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测量样品的放射性核素(238U、232Th和40K)含量并用于计算环境剂量率,是光释光测年方法中非常重要的步骤。本研究比较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发射光谱法以及高纯锗γ能谱法对一系列海洋沉积物中铀、钍、钾含量的测量结果和环境剂量率计算结果。研究表明,多道高纯锗γ能谱仪测量铀、钍、钾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较高。不同分析方法得到的测量结果高度一致,通过计算得到的环境剂量率也无显著差别。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和质量浓度的理论比值与实验比值之间差距很小,两种方法几乎没有系统误差。γ能谱法制样更简单,还能了解样品是否处于的放射性平衡状态,是值得推广研究的环境剂量率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珊瑚是记录海洋环境变化信息的载体之一,测定其U/Ca比值可重建海水温度或测定Th/U同位素比值可计算年龄重建海平面高度等。准确测定珊瑚中U、Th含量及同位素比值是提取所记载的海洋环境变化信息的前提,其难点在于高Ca基体分离和痕量U、Th富集纯化。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UTEVA树脂改进了一步富集分离珊瑚中U、Th的前处理方法,并联合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U、Th含量。结果证明:上样介质HNO3浓度由3 mol/L降至2 mol/L不影响U、Th的吸附效率,用2 mL Milli-Q水可将U完全洗脱,U、Th的全流程空白值(mean±1σ, n =12)分别为(1.32±0.65) pg、(2.05±0.63)pg,显著降低了U的全流程空白值。测定了3个海南滨珊瑚中U含量(mean±1σ,n=6),分别为(3.46±0.02 )μg/g、(2.67±0.05)μg/g、(2.15±0.07)μg/g,Th含量(mean±1σ,n=6)分别为(10.12±0.24)ng/g、(4.82±0.10)ng/g、(5.62±0.12)ng/g,测定精度均在3.3%以内,U、Th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9%~100.9%、97.3%~99.7%,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本研究可为测定珊瑚等碳酸盐类样品中U、Th含量及其同位素提供准确、简便和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6.
伶仃洋第四纪沉积物的铀钍含量和年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样品采自珠江口伶仃洋海区的5个钻孔。测量了各种样品中之U,Th含量,比值及年龄。结果表明,这5个钻孔基底面上沉积之最老年龄距今超过3600a。 相似文献
7.
8.
海洋沉积物中石英单矿物的化学分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海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作为陆源物质的标志性矿物,是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的信息载体,已成为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研究的重要替代指标.提供了改进了的化学分离海洋沉积物中石英单矿物的方法流程.在流程中的不同阶段可有效去掉全样中的生物组分、粘土矿物和长石等,取得海洋沉积物全样的总陆源矿物、石英+长石、石英的相对和绝对含量,通过计算可获得各种组分的通量,通过粒度分析可获得粒度数据.同一样品的17次重复实验表明,含量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36%;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检查所分离出的石英纯度可达98%以上;激光粒度分析表明,化学试剂对石英的溶蚀作用不明显,不影响粒度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组分中,大多数具有致突变和致癌性。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已经检测出了多种多环芳烃。近年来,在河流、内湾及沿岸海域的水体、沉积物中,也检测出了各种多环芳烃。多环芳烃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近海沉积物中钍同位素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采自中国7个近岸海域的沉积物中钍(铀)同位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表层沉积物中,~(230)Th/~(232)Th)_(A.R.)均小于1.0且呈均匀分布的态势。但~(230)Th/~(232)Th)_(A.R.)的数值及其深度分布特征与深海沉积物截然不同。~(230)Th/~(232)Th)_(A.R.)与水深呈良好的正相关。钍系不平衡普遍存在,其特征是~(228)Th/~(232)Th)_(A.R.)<1.0,据此推测了沉积物中可溶化学物质与上覆海水发生交换的深度。研究了沉积物中~(232)Th的含量、比度和~(232)Th/~(238)U)_(C.R.)的分布特征。从~(234)Th_(ex.)的深度分布求出秀屿站的表层混合系数(0.49×10~(-6)cm~2/s)和沉积柱中~(234)Th_(ex.)的总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稀释涂板法研究了南麂岛海域沉积物中海洋放线菌的分离技术,分析了真空干燥处理、热处理、海水浓度、培养基种类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首次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应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的预处理,探讨了不同浓度的CMC对海洋沉积物样品中放线菌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沉积物经干燥处理、50℃热处理20 min均能有效地减少细菌数量,利于海洋沉积物中放线菌的分离;60%的海水配制的培养基对海洋放线菌的分离效果优于纯海水所配培养基,并且培养基中添加海泥浸出液能有效地增加海洋放线菌的出菌率;以质量浓度为2 g/L的CMC为分散剂时,不仅能良好地分散沉积物样品中的放线菌孢子,而且能明显地增加海洋放线菌的检出量及稀有放线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14.
在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的研究中,铀及其铀系元素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人们可以利用铀系元素探索地球发展史、海洋沉积速度、海水混合速度以及海——气交换等问题。虽然世界上不少国家投入一定力量研究这一问题,并且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其中有些问题并未彻底搞清楚。例如铀的平衡及影响平衡的正负因子,至今并未获得统一的看法就是一例。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简单概述,以供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海洋沉积物中碳的来源、迁移和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活动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为65亿t,其中留在大气中的约占50%,大洋吸收约16亿-20亿t,陆地生态系统大约吸收0.7亿~1.4亿t(Bates,2001;Battle et al.,2000),还有大约13亿t找不到去处,称为大气CO2丢失项,而陆架边缘海有可能是这丢失项的去处。近海沉积物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接受者,同时当条件合适时沉积物中的碳又可被释放重新进入水体乃至大气中,是碳循环中的重要源与汇,因此海洋沉积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虽然近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对沉积物中的碳循环进行了较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海洋沉积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和过程至今并未查清,具体体现在海洋沉积物在海洋碳循环中起什么作用?起多大作用?在哪些方面影响和控制海洋碳循环?这些均需要科学家们长期的艰苦努力,以便在更深入、更系统和更高层次上研究解决困扰当今人类的涉及碳循环这一重大环境科学问题。
海洋沉积物为海洋环境中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的碳与水体-生物体以及大气、入海河流等进行着不间断的交换、大气中的气体碳经过复杂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转化为水体中的溶解碳,再变为颗粒碳,经沉降最终形成沉积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上述的反过程同样会发生。因此,研究海洋沉积物中的碳在其循环中的作用是非常困难的。碳是最主要的生源要素,更是生命活动能流、物流中最重要的元素,几乎所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都与它有关,因而有关碳循环的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许多国际研究计划均以此为核心研究内容。如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中的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全球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以及上层海洋与低层大气研究计划(SOLAS)等(唐启升,2001;宋金明,2000)。碳循环研究以 JGOFS计划2001年基本结束为标志,通过近十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系统了解了海洋循环的过程及界面碳通量,对全球碳循环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作者从海洋沉积物中碳的形态与来源、海水及颗粒物中碳与沉积物碳的关系、表层沉积物再悬浮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沉积物中碳的早期成岩作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海洋沉积物中碳循环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20.