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养殖牙鲆淋巴囊肿病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养殖牙鲆中发生的似淋巴囊肿病进行了细 胞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指出,在囊肿细胞内有大量形态一致、大小为260~270nm的典 型虹彩病毒。因病毒的形态和大小与国外报道的淋巴囊肿病毒相同,故研究从电镜学的角度 确认供试牙鲆所患疾病是淋巴囊肿病(Lymphocystis disease,LD),该病毒为虹彩病毒科的 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LDV)。该项工作系国内首次全面报道了病鱼主 要组织细胞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LD病毒存在于囊肿、心脏、头肾、脾脏、肠和鳃中。  相似文献   

2.
淋巴囊肿病毒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LCDV)主衣壳蛋白(MCP)基因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Express2.0软件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的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分析.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反应体系的最佳引物浓度为0.5 μmol/L,方法的检测限为30个病毒拷贝,扩增产物的Tm值为74.5 ℃.该方法对淋巴囊肿病毒有特异性,不能扩增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HNV)、虎纹蛙病毒(TFV)、蛙虹彩病毒(BIV)、新加坡石斑虹彩病毒(SGIV)、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及真鲷虹彩病毒(RSIV).对12份发病牙鲆鱼样品进行检测,均感染淋巴囊肿病毒;20份无临床症状的牙鲆经检测不含淋巴囊肿病毒.建立的LCDV的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方法,具有成本低、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可用于淋巴囊肿病毒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云纹石斑鱼淋巴囊肿病病变过程的超微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于1989—1990年,对海水网箱养殖的云纹石斑鱼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淋巴囊肿病进行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淋巴囊肿细胞之间并无区别,它们均含有许多包涵体和病毒颗粒;主要描述用患淋巴囊肿病病鱼的皮肤结节匀浆对实验鱼作皮下注射而感染的淋巴囊肿病的超微病理过程,包括病毒颗粒在成纤维细胞胞膜上的附着和成纤维细胞及其内含物的形态变化等过程;此外,病鱼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肠上皮也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云纹石斑针淋巴囊肿病病变过程的超微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永嘉  郭青 《海洋与湖沼》1997,28(4):406-410
于19891-990年,对海水网箱养殖的云纹石斑鱼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淋巴囊肿病进行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淋巴囊肿细胞之间并无区别,经们均含有许多包涵体和病毒颗粒;主要描述用患淋巴囊肿病鱼的皮肤结节匀浆对实验鱼 下注射而感染的淋巴囊肿病的超微病理过程,包括病毒颗粒在成纤维细胞胞膜上的附着和成纤维细胞及其内含物的形态变化等过程;此外,病鱼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肠上皮也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牙鲆鳃细胞系分离和培养淋巴囊肿病毒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利用牙鲆鳃细胞系进行了养殖牙鲆淋巴囊肿病毒的分离及培养 ,并通过电镜对培养细胞中淋巴囊肿病毒的形态及感染循环进行了初步研究。将病鱼的淋巴囊肿组织无菌滤液接种牙鲆细胞系 ,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 ( Cytopathic effect,CPE)。电镜观察在培养细胞的胞质中有病毒的包涵体 ,胞质中散在 6角形、5角形或圆形的病毒粒子 ,大小为 10 0~ 140 nm之间。在感染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存在大量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6.
淋巴囊肿病毒是引起多种海、淡水鱼淋巴囊肿病的病原,且不同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25株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mcp基因的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同一宿主的淋巴囊肿病毒mcp基因序列并非完全一致,有些同宿主分离株间存在着较少的变异,其MCP蛋白序列间的变异位点多位于不规则结构域、属于非蛋白相互作用位点;分属不同基因型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MCP蛋白序列间的变异位点也多位于不规则结构域,变异位点为蛋白相互作用位点的比率仅占21.98%。金头鲷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LCDV-sa是一种新的淋巴囊肿病毒基因型,此25株淋巴囊肿病毒可分为7个基因型。对淋巴囊肿病毒变异的研究,可加深对其感染机制的认识,有助于了解其传播途径,可为淋巴囊肿病的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纹石斑鱼淋巴囊肿病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永嘉 《海洋学报》1992,14(6):97-102
本文用光镜和电镜对海水网箱养殖患淋巴囊肿病的云纹石斑鱼(Epinethelus moara)进行了研究.分别观察了其囊肿物、皮肤、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和肠管等器官.光镜下,可见囊肿物主要由巨大的囊肿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许多包涵体和空泡;肝脏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并有胞质嗜碱性小体出现;脾脏内白细胞滞留;肾小管变性、萎缩、坏死并形成大面积无肾小管区;心肌炎和心外膜炎等病理变化.电镜下,可见囊肿细胞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散布于核周区域;病毒颗粒切面多呈6角形,核衣壳外大部分还具有一中等电子密度的囊膜,衣壳由3层构成,核髓有明暗相间的区带.本文还对该病与国外报道有差异的问题、病毒的形态和病鱼慢性死亡的病理学等方面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牙鲆淋巴囊肿病毒靶器官上病毒结合蛋白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牙鲆淋巴囊肿病毒单克隆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在患淋巴囊肿病牙鲆的表皮、鳃、胃、肠及肾中发现淋巴囊肿病毒的感染,以此确定为病毒感染的主要靶器官。用NP-40细胞裂解液分别抽提靶器官的总蛋白,利用病毒铺覆蛋白印迹技术(VOPBA)对靶器官上淋巴囊肿病毒结合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在胃、肠及肾的组织蛋白中均有1个分子量为27.8 kDa的蛋白与淋巴囊肿病毒特异结合,在鳃和表皮的组织蛋白中分别存在分子量为37.6 kDa和56.0 kDa的蛋白与淋巴囊肿病毒特异结合。推测在淋巴囊肿病毒靶器官上的这3种病毒结合蛋白有可能是病毒的受体蛋白。  相似文献   

9.
最近报道从患病的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虹彩病毒,被暂时命名为红螯螯虾虹彩病毒.它还能感染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了探究红螯螯虾虹彩病毒是否能够感染同属于甲壳纲、十足目的螃蟹.选取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和粗腿厚纹蟹(Pachygrapsus crassipes)作为实验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结论证明了红螯螯虾虹彩病毒能够感染中华绒鳌蟹和粗腿厚纹蟹.推测其他蟹类也可能是其潜在的宿主,这暗示着红螯螯虾虹彩病毒对螃蟹的养殖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鱼类淋巴囊肿病毒靶器官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探讨病毒传播途径,运用组织病理学技术,对患淋巴囊肿病毒病的牙鲆和鲈鱼的组织进行显微观察,并对病毒感染的靶器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牙鲆体表皮下结缔组织中,当大量成纤维细胞膨大、变圆,大小为10~18μm时,细胞膜外未出现囊壁,少数细胞的细胞质中观察到嗜碱性物质;18~20μm的膨大细胞在细胞膜外出现囊壁,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物质;>20μm的细胞具有了淋巴囊肿细胞的典型特征。另外,在牙鲆鳃、肠上皮下结缔组织和粘膜下层中,脾、头肾边缘组织和表面系膜、肝表面系膜,以及鲈鱼的鳃等部位均观察到淋巴囊肿细胞,并在牙鲆和鲈鱼脾内观察到膨大细胞。因此,淋巴囊肿病毒的靶器官主要是鱼体表皮下结缔组织,其次是鳃、体腔膜、肠、脾和头肾。鱼体表皮下结缔组织是淋巴囊肿病毒病的检测、检疫和早期诊断的最佳样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鱼类淋巴囊肿病毒(LCDV)滴度.以牙鲆鳃细胞系(FG)作为感染细胞,将生长旺盛的FG细胞接种于48孔培养板中培养至形成细胞单层,用2倍连续稀释的LCDV粗提液分别接种FG细胞.固定各稀释度LCDV感染后的FG细胞,孵育抗牙鲆LCDV单克隆抗体,其后再运用生物素-亲合素反应系统,以碱性磷酸酶底物APRed试剂盒发色.倒置显微镜观察,被病毒感染的FG细胞的细胞质呈现红色,未被感染细胞的细胞质呈无色.记录各稀释度病毒感染的阳性细胞孔数,按Reed-Muench法计算组织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0).结果显示,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得LCDV在FG的滴度为1.77×210 TCID50/mL.该法可以用来有效测定LCDV滴度,且结果直观、准确性较好,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1997~1998年,山东省烟台市和威海市4个养殖场的养殖牙鲆发生了一种危害很大的疾病。该病症状为患病牙鲆的眼睛、口腔内外、鳍及上下体表等部位有明显囊肿物。病症轻的牙鲆援食正常且有自愈现象,病症重的牙鲆基本不摄食、部分出现死亡。自愈牙鲆体质弱,在运输过程中死亡率超过了80×10-2,可以说失去了商品价值。据调查,发病养殖场的鱼苗系购自同一育苗场,而该育苗场则使用了韩国亲鱼进行鱼苗生产。病理组织切片表明,在囊肿细胞的胞质内有嗜碱性、具网状结构、形状不规则的包涵体。由于本病的症状和病理组织特征与国内外有关真鲷和石斑鱼等的报道基本一致,所以,本研究初步认为该病为淋巴囊肿病。  相似文献   

13.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10株分泌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利用单抗2H4,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对牙鲆血清中抗淋巴囊肿病毒(LCDV)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无外观症状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很低(平均OD值为0.092),个别鱼体偏高,证明已感染LCDV,处于潜伏期;患淋巴囊肿病且症状显现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平均OD值为0.165),患淋巴囊肿病后处于恢复期的牙鲆抗体水平最高(平均OD值为0.231);健康牙鲆接种LCDV灭活疫苗后,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姬松茸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感染活性及其作用方式,进而为水产养殖鱼类高效抗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LCDV)感染活性物质的开发和鲆蝶类淋巴囊肿病的防治奠定基础,利用热水浸提和酒精沉淀法得到了5种姬松茸提取物组分(E1~5),并利用MTT、细胞病变程度观察等方法研究了5种组分对LCDV感染体外培养大菱鲆鳍细胞(turbot fin cells,TF细胞)的影响作用.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5种组分对体外培养TF细胞均无毒性.细胞病变程度结果表明,本文所得5种姬松茸提取物组分尤其是E5组分具有显著的抗LCDV感染TF细胞的活性.不同方式感染的实验结果进一步显示,5种姬松茸提取物组分抗LCDV感染TF细胞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直接灭活病毒和/或阻断病毒吸附细胞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金钱鱼肾细胞系的建立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是一种重要的广盐性海水养殖鱼类,可直接在海水、淡水、咸淡水等不同环境中正常生长。为研究金钱鱼独特的渗透调节机制,本文研究了金钱鱼肾细胞的原代和传代条件及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原代肾细胞在含有20%胎牛血清(FBS)的L-15培养基里贴壁和生长较好,添加10ng/m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能明显促进细胞增殖,传代细胞采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L-15培养基,细胞生长迅速,3—4d即可传代。金钱鱼肾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命名为SK细胞,目前已传至22代。扩增第11代SK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比对结果证明此细胞系来源于金钱鱼。采用CCK-8法检测第12代细胞在低渗(95,137,200mmol/kg),等渗(330mmol/kg)和高渗(430,550mmol/kg)中的增殖情况,结果发现肾细胞在137—430mm/kg的渗透压范围内均可增殖,说明金钱鱼肾细胞对渗透压的耐受性较强。本试验首次建立了金钱鱼肾细胞系,并初步证明了肾细胞对盐度有较强的耐受性,为今后渗透压调节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牙鲆饲喂湿颗粒饲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0,10% ,20% ,40%和60 %比例的全价粉末饲料与冰鲜杂鱼混合 ,配制成湿颗粒饲料 ,投喂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T.&S.) ,进行工厂化养殖试验。结果证明随着添加全价粉末饲料量的增加 ,饲料系数逐渐降低 ,鱼体增重率逐渐增加 ,在鱼体防病、成活率、体色方面 ,投喂添加粉末饲料的湿颗粒饲料都明显优于单一的冰鲜杂鱼 ,其中 ,4号饲料在养殖成本方面 ,每公斤鱼的饲料投入比鲜杂鱼节省1.26元  相似文献   

17.
几种鱼类培养细胞对不同干扰素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四种鱼类培养细胞CIK、CAB、GCB、BRE对Huifn-a,CIK、CAB、GCB、GRE、FHM等五种鱼类培养细胞干扰素作用的敏感性。这四种鱼类培养细胞对HuIFN-a不敏感,对五种鱼类培养细胞干扰素表现出相对一致的敏感性差异,其中GRE细胞对鱼类干扰素最敏感,其次为CAB、GCB。CIK细胞能产生高滴度的干扰素但对鱼类干扰素不敏感。不同病毒对干扰素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