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委内瑞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是南美地区唯一的欧佩克石油输出国成员。石油是委内瑞拉国民经济支柱,委内瑞拉的石油约占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三,约占政府税收的半数,约占GDP的三分之一。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委内瑞拉成为世界油气供给中的重要角色。委内瑞拉的经济在经历两  相似文献   

2.
非传统石油资源包括深海石油、重油和超重油、沥青砂、油页岩、需要加强回收技术的储量、极地石油资源等。80年代还处于加强研究、尚不能经济开采的非传统石油资  相似文献   

3.
委内瑞拉是重要的石油资源国。本文结合委内瑞拉新石油法及相关法律,以委内瑞拉石油法为切入点,介绍委内瑞拉石油行业的制度,并联系我国实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非洲油气资源及投资环境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严峻的现实迫使中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世界石油资源领域的竞争与合作。非洲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继中东和拉美之后世界重要的油气产区和出口区。近年来,非洲油气的探明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快速增长,在全球能源供应格局中的地位大幅度提升。由于中东局势动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居不下,石油开发商们更加重视蕴藏着巨大潜力的非洲石油,非洲已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之一。但随着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一些新兴产油国的兴起,他们根据本国油气工业发展需要和对外合作的经验,逐步调整和强化对外合作政策,并更突出其本国国情和民族利益,使我国部分对外油气合作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讨论了近10年来澳大利亚石油资源的探明储量、原油产量、主要下游生产企业与成品油产量、石油消费与进出口贸易、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等基本状况,并对未来澳大利亚石油工业的前景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石油资源、生产及供需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资源国,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八位,石油消费量居世界第五位,石油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2007年俄罗斯石油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12.6%和3.2%。在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占57.1%,其次石油占18.2%,煤炭占13.7%,核电占5.2%,水电占5.8%。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消费量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对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以及煤、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对物价指数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结论表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对物价变动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从能源消费结构与物价变动的分析来看,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消费量对物价变动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煤、石油资源消费对物价上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且石油资源消费量对物价变动的影响较大。与煤、石油消费量所表现的物价推动作用不同,天然气资源消费量与物价变动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石油能源成为人类社会主要能源以后,迅速改变着整个世界的经济和社会面貌。自然界没有哪一种原材料能像石油那样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石油危机能够引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也没有哪一种原材料能像石油那样挑起那么多国际争端,为争夺石油资源能够直接引发像海湾战争那样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也没有哪一种原材料能像石油那样促使许多大国领导人亲自出面进行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9.
委内瑞拉位于南美洲北部,以丰富的石油资源享誉世界,其铁、铝、金、金刚石、煤等矿产资源的蕴藏量也很丰富。委内瑞拉是佩克成员国,石油产量位居世界第10位。石油和矿产品出口在委内瑞拉国家经济中占重要地位。2003年委内瑞拉国内生产总值约854亿美元,2004年经济增长率估计达到  相似文献   

10.
石油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能源安全的核心,石油安全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受国内石油资源短缺和石油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石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石油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为科学评价我国石油安全的程度,本文从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国内生产供应能力、国际市场获取能力、国家应急调控能力、环境安全控制能力等6个方面,设计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综合评分法,选取石油储采比、石油储量替代率、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石油自给率、石油价格和石油储备水平等10个要素指标,构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石油安全度;最后,用石油安全度对我国近年来石油安全的形势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草也能炼出"石油"? 《今日国土》杂志今年2-3月合刊的封面文章题为《战争·石油》,写这组主题文章的专家、学者有一个共同的观点,认为美国之所以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抛开"反恐"的表面理由,除了战略方面的原因,最为根本的是为了石油!能源危机是全球最大的危机之一,历史上的攻城掠地之战就成为今日石油资源之战。  相似文献   

12.
《国土资源通讯》2012,(8):18-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各石油公司: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06号)、《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07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关于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229号)精神,做好中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补偿费征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国务院150号令),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允许外国企业参与合作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资源,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领海、大陆架以及其他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资源管辖海域的石油资源,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所有。 在前款海域内,为开采石油而设置的建筑物、构筑物,作业船舶,以及相应的陆岸油(气)集输终端和基地,都受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石油安全供应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石油需求大幅增长,总需求突破3亿吨大关;石油进口大幅增长,2004年净进口量达到1.44亿吨;国际石油市场的油价节节攀高,履创历史新高,我国石油安全供应形势不容乐观。一、我国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据专家预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约100~158亿吨。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海域,其中松辽盆地、渤海湾、塔里木、准噶尔四大盆地的资源最为丰富,合计资源量占全国总资源量的二分之一。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67亿吨,累计采出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为24亿吨。我国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5.
休斯顿是美国南部第一大城市,重要海港之一。这里有一条运河,河水很深,河面开阔,可以供远洋轮船航行。休斯顿港是仅次于纽约和新奥尔良的港口。 休斯顿有“世界石油之都”、“世界能源之都”的美誉。本世纪初,这里被发现有石油资源。在方圆600英里的地区内生产着美国的大部分石油。美国的石油巨头的绝大部分都在这里设有公司。那些摩天大楼上的壳牌、埃克森、海湾、德士古、田纳科等的招牌十分显眼。  相似文献   

16.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北与约旦、伊拉克、科威特为界,南与也门为邻,东南与阿曼相邻,东北与卡塔尔和阿联酋接壤。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2653万(2012年7月)。沙特阿拉伯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资源国。油气工业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石油,外汇收入大多都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占政府出口收入的88.4%,占政府税收的80%,占政府GDP的45%。国际市场高涨的油价和石油产量增长推动了沙特阿拉伯经济持续增长,2012年增长6%。  相似文献   

17.
1 土地取得 矿产和石油行业是澳大利亚主要的出口创收行业。矿产和能源是澳大利亚创造财富的基础。这些矿产和能源的出口值预期从1990~2000年度的440亿澳元达到2000~2001年度的540亿澳元,相当于农业和制造业出口值的总和。 勘探是矿产和石油资源行业的命脉;没有勘探,这些行业就不能继续生存。目前,最大的威胁之一是与1993年地方所有权法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石油工业的发展,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石油资源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所有。 第四条 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参加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合作开采活动及其投资、利润和其他  相似文献   

19.
美国倒萨的目的是为了那里的石油,这几平成为妇孺皆知的事实。1973年石油冲击使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战略举措,它对波斯湾的石油进口依赖已下降到危险线以下。但美国日均石油消  相似文献   

20.
科威特拥有探明石油储量965亿吨(含与沙特阿拉伯之间中立区的一部分),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科威特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之一,经济严重依赖石油收入。当前的高油价使科威特的石油收入滚滚而来。在2002—2003财政年度,科威特承受了使其可能遭受预算赤字的价格,科威特油每桶只有15美元。然而,2003年3月初,油价迅速上涨,已大大超过每桶15美元(两倍多),这就是说,预算盈余是非常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