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9年普洱6.8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1979年3月15日普洱6.8级地震当天,在距离微观震中仅6.4km的磨黑镇,现场安装的陶瓷偏角磁变仪的磁系出现了异常大幅度摆动的事件,笔者从陶瓷偏角磁变仪的观测原理和地震当日的地磁场活动程度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次异常事件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异常现象可能与地震前的震磁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陶瓷偏角磁变仪结构简单、精度较高,是目前地震测报点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它常因电压波动、灯泡烧坏、时钟停摆等原因,使资料中断。为克服上述缺陷,使仪器更臻完善,提供连续可靠的偏角资料,我们设计制作了光源系统的监视、报警和稳压电路。这种电路结构合理、价格  相似文献   

3.
陶瓷磁偏角(D)磁变仪是原国家地震局武汉地震大队(现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和江苏省宜兴陶瓷厂于1975年共同研制成功的。该仪器采用陶瓷做仪器支架和外壳,不仪节省了有色金属,而且使仪器具有成本低、防潮性能好、整体性强等优点;仪器的灵敏度达到了国家基准地磁台上使用的磁变仪的磁偏角(D)的标准。因此,陶瓷磁偏角(D)磁变仪曾一度在  相似文献   

4.
对磁偏角磁变仪进行了定向实验,实验表明磁偏角磁变仪精确定向以在实际工作的环境中进行最佳。磁偏角磁变仪磁针保持定向能力强,垂直分量磁变仪等对该仪器的定向影响可以忽略,不必进行定向改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各分量磁变仪磁针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地磁场各分量的变化、记录光入射角对记录的影响,并由此认为一套磁变仪的布局应满意三项标准:(1)各分量仪磁针间的相互静磁影响要小,且任一磁针受其它磁针工作的影响要低于该分量仪记录的分辨率;(2)各分量仪的状态函数稳定,即保持定向能力强;(3)可产生较高精度的线性记录磁照图。鉴于目前的磁变仪布局与此三标准有明显差距,故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布局方案,可满足此三项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水平分量磁变仪状态函数 S_(dh_)在水分量磁变仪工作中的影响及排除影响的方法。导出了提高计算精度的计算方法。解释了“上,下午基线值差“现象,并指出出现这一现象是定性判断仪器需重新定向的一个判据。文中建议将二次反射水平分量磁变仪光杆距,由《地震台站观测规范》规定的1200毫米增大至2600毫米,并增加磁针 N 极在磁东工作的规定,提出了使仪器接近理想工作状态时有关常数间应满足的关系式。磁变仪是地磁台基本仪器之一、从观测结果得知,一台水平分量磁变仪在不同时间测算出的基线值往往离散较大,磁爆时更为突出,甚至还出现上、下午基线值差。实测标度值也有类似现象。因此影响了水平分量地磁记录资料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料在地震预报上的使用。本文讨论水平分量磁变仪状念函数在水平分量磁变仪工作中的影响及排除影响的方法。文中符号加脚标”。“表定向值,取设置在地磁场水平强度 H 为30 000伽马(1伽马即 InT)的地区、标度值 S 为2伽马/毫米、光杆距 R 为1200毫米的二次反射水平分量磁变仪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仪).进行分折温度影响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7.
一些专业台站、地方台及有关群测点,使用的悬挂式水平摆地倾斜仪、CR2—69刃口式磁称、磁偏角等前兆仪的时号装置,以往多数采用一般闹钟加机械式触点来作的。从长期使用的情况看,有以下不足之处: 一、时差太大。而且时间误差在每小时内分布也不均匀。即使在校钟以后,仍然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积累误差增大。  相似文献   

8.
地磁、地倾斜等前兆光记录仪的计时信号装置主要使用石英钟。根据在地震台多年使用石英钟的体会是,石英钟走时准确,但有以下缺点:①时号使用机械式簧片触点方式提供,时号长度很难调整;②石英钟价格较贵,维修不方便。针对地磁等台站石英时号钟老化需要更新的问题,笔者采用时控模块加外围电路,开发研制了一款适宜地磁CB3磁变仪、地倾斜仪等  相似文献   

9.
泰安地磁台于1977年安装72型三分向磁变仪,并配有CHP5型核旋仪和CT6经纬仪,分别绘出垂直强度(Z)水平强度(H)及偏角(D)的基线值。长期以来,H磁变仪基线值离散度较大,其年均方误差平均为±2.5nT。在历年资料的评比会上都提出过这一问题,并怀疑是否与泰安地磁台的地质条件(地处花岗岩)有关。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实验证实了磁偏角变化对垂直分量磁变仪记录有影响。对于磁南北向布局中的垂直分量磁变仪,Z磁针偏离定向位置θ0=0越远,磁偏角变化对垂直分量磁变仪记录的影响越大。认为应重视垂直分量磁变仪遥定向工作并有必要提高垂直分量磁变仪磁针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陶瓷偏角仪在全国推广以来,多数反映仪器调好有困难,照相纪录时动镜光点成相不清晰,且光源灯炮又易烧坏。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资料的可靠性,给使用者增加了麻烦,更影响仪器的推广。我县陶瓷偏角仪(以下简称陶偏仪)78年改成照相纪录时,就针对仪器结构上的缺陷,一面改进光源灯,一面改进读数箱上的玻璃介质窄缝。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光源灯由采用6V、0.4A的灯泡改为6V、0.15,降低了灯泡功耗,同时  相似文献   

12.
西宁地震台FHD数字化核旋仪从2006年10月安装以来,一直与模拟仪器并行工作。二者采样率不同,所测的量也不相同。在对西宁地震台磁变仪的记录图纸进行数字化转换、生成分钟值的基础上,对FHD仪和磁变仪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FHD仪比三分量磁变仪更加准确地记录了当地地磁场的变化,数字仪器的观测资料明显优于模拟仪器。  相似文献   

13.
垂直分量磁变仪的垂直反射定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刃口式垂直分量磁变仪磁系磁轴水平差角θ和磁系转轴水平差角β均不为零情况下导出的普适原理式,在水平强度变化30nT、磁偏角变化30′时,对基线影响小于1nT条件下,得出垂直分量磁变仪定向应θ_0<13′、β_0<11′(磁针在磁东西工作)的结论。认为定向情度不够是一些垂直分量磁变仪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之一。针对现有仪器条件,提出了比较简易可行的垂直反射定向分法。定向工具利用台站条件可以自行解决。  相似文献   

14.
我们使用的陶瓷偏角仪时号钟,原来是利用闹钟的分针使两块小铜片相碰,接通电源后时号灯发光。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铜片容易氧化,造成接触不良,影响时号灯正常发光。另外,有时候不小心倒拨分针还会碰断小铜片。因此,我改用光控时号灯的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现将其工作原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磁通门磁变仪实际工作在弱铁磁环境。本文分析了弱铁磁环境等对磁通门磁定仪定向的影响,得出了弱铁磁影响等环境中磁通门磁变仪准确定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磁通门磁变仪和经典光记录磁变仪记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可以用磁通门磁变仪记录和处理日常数据。用经典磁变仪来判断和改正磁通门磁变仪的记录错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的自动控制配电盘主要包括地磁三分向磁变仪的光电系统,自动标定及其报警电路.主要优点是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和标定精度,同时使仪器更加安全可靠地工作.  相似文献   

18.
磁变仪记录的跳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磁变仪记录跳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在大连台的实践表明,该措施可以消除磁变仪记录跳动现象,将地磁记录质量提高一步。  相似文献   

19.
实践表明,改进后的磁变仪布局优于原布局,可以显著提高H磁变仪磁针保持定向能力和H磁变仪记录抗D变干扰能力并解决其记录非线性问题,使磁变仪记录线性、趋于理想化。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的地震台站或流动磁测中,小核旋仪仍是主要的测量仪器之一。几年来,地震系统各单位在改进现有小核旋仪器的工作中都做了大量工作,并已收到可喜的效果。我们在改装小核旋仪器工作中体会到,要将仪器改装成自动记录,自动定时线路是造价较高的部分之一。为降低定时器造价,简化其线路,扩大定时范围,提高定时精度,我们对CHD-6型核旋仪进行了改进,并装配成自动极化开关和钟控自动打印装置,用于流动磁测日变形态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