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基础地形图中离散高程点的匹配算法,摸索了较为先进的生成DEM的途径,设计了分层设色方案及地貌晕渲的生成方法,并通过一个成功的案例,介绍了该方法的推广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DEM的地貌晕渲图的制作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自动地貌晕渲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为基础,对DEM数据实现的一种可视化。以《深圳市地图》的晕渲部分的制作为例,介绍了自动晕渲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讨论了自动生成晕渲的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何宗宜  刘祥  魏秀琴 《测绘科学》2006,31(6):137-138,142
本文围绕计算机环境下数字地貌晕渲实现的理论与技术展开了探讨,论述了数字地貌晕渲的相关理论,介绍了数字地貌彩色晕渲色彩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数字地貌晕渲的技术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地貌晕渲生成技术方法的研究,重点讲述了ArcInfo和Atlas3D软件在生成地貌晕渲的主要过程,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旨在通过技术交流,提高地貌晕渲图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胡静妍  孙鹏  李霖 《测绘工程》2007,16(4):67-70,78
介绍平面地图上地貌的表示方法,总结了地貌晕渲法的基本概念、光照原理和设色原理,讨论研究了计算机地貌晕渲的地形建模、坐标转换和光照处理方法,提出地形数据分块的管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VC 和OpenGL实现了地貌可视化及晕渲图制作系统,最后论述了地貌可视化及晕渲图制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展示了部分系统成果。  相似文献   

6.
阐述《安徽省地图集》中地貌晕渲图的研究和实践。介绍了地貌晕渲制作的技术准备,分析了利用国家1:25万DEM数据库和1:5万DEM数据库DEM数据的获取方法,描述了晕渲制作过程中高程抬高系数的选取、地形高度表的划分及分层设色、生成的晕渲图像与矢量图形的配准问题等。这些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在综合性地图集生产中具有示范性与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DEM的地貌晕渲地图的研制--以"深圳市挂图"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深圳市挂图"的制作流程,讨论了地表形态的表达,提出了在流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9.
数字制图中地貌晕渲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就数字制图下计算机地貌晕渲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关键技术进行探讨,提出使其完全实用化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地貌晕渲图是指利用数字高程模型( DEM)来生成,可以很好地反映地形、地势的变化,具有较好立体感的地图。本文以地貌晕渲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利用Global Mapper软件实现对制图数据的地貌晕渲图自动生成。对制图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地貌晕渲图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关键技术,整体性考虑对地貌晕渲图效果的影响,合理分析设置Global Mapper软件中的各类参数,并利用Photoshop软件对地貌晕渲图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不规则三角网(TIN)在流域坡面汇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高积模型(DEM)的地形解析能力在提取地貌特征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流域的坡面汇流分析及径流的数字模拟工作也随之展开。但是目前分析中常用的方格网络模型、等高线网络模型和不规则三角网络模型在应用中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方格网络和等高线网络的DEM-TIN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上述三种模型的优点。同时以DEM数据和数字线划图(DLG)为基础,设计了这种模型的简易生成算法。  相似文献   

12.
DEM内插方法与精度评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通过介绍DEM引出了数字高程模型内插方法研究分析的必要性。比较了各种DEM内插方法,并且说明了各种精度模型。最后通过两种不同的内插方法得出国家测绘局的规定的28个检查点的高程,并进行对比以达到对DEM内插精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数字高程模型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必修课,DEM生成方法是该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之一。通常以GIS软件为实验操作平台构建DEM,GIS软件提供良好的操作界面且简化教学过程,但软件同时会弱化学生对DEM生成过程的理解,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往往开设在数字高程模型课程之前。文中融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字高程模型课程知识点,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对DEM课程中的DEM生成实验进行设计并实现,为GIS专业的DEM生成实验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提升DEM课程教学实践的品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永和  张万昌 《测绘科学》2010,35(3):115-117,65
在比较分析了TIN的几种常见数据结构的基础上,针对TIN拓扑查询与搜索问题,提出了另外几种强调边拓扑信息的TIN数据结构,根据拓扑关系的表达方式可以将它们分为内存索引式结构、数组索引式结构及二者的混合结构,并给出了这些数据结构的多种序列化存储方式:数组索引直接存储、对象ID存储法、PythoncPickle存储、对象内存地址的存储法。研究比较发现数组索引直接存储的数据占用空间最少,对象ID存储法和对象内存地址存储法的二进制方式占用空间相同,Python cPickle只适合于极小规模的TIN数据的存储。对基于不同数据结构的TIN模型构网效率测试表明,不包含边信息的结构的构网效率最高,含有边信息的结构中采用数组索引表示拓扑关系的构网效率最高。研究结果将对TIN模型的软件实现具有理论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数字地面模型DTM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框架数据之一,现在已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对全野外精密地面数字模型在实际建立的作业方式、精度要求、检查方法、精度评定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简要介绍了精密地面数字模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流水网模型分别基于多尺度地表模型建模和多尺度降雨源点模拟两种方式构建不同尺度的流水网模型,模拟从地表的任意降雨源点到河流出水口的水流路径,并通过曼宁公式计算任意时刻的流速和流量,从而实现多尺度地表水的动态模拟研究。通过与SWAT模型的对比试验表明,该模型的模拟精度有较大提高,Nash系数约提高了40%,相关系数和水量平衡系数也略有提高,较好地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非凸包边界约束不规则三角网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高程模型(DEM)模拟的大多数地形区域是多种类型区域镶嵌而成的复合体,且子区域的边界一般为非凸多边形,即三角网受到边界的约束。而目前已有的各种Delaunay三角网构网算法生成的不规则三角网的边界都是区域内采样点集的凸包,不能表达复合区域和边界为非凸多边形的区域。本文作者对三角网扩张法作了扩展,使之能够在任意多边形所包围的区域内生成不规则三角网。扩展后的算法具有步骤简单、适合任意多边形边界内生成不规则三角网的优点,而且该算法可用于"分块"式生成数据量较大的三角网,同时保证各"分块"之间完整的邻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1:3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图中地貌表示方法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叙述了地貌表示方法的选择及计算机辅助下的整体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TIN的公路三维表面模型建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三维表面模型是公路三维设计的基础,其关键是设计模型和地表模型的叠加运算。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IN的地面模型和道路设计模型叠加算法,基本原理是把参考模型的边界多边形当作约束边界线插入操作模型,在保持参考模型拓扑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局部LOP优化,然后删除位于参考模型边界线内的点和三角形。本文算法具有实现简单、速度快和运算稳定的特点,已成功应用在公路三维可视化设计中。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基于特征的地形简化方法不能很好的同时顾及特征点和骨架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特征点与骨架线约束下的数字高程模型简化方法,在选取重要的地形特征点构建简化不规则三角网的同时,利用地形骨架线对简化过程中不规则三角网的生长实施约束。从等高线生成、高程精度、地形形态描述指标和地形骨架线保持程度4个方面,与广受关注的特征点方法、新近提出的复合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各个方面均较显著地优于前两种方法,能够在地形简化过程中更全面、更大程度的保留初始地形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