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基于DEM的地貌晕渲图的制作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自动地貌晕渲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为基础,对DEM数据实现的一种可视化。以《深圳市地图》的晕渲部分的制作为例,介绍了自动晕渲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讨论了自动生成晕渲的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地貌晕渲生成技术方法的研究,重点讲述了ArcInfo和Atlas3D软件在生成地貌晕渲的主要过程,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旨在通过技术交流,提高地貌晕渲图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6.
7.
阐述《安徽省地图集》中地貌晕渲图的研究和实践。介绍了地貌晕渲制作的技术准备,分析了利用国家1:25万DEM数据库和1:5万DEM数据库DEM数据的获取方法,描述了晕渲制作过程中高程抬高系数的选取、地形高度表的划分及分层设色、生成的晕渲图像与矢量图形的配准问题等。这些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在综合性地图集生产中具有示范性与推广性。 相似文献
8.
9.
10.
地貌晕渲图是指利用数字高程模型( DEM)来生成,可以很好地反映地形、地势的变化,具有较好立体感的地图。本文以地貌晕渲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利用Global Mapper软件实现对制图数据的地貌晕渲图自动生成。对制图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地貌晕渲图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关键技术,整体性考虑对地貌晕渲图效果的影响,合理分析设置Global Mapper软件中的各类参数,并利用Photoshop软件对地貌晕渲图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在比较分析了TIN的几种常见数据结构的基础上,针对TIN拓扑查询与搜索问题,提出了另外几种强调边拓扑信息的TIN数据结构,根据拓扑关系的表达方式可以将它们分为内存索引式结构、数组索引式结构及二者的混合结构,并给出了这些数据结构的多种序列化存储方式:数组索引直接存储、对象ID存储法、PythoncPickle存储、对象内存地址的存储法。研究比较发现数组索引直接存储的数据占用空间最少,对象ID存储法和对象内存地址存储法的二进制方式占用空间相同,Python cPickle只适合于极小规模的TIN数据的存储。对基于不同数据结构的TIN模型构网效率测试表明,不包含边信息的结构的构网效率最高,含有边信息的结构中采用数组索引表示拓扑关系的构网效率最高。研究结果将对TIN模型的软件实现具有理论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一种非凸包边界约束不规则三角网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高程模型(DEM)模拟的大多数地形区域是多种类型区域镶嵌而成的复合体,且子区域的边界一般为非凸多边形,即三角网受到边界的约束。而目前已有的各种Delaunay三角网构网算法生成的不规则三角网的边界都是区域内采样点集的凸包,不能表达复合区域和边界为非凸多边形的区域。本文作者对三角网扩张法作了扩展,使之能够在任意多边形所包围的区域内生成不规则三角网。扩展后的算法具有步骤简单、适合任意多边形边界内生成不规则三角网的优点,而且该算法可用于"分块"式生成数据量较大的三角网,同时保证各"分块"之间完整的邻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1:3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图中地貌表示方法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叙述了地貌表示方法的选择及计算机辅助下的整体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TIN的公路三维表面模型建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三维表面模型是公路三维设计的基础,其关键是设计模型和地表模型的叠加运算。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IN的地面模型和道路设计模型叠加算法,基本原理是把参考模型的边界多边形当作约束边界线插入操作模型,在保持参考模型拓扑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局部LOP优化,然后删除位于参考模型边界线内的点和三角形。本文算法具有实现简单、速度快和运算稳定的特点,已成功应用在公路三维可视化设计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