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追根溯源完颜氏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往往是以部落居住地为姓。所以,研究其姓氏来源,首先要从了解部族开始。"凡姓完颜者,皆女真族也",其部族的演变,上可追溯到尧舜传说时期,那时称肃慎族,秦汉时称挹娄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09,(6):22-26
一、老姓:一个源于老子的姓氏 关于老姓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源于老子。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切:“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古代交通路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第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环境极为严酷,交通十分困难。但据文献记载,古代曾有以下5条路线,即丝绸之路的南道、姑墨—于阗道、坎城—神山堡—疏勒道、焉耆—于阗道及抒弥—龟兹道,却不乏我国古代人民的足迹。根据现存历史文献反映,晋代高僧法显是我国第一个从东北向西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人,玄奘是第一个把塔克拉玛干沙漠比作“死亡之海”的人。  相似文献   

4.
行政区划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在原始社会,人们以原始群、血缘公社、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组织为单位,进行生产、生活,没有地域区划的概念,即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篇》)。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产品日益增多,逐渐出现了财产私有制,产生了阶级,最终导致国家的形成。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管理好比原来的部落大得多的国土,防止原有各集团之间的争斗,以巩固其统治,于是在原有原始社社组织基础上,实行分区分级管理,从而产生了初期的行政区划。一、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体系人…  相似文献   

5.
安第斯山,是一座位于南美洲西部,大致与海岸走向一致,纵贯南美大陆西部,大体上与太平洋岸平行,以跨越国家多、纵贯南北,为全世界最长的山脉而著称。据考证,安第斯原是居住在印加古都库斯科以东的部落名称。在印第安语中,anti意为"东方",用以表示当地山岭的名称。一说源于印第安语或印加语anti,意为"铜",因秘鲁南部山区产铜而得名。安第斯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几乎是喜玛拉雅山脉三倍半,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主  相似文献   

6.
一、姓氏起源诸葛氏人口总数在我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300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440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6位。关于诸葛氏得姓之由,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综其所述,其来源大体有三:第一,源于封国。出自黄帝后裔葛伯的封国,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夏王朝时期,黄帝之支庶伯益的后代飞廉被封在葛地(今河南宁陵),建葛  相似文献   

7.
<正>受"农田荒了不打粮"这一农谚的影响,人们通常视荒为"祸",以致见荒思灭。譬如:一处水域荒了,长满了茂密的水草或灌木,往往会对其"灭荒"或"开发",轻者是为其"刮脸",即:铲除水草灌木;重者是填之、埋之,即:或种庄稼,或盖房屋。其实,这是对水域生境及其生态最大的破坏,水草植物在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和水分以及抗洪防洪中有很多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克什克腾旗,内蒙古赤峰市辖旗。"克什克腾"[Keigten],系蒙古语,为蒙古部落名。"克什克腾"一名,在历史文献中亦作:(一)客失克田。《蒙古秘史》卷七第一百九十一节、第一百九十二节与卷九第二百二十四节等出  相似文献   

9.
受青藏高原新生代快速隆升和河流的快速下切影响,在我国西南山区高山峡谷、高地应力场、频繁的地震活动、暴雨及人类活动等内外动力作用下,河谷地段常形成暴雨诱发滑坡→堵江→堰塞湖灾害链。2012-08-31,四川喜德县遭遇200 a一遇的特大暴雨,日最大降雨量达149.2 mm。热柯依达乡上游1.5 km处发生大型碎屑岩滑坡,体积为520×104m3,堵河形成堰塞坝。堰塞湖水位上升28.6 m,库容量达120×104m3,威胁下游9个乡镇与县城约1.29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对滑坡及堰塞坝的工程地质测绘,分析了滑坡的平面、空间形态,滑坡体、堰塞坝的物质结构、变形破坏特征。研究了滑坡运动过程的地质力学模式,推导出本构方程。主要认识有:1.滑坡体物质主要分为散体、层状碎裂、层状块裂结构。2.滑坡失稳运动地质模式为:强降雨诱发滑体产生后退式拉裂蠕滑启动;在岩体裂隙中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作用下,和前缘良好临空条件结合,产生高速滑动,凌空飞行;受河谷、对岸山体阻挡,急速停止,解体、破碎,堆积于河谷,堵断河流形成堰塞体。3.滑坡启动失稳力学模式主要为潜水和承压含水层混合模式。天然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18,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为0.92,失稳破坏。推导出滑坡短程飞行、碎屑流运动本构方程。4.堰塞坝整体稳定性好,发生管涌或流土溃决的可能性小,主要以"漫顶"模式逐级冲刷破坏。  相似文献   

10.
<正>乌审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毛乌素沙漠腹地,隶属鄂尔多斯市,旗人民政府驻达布察克镇。"乌审"系蒙古语,为蒙古部落名,在历史文献中亦作:(一)忽神。"忽神"一名,《南村辍耕录》卷  相似文献   

11.
滁州得名于滁河。滁河古称"涂水"。滁州由古代的"涂中"演变而来。滁州地名从"涂"到"滁"的演变,是古人对客观发展的认识在造字法上的运用,可以用来解析滁州山水形胜的地理特点。"涂"是一个形声字,从"水"从"余"。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读作tu,指发源于四川益州,流向云南一条河流(即今天的牛栏江)。江淮人借用同一个字"涂",而发出了不同的音称作"涂chu水",也只是声母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郑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3位,约有人口101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78%。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汉族郑姓主要有四大来源:其一,源于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郑氏出自姬姓。周厉王少子友封于郑,是与桓公,其地华州郑县是也。生武公,与晋文侯夹辅平王,东迁于洛,徒溱、洧之间,  相似文献   

13.
正老哈河是辽河西源西辽河上源,秦至西晋称乌候秦水,南北朝时称土河,隋朝时称"托纥臣水",唐朝时称"土护真水",辽金时始称"土河"(即"土护真河"的简称),金后期及元朝时又称"涂河",明称老哈母林,清代始称老哈穆楞,简称老哈河或老河。关于老哈穆棱河之名的来历,人们都认为来源于蒙古语,但却不能解释其含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于明朝人米万春的《蓟门考》记载"老花母林"河之名过于简略,而清朝人又把"老花母  相似文献   

14.
龚胜生  于颖 《地理研究》2006,25(6):1096-1106
历史人口迁移是历史时期区域人地关系演变的最直接的动力。通过对1211375年间湘阴县外来氏族移民过程与空间分布的分析,发现:他们无论是直接迁入还是辗转迁入,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土地和生存而来;67.2%的氏族祖籍江西,地缘上的亲和力和血缘上的凝聚力导致了氏族移民迁出地的邻近性和入居地的集聚性;69.6%的外来氏族在明代迁入,后唐同光年间,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为三个氏族移民高峰期;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氏族移民来源地,不同时期的氏族移民入居到不同的地理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湘阴县氏族移民入居地从丘陵平原向河湖滩地拓展的演变,反映了湘阴县域乃至整个洞庭湖区从丘陵到平原再到湖区的区域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5.
依据古文献判断,先有复姓“宗伯”氏,然后才简略为一个字的“宗”氏;故而,多数宗姓子孙认为宗姓源自复姓“宗伯”。经笔者查阅资料,由《元和姓纂》得知:宗姓始祖是周朝大夫宗伯之子,他的后代以祖辈官职命姓氏。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宗氏原为宗伯氏,是周大夫宗伯的后人。《左传》中记载有宗鲁一人;汉代有宗俱碑,为四岳炎帝之后,望族出自河东,而古代的河东,即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宗姓发祥地就在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后渐渐繁衍分布于全国。故宗氏后世子孙尊宗伯为宗姓的得姓始祖。  相似文献   

16.
《西部资源》2015,(2):78
<正>根据考古发现,岫岩地区在距今1~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遗址的岫玉古玉器,辽宁建平县出土的"玉猪龙",岫玉老印章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钩龙",原始社会"勾云形器"均以岫玉为代表。历代留下的岫玉文物十分丰富,夏商周时期的"鸟兽纹玉觥"、"玉跪人",战国时期的"兽形玉",秦汉时期的"玉辟邪",东晋时期的"龙头龟钮玉印",南北朝时期的"兽形玉镇",唐宋时期的"兽首形玉杯",元代的"玉贯耳盖瓶",明代的"龙头玉杯",清朝的"哪吒玉仙"。1968年在  相似文献   

17.
正人们常说"知识是客观的",又有不少人把"客观"理解为"标准答案",甚至是"死板的教条"。这些观点或多或少影响着人对知识价值与知识美的感悟、发掘和提升,让知识仅是知识,甚至成为羁绊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负,而不能内化为智慧,成为滋养生命成长的甘露。知识是人类活动的结晶,知识都有价值,知识的美就在于其价值得到充分张扬与生长。知识会有两方面的价值,即显性价值和潜在价值。显性价值即本体价值,也可称为客观性价值,是陈述或解释某个(或种或类)  相似文献   

18.
黄土区各类地质灾害伴随着极端降雨频繁发生,然而当前针对黄土滑坡堰塞坝溃决机制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初始含水率、密实度、来水流量等参数对堰塞坝溃决的影响仍缺乏系统研究,其灾害机理尚不清晰.在影响堰塞坝溃决的众多因素中,初始含水率对黄土滑坡堰塞坝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初步探究了0% ~25%含水率...  相似文献   

19.
正位于贵州省剑河县敏洞乡的"沟洞"侗寨,因其生态、习俗、语言、人文等元素的古老及其所承载的侗族传统文化的独特而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何谓"沟洞"?从地名命名角度分析,"沟洞"应由侗语"澉崂"(沟洞侗语)或"更度"(侗语北部方言)音译而得。需要说明的是,"沟洞"的"沟",与"澉""更"谐音,为侗族的自称,指侗家、侗寨、侗族,并非山沟之"沟";"沟洞"的"洞",与"崂""度"谐音,为古侗语,有先头、古老之意,这里指一个早先就有人居住  相似文献   

20.
王姓是中华民族姓氏文化最为渊远流长的一个,同时也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王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种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来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其中一支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另一支是东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