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区域地壳稳定性是进行重大工程建设时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三峡地区区域地壳结构、地壳应力状态、地壳形变、断裂活动性及地震活动性等影响地壳稳定性的因素。利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该区地壳稳定性作了分区评价。按区域稳定的四级划分标准,在三峡地区划分出三个稳定区、两个基本稳定区和两个次不稳定区。三峡工程坝址位于稳定区内,库区跨越了基本稳定区和次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库诱发地震分类方法,将水库地震分为断裂活动型、崩滑塌陷型、膨胀破裂型和岩溶气爆型四大类共十个亚类。指出评价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实际上主要是评估诱发断裂活动型水库强震的可能性。在分析了长江三峡水库区水库诱发强震的地质条件之后,按照上述观点着重分析了水库诱发断裂活动型强震的可能性。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整个长江三峡水库区而言,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不会超过5.5级;倘若仅就库首区而论,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则不会超过5.0级;水库诱发地震对三峡大坝坝址的影响烈度不会超过Ⅵ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山东半岛的新构造运动及有史载以来、特别是自七十年代以来地震活动特点。以其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烟台、威海市辖区内划出了四条地震带和四处地震危险区。对半岛及其邻区中强地震的地震烈度进行了推测。结合半岛的地壳结构,对近二十年来上百次有感地震进行了震源深度、震源解质、发震特点作了分析,区内地震属壳内浅源地震,发震密集层位——是在深17公里的硅铝层与硅镁层分解面上部硅铝层中,另一是在其分解面下部约20—25公里的硅镁层中。从板块运动的观点出发,推断了半岛地壳的现代应力场、半岛地区的运动总趋势及其地震发生原因。参考史载地震强度,半岛地区地震地质环境,并与邻区进行类比,推测各地震危险区在未来几十年内,发生的中强地震为里氏6—6.5级,极震区的地震烈度通常不会超过Ⅸ度。烟台市芝罘区、威海环翠区,未来几十年内由地震危险区地震所波及的地震烈度约Ⅶ度左右。  相似文献   

4.
详细讨论了大同 5 .6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 ,并结合该区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特征、地壳深部构造特征等资料 ,对该区深部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 :地震前后 ,该区出现了明显、大范围的重力场变化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该区地壳深部的低速 -高导块体在应力不断的作用下 ,其塑性物质沿深大断裂上涌和侧向运移 ,中下地壳间发生层间水平滑移 ,导致密度发生变化而引起重力场变化  相似文献   

5.
推导了用富里叶级数表示的地壳垂直形变场所产生的散度场公式。对华北地区30多年的资料及河西地区近期资料进行了计算,绘制出各时间段的散度等值线图,并对该区地震活动的散度场背景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认识:①在散度图象中正源区和负源区之间通常有散度密集带,零散度线恰好位于散度密集带;②散度密集带和地壳厚度变异带在分布上呈现一致性,且在多数情况下二者方向一致;③中强地震通常发生在地壳垂直形变散度场的零散度区,这里是地壳隆起和沉降的交汇部位;④地壳垂直形变散度场图象和地壳深部构造图象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研究长江三峡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和现今地壳重力场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板内中强地震的孕震动力学过程,探讨了整体上相对稳定的长江三峡及邻区孕育和发生中强地震的动力学机制,并提出了该区板内中强地震预测的动力学标志。  相似文献   

7.
2017-06-16 、06-18湖北省秭归县和巴东县先后发生M4.3、M4.1地震,武汉城市圈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台网先后获取这2个事件13组和11组强震动记录。对2次地震进行反应谱和傅里叶谱分析,获取峰值加速度和仪器烈度图,得到仪器烈度值最大为7.1度,与震中现场灾害评估烈度7度、大部分地区5度基本一致,充分体现了武汉城市圈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8.
区域地壳活动性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通过南水北调西线区域及邻区34个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对区域内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对西线区域的边界断裂及其活动性进行了评估。将测区青康滇楔状地壳断块体,划分为鄂陵湖—龙门山和西金乌兰湖—贡嘎山两个次级断块,分析了它们的块断作用。  相似文献   

9.
广西自288年有地震记载以来,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共记述了M≥19/4级地震38次,有感地震380次以上。其中19/4—21/4级(Ⅵ度)地震32次.21/4—23/4级(Ⅶ度)3次,6.0—13/6级(Ⅷ度)2次,27/4—7.0级(Ⅸ度)1次。1936年4月1日灵山县平山圩东的地震系本区近代最强烈的地震,震级27/4级,震中烈度Ⅸ度。197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共记录了M≥2.0级地震140余次。这些地震有它的活动特点,并与地震地质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沈阳—抚顺地区位于国家地震强烈区划图中的七度地区范围内,为该区的城市规划和场地选择,必须很好地解决地震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地震背景及危险区予测,2.强震效应的场地工程地质分析,3.该地区主要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及其评价。文章表明,该区存在三个5—6级地震危险地区。通过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应用地面运动反应分析理论和方法,确定了该区地面运动基本参数和场地动力特性的分布规律。最后,对场地条件及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做出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沈阳—抚顺两城市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影响做出了予测。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峡东是长江三峡东段,即鄂西秭归往东至宜昌附近峡谷区的简称。研究区虽然以弱震活动为特征,但鉴于在工程上的重要位置,历来研究者甚多,因而为该区地震地质和地壳稳定性的研究积累了丰富资料。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多年来集体工作成果的综合分析,作者试就峡东地段所处的地震构造环境及其有关问题作一粗浅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珊溪水库地区进行深地震反射探测,获得该地区近地表至地壳中部的精细几何结构和深浅构造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结构在纵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横向显示出以断层为界的块状结构特点。研究区内走向北西的双溪-焦溪垟断层向深部延伸超过20 km进入中下地壳,为该区域内主要控制性断层,主要影响周围浅部断层的发育,是该地区主要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3.
地球自转、断层形变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地球自转、断层形变和地震活动三者各自的活动性规律进行了比较,对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几点新的认识:1)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地壳形变相关,近30年来存在准10年周期的变化,但相关成分在总的形变信息中比重很小,呈弱相关;2)地球自转速度变慢、日长变长、华北地震活跃,据此认为目前华北处于非强震活动期;3)强震中短期前兆在形变资料中有较好的显示,但在地球自转资料中不会出现特定地震的中短期前兆异常;4)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地壳形变可能是同源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有互补性;5)华北最近的两个地震活动高潮期与地球自转变化的10年以上周期相关,认为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有关系,但不同区域会有不同的对应关系。同样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因不同区域地壳与地幔的耦合关系不一样,速度变化对不同区域地壳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泾阳5.2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地下水化学参数、地震分布图象和地震波速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震前该区地壳形变、地下流体和地震活动表现出长期、中期和短期的不同特征,具有一定的前兆异常,作出地震预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张渤地震构造带中西段及邻区深部构造探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穿过张渤地震构造带中西段及邻区的多条地震测深资料.详细研究了张渤地震构造带中西段及邻区的地壳深部速度结构与构造。结果表明,该区地壳深部速度结构与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在三河-平谷8级震区、延庆-怀来盆地及张家口附近地区莫霍面埋深分别为35、39和42km,其地壳厚度由东至西逐渐增加。该区基底断裂发育。在其深部,根据地震波动力学及运动学特征和二维速度结构中的地震界面与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推测,在大兴、延庆、涿鹿等地均存在深部断裂带,在深部断裂带一侧或两侧的上地壳存在6.0km/s左右的低速层(体)。  相似文献   

16.
区域稳定性评价定量化与模糊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稳定性评价是建立在区域稳定性综合分析基础上的,而稳定性分析则是具体研究和分析区域地质体的组构、挽近期以来的区域地壳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区域内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以及外动力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程度。区域稳定性工程地质分析的内容可以概括有地质构造、地震、地球物理和工程地质等要素,为使稳定性评价做到定量化,在前述四个要素中可选出一些主要指标(x_1……x_(10)),依据各个指标与不稳定、次不稳定、基本稳定和稳定四个等级的关系,确立各个指标对应于每个稳定等级的隶属函数。在给定区域综合定性分析和单元划分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别的方法进行区域稳定性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关于汶川震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km^2,受灾人口超过4600万,是唐山地震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时北至北京、南至广州、东至上海、西至曼谷,从震中到四面八方2000余千米范围内均可感受到地震波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秦皇岛市青龙县城工程场地为例,采用A·Der·Kiureghian和A·H-SAng断层-破裂模型,通过潜在震源识别及震源区划分、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动衰减公式计算模型建立及不确定性校正、场地地震危险性评定等思路和方法,对该场地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和评定。结果认为,该场地建筑物按50年使用期,地震烈度为6.72度,其地面峰值加速度为0.103g;一般建筑物按Ⅵ度烈度设防,重要建筑则按Ⅶ度烈度设防;可能产生的Ⅷ度烈度主要来自西南方向的唐山地震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该区多年来的水准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论述了宜昌市区、库坝区及其下游两岸地壳的稳定性,同时指出该区之北部即黄花场及其与小溪塔一带地壳周期振荡变化的特征。尽管库区蓄水,但蓄水前后坝址近区未发生明显的垂直形变。  相似文献   

20.
小观音、大柳树两坝址同处于黄河黑山峡河段,二者相距48公里。在国家地震区划中属西北强震带。在区域上,南部有海原17/2级地震,北部有中宁15/2级和中卫7级地震强震史。地壳活动强烈地受到沿原——景泰、中宁——中卫南北两大活断裂带控制。所以,区域稳定性条件便成为两坝址选择比较的关键。经对区域稳定性的地质、地震地质背景,活断裂特征和区域稳定性基本指标的系统分析论证,获得初步结论:黑山峡地区虽属中国地震区划强震区,但南北两大活动构造带之间的黑山峡——香山地块则属基本稳定地区。小观音,大柳树坝址区域稳定性条件较好。二者都具建坝条件,今后100年内地震烈度按八度考虑,可认为安全度保证率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