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查、生产勘查和煤矿开采的基础地质工作。利用测井曲线进行煤层对比是根据煤岩层的物性特征,利用数字测井中的视电阻率、自然伽玛和密度曲线的异常特征和异常组合规律,凭借其良好的连续性以及高分辨率,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的煤层对比方法。本文讨论了测井曲线在雷公山某井田煤层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煤层厚度及结构变化剧烈的煤矿区,解决煤分层对比及合理选择煤厚数值,是比较关键的问题。本矿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十分复杂,又加以火成岩侵入较多。以致在很近的距离内,煤分层对比也有困难,储量计算数字与实际采出煤量悬殊很大。为了使储量计算的数值接近实际情况,历年来,我们对本矿煤层厚度及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本矿南部一个接替采区的煤层厚度、结构、火成岩侵入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测和分析。初步掌握了构造作用及细晶岩的侵入对煤层厚度及结构的影响以及煤层厚度、煤层结构与煤层灰分之间的关系等规律。而这些规律在计算煤层储量时,经常要考虑的。   相似文献   

3.
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规律及其对煤层、煤质、瓦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卧龙湖煤矿钻孔揭露的岩浆岩资料,通过对其岩性、侵入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岩浆侵入的规律及其与构造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岩浆侵入对煤层、煤质、煤层瓦斯等的影响,对煤矿建井及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砚石台煤矿煤层流变特征及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构造变形强烈的重庆市砚石台煤矿为例,通过井下煤层的观测与煤标本的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煤层中的宏观与微观流变特征,并结合煤层构造的发育特征,总结了煤层流变的控制因素、发育规律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认为,砚石台煤矿存在不同程度的煤层流变现象,煤层流变程度受控于层滑作用、煤层构造、煤层层位和煤层倾角等因素。受其影响,煤层流变强烈地段主要集中在4号煤层的地层产状平缓处,次级构造密集发育和层滑作用强烈地段。   相似文献   

5.
河南芦沟煤矿探采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芦沟煤矿1972年投产,设计能力60万t/年。区内开采±0以上的山西组二1煤层(大煤,太原组一1煤层待采)。鉴于二1煤层变化大,探采对比目的在于找出该煤层地质储量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以便指导生产正常进行以及对比评定回采和勘探中掌握地质条件的程度,从而验证勘探精度的可靠性和勘探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收集、对比煤矿勘查、建井和生产资料,开展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对岩相古地理格局进行恢复。在此基础上,结合煤层发育及赋存特征,总结其聚煤规律,并与矿井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郭家河煤矿大部分地区发育河漫沼泽相沉积;东部发育河漫滩相沉积;中部地区的古洼地水体较深,发育河漫湖泊相沉积;在古隆起与河漫沼泽过渡区域发育冲积带沉积;煤层发育与含煤地层沉积呈正相关性,地层发育厚煤层亦厚,地层发育薄煤层亦薄甚至尖灭。区内可划分为三个含煤地带:富煤带(厚煤区)、稳定聚煤区和含煤过渡带,其中富煤带煤层最厚最好,含煤过渡带煤层最薄最差。通过与矿井工作面生产实际对比综合分析后,预测在矿井二盘区南部、北部位于古隆起的"山脊"处的含煤过渡带,煤层薄且变化大,采区工作面出现"孤岛状"无煤区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含煤层系测井曲线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视电阻率、自然伽马、密度测井曲线,分析了贵州某煤矿区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根据测井曲线的幅值和形态,确认勘探区含煤岩系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多旋廻沉积,煤层主要形成在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中.勘探区含煤岩系沉积模式的建立,对该区煤矿勘探、聚煤特征研究、煤层厚度预测、煤层对比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大量勘探钻孔资料为基础,对晋城矿区西区9#煤层赋存规律、成煤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化史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阐述了不同的沉积类型对煤层厚度的控制作用.为该区今后的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所谓覆岩破坏规律,就是关于煤矿大面积采空区引起的煤层顶板岩层破坏的规律,主要包括覆岩破坏的特征、破坏范围的分布形态、最大高度及其影响因素等。在煤田勘探过程中,如何评价煤层上部对开采有威胁的含水层和地面水体(河流、湖泊)对煤矿开采的影响,以及如何结合煤矿开采的需要合理地进行地质勘探,是近年来煤田地质勘探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煤层覆岩破坏的基本规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天湖山煤矿区童子岩组各煤层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成煤特点及规律,对指导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宁夏王洼煤矿补充勘探区延安组第二含煤段中8号煤组厚度大、结构复杂,在详细叙述8煤组各分煤层特征基础上.根据标志层特征、层间距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对各分煤层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8煤层为煤组主体煤层,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煤层;8—2煤层为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8—3煤层为有可采见煤点但不连成片的不可采煤层;勘探区西部边界外由于地处鄂尔盆地盆地边缘存在无煤区。  相似文献   

12.
大井矿区一井田的测井任务是确定B1煤层厚度及分叉合并规律,正确划分煤层层位。依据该井田三个明显的标志层位,确认了该区的含煤层段,并将其西山窑中段B1煤层划分为B1、B11、B12、B11-1、B11-2、B12-1、B12-2等七个煤层编号。为提高层位对比的可靠性,将15条勘探线与十二条联络线进行测井曲线对比,确保两个方向对比结果一致。此次煤层对比可靠程度分为可靠(A)、基本可靠(B)、可靠性差(C)三级。从测井曲线对比结果看,井田的西北部和南部,煤层厚度大,分层小;井田的东北部和东部,煤层分叉多,煤层薄。  相似文献   

13.
急倾斜地层,特别是多煤层的急倾斜地层勘查区,由于地层倾角的变化较大,单纯依靠钻孔取心进行煤层层位对比或利用地震时间剖面同相轴进行煤层层位追踪,效果均不理想。以新疆尼勒克煤田胡吉尔台勘查区为例,在钻探施工方法各异的情况下,通过对各种勘探方法的比较,最终选择误差影响因素较小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煤层层位对比,并找出了该区煤单层、煤层组合及煤岩层组合等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如11煤的"上凹下峰"形态,7煤层与9煤层的"手套"形态,16、17、18煤的尖峰与直立组合形态等。根据上述标志层的典型响应特征,采用先走向后倾向的原则,对全区进行煤岩层对比,揭示了该勘查区煤层的分岔、合并、冲刷、沉缺、煤层厚度等变化规律,取得了良好的对比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宁武煤田朔南矿区5号、6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段,5号煤厚0~3.20m,6号煤厚0~2.94m,均属局部可采煤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区分对比。通过对矿区含煤地层及煤层顶板砂岩K2、K3、K4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5号煤层形成于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的泛滥盆地,6号煤层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基础上发育的潮坪环境,属于三角洲平原水下沉积体系的两个不同旋回。运用岩性标志,物性参数及煤质特征可有效区分5、6号煤层,并进行追踪对比,为进一步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东胜煤田锡尼布拉格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含煤层层数较多,且钻孔间距较大,煤层对比难度较大。根据区内勘查成果结合区域资料,采用煤层组合宏观结构、沉积旋回、地震波阻抗追索、测井曲线特征、标志层、煤层间距及煤层结构对比法等综合手段进行煤层对比,使3-1、4-1、4-2、5-1、5-2主要可采煤层达到对比可靠,3-2、3-3、4-1下等次要可采煤层和不可采煤层达到对比基本可靠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新疆沙尔湖煤田煤层特征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尔湖煤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根据岩性特征、含煤性以及其组合特征,将西山窑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可采煤层均分布在中段,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较大,可采煤层6~27层,可采煤层总厚114.35~139.90m,根据各煤层之间的沉积间距及其与上、下岩层的旋回韵律,又将其划分为Ⅰ、Ⅱ、Ⅲ煤组。以大量地质资料为基础,总结了主要含煤层段的岩相组合特点,揭示了各煤层间的差异及组合特征,利用有效的对比方法,特别是数字测井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对可采煤层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对煤层对比的可靠性进行评价,保证了层位对比的正确可靠,并解决了勘查工作中终孔层位难以确定的问题,为正确划分煤系地层、准确估算煤炭资源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金沙煤田龙潭组岩煤层测井对比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潭组是金沙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含煤达12~15层,其中7、8、9、11、12五层煤较稳定,为主要可采煤层。根据测井物性曲线与地质岩心的对比分析,总结出该组煤岩层的共有测井物性规律:低密度、中低电阻率、较高中子孔隙度和较低的纵波速度,以及其特有规律如:5、6、7、8、9煤层的低自然伽马,11、12煤层较高的自然伽马等特征。结合煤层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及其与顶、底板以及和煤层上、下标志层间组合关系,进行了全煤系地层的对比,揭示了该井田煤层的分岔、合并、冲刷、沉缺、煤层厚度等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五凤井田龙潭组含煤层数多,厚度变化较大,根据井田钻孔地质资料,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结合物性特征及煤质特征等对井田主要可采煤层进行对比。该井田6号煤位于龙潭组顶部,上距龙潭组顶部灰岩标志层6m,±常分叉为6上、6中、6下三层,6中煤层平均厚度〉2m,为全区最厚,且唯一可采煤层,对比可靠;26号煤位于龙潭组中段底部,结构简单,无夹石,其直接顶板为高伽马异常,与上下相邻煤层区别明显;33号煤位于龙潭组下段,是井田内唯一一层大可部分可采的高硫煤,易于对比。  相似文献   

19.
阿富汗科里奇一阿什普什塔勘查区面积约69.098km^2,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和下统。侏罗系中统下段阿什普塔组含一层可采煤层,即7煤层。侏罗系下统科里奇组下段含可采煤4层,分别为4、2、2、2F煤层,其中2煤层为西部主要可采煤层,总资源量11389.6万t。7煤层煤质为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热值、中等软化温度灰之不粘煤;其他煤层均为中-高灰、低硫、低磷、中热值、高挥发份、中等软化温度灰之长焰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