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初级生产力及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至2013年调查了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2012—2013年春季调查海域初级生产力为2.20~23.18 mgC/(m2·d),平均值为9.54 mgC/(m2·d),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塘沽附近海域;夏季初级生产力为6.37~138.37 mgC/(m2·d),平均值为44.13 mgC/(m2·d),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塘和汉沽附近海域。与1982—1983年和1992—1993年同期调查结果相比,近30 a来渤海湾初级生产力呈下降趋势。网采浮游植物经初步分析发现2门59种(包括未定名种),其中硅藻49种,占种类组成的83.1%;甲藻10种,占种类组成的16.9%;优势种主要为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ula、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中华盒形藻Bidduiphia sinensi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调查海域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3.32×103~3.85×107 cell/m3,夏季为2.48×106~4.65×109 cell/m3,夏季明显高于春季;从分布上看,北部和南部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高于中部,主要是由天津近岸海域河流分布造成。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在春季和夏季的均值分别为1.865和1.560。2012—2013年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及其分布主要与水深、化学需氧量、pH值、溶解氧和无机磷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于2012年春季(5月)调查了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经初步分析发现网采浮游植物共2门17属28种,其中硅藻26种,占种类组成的92.9%;甲藻2种,占种类组成的7.1%。调查海域浮游植物以广温型近岸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中华齿状藻Odontella sinensis、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和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granii;调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分布主要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塘沽、大港和歧口周围海域;20个站位根据浮游植物的物种及丰度相似性可以划分为5组;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在0.43~3.59之间,平均为2.15,多样性指数出现由南、北向中央逐渐缩小的趋势;水温、DO、pH值和无机氮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细胞丰度分布呈最大等级相关,这4个环境因子是对观察到的群落结构的最好解释。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6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棕囊藻赤潮各发生区域动态应急监测资料,对其水体理化参数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爆发的相对低温条件下棕囊藻赤潮虽然来势凶猛,但对区域生物并没有造成明显毒害影响,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低温条件下棕囊藻细胞数量积累迅速但合成毒素的数量却相对较少的实验室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水环境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琳  聂红涛  陶建华 《海洋学报》2007,29(6):134-140
由于海岸带的地理条件和海洋动力特性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开发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系统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大的变异性.基于现场实测资料,建立系统的空间变异分析模型,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和变化趋势.应用所构建的空间变异分析模型对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水环境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对应年份的入海流量及其变化,分析了天津渤海湾海岸带污染的主因子和区域水环境的分布特征,结果可以对海洋功能区的划分和水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4-2012年对渤海湾生态监控区进行的水质监测得到的数据,对该海域的无机氮(DIN)、磷酸盐(P0_4-P)以及N/P值的水季变化特征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湾近岸海水中DIN、PO_4-P年均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DIN、PO_4-P已成为影响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运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营养指数法分别对渤海湾近岸海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得出的富营养化评价结果基本相同,均表明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正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天津近岸海域2004-2012年水化学环境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芸  冯剑丰 《海洋通报》2014,33(2):215-221
基于2004-2012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的水质调查数据,运用综合污染指数、Daniel趋势检验和污染分担率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主要水质评价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渤海湾近岸海域主要评价指标的浓度整体呈现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北部高于南部,西部(近岸)高于东部(远岸)的分布特征。无机氮的污染分担率在40%~50%之间,为首要污染物,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分别为北部和南部海域的次要污染因子。枯水期的活性磷酸盐在大港和塘沽断面显著增加,而COD则在汉沽断面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丰水期的COD在岐口、塘沽和汉沽断面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2004~2009年每年1~2次对渤海湾近岸海域选定站位进行采样,分析了其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种类多样性。结果表明,渤海湾近岸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9大类48种,主要种类为近岸低盐种,优势种主要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大同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e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通过不同年份渤海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物种丰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的对比,发现渤海湾海域生物环境质量在2007年前呈下降趋势,2007年后呈回升趋势。渤海湾近岸海域南部断面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呈减小趋势,北部断面的浮游动物多样性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2016-2017年夏季的调查资料,对2016-2017年夏季舟山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状态及浮游植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7年夏季舟山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高,且由近岸至外海递减;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其密度、多样性指数均由近岸至外海递增;受其他因素影响,富营养化程度与浮游植物多样性关系的规律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2006年夏季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发生的夜光藻赤潮的生消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赤潮的整个生消过程中,3个站位的pH值、叶绿素-a含量、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和营养盐的变化均与夜光藻快速增值前浮游植物的迅速生长有关,浮游植物进行生长时大量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而温度和盐度对此次赤潮的生消不存在明显影响.同时,水文气象因子的变化是此次赤潮的发生和消亡时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天津近岸海域水文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经济已成为天津市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不断发展,为满足海洋综合管理、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海洋污染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充分了解海域水体环境的现有状况.利用2006-2007年渤海湾(天津近岸)4个航次的水文气象调查资料和2006年夏季4个定点连续观测站的海流调查资料,重点分析了天津近岸海域温度盐...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近岸海域的细菌数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4年2月和5月应用AODC、DVC、HPC和TC法测定了渤海湾近岸海水的细菌丰度。其中AODC值变化范围为(5.3~192.0)×108/L个,DVC值为(3.8~122.0)×108/L个,HPC值为(2.00×104~4.95×107)/L,TC值为(0~>11 000).L-1个。海河口附近细菌丰度高于其它海域,说明该海域细菌分布受海河排污影响很大。同一海水样品的各细菌计数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935,P<0.01)。研究海域细菌丰度高于国内其它海区,海水受到的污染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12.
春季和夏季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砂壳纤毛虫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渤海湾砂壳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及种类组成,于2011年春季和夏季在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进行砂壳纤毛虫群落的采样调查。两个季节砂壳纤毛虫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及群落结构均有显著的不同。春季砂壳纤毛虫丰度的范围为0~1608个/L,生物量为0.00~20.03μg/L;夏季砂壳纤毛虫丰度的范围为2~313个/L,生物量为0.03~4.04μg/L。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5属15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类最多。春季的主要优势种为运动类铃虫(Codonellopsis mobilis,优势度为0.79),夏季的主要优势种为斯氏拟铃虫(Tintinnopsis schotti,优势度为0.28)和诺氏薄铃虫(Leprotintinnus nordqvisti,优势度为0.28)。春季砂壳纤毛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明显低于夏季。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4年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10月)在天津近岸海域三个航次的调查,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门23属49种,其中硅藻门20属44种,甲藻门3属5种。春季共发现12属16种,细胞丰度介于0.55×10~4~28.9×10~4cells/m~3,平均值为5.45×10~4cells/m~3,主要优势种为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和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夏季共发现18属38种,细胞丰度介于2.68×10~4~246×10~4cells/m~3,平均值为40.70×10~4cells/m~3,主要优势种为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秋季共发现13属23种,细胞丰度介于2.70×10~4~83.7×10~4cells/m~3,平均值为29.56×10~4cells/m~3,主要优势种为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和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春季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40~0.92,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80~1.87;夏季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14~0.67,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46~2.44;秋季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20~0.70,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51~2.78。总体上,该海域多样性指数总体偏低。  相似文献   

14.
黄海燕  杨翼  杨璐  左国成  曾容 《海洋学报》2018,40(1):115-128
基于2004-2015年12年的夏季渤海湾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网样数据,开展浮游植物群落及96种定种的多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年共鉴定出5门120种,硅藻占绝对优势,甲藻次之,赤潮生物种类占定种的59%;各年份物种数变化范围为23~61种,年平均细胞丰度范围为(7~87 731)×104个/m3,物种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13~3.04,丰富度指数范围0.36~1.12,均匀度指数范围0.31~0.72;12年中生物种类数、细胞丰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呈略有下降趋势;样品中几乎每年都出现的物种有10种,只检出1年的物种有23种;站位检出率不小于50%的物种只有4种,小于0.01%的有57种;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granii)、叉角藻(Ceratium furca)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为该区域的优势种;近5年细胞丰度水平普遍比2010年前高,格氏圆筛藻(C.granii)、中肋骨条藻(S.costatum)、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等10种常见种密度呈增长趋势,较常见种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星脐圆筛藻(C.asteromphalus)和北方角毛藻(Chaetoceros borealis)多年呈下降趋势。本研究有助于掌握该区域浮游植物物种的本底情况及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4 - 2005年对天津市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 4 次监测获得的资料为基础,利用"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方法"对监测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除沉积物环境和生物残毒指标监测项目评价结果显示处于健康状态外,虽然水环境评价结果为健康,但部分海域水环境严重恶化,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海洋生物质量生物指标已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底线;栖息地环境为不健康,主要是由于滨海湿地的大量减少和大量海岸工程建设造成的.综合以上 5 类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最终判定:天津市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且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存在着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渤海天津近岸海域水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是一个半封闭的陆架边缘海,是受沿岸人为活动影响最为明显的海域之一[1].陆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渤海湾局部海域“赤潮”频繁发生,范围不断扩大,自1996年以来共发生了13次“赤潮”,多数发生在7~8月间[2],海域水体富营养化是本海区的主要环境问题[3].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8-2011年渤海湾近岸海域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海域石油类含量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年度变化,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该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从水平分布看渤海湾近岸海域石油类含量中北部高于南部,从垂直分布看,其石油类的含量大体呈现出表层高、底层低的特征,结合前人的调查结果,得出2002-2011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水体中石油类含量的年际变化虽时有波动,但总体较为平稳.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的评价结果认为,渤海湾近岸海域已经受到石油类的污染,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报道了2000年夏季(1月)在62°~69°S,70°30'~75°30'E的南极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分布、叶绿素a浓度及其环境调控.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共有浮游植物4门33属65种、变种和变型.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32.67×103个/d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浓度高值均出现在水体较稳定的近岸海湾和冰间湖及毗邻陆架,在大陆坡和深海区它们的值明显减小.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浓度在0~50m水层最大,100m以下水层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浮游植物丰度呈昼夜变化,在13:00丰度最高.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短菱形藻(Nitzschiacurta),占总丰度的24.8%.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细胞丰度与浮冰和水团稳定性有关.经回归分析,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水温、溶解氧成显著正相关,与无机磷(PO43--P)和无机氮(NO3--N)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底栖生物是海洋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2016年夏季对舟山近岸海域37个站位的底栖生物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鉴定出底栖生物45种,平均栖息密度为41 ind/m2,平均生物量为3.92 g/m2,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基本上由西向东逐渐升高。底栖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与水深及水质中的盐度、pH、悬浮物、总磷、总氮呈弱或中等程度相关,与沉积物中重金属(铜、锌、铅、镉、铬、总汞)、砷、有机碳呈弱或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尤其与镉含量的相关性最为明显。由ABC曲线分析可知,该调查海域底栖生物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与2005年该海域调查结果比较表明,该海域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较2005年略有降低,平均生物量较2005年降低,但平均密度较2005年升高。此次调查出现无底栖生物站位所占的比例较2005年上升。研究表明,2016年舟山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劣于2005年,应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治理。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6~2008年夏季(7~8月)在象山港西部海域(121°37′E、29°40′N以西)进行的海洋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年际变化以及与理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夏季共鉴定到浮游植物54种,其中硅藻类占绝对优势,为48种,并可大体分为河溪淡水性、外洋性广布种和沿岸内湾性三大生态类群,优势种主要有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紧密角管藻(Cerataulina compac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琼氏圆筛藻(Coscynodiscus jondsiarus)等。根据环境因子与种类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透明度和化学需氧量(COD)对浮游植物种类数影响最大,其次为活性磷酸盐(PO43-P),无机氮(DIN)、盐度、水温相对较小。与历史资料相比,调查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存在明显年际差异,且仍处于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