各不相同。上述结论为精确地解释低序列、小尺度地层层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商志文  李建芬  姜兴钰  李琰  王宏 《地质学报》2020,94(8):2433-2445
大凌河河口地区LZK06孔40m以浅岩心的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年代学等综合研究以及该地区LZK02-04钻孔资料,揭示了研究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经历了两次海侵-海退旋回,依次形成了中更新世晚期湖相/河流相→晚更新世海相-湖相/河流相→全新世海相-河流相地层。全新世早中期由于物源供给很少,研究区处于长达约10ka的饥饿滞留相沉积环境,平均沉积速率仅约0.02~0.05cm/a。全新世晚期约1500a cal BP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河流输砂量增加,研究区开始了快速加积过程,平均沉积速率约0.9~1.2cm/a,下辽河平原被快速充填,开始成陆。与全球海面变化时空分布特征的对比,推断辽东湾的第II海相层发育于MIS 5-MIS 3早期,第I海相层发育于MIS 1阶段高海面时期。晚更新世以来频繁的海面升降是辽东湾泥质海岸带地层和环境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库赛湖近4000年来湖相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对比人工俘获风成物粒度特征,表明库赛湖沉积物中粗颗粒组分(>64 μm)主要由风力搬运作用进入湖泊沉积,记录了该地区尘暴事件历史。重建的尘暴事件序列表明:2 500~800 cal aBP时段为该地区近4 000年来尘暴事件高频发生的阶段,4 000~2 500 cal aBP和800 cal aBP以来的时段尘暴事件发生频率较低;近千年来的尘暴事件主要发生于小冰期内的3次降温时段。与贵州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对比分析表明,库赛湖地区近4 000年来气候变化受亚洲季风的影响,尘暴事件多发生于夏季风较弱的气候干冷时段。  相似文献   

19.
以渤海湾西岸现代岸线附近的NP3、CH110和BT113三个钻孔全新世岩心为研究对象,采用沉积岩石学、AMS 14C(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14C,加速器质谱14C)测年、微体生物聚类分析等方法精细判别沉积相,重建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沉积演化历史,并利用微体生物组合分带对水深变化的指示,定量讨论全新世相对海面变化。结果表明:渤海湾西岸全新世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经历了沼泽-潮滩-浅海-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环境的演化过程。全新世初始阶段,研究区中部和北部发育沼泽环境,南部未见沉积,与上更新统河流相沉积呈不整合接触。全新世早期,研究区潮滩环境发育。潮滩层厚度约1 m,历时数百至1千余年。至7000 cal BP前后水深增大,研究区进入浅海环境。约6000 cal BP,沿岸南北两端先后进入三角洲过渡环境,中部三角洲环境约开始于1500 cal BP。渤海湾西岸地区全新世的环境演化同时记录了该地区的相对海面变化:约10000 cal BP前后,渤海湾相对海平面已接近21.3~20.4 m。约8000 cal BP,相对海平面介于18.6~17.0 m。约6000 cal BP时相对海平面低于6.8 m,5000~1000 cal BP,相对海平面高于-2.5 m,1000~800 cal BP,相对海平面介于-1.3~-0.4 m。8000~5000 cal BP时,相对海面上升约15.0 m,上升速率达5 m/1 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