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本文从小麦生长季内降水条件入手,分析了达县地区干旱、湿害发生规律及成因,探讨了干旱、湿害对小麦的危害机制,并提出综合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维华 《四川气象》1999,19(4):62-64
本文从小麦生长季内降水条件入手,分析了达县地区干旱、湿害发生规律及成因探讨了干旱、湿害对小麦的危害机制,并提出综合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小麦对气候环境适应性较强,从气候生态的角度看,本省大小麦生育期内的某些气象条件,对高产稳产或形成良好的穗粒重结构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本文把这种不利的气象条件叫做大小麦的农业气象灾害。这主要有湿害、病害、冻害和热害。此外,风、旱、冰雹等灾害也程度不同地存在,在此不作专门论述。 (一) 湿害麦类属旱性作物,需水又怕水。本省大小麦生育期间雨量过多,特别是平原水网地带地下水位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湿害,成为影响大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农业气象问题。本省  相似文献   

4.
川东南小麦湿害、干旱、高温、冻害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川东南小麦生育期间湿害、干旱、高温、冻害等气象灾害的水平和立体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减轻灾害影响的适应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施秉县油菜高产栽培的气候条件及防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崇新 《贵州气象》2003,27(6):20-21
从施秉县气候变化出发,分析了施秉县油菜高产栽培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热、水等气象条件的需求,并就早苔早花、“湿害”、冰雹等灾害进行了防治对策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深沟窄厢降湿效应及其对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的影响,指出,推广深沟窄厢减轻湿害,机播(密窝)密植提高温光效率,是川东南小麦低产改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小麦成穗率的气候生态模型,分析了成穗率与光、温、水等气象因素及分蘖率的关系。指出,孕穗前后光照不足、低温、干旱或湿害是影响川东南小麦成穗率的主要气候问题,并对提高成穗率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苏皖等地旱象发展 四川盆地渍涝明显──1995年12月──陆均天(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1995年12月,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关中、黄淮、江淮、江南东部等地旱象发展;四川盆地持续阴雨寡照天气,湿害明显。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正常或偏高,冬暖...  相似文献   

9.
春季温州地区气候变化强烈,气温波动大,雨量、雨日多,空气湿度大。采用塑料大棚栽培蔬菜虽然能利用其保暖性能达到生产季节的提前,提高商品价格。但由于棚内的小气候特征完全不同于棚外,往往由于管理不当,极易发生冷害、热害和湿害,从而直接影响瓜果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川东南小麦产量形成与气候生态条件的关系入手,对川东南小麦低产的气象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前期和后期的湿害、中期的干旱、整个小麦生育期间的光照不足是川东南小麦低产的主要气象原因,少数年份中期的低温、冻害和后期高温对小麦产量也有一定影响。据此,提出了与气候特点相适应的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农业气候生态角度分析了影响豫南稻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对豫南稻区小麦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涝灾。由于降水冬前比冬后变化大,常出现生育前期旱涝和中后期湿害。因此,建议在选用小麦品种时,一要注重早熟性,二要注意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三要有配套的耕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豫南稻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候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农业气候生态角度分析了影响豫南稻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对豫南稻区小麦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涝灾。由于降水冬前比冬后变化大,常出现生育前期旱涝和中后期湿害。因此,建议在选用小麦品种时,一要注重早熟性,二要注意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三要有配套的耕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魏绍安 《气象》1976,2(10):21-21
今年我区小麦苗期生长很好,但越到生育后期就越差劲,主要原因是4—5月份遇到了连阴雨天气而造成严重减产。当地群众说:“麦收三条沟”,即用开沟降低地下水位来防止小麦湿害。外地也有这样的好经验。 淮南稻区麦田要不要起沟排涝防湿害?起沟的效果如何?今年我们结合小麦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4.
四湖涝渍地区主要种植制度的气候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评价四湖涝渍地域种植制度出发,对6种种植制度之气候利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6种种植制度而言,热量条件均可满足;雨热同季,有利于单、双季稻生长,棉花生长欠佳;渍涝系其共同灾害,尤其是小麦湿害及其诱发的病害严重,其产量品质低劣,商品性差;考虑到油菜较为耐渍,并从发展优质米、优质棉、优质油出发,应改麦稻连作、麦棉套作为油稻连作或油棉套作;另外,早稻虽然口感较差,但早稻田对主汛期的调蓄作用较大,故不宜大减.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4,(6):57-58
上海地区常年春雨过多,麦田里地下水位高,土壤中“水”和“气”的比例失调,往往造成三麦(小麦、大麦、元麦)的根系发育不良,植株抗逆性差,容易发病和倒伏,在后期高温天气下,根系早衰,容易逼熟,严重影响三麦的高产。近年来推广麦田开深沟降低地下水的办法,是战胜“湿害”夺取三麦高产的有效措施。为了进一步摸索深沟的作用和效果,为合理开沟提供科学数据,我局自去年11月起,组织了18个气象站、哨,对不同沟深的试验田进行地下水位、土壤湿度和三麦生育情况的观测、考察和分析,麦田沟深的田间小气侯  相似文献   

16.
张建敏 《气象》2000,26(6):62-63
每月气候与影响3月份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北方地区降水偏少 ,黄淮中部和西部以及关中和陇东部分麦区旱象露头或发展 ,冬小麦返青分蘖和孕穗受到影响。西南东部、江南大部以及华南北部和西部上旬和中旬持续阴雨寡照天气 ,不利于春播春耕和越冬作物的生长 ,西南东部出现局地湿害。月内 ,北方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的大风扬沙或沙尘暴天气 ,给交通运输和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1 北方大部地区大风扬沙天气频繁入春以来 ,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降水稀少、温度偏高 ,除东北东部、甘肃南部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有 10~ 40 mm降水外 ,大部地区降水…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鄯善县的地理位置、地势,既有金地干旱、少雨的特点,又偶有大降水、暴发洪水的现象发生以及预报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考虑宏观地形的小网格温度场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沈国权 《气象》1984,10(6):22-27
热量资源是农业气候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湖南省目前多数气象台站所处的海拔较低,大多在300—500米以下。在山区,县城一般在山间或河谷盆地、低平区,地势低,而县境内其他地方地势较高,县气象站的资料代表性有所局限。对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形复杂的湖南省来说,500米以上的低山、中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6.32%,仅根据海拔较低的气象台站的资料来分析全省热量资源,显然估值偏高。而且在全省21.18万  相似文献   

19.
<正>1引言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山区,由于受地质、地势等条件的限制,架空线路的杆塔接地装置的工频率接地电阻往往达不到要求,而杆塔接地电阻对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又十分重要,需要把接地电阻降下来,这时要根据每基杆塔的实际情况,认真查看地质、地势、测试杆塔周围各个不同深度的土壤电阻率,然后根据每杆塔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降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低纬山地气象》2019,(6):F0004-F0004
1、秋绵雨灾害及防御措施 秋绵雨是指9-11月份连续5域5 d以上逐日降雨量大于或等于0.1mm的持续阴雨天气。贵州省的西部受秋绵雨影响最重,自西向东影响逐渐降低。秋绵雨对农业的危害较大,轻则使水稻、玉米成熟期延长,重则使秋收作物倒伏、谷粒生芽;或使秋耕秋种难以进行,影响播种。秋绵雨影响田间生产活动的进行,导致不能及时收获或已收获的不能脱粒晾干入库而发生霉烂如何应对秋绵雨灾害:(1)关注天气预报,抓住降雨过后的间晴天气,及时抢收作物。(2)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早发芽,多发芽。⑶开沟排水,防止湿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