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象部门从事气象科技产业10余年来,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拓展经营领域,气象科技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湖北省各级气象部门科技产业也卓有成效,极大地促进了气象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面向新世纪,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依托气象基本业务发展气象科技产业,逐步实现气象科技成果和相关业务项目的产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是摆在全省广大气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1 湖北省气象科技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气象科技产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忠荣 《贵州气象》2004,28(4):26-29
分析了气象科技产业潜在的危机以及制约气象产业发展的因素,对今后气象科技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发展气象科技产业是气象部门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气象部门进行事业结构调整,建立气象事业发展“三部分”新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气象科技产业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气象部门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发展气象科技产业,除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选好项目,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外,加强气象科技产业内部管理,特别是加强气象科技产业档案的管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1气象科技产业档案的定义气象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团体或个人在气象科学技术领域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并属于…  相似文献   

4.
李玉爱 《山西气象》1998,(4):37-40,48
1998年,我市气象局认真贯彻全省气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狠抓气象科技产业不动摇,坚定信心,完善机制,增加投入,扩大宣传,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我市气象科技产业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取得了较好效益。1全市气象科技产业发展情况截至8月25日,全市气象...  相似文献   

5.
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气象部门可以向社会开展有偿气象服务的通知)(国发1985[25]号文件)下发以来,我国气象科技产业发展已有10多个年头,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条件下,气象科技产业究竟该如何定位,又该如何确定和把握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直是气象部门各级领导和气象科技产业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及时寻求对策,将直接关系到气象科技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也将关系到气象部门事业结构调整的深化。现结合我国大中城市气象科技产业发展的实际,就气象科技产业…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产业化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社会财富和为各行各业更好地服务,即通过气象科技产业活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气象科技产业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严格的科学管理是决定产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纵观我国气象科技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政策环境、运行机制和项目管理是构成气象科技产业科学管理的三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产业是气象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气象科技产业是气象部门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选择。1999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从战略高度又一次提出要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科技服务和科技产业发展的战略,积极发展科技服务和科技信息产业,加速科技服务的产业化进程。那么,如何贯彻和落实中国气象局的要求,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进一步明确气象科技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是当前有些基层气象部门对气象科技产业发展前景产生这样或那样模糊认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进一步明确气象科技产…  相似文献   

8.
许焱 《湖北气象》2001,(2):40-41
湖北省的气象科技产业经过全省气象职工 1 0多年的共同努力 ,现已形成了以气象业务现代化为基础的专业气象服务、电视天气预报广告画面、防雷检测及其工程服务、电话气象服务以及庆典气球广告服务、综合经营等一系列气象科技产业项目。其中 ,与气象科技密切相关的电视气象服务、电话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防雷减灾服务已成为气象科技产业的四大拳头项目。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的颁布实施以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出台 ,各级气象部门的领导非常重视发展气象科技产业 ,其产业队伍也随之壮大…  相似文献   

9.
胡跃文  姚敏 《贵州气象》2003,27(6):36-38
根据黔东南州气象科技产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探索气象科技产业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使气象科技产业走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实现政企分开和股份制改造,更好地为黔东南州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来的气象科技服务和气象科技产业,已成为气象事业不可分割的“第二、三块”,对整个气象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亦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探索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规律,经营方式,对于促进气象科技服务和气象科技产业的深入持久发展是十分重要的。1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建立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建立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是气象科技服务与气象科技产业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运行的基本条件。气象部门发展科技服务和科技产业,必须加入到市场经济运…  相似文献   

11.
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阐述了气候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主要领域和前景,并初步提出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对策建议,揭示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2.
雷电与火灾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雷电火灾的形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江西气象预报预测体系改革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改革思路、主攻方向和业务分工等方面,对江西气象预报预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认为预报预测体系是整个基本业务系统的核心,是实现预报预测准确率提高的关键,应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结合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农业气象与生态、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多轨道的预报预测业务,并紧紧依托气象基础业务系统,加强与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合作,围绕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依托,综合利用多种监测资料和预报预测技术方法,以预报人机交互系统为工作平台,加强雷达、卫星等遥感应用产品对多轨道业务的支持,充分发挥预报员的作用,发展多轨道、无缝隙、精细化预报预测业务,连续滚动制作空间上完整、时间上连续的预报预测产品。  相似文献   

14.
论江西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改革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对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保障系统改革与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各级分工进行了论述,认为江西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改革与建设,应坚持综合性、先进性、可行性、开放性、集约化和标准化原则,坚持发挥国家和地方2个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统筹规划,不断强化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用C++Builder结合SQL语言进行C/S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主要过程,并对ODBC的设置、从程序中如何导出Word文档等作了较详细的说明;同时对该系统的使用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对北海市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气候灾害防灾减灾对策进行分析,为北海市乃至广西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江西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内容和方向进行了论述,认为江西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改革与建设,应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明确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定位,深入实施科技兴气象战略,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业务与科研的结合,形成科技创新引领事业发展的研究型业务,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气象科技水平和气象业务的科技含量,提高气象队伍素质,培养造就具有创新能力、既懂科研又懂业务的学科、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Turbulence Spectra And Dissipation Rates Above And Within A Forest Canop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ree velocity componentsand temperature were measured usingthree-dimensional sonic anemometers/thermometers attwo levels, above and within a forest canopy, in theChangbai Mountains of northeast China. Turbulencespectral structure, local isotropy anddissipation rates above and within the forest canopy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eddy correlation method.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malized turbulent spectralcurves have -2/3 slopes in the inertial subrange.While the shapes of the spectra are in good agreementwith the Kansas flat terrain results, the atmosphericturbulence is anisotropic above the forest canopy. Dueto breaking down of large eddies by the foliage,branches and trunks, the spectral peak frequencies for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are higher withinthan above the forest canopy. Compared withmeasurements from previous studies over flat terrain,the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spectra above andinside the forest canopy appear to shift toward higherfrequencies. The turbulence is approximately isotropicin the inertial subrange within the forest canopy, and isanisotropic above the forest canopy. The turbulentkinetic energy and heat energy dissipation rates aboveand inside the forest canopy are much larger thanthose obtained by Kaimal and Hogstrom over grasslandand grazing land. The distinct features in the resultsof the present experiment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dynamic forcing caused by the rough surface of the forestcanopy.  相似文献   

19.
广西气象视频电视会商及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广西气象远程视频电视会商及会议系统的设计、功能简介及具体应用。该系统利用当今先进的动态视频编解码技术并通过广西气象部门新建SDH数字电路宽带网络平台实现了区内不同地理位置各市气象局与区局面对面交流的全新模式。系统主要应用于天气会商、行政会议及教学培训,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Mixed-layer depth and entrainment zone thickness areextracted from two large lidar data sets with arecently developed technique. The entrainment fluxratio (which is often used to model entrainment inatmospheric boundary-layer models) can be calculatedfrom these two quantities. This ratio is generallybelieved to be in the range of 0.1 and 0.4. A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MERMOZ II dataset) confirms this range of values under equilibriumconditions (afternoon hours), but also shows that itclearly underestimates the importance of entrainmentduring the morning hours when the mixed layer isgrowing most rapidly. An examination of the spatialdistribution of the entrainment flux ratio (Pacific'93 data set) shows that this parameter is spatiallyhighly variable, even during equilibrium hours inthe afternoon. In regions where the boundary layerhas to adjust to new boundary conditions at theground, values much larger than 0.4 can be observed. Although these results can only be interpretedqualitatively, they suggest that currently usedentrainment parameterisations in boundary-layer modelsare not sufficient to capture the entrainment processproper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